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七省联考专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没有

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

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

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

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

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

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

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

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译要沉着,更要

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栗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

言外。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

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

的空间。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氢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

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

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

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由曲地在丛树中逶选,真把人

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事不灵。亭子是实用的,

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

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因

为它“空”,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

材料二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这一描述

是十分形象而精当的,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之实),是有,是灵

气,是生命。这两者正好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所有中国艺术史上偏于抽

象写意的艺术品的两个基本点。然而灵实以空为前提条件,周济说:"空则灵气往来",

可见不先求空,灵气就无法产生。不过反过来说,没有灵,空就成了"顽空""死空",

谈不上美感的力量了。因此,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苏轼

说得好:“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

边皆枯澹,亦何足道。""夕卜枯"乃指夕卜形的简约、空虚;"中膏”是内在的生命力之旺盛,

所以"似澹而实美",并非一片死寂枯竭。刘克庄说过类似的话叫"若近而远,若淡而深

金圣叹则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来表达这种艺术境界。

那么,这种空而灵、虚而实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涉及"简"的问题。简者简约,

美学上的简约不同于科学论文或其他实用文体中的省略,而是说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

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从而使人想象于无穷。如果一首

诗、一幅画中的意象或线条简约而又有无穷的美感发生之力,那么这首诗或画就达到

了简约和空灵。李东阳认为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句诗"淡而有味,近而

愈远",恐怕正是因为它们以简约洁净的意象深深地透衬出宁静、闲适、恬淡的心境和

意蕴的缘故。王维这首小诗名为《鹿柴》,全诗共四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二句以空山之空旷、无人、静寂、幽深,作为背景,而活跃跳荡于这个背景

之中的则是生命的声音,无人而生机盎然。后二句似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捕捉了一束

晶莹透亮的光束,它像金色的线一样穿透深邃茂密的森林,最后栖息于青青的苔葬之

上。深邃空幽的绿色丛林中透下这一束光芒四溢的阳光,这是多么空寂而又灵动的境

界!"空山""深林"是空;而"人语""返景"则是灵了,这两者一旦被天衣无缝地接合起

来,就是绝妙的空灵境界。

总之,从美感经验的角度说:空灵和简约是指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发生

之力,每一意象、每一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如宗

白华先生说的:"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画一树一石,

千岩万壑不能过之。"而这,不正是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的地方吗?

形简而旨丰,以高度抽象、饱蕴张力的形式传达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理想在

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国的古诗一向以意象简洁称著,而简洁

中包含无穷的情感意味。

(摘编自陶东风《空灵论》,文章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观中特别注重"虚"的创造,"虚"是使欣赏者获得

空灵的美的享受的途径之一。

B.中国艺术推崇的"虚"在绘画、诗词、造园等各种艺术中都有所表现,其中造园艺术的

"虚"最能体现"空啲精髓。

C.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灵实和虚空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

个基本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D.以极其简约的意象或线条传达丰富意蕴,给人以无穷想象,空灵的境界由此达成,因

此可以说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材料二采用了不同的论证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空灵"这一话题。

B.中国园林中假山、回廊等不可替代在于它们引领的虚空世界饱含着灵动性和深意。

C.材料二将诗画放在一起论证,可表现出在中国艺术中"空灵"存在共通性的特点。

D.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空"的艺术特点。3.下

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是(3分)

A.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C.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

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4.结合两则材料,给"空灵"下一个定义。(4分)

5.《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

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

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

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

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座"潇湘馆"具有空灵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此加以分析。(6分)

l.C(A项,“途径之一”有误,原文表述为“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

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B项,“造园艺术的‘虚"最能体现

“空’的精髓”有误,材料一”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水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

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并没有与绘画,诗词比较。D项,"抽象艺

术超过写实艺术”有误,材料二只对抽象艺术和写实艺术的部分做了比较,并未得出整体

上孰优孰劣的判断;“因此”也有误,属于强加因果。)

2.B(“不可替代”于文无据,材料一只讲到了假山,回廊、小桥等陈设的美学意义和亭”有

着独有的地位”,而并不能推出这些是不可替代的)

3.D(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空灵即在静穆的氛围、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和生命

的灵气。D项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A

项,意为小草得到雨露的滋润,变得生机勃勃,花儿却遭到春寒侵袭难以绽放。诗歌虽为

王维所作,但写于王维晚年,这两句言外之意为花儿尚且有如此遭遇,何况世态炎凉,不说

也罢。诗歌表面劝慰友人,实际也表达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有“金刚怒目”

之意,因而A选项重在借花草抒情,与静穆的氛围,空灵的简约感、审美性不相符。B项,

通过比喻和工笔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性的妆容,与空灵对简约的要求不符。C项,以

叙述性的语言表情达意,材料二中所指的空灵则侧重于用简约的意象构筑诗歌意境,因

面不符合.)

4.空灵是以虚中有实、空中有灵,用简单的形式包蕴丰富的美感为特征,包括“空"(虚、

无,静穆)和“灵”(有、灵气、生命)两个基本点,在中国诗、画、园林等中国艺术中共同

追求的祟高境界和重要美学思想。

(中心句为''空灵是一种崇高境界和美学思想”,1分;''虚中有实"”形式简单却美感丰富”

的特征,1分;"两个基本点”,1分;“诗、画,园林”的外延,1分。要点全面,用语表达接近

即可)

5.①“潇湘馆”中曲折的游廊将人由外引领进入深处;②泉水流出形成的溪涧盘旋蜿蜒,

与翠竹交相辉映,于小园中有山川之趣;③“潇湘馆”中“千百竿翠竹遮映”等景致形成

“隔”,使物象造成距离,创设了“空”的美境;①“潇湘馆”的陈设简约,而有雅致清幽之

意境,虚实相生,空灵相成。(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变形记

陈巨飞

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

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

的表情看着他。吴老三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平时一向比较

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

贵虚弱的手上。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王太贵感到头晕目眩,闭上眼睛

睡一觉再说。

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

的大字。锦旗压着几份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

吓了他一跳。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王

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

故事要从之前说起。

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

生惯养。为了给表弟盖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

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在王太贵的说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

水电工。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

推销建材的业务员。王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

掉,自己就栗吃大亏了。

张勇的活还真没验收掉。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

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

就是想赖账!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头……

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

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就在警察多项

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

上。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等大家缓过神,发现张勇

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

报道后面,王太贵看到记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决定天亮联系胡文,说明真

实情况,再按事实报道。

事实是:王太贵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扎钢筋,叫张勇不要冲动,放下菜刀,他

就朝脚手架的边缘挪了挪,没想到一时不慎,从五层楼上摔下,落到张勇的头上,

出于偶然救下了吴老三,压死了张勇,这才捡了自己一条命。当然不是见义勇为,

更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这个报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见了,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

误会。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王太贵醒了。病房里多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壳顶男人,

他说他叫胡文,报道是他写的,应上级要求,想再作深入报道……王太贵心想,怎

么就送上门来了。

王太贵向胡文说明了真实情况。他说,我害死表弟,还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

看我?胡文说,你说了谁会信?如果说出事实,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烦,社会

上反而会笑话你。一旦知道你是因为看热闹摔下去的,这些鲜花、水果就会变成唾

沫,直接把你淹死。你把挣来的钱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帮你证明。这样于你、于

我、于大家,都很有好处。

他也想了想,胡文说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这样“顺其自然”,心里又很不

安。老婆说自己都回娘家了,大舅和大舅妈吵得受不了……

胡文建议王太贵继续“装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装”比“不装”好,更重要

的一个原因是,胡文马上要评定高级记者的职称。胡文前一段时间一直努力,就是

想制造一些响动,给自己加分。

胡文从医院出来,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谁绑架了。

胡文的稿子发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新安县的文明办主任刘义民的注

意。他已经干了十五年正科了,这么多年来,提拔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王太贵的出现让刘主任看到了这种运气。他叫来胡文,问起王太贵的情况。胡

文说,如果想上报他为亮点人物,还是要慎重。

紧接着,王太贵就作为亮点人物候选人报上去了。今年的评选和以往稍有不同,

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环节。

王太贵的伤幸亏无大碍。住院期间,家人来了几次,听家人说,大舅妈之前几

乎是每天来哭一次,现在偶尔还会来家里哭一场,但成为一种习惯,都见怪不怪了。

有一天,有个医生对他说,王太贵,我们都在给你投票呢!你现在全省有名了。

王太贵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让胡文联系刘主任。胡文说,你忘了我们当初约定的

事吗?再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王太贵说,不行,我要找刘主任。见到了刘

主任,王太贵说明了情况,表示栗退出评选。

刘主任生气地说,你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马上评选结果都栗下来了,你在这

里搞什么飞机?

既然误会已经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说,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这是全

县的大事。

你骗了人,也就是胡记者和我骗了人,也就是我们全县骗了人,你难道让别人

喊我们县是骗子县吗?刘主任说。

王太贵说,我不想当骗子。

刘主任说,那不就成了,你一个人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全县的诚信危机,也是一

种见义勇为。

你现在不就是担心对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时候我和胡记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说明

情况,化解误会。

王太贵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

王太贵也就顺利评上了亮点人物,也因为这一因素,新安县被评为先进县。当

然王太贵不知道,胡文已经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刘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办主

任。

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看一看镜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

了。一回到家,大舅和大舅妈就来了,大舅妈突然号啕大哭,紧接着,大舅也泣不

成声……王太贵看见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

他摸清了刘主任的生活轨迹。当刘主任迎上去接女儿的时候,王太贵挡住了刘

主任和女儿的去路。

刘主任说,不是我不帮你,你用脚趾头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说了又有什么

用?

王太贵拉住刘主任说,不行,你要帮我证明,我们到电视台去……

神经病!刘主任挣脱王太贵,把他推倒在地。

王太贵起来后,扑上前去抓住了刘主任的女儿,从背后抽出水果刀,用命令的

语气对惊魂未定的刘主任说,快报警!快叫记者来,我有话要说!

不一会儿,警察和媒体都来了,劫持着人质的王太贵被包围在中间。看到刘主

任紧锁的眉头,王太贵一阵释

然。

(选自2021年第5期《小说林》,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O(3分)

A.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

同表现的对比,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B.“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既表现了人们对王太贵敬仰的心

情,也表现了王太贵身份变化后难以适应的心理。

C.“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这一细节不仅写出了刘主任和胡文说服王太贵后的

开心,而且写出了他们对王太贵盲目顺从的轻蔑。

D.“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王太贵

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虚写王太贵绝望又无助的心境。

7.关于本文“人物设置”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勇是进城农民工,他“缺少经验”“贪图小利”又“性格冲动”,是故事发生

的“人物引子”。

B.大舅妈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丧子让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诉,使得王太

贵回归了自我。

C.胡文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观臆断报道,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推

动了情节发展。

D.刘主任是基层官员,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抓住提拔的机会”,他的出现使小说

主题得以提升。

8.小说围绕“绑架”展开,在本文中“绑架”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蒲松龄的《促织》也讲述了“变形”的故事。请从这两篇

课文中任选一篇,结合本文从变形结果及主题意义的角度分析其不同。(6分)

6.C【解析】没有“盲目顺从的轻蔑”之意。

7.B【解析】大舅妈一次次哭诉,家族的压力只是王太贵回归自我的原因之一,

还有自我的反省、公众的审视等原因。

8.【参考答案】

①实的(明的、有形的)绑架:张勇将包工头吴老三绑架;王太贵将刘主任的

女儿绑架。

②虚的(暗的、无形的、话语的、道德的)绑架:胡文、刘主任把王太贵推上

“亮点人物”,以“否则全县成为骗子县”等“绑架”王太贵;胡文、刘主任为名

利所绑架;王太贵为“英雄”身份绑架。

【评分细则】共4分。能从实的(明的、有形的)绑架和虚的(暗的、无形的、

话语的、道德的)绑架进行分类答题,有分类或分层答题意识给1分;结合文本,

第一点答到其中任意一点给1分,第二点答到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9.【参考答案】

选择卡夫卡的《变形记》

①“变形”结果: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孤独痛苦无助中无力

反抗、凄然死去;王太贵最后用绑架刘主任女儿,从而挣脱自己被绑架的身份的荒

诞行为,实现自我拯救,找回自我,变回“原形”。两者结局迥异,前者结局悲惨,

后者成功救赎。

②“变形”主题意义:

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用自己的“变形”(异化为虫)来向我们展示

了其家庭成员的“变形”以及亲情的“变质”,这种“变形”反映的是人们在资本

主主义社会激烈竞争、唯利是图、人情冷漠的压迫下的“异化”,表现出现代人无

法掌握自己命运乃至被异化的荒诞现实;

陈巨飞的“变形”反映的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下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被金钱、名

利、道德伦理、社会地位等无形的事物支配“异化”而挤压变形,表现的是对当下

普通人,尤其是底层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反省与深思。

【评分细则】共6分。“变形”不同的结果分两点,一点1分;“变形”不

同的主题意义分两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选择蒲松龄的《促织》

①“变形”的结果:两者的结果虽都是好的,但成名儿子变回“原形”,成名

一家否极泰来,裘马过世家的结局实际上反讽手法的运用,是以喜剧结尾衬出悲惨

社会,似喜实悲;而王太贵最后用绑架刘主任女儿,从而挣脱自己被绑架的身份的

荒诞行为,实现自我拯救,变回“原形”,实现了人性的复苏,给人以深思。

②“变形”的主题意义:蒲松龄的《促织》里成名的儿子被迫魂化促织,在改

变了家庭命运后又精神复旧,变回“原形”,反映是当时封建社会官场荒淫腐败,

人不如虫、百姓人命危浅的黑暗现实,表现了封建统治者的贪婪暴虐及封建统治对

底层百姓肉体和精神的摧残,折射出底层百姓的悲惨的生存状态,寄寓了对底层百

姓的深厚的同情;

陈巨飞的“变形”反映的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下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被金钱、名

利、道德伦理、社会地位等无形的事物支配“异化”而挤压变形,表现的是对当下

普通人,尤其是底层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反省与深思。

【评分细则】共6分。“变形”不同的结果分两点,一点1分;“变形”不同的

主题意义分两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口?则臣壅塞。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

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

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

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便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

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

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日:"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

"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

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

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有删改)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

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

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

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

赵任马服①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

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影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

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莺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

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単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

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有删改)

【注】①马服: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因战功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后代文章

多以"马服"指代赵奢,也有文章指代赵奢之子赵括。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

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疑也者A诚疑B以为可者C半D以为E不可者F半G今一国尽H以为可11.下列

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户,指派别、门派,文中指一个派别之言,即"门户之见"的意思。

B.偃,指停止,与"偃仰啸歌"(《项脊轩志》)中的"偃"意思不同。

C.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难以形容"中的"形容"意思不同。

D."迁官袭级"与"不韦迁蜀"(《报任安书》)中的"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君主观察和听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验证,就不会知道实情;如果

群臣的说辞都一致,国家就有可能会混乱。

B.材料一中惠子指出,如果攻打齐、楚确实有利且整个国家都因此获利,那就肯定有

问题,因为聪明人大多不这样认为。

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花言巧语的孟

卯与纸上谈兵的赵括造成的。

D.材料二运用类比论证,通过讨论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进

行比较类推,阐释了识人之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

译文:

(2)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

译文:

14.请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在韩非子看来,君主应如何观察和评判臣下的言行?(3分)

10.ADG(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

11.D(“迁官袭级”的“迁”是升官,“不韦迁蜀”的“迁”是被贬迹,意思不同。)

12.B(“聪明人大多不这样认为"错误,原文”是何智者之众也”意思是聪明的人怎么会

这么多啊!)

13.(1)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⑵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

[解析]⑴举:所有的,虑;思虑,谋划。愈:更加,越发。以上三点各1分,旬意1分。⑵为:因

为。任:任用。焉得:怎么能。以上三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不能对臣下偏听偏信。②在具体官职上用臣下的办事成效考察评判。

[解析]综合材料一中“现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和材料二中“试之官职,

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君主观察和听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验证,就不会知道实情;如果偏听偏信,就会

受到臣下的蒙蔽。鲁哀公问孔子说:“民间俗语说:“没有众人合计就会迷乱。‘现在我所

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

“明君有事问臣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像这样的话,明君在上,群臣就可以在下面直

率地议论。现在群臣没有不和季孙统一口径的,全鲁国都变成了一个人,您即使问遍境内

百姓,仍然不免于混乱。”

张仪想凭秦、韩和魏交好的势力去征伐齐、楚,惠施想与齐、楚罢兵言和。两人争

执不下。群臣近侍都帮张仪说话,认为攻打齐、楚有利,而没有人帮惠施讲话,魏王结果

听从了张仪的主张。而认为惠施的主张不行。攻打齐、楚的事已经确定之后,惠子进见魏

王,魏王说:“您不要说了。攻打齐、楚的事情确实有利,全国都这样认为。”惠施趁机进

言:"这种情况不能不明察。如果攻打齐、楚这件事确实有利,全国都认为有利,聪明的人怎

么会这么多啊!如果攻打齐、楚这件事确实不利,全国都认为有利,愚蠢的人又该多么多啊!

凡要谋划,是因为有疑,有疑的事,如果确实是疑惑不定的,那么就会有一半人认为可

行。一半人认为不可行。现在全国都认为可行,这是大王失去了一半人的意见。被挟持的

君主,也正是失去了半数意见的君主啊!”

材料二

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相信他是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

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

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

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

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

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

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

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

的锡和火色,就是区冶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到水上砍死鹄雁,在陆上劈杀

骑马,那么,就是减获也不会把剑的利钝搞错。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

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马究竟能跑多远,就是臧获也不会把马

的优劣搞错,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

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

是聪明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

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

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

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①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②。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莺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荽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

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簧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

指宰相官署。③若:同"香"。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本词引用邓禹少年得志的典故,表达自己复杂的人生感慨。

CJ西风"一句,写菊花香气"喷薄"而出,足见作者的豪情。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相同。

16.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

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

的理解。(6分)

15.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忧国忧民,本词抒情主人公不

以穷达为怀,展现出其旷达自信、淡泊洒脱

的一面。)

16.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

达为怀,不看重仕进,(3分)范仲淹之“忧”;①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退居江湖,心忧国事;

③同道难觅,知音难寻。(3分)

[解析]首先,辛弃疾之“乐”;①依据“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

脉脉石泉逗山脚”“长歌自深酌,看天阔莺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蔘喷薄"等内容可知,

词人面对眼前的一山一水,有幸占断这里的山水风流,茅屋檐上。松树和桂树间都有云月

相伴,山泉静静的流淌,在山脚间逗留玩耍。面对此景,词人自己饮酒大声放歌。看天空

广阔,莺鹰翱翔,深渊宁静,鱼儿跳跃。西风中黄菊和香草的香味四处飘逸。止匕时,词人独

自享受这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依据“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佳人

何处,纫兰结佩带社若。入江海曾约”等内容可知,词人认为功名终须是邓禹之辈的事情,

穿着色彩斑斓的锦绣坐在丞相府之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日将暮,

佳人不知道在何处,令人惆怅,在入江河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此处的“佳人”正是词

人理想抱负的化身,足见词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向往。③依据“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

穷达,不约定,此处的“佳人”正是词人理想抱负的化身,足见词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向

往。③依据“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等内容可知,此时词人已经彻悟,

仰天大笑冠簪脱落,说起人生中的困顿与显达,不需要怀疑迷茫,可见此时的词人已经不

再以穷达为怀,同时也不看重仕进。

其次,范仲淹之“忧”;①依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知,作者认为在朝廷里做高官就

应当心系百姓,也就是说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依据“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处江

湖之远"即指"不在朝廷做官",作者认为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也

就是说,退居江湖,心忧国事;③依据“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人,

我同谁一路呢?这里所说的“一路”即指“同道中人”,在这里。作者感到同道难觅,知音

难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以扬威天下的

句子是“,

(2)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梦游天姥

吟留别》“”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

“”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

(3)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17.

(1)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虎鼓瑟兮鸾回车渚清沙白鸟飞回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

离后/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绿茶的制造,采用高温杀青,A,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

保持了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黑茶的制造,在破坏酶活性的基础上,经过渥堆过程,

缓慢进行自动氧化,形成色泽黑褐、汤色黄褐的品质特征;乌龙茶的制造,先利用、

后控制多酚氧化酶,形成色青褐、汤金黄、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制造,

经过发酵过程,使多酚类化合物充分氧化,形成红叶红汤的品质特征。因此,多酚

类化合物在不同制法基础上的不同氧化程度,是B的物质基础。由此

也可以看出,各种茶类主要是从制造方法的演变而发展起来的。

各茶类的制造,①从通过鲜叶各种制茶程序到最后干燥,②虽各有特点,③但

不论是制法还是品质,在各个工艺阶段都是互相联系的,④而这些联系是通过一定

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⑤在整个过程中,⑥所采取的每个技术措施,

都与茶叶生化密切相联。⑦因此,必须研究化学、生物化学与制茶技术的关系,⑧

充分利用茶叶的生化变化规律,⑨使技术措施具有科学根据,⑩因而不断改进制茶

技术,生产出为人们喜爱的优质茶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8.【参考答案】A.迅速破坏酶的活性B.形成各种茶类品质特征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且切合文意,可酌

情给分。

【解析】A处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根据上文“绿茶的制造”与下文“黑

茶的制造”等,前后应该是对应关系,再联系下文“在破坏酶活性的基础上”“先

利用、后控制多酚氧化酶”等,结合A的下文“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

应补写“破坏酶的活性”与“迅速”两个内容要素。B处考查学生对上文的概括提

炼,依据上文对“绿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等各种茶类不同制法及相应

结果的介绍,应补写“形成各种茶类品质特征”这一内容要素。

19.【参考答案】

①可修改为:从鲜叶通过各种制茶程序到最后干燥;

④可修改为:而这些联系是以一定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

⑩可修改为:从而不断改进制茶技术,生产出为人们喜爱的优质茶叶。

【评分细则】改对一处给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解析】①句考查语序不当,涉及主语判断;结合上下文,主语显然不能是“鲜

叶”,介词“从”应置于“鲜叶”前。④句考查搭配不当,涉及词语组合;“通过……

为基础的”介词使用不当,应为“以……为基础的”。⑩句考查不合逻辑,涉及逻

辑判断;上下文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应为“从而”,而不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因而”有误。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

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

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

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还栗出去打柴搂草烧炕。同一盘炕上四个

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爱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

己无私的心,靠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

办学,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茬学

生。到一九七四年他们两口子盖了五间窑,又专门给学生留了两间。学生娃多了,

一间窑已经放不下。直到一九八三年,村里富了,才专为学校盖了三孔窑。全村

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她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又在她的炕头

上毕业升到了初中。

士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