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3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3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3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3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3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

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甲)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尽心竭力的付

出;(乙)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的卓

越;没有冰心一片,(丙)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的笃

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

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丁)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

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炉火纯青巧夺天工脚踏实地废寝忘食

B.炉火纯青废寝忘食巧夺天工脚踏实地

C.废寝忘食巧夺天工炉火纯青脚踏实地

D.炉火纯青废寝忘食脚踏实地巧夺天工

2.文中甲乙丙丁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B.乙C.丙D.T

3.填入结尾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却不必人人成为工匠。

B.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

C.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

D.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

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

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白但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

“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

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

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

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

4.对文中“它们”指代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亮B.群山C.核桃叶D.金铃铛

5.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喻拟人B.夸张拟人C.比喻借代D.拟人反问

6.对“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从句式上看,该句是被动句。

B.从句子成分上看,该句的主语是“群山”。

C.从词性上看,“笼罩”是形容词。

D.从感情色彩上看,“庄严”与“神圣”的感情色彩相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①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②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绡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他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右不阙余,将焉取之?阙奏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耒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注】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②郑伯:指郑文公。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缱,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C.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D.夫人,文中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和秦穆公围攻郑国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B.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烛之武立刻答应去见秦穆公。

C.烛之武见秦穆公,“夜缱而出”,进一步说明了情势之危急。

D.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没有同意,最终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10.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说辩艺术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退为进B.阐明利害C.婉言提醒D.威慑恐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H〜12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高》第一联,诗人选取“风急”“天高”等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长江

秋日图。

B.《登高》第二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珍惜时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登高》第三联,“万里”,指诗人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D.《登高》与《客至》同为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12.两首诗的尾联均提到酒,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对酒当歌,!譬如朝露,0(曹操《短歌

行》)

⑵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荀子•劝

学》)

⑶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韩愈《师

说》)

(4)六王毕,,蜀山兀,。(杜牧《阿房宫赋》)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故乡情(节选)

茹志鹃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

感。这是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

②它好像很巨大,又好像很。具体得如一撮土、一滴水。

但要说它只是一撮土、一滴水,又似乎绝非如此。它又大得无从搬移,无法传

递,不可替代。它是天,它是地,它是山,它是水。然而它又非一般的天、地、

山、水,它是和民族,和祖先,和各人逝去的童年,或青年时代的岁月,和中华

民族的历史,和个人的经历镶嵌在一起,盘根错节地连在一起的那个天、那

个地、那个山、那个水,还有那种对别人毫无意味,对自己却无比亲切的乡

音。

③说实在话,世上有着许许多多比乡土更加美妙,更加怡人的地方。但

独有故乡却是“我的”,它像母亲一样,无可选择。美的,不够美的,都一样,

是亲爱的,是“我的”,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能令人终生难以忘怀。这就

是故乡,人人都有的故土之情。

④绍兴是我的祖籍,我没有在这里住过,对它并不熟稔。绍兴话亦只是

小时候听祖母说过。但不知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为了探望故土,

为了聆听乡音,我来到了绍兴。

⑤坐着蚱蟠似的乌篷船,沿着小河,沙沙地擦着野生花草,经过一道一

道圆拱的、半菱形的石头小桥,经过林边的埠头,那里,着青布衫的姑娘在

洗衣裳,穿红球衣的小伙子在挑水。在一圈一圈的水晕里,他们好像飘动在

纤青拖蓝的白云之间。

⑥坐在船尾摇船的老信,一面用脚蹬着桨,用手里的划子点拨着船的方

向,一面嘴里热闹地说着话。说着路途如何的远,到的所在又是如何的偏僻,

回程的生意又是如何难找,等等。当听到我们同意加他一点船钱的时候,他

又大声地发出一连串的感叹词:“喔嗜!啧啧,这位师母真是……啊!真

是……”随着那汩汩而进的小船,那乡音在故乡的水上跳着,笑着,滑着,热

热闹闹地送得老远老远……

⑦这一切对我都是新鲜的,但又觉得很熟悉,是见过的。在哪里见的呢?

说不出,也许是在梦里。

⑧我曾经做过这样的梦么?

14.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平庸B.狭隘C.琐细D.烦杂

1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连用几个四字短语描述故乡情,从中可见作者并不想回到故

乡。

B.第②段,承接上文,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寻根情。

C.第⑤⑥段,选取的景物与人物,渗透了作者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D.第⑧段,作者再次发问,意味深长,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1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读来亲切感人。

B.第⑥段,写到老信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

C.第⑦段,运用设问,“也许是在梦里”一句,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D.本文运用记叙与抒情等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谊。

17.关于祖籍绍兴,作者描述了哪些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四、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

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接受劳

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深入劳动现场,丰富劳动体验,必会赋予他们更多的

成长空间和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

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3年3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1.B2.C3.D

(二)4.C5.A6.C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7.A8.D9.B10.D

(二)11.B

12.(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