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民族常识课教案(全一册)_第1页
五、六年级民族常识课教案(全一册)_第2页
五、六年级民族常识课教案(全一册)_第3页
五、六年级民族常识课教案(全一册)_第4页
五、六年级民族常识课教案(全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

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

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

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

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

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

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

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2-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

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一课时(四学段)

第一学段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

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

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阅读并思考,: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

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

个民族的?

3、想一想,连一连。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再连一连。

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

西藏自治区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

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第二学段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

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

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

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

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

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

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

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

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

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汉族91.5%少数民族8.41%

-3-

第三学段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

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

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

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

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

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学段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

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然后将透明纸覆

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

留在纸板上了。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

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

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

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2)小制作: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

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教案设计

-4-

第二课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

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四学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段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

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

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

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

湖、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

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第二学段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

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

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H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

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

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

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

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

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

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5-

第三学段

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

炸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

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止匕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

三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

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

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

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

再进行补充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

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

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第四学段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珠穆朗玛峰新疆

天池四川

张家界西藏

火焰山吉林

九寨沟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

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

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

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

发你的情感吧!

-6-

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

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

交流了。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四学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段

1、教师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

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

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学

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

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

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

第二学段

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

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

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

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

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

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

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7-

第三学段

1、教师谈话: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

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

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

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

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

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

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

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第四学段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阿妈》

壮语《壮家娃》

傣语《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真诚的心》

土家语《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

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

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

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

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沿-------蒙古语,

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

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

2、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这课的教学中,要因地制宜。

收集人民币查资料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头饰等

-8-

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

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教学时间:一课时(三学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段

1、谈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

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

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

喜庆气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地

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

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气候温

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

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

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艳丽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

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

盈呢?这种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

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特点有关系o)

3、探究与体验

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下面图片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个民族

的服饰吗?

阅读教学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

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

绚丽多彩的服饰

-9-

第二学段

1、导入新课

北方气候寒冷,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气候温和,南方的

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少数民族的服饰跟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系,那么,少数民族的

头饰又有什么特点,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内阅读并总结南方民族头饰和北方民族头饰的特点。

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大家补充,师生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不仅衣着绚丽多彩,他们的帽子、头巾等头饰也是各种各样、丰富

多彩。

北方少数民族:喜欢戴帽子

回族戴小白帽,维吾尔族人戴四棱小花帽,塔塔尔族姐妹们在绣花帽,土族人戴织锦毡帽

银链,哈萨克族姑娘爱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帽子显示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裹头巾

男子头上的头巾颜色以黑、蓝、白为主,不同民族的头巾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都有

自己的规矩;女子头巾上的装饰很讲究,绣织有艳丽的图案。

3、让学生想象一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

一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让学生描述一下景象,师生总结:如果在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里,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

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就会成为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

4、让学生总结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和北方民族头饰特点。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

别是哪个民族的吗?连连看!

板书设计:

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戴帽子

独具特色的头饰

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裹头巾

-10-

第三学段

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

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

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

花帽和头饰。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

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

4、讲解制作步骤

(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

(2)纸帽的做法:

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

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

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

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

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

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

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

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

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

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

5、实践园地

让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你们更喜欢哪个民族的传统服装,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课

后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使之既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点,又便于生

产与生活教案设计

-11-

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

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

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一课时(四学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段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

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

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

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

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

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

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

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

色。

-12-

第二学段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

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

“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

“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

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

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教案设计

设计者: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

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

点类似嵋蛔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

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

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学段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

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

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

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

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

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13-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蒙古包帐篷仙人柱平顶房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

藏族裕固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维吾尔族羌族傣族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

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

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景颇族

第四学段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

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耗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

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

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

系好耗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

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

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

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

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

文化特点。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

上覆黑色耗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耗牛

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

青棵、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

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

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

居有什么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

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14-

第六课别具风味的饮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独特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

3、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

食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教学时间:一课时(四学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段

1、谈话引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

惯。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

食多和渔业有关。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

美食家!

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文。思考:

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

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

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15-

第二学段

1、谈话: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今

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让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

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

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

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

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

(4)提问: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低

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

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师生总结:

伍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教案设计

设计者: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粮耙。

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

木瓜等,炒闷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炯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

(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

(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如,油炸做子,蜜儆等。

(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精耙。

4、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

写一写日记。

-16-

第三学段

1、完成幻灯片连线练习:

藏族»低族黎族糯米糕

维吾尔族糟耙壮族检耙

满族酸辣食物朝鲜族竹筒饭

回族油香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手抓饭

苗族侗族炸糕

2^说一■说

阅读教材38页的“你知道吗?”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思考: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伊斯兰教对于饮食有哪些明确的规定?

(2)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3)在小组讨论:怎样尊重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

(4)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3、课外延伸

访一访

谈话:你去过少数民族餐馆吗?那里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少数民族餐馆

采访,了解那些民族的饮食文化,并试着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学段

1、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少数民族餐馆的情况。交流后选派几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小小设计师。

(1)谈话:如果你是某民族饭店的管理人员,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用

餐。那么,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同胞,你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风格的菜肴吗?该用什么礼节招

待少数民族宾客呢?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菜

单,让生意更加兴隆!

(2)出示设计表格

我的设计

民族:

饮食风味:

饮食禁忌:

待客礼仪:

-17-

第七课一一十二课民族常识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

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

艺等。

3、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二学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段

1、谈话引入新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

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

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

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2、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

(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

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

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3、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18-

第二学段

1、让学生阅读教材45页《灿烂的文学艺术》,并进行思考:

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故事?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剧种分别有哪些?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分别有哪些?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有哪些?

2、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

3、派学生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4、提问:读了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了文学艺术,你有哪些体会?

5^指名说一说。

6、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连一连下面的诗歌、传说、故事、歌舞是哪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

《离骚》柯尔克孜族

《格萨尔》彝族

《嘎达梅林》纳西族

《创世纪》蒙古族

《阿诗玛》藏族

《玛纳斯》汉族

《艺山红梅》蒙古族

《百鸟衣》高山族

《日月潭》壮族

《江格尔》白族

京剧朝鲜族

牧歌黎族

香哩歌低族

孔雀舞傣族

竹竿舞瑶族

木鼓舞哈萨克族

长鼓舞汉族

7、课外拓展:了解并学唱少数民族歌曲。并在班上进行一次少数民族歌曲演唱会。

-19-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

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

多彩,源远流长。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

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

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3、让学生阅读教材52页《珍珠球》。

阅读后让学生分组演练一下珍珠球的玩法。

4、让学生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思考:

摔跤是哪些民族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是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少数民

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武术活动?(在回、满、苗、傣、土、畲等民族中,武术活动比较普遍,他们以

此锻炼身体、防身自卫。)

哪些民族喜欢举办赛马活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喜欢赛马活动。)

5、学生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再派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6、提问并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为什么?

三、小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国母亲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

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四、课外拓展

搜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图片。

制作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卡片。

-20-

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

秋节、重阳节等。

2、了解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

3、激发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各少晨民族的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二学段)

第一学段

1、谈话引入新课

我班大多数是汉族,我们汉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请学生先说一说)。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那么各少数民族也有哪些节日呢?这些节日又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

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和他们一起欢度这些节日!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火把节的来历》。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讲一讲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3、阅读与思考

学生自由阅读教材59页《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并思考:

汉族主要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火把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什么时间举行?人们怎样庆祝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及白、低、纳西、普米、拉祜、彳栗像等民族隆重的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前后举行。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竖立起火把,寨子一片通明。男女老少带着火把、

酒、食品聚集到广场上,男女青年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老人们聚集一起,谈天说地,开怀畅

饮。)

泼水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在什么时候举行?人们怎样庆祝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

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穿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船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

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那达慕”大会是什么意思?它是哪个少数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会。)

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又叫什么节?人们怎样庆祝古尔邦

节?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民族,过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4、让班上的回族同学说一说自己过节的过程和感受

5^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过节的资料(图片、文字),包括怎样过节、节日的来历等。

-21-

第二学段

1、学生展示交流收集的有关过节的资料,并在小组里进行整理。

选派小组代表向全班讲一讲。

2、连一连

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试着把少数民族和他们的传统节日连接起来。

歌婆节苗族

达努节满族

祭鼓节朝鲜族

五月节白族

姑娘会锡伯族

五谷祭壮族

三月街瑶族

3、填一填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既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扫

墓祭祀的节日,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我国在2007年12月把清明节规定为

法定假日。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又有何特点吗?(清明节除了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

千、蹴鞠、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让学生阅读教材62页,思考并交流讨论后回答。

4、帮一帮

小辉是一位汉族小朋友,有一次跟着爸爸妈妈到云南旅游。正赶上当地人民过泼水节,结果

把他的衣服全淋湿了,他委屈得要哭鼻子。如果恰好你在场,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安慰他

呢?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

5、忆一忆

回忆一下你学过的这几首诗,并说一说这些诗分别描述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宋)王安石(唐)杜牧(唐)王维

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节雨纷纷,独在异乡为异客,

春风送暖入屠苏。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佳节倍思亲,

千门万户瞳瞳日,借问酒家何处有,遥知兄弟登高处,

总把新桃换旧符。牧童遥指杏花村。遍插茱萸少一人。

-22-

第十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星社会与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二学段)

教学过程

第一学段

一、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十课一一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

进步的历史。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讨论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

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