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之故居诗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之故居诗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之故居诗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之故居诗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之故居诗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之故居诗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千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

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沧于下僚,世称王司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写露浓烟重杂草繁茂的景象,表现出李处土故居的衰败,烘托出一种冷清

的氛围,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B.颔联赋予花月以人的情态,写院中的花儿凋落,月也是残缺的,暗示李处土故居这

里已人迹罕至,表现一种落寞的情怀。

C.尾联中作者写李处士故居虽“风景宛然”,可宾、主已不在,最后一句写马的嘶鸣来

抒情,表现出自己的感慨和伤怀。

D.这首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通过烟露、草树、柳堤、花月、榭、马等多种意象来

表现李处士故居夜晚的阴冷凄清。

2.颈联是如何来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过裴舍人故居

唐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注释】萤,指萤火虫,多于夏季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化为虫,古人因

第1页共”页

此误认为萤是由腐草化来的。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天黄叶空庭图。在一个萧瑟寒冷的秋天。诗人经过故人的旧居,

这里己人去楼空,诗人独自掩上院门,看到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冷清的庭院。

B.“篱花犹及重阳发“,“篱花”指篱下的菊花,写出了虽然故人不在,但是篱下的菊花

仍然在重阳时节绽放,象征着友人具有高沽的情操和品质。

C.“邻笛那堪落日听”用向秀《思旧赋》之典,写诗人徘徊在故人旧居庭院里,正当落

日时分,听到邻家传来笛声,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总观全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气韵生动。有声有色,入目入心;点

面结合,既有整体感又具体细腻;总之,本诗是一首内容及形式都比较完美的好诗。

4.简答。

(1)说出“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是什么意思,请在20字以内作答。

(2)说出“书幌无人长不卷,秋米芳草自为萤”是如何照应前面的诗句的。请在30字以内作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归故居

唐李昌符

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

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

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

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

5.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古体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不是一首怀乡诗。

C.“马省曾行处”具有“老马识途”的意思。

D.“细径穿禾黍”写出诗人回家的迫不及待。

6.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平淡潇散B.清新流畅C.质朴沉郁D.婉约凄切

7.本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结合全诗赏析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张祜①处士丹阳故居

第2页共11页

颜萱②

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

书斋已换当时主,诗壁空题故友名。

岂是争权留怨敌,可怜当路尽公卿。

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

【注】①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杜牧

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②颜萱:晚唐进士,中书舍人

颜莞之弟,仕途屡屡不顺。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叙述诗人的人生经历写起,下文对张祜故居的描述也留有诗人的个人印迹。

B.颔联“己”“空”两字强化了张祜离世家道败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

C.颈联直抒胸臆,“岂是”“可怜”表现诗人对人人争权和公卿当道的官场现象的否定。

D.本诗选取书斋诗壁、柴扉草屋等景象,既有文化气息,又有田园色彩,意蕴非常丰

曷o

9.有人认为此诗突破了一般晚唐诗人的狭小境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①,送伯固归吴中故居②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③。

耦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①贺方回:名铸,北宋词人。②伯固:名苏坚,苏轼诗友。③老子:年长者自称,此为

作者自指。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要“遣黄犬、随君去”,还自称为“老子”,表现了朋友间的亲昵,语言生动有趣。

B.“呼小渡”“莫惊鸥鹭”,既有作者对友人的提醒,也暗含着作者对吴中旧游的怀念之

情。

C.下阕写到因为归期“天已许”,故而作者也将要启程,去见亲人爱侣,感受西湖细雨。

D.这首词属客中送客之作,依贺铸所写《青玉案》和韵而成,全词写法婉曲,含蓄深

沉。

11.这首词以“归”字为中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3页共11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著作丈故居(节选)①

杜甫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②。

【注】①郑十八:即郑虔,家族同辈中排行十八,年长杜甫27岁,是杜甫的忘年之交,杜

甫尊称其为“丈”。至德二年十二月,郑虔因“陷贼之官”,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次年三月,

杜甫踏春来到郑虔故居,见人去园空,有感而发,写下这篇诗作。②第五桥、皇陂岸:郑虔

家附近的景点,诗人和郑虔曾共同游玩的地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写台州虽地势偏远,海天茫茫,但云水与青青的岛屿相伴,令人心旷

神怡。

B.当年,酒酣时郑虔会把懒动的诗人硬拽起来起舞,诗人有诗写成就会吟给他听。

C.诗的七、八句融情于景,将压抑在诗人心中的愁和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D.本诗写景虚实结合,既有遥想的台州之地的虚景,又有眼前桥、亭之实景。

13.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

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

沉重的悲凉之感。

第4页共11页

B.颈联用“有道”和“无情”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不满,也暗含

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C.尾联描写的一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

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D.诗中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

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

15.诗歌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第5页共11页

答案

1.B2.颈联通过虚实结合(想象)、对比(反衬)来表达了作者对李处士故居物是人非的

慨叹伤感。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不禁想起往昔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

而如今眼前“风景宛然”,李处士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的凄凉,诗人见此情此景一股凄凉

落寞的伤感便油然而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

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赋予花月以人的情态”说法不当,颔联“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并没有比

拟的手法,该句只是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用“落花残月”的意象来暗示李处士故居这里已

人迹罕至,表现诗人落寞的情怀。

2.本题考查学生借助诗歌表现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

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

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

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

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等,修

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颈联是如

何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首先把握住颈联的内容,然后翻译一下这句诗的意思,接着从手法的

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的意思是诗人想象过去这个地方

欢畅宴饮的画面,而今亭榭楼台已经倾颓了,路径上满是荒草,这里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景象

了。上一句是作者想象的画面,下一句是现实的凄迷落寞的景象,作者运用虚实结合、今昔

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总之,结合诗句,简单翻译,然后从手法的角度思

考,最后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

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

—->意境一一4寺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

第6页共11页

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

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

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

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

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

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

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3.B4.(1)不知故人孤坟何处,他的家人也四处漂泊。

(2)“无人”“秋草”照应“空庭、无家”“黄叶、篱花”,情感升华。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寄寓着友人高洁的情操”分析不正确。“篱花犹及重阳发”意思是篱下的菊花在重阳时

节绽放,然而物是人非,房屋的主人早已去世,诗人借菊花的意象寄托了对友人的哀思。

故选B。

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文下注释,以及全

诗语境进行理解翻译,注意题干要求字数限制。本句中“孤坟”,裴舍人的孤坟;“何处”,在

哪里,在何处;“百口”,众多家人;“学水萍”,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与“书幌无

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相照应的句子,首先要理解诗句含义,再结合全诗分析景物、

情感相呼应的地方,注意题干要求的字数限制。本句含义为:书卷失去主人,已经很长时间

无人翻动,庭院中的芳草在秋天自顾自地化为萤火虫。描写出庭院空寂,无人前来的凄凉景

象,与前文“纷纷黄叶满空庭”“百口无家”的景象相呼应,体现出裴舍人去世后故居的冷清寥

落,家人四散如浮萍,无人祭拜。“秋来芳草”照应前文“惨惨天寒”“纷纷黄叶”“篱花犹及重

阳发”等天气寒凉,落叶纷纷和菊花开放的景象,写秋天到来,芳草腐化的萧条场景。从情

感上来看,最后这两句以景结情,深化了诗人对过世友人的思念与伤感,照应前文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第7页共11页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

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

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

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D6.C7.这首诗主要是运用侧面描写来抒发回乡之情的。(1)诗人通过马“嘶”侧面描写

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⑵从诗人对“乡树’与“路人”的“惊”“识”描写,

侧面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步步加深的喜悦;(3)诗人以战乱时代残垣断壁、薜萝蔓延的真实

景象,侧面描写显现内心的凄凉之感。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细径穿禾黍,写出诗人回家的迫不及待”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细细的小径之中穿插着

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不是诗人迫不及待地从田地里穿过,而是从田地间小路穿行而过时,

看到小路久无人走,禾黍蔓生,感到有些苍凉寂寞。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

A.本诗是一首写自己归乡之诗,诗人在诗歌中蕴含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故而“平淡潇散”显

然不符合。

B.诗歌中描写景物“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展现出家乡景物的萧条,并非“清新”之景。

C.本诗语言质朴,蕴含了思归的迫切心情,归乡时故人不相识的深沉感慨,故而“质朴沉

郁”正确。

D.诗歌中固然也有些伤感,但终究是回到自己思念的家乡,是喜悦惆怅交织,而“凄切”一

词太过,不符合本诗特点。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的能力。

(1)首联,“连嘶渡晚河”,似乎是连马儿也思乡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家乡去。诗人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马儿拟人化,以马衬人,形象生动地从侧面描绘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和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2)颔联,写忽然惊讶的看到家乡的树出现在眼前,渐渐的发现认识的路人多了起来。“忽”

字写见到家乡的树木而惊喜,以细节的真显示归乡的欣喜心情。“渐”字生动地写出诗人的脚

步逐渐回到了家乡,曾识的风景显现在眼前,认识的路人逐渐增多,心中喜悦之情倍增。对

第8页共11页

“乡树”与“路人”的“惊”“识”,从侧面体现出循序渐进步步加深的喜悦之情。

(3)第六句“颓垣压薜萝”,借景抒情,借战乱时代残垣断壁、薜萝蔓延的真实景象,侧面

描写,抒发诗人显现内心的凄凉。

8.D9.同意。①本诗开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暗含因追逐功名而抛弃童年欢乐的遗

憾,突破了晚唐一般诗人以功名为理想的狭隘追求;②颈联言诗人本不愿争权树敌,可惜当

权的都是达官贵人,表现出诗人对朝政的关切,突破了晚唐一般诗人惧怕仕途险恶、无奈归

隐的狭小境界;③尾联由眼前无人问津的草屋联想到百姓荒年还要被征收赋税,体现诗人心

怀天下、关心百姓疾苦的阔大胸襟。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D.“又有田园色彩”错误,根据下文,尾联的“柴扉草屋”是民生疾苦的表现,不是田园色彩的

体现。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情感,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如认可“突破了一般晚唐诗人的狭小境界”,要逐联分析内容和情感,看一看作

者是如何“突破”“狭小境界”的。

首联“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意思是回忆起往昔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和兄长追

逐嬉戏,也曾抛下小时候的玩具师从先生学习。“逐”字写出孩童嬉戏的欢乐,“抛”字写出长

大后不得不放弃童年欢乐改为拜师学习。两相对照,含有因追逐功名而抛弃童年欢乐的遗憾,

突破了晚唐一般诗人以功名为理想的狭隘追求。

颈联“岂是争权留怨敌,可怜当路尽公卿”写诗人为官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树敌,可惜那些掌

权的公卿们却在为了个人私利不断地排除异己。“岂是”“可怜”表现诗人对人人争权和公卿当

道的官场现象的否定。诗人本不愿争权树敌,可惜当权的都是达官贵人,表现出诗人对朝政

的关切,突破了晚唐一般诗人惧怕仕途险恶、无奈归隐的狭小境界。

尾联“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写一座座柴门草屋无人问津,却还有人在向荒芜的

田地征收赋税。由眼前无人问津的草屋联想到百姓荒年还要被征收赋税,体现诗人心怀天下、

关心百姓疾苦的阔大胸襟。

由此可见,颜萱此诗的确突破了一般晚唐诗人的狭小境界。

10.C11.①上阕“三年枕上”表达对吴中故地梦萦魂牵的思念之情,“遣黄犬、随君去”表达

了对友人归乡的羡慕之情。②下阕借王维《辆川图》抒发对吴中美好风物的赞美之情,“归

期天已许”蕴含自己不能归乡的遗憾之情。③“莫惊鸥鹭”“天已许”,暗含对仕途巧诈、宦海

第9页共11页

浮沉的厌倦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因为归期“,天已许,,故而作者也将要启程,去见亲人爱侣,感受西湖细雨”错误。“作个

归期天定许”是说“暗定归期老天必定会准许”,其实作者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表达

了自己强烈的思归之情。

故选Co

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片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

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

理解和关切之情。接着用“遣黄犬、随君去”,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表现了词人对吴中故地眷恋之深,也暗含对宦海浮沉的厌倦之

情。

下片写词人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过片

以对王维川图》的仰慕开篇,直言记得王维的诗句,暗许送友思归之意。“作个归期天

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表达了自己归

梦难成的遗憾。“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暗含对宦海浮沉的厌倦之情。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