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一、分类讲解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

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

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

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

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

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

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

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IL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

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对点训练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大城小树

第1页共14页

连亭

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

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②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

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

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

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

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

③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

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

树了。

④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

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

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

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

作用的律动……

⑤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

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

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赘叹,混沌的兴

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

⑥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园,

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

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

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

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

苏童是一样的。

⑦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

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

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

房,什么都是好的!

⑧有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

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

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

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

第2页共14页

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

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

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

给小东西喂食呢!

⑨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

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

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

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⑩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

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

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

(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

【答案】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比作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对城市

坚定的守护;将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波浪般的乐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随风摇动时声

音的灵动美好,使城市更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对乡野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

手法、人物描写方法、闻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情

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

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赶鸟的孩子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

陆续种下萝卜、白菜,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

茸茸的,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

地胀起来。那旺盛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

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它们盯上了

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

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

一吹来回摆动,像拿在手里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儿用,那群乌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

第3页共14页

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

地里大快朵颐。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

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儿,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

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

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

丫,心想: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儿,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

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它们在说什么,

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

追了过去。它们见了,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下来。我只能左追右

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冷,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

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块上。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

鸟扔去。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涩,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

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

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鹫地享受盛宴。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

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

⑪可不知怎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

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

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⑫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B]母亲对我说,

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⑬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

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

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荆棘里面去。

⑭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也不知所终。但

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⑮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

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第4页共14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

颐。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的聪明、胆大,吃得非常痛快。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解答本题时从题干中给出的赏析角度入手,结合语境

赏析句子。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

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

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

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A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

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

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了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

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

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

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

7,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

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撼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

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

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

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

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

敌人。

②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头——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

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

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

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

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③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

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

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

泪来。”

第5页共14页

④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

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⑤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⑥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

人。B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

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

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

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

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

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⑦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

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

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

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

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

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

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

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

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

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

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

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

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

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

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

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理解文中A、B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A.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B.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

淳朴可爱。

【答案】A: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斗的惨烈,突出了志愿军战士

的英勇。B: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了马玉祥的善良淳朴、纯洁高尚。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语言的表述形式:运用了XX的

修辞手法,描写了XX表达Jz××o

第6页共14页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

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

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

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

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

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

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

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

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

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

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

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

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

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

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

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

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

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

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

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

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

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

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

第7页共14页

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

的花。至今,曾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髡子

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

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⑪《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

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

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本文语言韵味悠长,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从人物描写

方法角度赏析)

②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答案】①这一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搭”“架”“背”“爬”等连续动词,刻画母亲

上树摘樱桃的艰难,表现母亲爱子情深。

②示例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我"眼里老宅和故乡因母亲的美德变得更美,突

出“我"对母亲的爱与赞美。内容由浅人深,情感层层升华。

示例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次强调“很美”,突出“我”对母亲(老宅、故乡)

的爱与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

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

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

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

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准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

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季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

“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

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

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

第8页共14页

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窕见外为聪

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

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

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

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棕,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根、花鸟纹窗根等,无不显

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

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赛”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

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森”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

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又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

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幕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

一亭一桥一膨,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审

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

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

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

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第⑦段画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方面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

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其基本作用为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与内涵,吸引读者阅读

的兴趣。解答时还要结合引用的内容与语段的关系做出解释。

6.阅读《给母亲梳头发》,完成后面小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

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

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

第9页共14页

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

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

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

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

钢针,戴上有军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

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

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

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

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

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

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

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

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

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

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

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

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

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

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

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

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

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

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

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

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

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

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

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

第10页共14页

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晚儿吧。

请你从词语运用和修辞方法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答案】“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

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

动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我”对

母亲的呵护关爱。

【解析】本题考查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词语运用角度:语句中“轻

轻柔柔”,运用叠词,突出给母亲梳头时动作之轻柔,深情地写出“我”对母亲的细心呵护。

修辞方法角度:语句中“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两个相同短语的连用,属于反复的修

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唯恐惊动母亲的情态,此时的母亲需要子女的照顾,表达

了作者对母亲深情的呵护关爱。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麦田里

余华

①我在南方长大成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食物都是大米,由于很少吃包子和饺子,

这类食物就经常和节日有点关系了。小时候,当我看到外科医生的父亲手里提着一块猪肉,

捧着一袋面粉走回家来时,我就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了。我小时候有很多节日,五月一日

是劳动节,六月一日是儿童节,七月一日是共产党的生日,八月一日是共产党军队的生日,

十月一日是共产党中国的生日,还有元旦和春节,因为我父亲是北方人,这些日子我就能吃

到包子或者饺子。

②那时候我家在一个名叫武原的小镇上,我在窗前可以看到一片片的稻田,同时也能够

看到一小片的麦田,它在稻田的包围中。这是我小时候见到的绝无仅有的一片麦田,也是我

最热爱的地方。我曾经在这片麦田的中央做过一张床,是将正在生长中的麦子踩倒后做成的,

夏天的时候我时常独自一人躺在那里。我没有在稻田的中央做一张床是因为稻田里有水,就

是没有水也是泥泞不堪,而麦田的地上总是干的。

③那地方同时也成了我躲避父亲追打的乐园。不知为何我经常在午饭前让父亲生气,当

我看到他举起拳头时,立刻夺门而逃,跑到了我的麦田。躺在麦子之上,忍受着饥饿去想象

那些美味无比的包子和饺子。那些咬一口就会流出肉汁的包子和饺子,它们就是我身旁的麦

子做成的。这些我平时很少能够吃到的、在我饥饿时的想象里成了信手拈来的食物。而对不

远处的稻田里的稻子,我知道它们会成为热气腾腾的米饭,可是虽然我饥肠辘虢,对它们仍

然不屑一顾。

④我一直那么躺着,并且会入梦乡。等我睡一觉醒来时,经常是傍晚了,我就会听到父

亲的喊叫,父亲到处在寻找我,他喊叫的声音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焦急。这时

候我才偷偷爬出麦田,站在田域上放声大哭,让父亲听到我和看到我,然后等父亲走到我身

第11页共14页

旁,我确定他不再生气后,我就会伤心欲绝地提出要求,我说我不想吃米饭,我想吃包子。

⑤我父亲每一次都满足了我的要求,他会让我爬到他的背上,让我把眼泪流在他的脖子

上,当饥饿使我胃里有一种空洞的疼痛时,父亲将我背到了镇上的点心店,让我饱尝了

包子或者饺子的美味。

⑥后来我父亲发现了我的藏身之处。那一次还没有到傍晚,他在田间的小路上走来走去,

怒气冲冲地喊叫着我的名字,威胁着我,说如果我再不出去的话,他就会永远不让我回家。

当时我就躺在麦田里,我一点都不害怕,我知道父亲不会发现我。虽然他那时候怒气十足,

可是等到天色黑下来以后,他就会怒气全消,就会焦急不安,然后就会让我去吃上一顿包子。

⑦让我倒霉的是,一个农民从我父亲身旁走过去了,他在田壤上看到麦田里有一块麦子

倒下了,他就在嘴里抱怨着麦田里的麦子被一个王八蛋给踩倒了。他骂骂咧咧地走过去,他

的话提醒了我的父亲,这位外科医生立刻知道他的儿子身藏何处了。于是我被父亲从麦田里

揪了出来,那时候还是下午,天还没有黑,我父亲也还怒火未消,所以那一次我没有像往常

那样因祸得福地饱尝了一顿包子,而是饱尝了皮肉之苦。

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①这些我平时很少能够吃到的、在我饥饿时的想象里成了信手拈来的食物。而对不远处

的稻田里的稻子,我知道它们会成为热气腾腾的米饭,可是虽然我饥肠糖辘,对它们仍然不

屑一顾。(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我父亲每一次都满足了我的要求,他会让我爬到他的背上,让我把眼泪流在他的脖上。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案】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我”对麦田和稻田的态度作对比,突出'‘我"对

大米的不在乎以及对包子饺子的喜爱、渴望。

②运用了动作描写,“爬”、“流”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淘气机灵。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①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些我平时很少能够吃到的、在我饥饿时的想象里成了信

手拈来的食物。知道它们会成为热气腾腾的米饭,可是虽然我饥肠辘辘,对它们仍然不屑一

顾。”把“我”对麦田和稻田的态度作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我”对大米的不屑

一顾以及对包子、饺子的喜爱。

②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他会让我爬到他的背上,让我把眼泪流在他的脖上”是动

作描写,写作对象是“我”,“爬到他的背上”、“流在他的脖上”写“我”在耍赖、撒娇,表

现出“我”的天真与顽皮。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

第12页共14页

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

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

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

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

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

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

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

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

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

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

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

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

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

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

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

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

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

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