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_第1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_第2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_第3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_第4页
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 C.滴加液体 D.过滤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C.倾倒液体药品D.加热液体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加热液体4.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8.根据右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9.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A.闻气味 B.观察颜色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0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A.氧气和氢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二氧化碳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1.下列检验方法中,能一次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区别开的是A.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B.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1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B.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D.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13.下列实验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加热空气中的铜粉B.锌和稀硫酸反应C.铜和硝酸银反应D.镁条燃烧14.将下列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倾斜,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1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结果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碳酸钠粉末A.稀盐酸和镁条B.碳酸钠和稀硫酸C.稀盐酸和铜粉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16.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在乙中盛约3∕4容积的水(水中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稀硫酸直至锌粒完全浸没,塞紧橡皮塞。双手按住两个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下列对形成喷泉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氢气难溶于水甲乙C甲乙D.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17.如右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18.如右图所示。若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再滴加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下列与所描述现象相符的一组是试剂瓶中的物质滴管中的物质滴管1滴管2A冰水稀硫酸B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C生石灰水稀盐酸D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气球滴管甲滴管乙烧杯气球滴管甲滴管乙烧杯①烧杯②选项滴管甲烧杯①滴管乙烧杯②A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氢氧化钠B盐酸镁盐酸碳酸钠C水氢氧化钠水硝酸铵D水氧化钙盐酸镁20.某同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用镁条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产生大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B.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C.收集到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气球口听到爆鸣声D.若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则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后恢复原状甲乙饱和澄清石灰水21.如图,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U形管中甲乙饱和澄清石灰水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大理石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C.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22.向a、b两支具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分别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锈蚀B.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水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23.右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24.如右图所示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A.铁丝无变化 B.试管内的液面高度无变化C.铁丝逐渐消失 D.试管内的液面上升25、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的液体量小于广口瓶内气体体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26.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27.由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CDA.分子在不断运动B.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C.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28.下图所示实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是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30.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甲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甲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④倒入水后加盖振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3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①从b端通入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3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33.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项目ACD方案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振荡后,塑料瓶变瘪水中的铁钉生锈,植物油中的铁钉没生锈结论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中一定有碳、氢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发生反应铁生锈只需要与氧气接触3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CO点燃B除去CaO中的CaCO3加水溶解并过滤C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D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35.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B.研究CO2能否溶于水C.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D.研究燃烧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3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CO通入足量NaOH溶液B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稀盐酸C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D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Na2CO3溶液37.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鉴别CO2和CH4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Ca(OH)2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除去CaO中的CaCO3方案1闻气味滴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点燃加水溶解,过滤方案2看颜色通入适量CO2,过滤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滴加足量稀盐酸3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选用的试剂①FeFe2O3稀盐酸②COCO2NaOH溶液③CaOCaCO3H2O④NaCl溶液Na2CO3Ca(OH)2溶液A. ②B.①②C.①③D.②③④3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过量)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选用的试剂AFeFe2O3稀盐酸BCOCO2NaOH溶液CCaOCaCO3H2ODNaCl溶液Na2CO3Ca(OH)2溶液40.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①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加入水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质量剩余固体质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41.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B.安全常识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甲醛中毒电器着火——用水浇灭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明火C.化学与人体健康D.日常生活经验缺铁——易引起贫血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缺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焙制糕点、蒸馒头——常加入发酵粉区别矿泉水与蒸馏水——蒸干,看有无白色固体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42.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方法一方法二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点燃闻气味②食盐水和水测pH蒸发结晶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加水溶解加入盐酸④镁条和铝条在空气中点燃加入稀硫酸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4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木炭粉(Cu)盐酸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CO2(CO)NaOH溶液、浓硫酸通气、加热、收集CCaO(CaCO3)水过滤、烘干DNaOH(Na2CO3)盐酸溶解、蒸发、结晶4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A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铜比铝活泼B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C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溶液温度下降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D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垢中含有碳酸盐45.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鉴别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除去CO2中的少量CO方案1加澄清石灰水滴加碳酸钠溶液加适量稀盐酸通过灼热氧化铁方案2滴加盐酸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用磁铁吸引通入澄清石灰水4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实验目的方案1方案2A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适量稀盐酸洗用适量稀硫酸洗B鉴别NaOH和Na2CO3固体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C干燥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固体Ca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D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滴加无色酚酞溶液4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主要操作及现象A验证某固体是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B验证某溶液的溶质是碱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C检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D检验二氧化碳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48、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鉴别物质实验方法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B.镁和锌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D.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49.下列4组实验中的操作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1操作2A除去氮气中少量的氧气通过灼热炭粉通过灼热铜丝网B区分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过滤C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固体加水加稀盐酸D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观察颜色加稀盐酸50.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该混合物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B.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C.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52.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