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含

解析)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下列三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心似箭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岳阳楼之大观雄伟壮观叹为观止走马观花

B.多会于此聚精会神融会贯通单刀赴会

C.去国怀乡春去秋来大势已去除残去秽

D.此乐何极登峰造极否极泰来静极思动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

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眼前如此恶劣悲凉的

情景,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忧虑悲伤的情绪。

【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

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理解: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

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3)选文表现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请结合

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身上的这种高尚情怀是通过哪些

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的。

【链接材料一】

是年①有《上执政书》,略云:「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

孝不逮.忠可忘乎?所以冒哀②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

下之忧。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游荡懒惰)去冗僭(多余不

称职的官员),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材,保直臣,斥佞臣,使朝廷

无过,生灵无怨,以杜奸雄。凡万馀言。

节选自楼钥编《范文正公年谱》

【注释】①是年:指天圣六年,1028年。②哀:此指1026年

范仲淹母亲去世。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

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

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丁忧期间,通常是不必问国

事的。

【链接材料二】

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田土斥卤,不可稼嵇。

文正公监西溪盐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

以卫民田。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

民夫治之。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

节选自《记闻》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三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乙】醉能同其乐,醒能

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如鸣琼环山环水抱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怡然不动不以为然

C.朝而往,暮而归吾谁与归完璧归赵

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以德报怨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有误的一项是

【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中啊。

理解:这句话紧承前文“醉翁”得名的由来,进一步说明自号''醉

翁”的深意,表现了作者洒脱的胸襟,同时引出下文。

【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够写文章记述这事的,

是太守啊。

理解:这句话不但点明了本文的主旨,也揭示了作者心中“醉”

与“乐”的关系:“乐”是“醉”的表现,“醉”是“乐”的原因。

(3)同为被贬期间的记游之作,《醉翁亭记》和《记游定惠院》

所表现出的作者情怀有何不同?

记游定惠院①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

置酒,已五醉②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③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

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

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

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

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

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

意者谓可以注清泉,渝⑤瓜李,遂黄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

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⑦将适闽中,

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南,苏轼被贬黄州时曾

寓居此处。②[五醉]苏轼五次醉饮海棠树下。③[参寥禅师]苏轼友人。

④[鬻(yu)]这里是“买”的意思。⑤[渝(yue)]浸渍。⑥[簧(y

in)缘]顺着走。⑦[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三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入。”对曰:“小惠未

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①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

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

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

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④之。”桓

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

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选自《刺客列传》)

【注】①[事]供职为臣。②[败北]战败逃亡。③[今鲁城坏即压

齐境]极言齐侵鲁之深,齐境紧逼鲁城之下。④[图]谋划。⑤[闾左]

贫苦农民。⑥[屯]停驻。⑦[当行]在征发之列。⑧[大计]起义。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挑拨离间B.衣食所安居安思危

C.弗敢加也无以复加D.小大之狱不速之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ii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3)结合上面两篇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铁肩担道义”

的含义。

【链接材料】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⑤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

广皆次当行⑥,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

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⑦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选自《陈涉世家》)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J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J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J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①广西。时侬智高②守昆仑关。青

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③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

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

使人谕孙元规④,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至

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J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

处置事宜。②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皇植四年(1052)起兵反宋,

自称仁惠皇帝。③燕:通“宴”,宴请。④孙元规:宋朝会稽人,为

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欲擒故纵一见如故并驱如故

B.望其旗靡望风披靡风靡一时所向披靡

C.一鼓作气气喘吁吁气象万千秋高气爽

D.惧有伏焉老骥伏杨此起彼伏降龙伏虎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已经战胜,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理解:“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承接上文鲁国的胜利,引出下

文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论述。通过鲁庄公胜而不知原因,表现他的缺少

智谋,也表现出鲁庄公虚心求教的态度。

【乙】首夜乐饮彻晓

翻译:第一个夜晚奏乐、饮酒到天亮。

理解:从这一句可以看出狄青爱兵如子,藐视敌人,豪爽善饮酒

量大。

(3)语段(一)中的曹刿和语段(二)中的狄青两位军事家都

是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乙】

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甚于死者重于泰山无济于事毁于一旦

B.由是则生自以为是唯利是图实事求是

C.宫室之美莫逆之交不速之客缓兵之计

D.得我而为之得意洋洋得天独厚适得其反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

苟且偷生的事。

理解:孟子强调“义”比生命更重要,所以行道之人不受“嗟来

之食”,即使做损人利己的事就能避祸也不会去做。

【乙】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羞恶廉耻之心)。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只是有的人没有抵

挡住诱惑,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丧失了这种本性。

(3)上文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阅读【链接材料】,简要

说明“舍生取义”在苏武和屈原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并结合社会

热点说说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链接材料一】卫律知武①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

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

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期,④,轼乳⑤

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縻食⑥不至,掘

野鼠弃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⑧,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

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蹒⑨?"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

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⑩,受物之汶汶者乎?”乃作

《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屈原列传》,有删改)

注:①[武]苏武。②[白]禀报。③[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

尔湖。④[戴(dI)]这里指公羊。⑤[班,乳]公羊生小羊。⑥[縻

食]官方供给的粮食。⑦[弄(ju)]收藏。⑧[杖汉节牧羊]拄着

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⑨[酶(11)]薄酒。⑩[察察]清洁貌。[汶

汶]玷污。

答: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男,始蜕,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穷且益坚且战且退

B.帝感其诚精诚所至诚惶诚恐开诚布公

C.无穷匮也穷途末路一穷二白穷凶极恶

D.惧其不已壮心不已死而后已有增无已

(2)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翻译:凭你的力气,曾经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

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理解:其妻

对移山存有疑虑,轻视愚公,既担心愚公的力量,也担心无处放置土

石。

B.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

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理解:这句

话表明智叟对愚公的轻视和嘲讽,与上文的遗男跳往助之形成对比,

更显示出智叟的目光短浅,态度冷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子子

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理解:这句

话表现了愚公的信心。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挖下去,

就有完成的希望。

(3)【链接材料】与上文前两段均叙述愚公移山之事,但有些

内容比上文详细。请你概括其中一处并简要分析这样详写对塑造愚公

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链接材料】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①。千岩纠纷②,万仞回互③。蓄冰霜而

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④有谆谆愚叟,激老氏之志,且欲

移山。乃言:我将拔本塞源,使无孑遗⑤。得则为功之美,否则为身

之耻。终当诒厥孙谋⑥,施于翼子。

于是协室而一乃心力,荷担而三夫杰起。一之日土垦石凿,二之

日崩崖陨崂,三之日夷峰弥壑。云林摧以盖偃⑦,火石迸而星落。尔

其洞突埋塞,阴阳交错。飞禽走兽,魄褫⑧气慑,而不复巢居穴托;

王乔健俭⑨,低徊频蹙,而无所修鸾⑩驾鹤。

(节选自《愚公移山赋》)

【注】①作固:坚固。②纠纷:交错杂乱。③回互:回环交错。

④爰:yuan于是。⑤孑遗:遗留,残存。⑥诒厥孙谋:为子孙的将

来善做安排。⑦偃:倒下。⑧褫:chi夺去。⑨王乔倨俭:传说中

的仙人。⑩骏鸾:canIuɑn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答: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三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一蹴而就龙腾虎

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不绝于耳

C.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时俱进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衣锦还乡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在任

何情况下我都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

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所有的忧患我都不躲避。

理解: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任何情况下我们

都应该不苟活、不避死,随时做到舍生取义。

【乙】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

大小老婆的侍奉、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理解:这是孟子对于“不辩礼义”而接受厚禄的人的心理的推测:

可能是经受不住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的诱惑,也可能是想得到贫困亲

戚朋友的赞许。可见,危难时舍生取义固然可贵,平时趋义弃利尤其

难为。

(3)古人很重视“义”,孟子认为为“取义”可“舍生”。阅读

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张养浩和范彬有哪些称得上“义”的做法。

【链接材料一】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

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

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

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

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

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遂得

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一一(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楮(Ch(I)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链接材料二】

范公讳彬,家世业医,事①陈英王为判太医令。常揭家资以蓄良

药,积米谷。人有孤等疾病者寓之于家,以给毡粥②救疗……活千余

人,名重当世。后有人扣门急请曰:“家有妇人卒暴血崩如注,面色

稍青。”公闻之,速往;出门而王使人至,曰:“宫中贵人,有发寒热

者,召公看之。”曰:“此病不急,今人家命存顷刻,我且教彼,不

久便来J中使怒曰:“人臣之礼安得如此!君欲救他命,不教尔命耳

阶。”公曰:“我固有罪,亦无奈何!人若不救,死在顷刻,无所望也!

小臣之命,望在主上,幸得免死,余罪甘当。”遂去救治,其人果活。

少顷,来见王。王责之,免冠谢罪,敷析③真心。王喜曰:“汝真良

医,既有善艺,又有仁心。以恤我赤子,诚副④余望也!”

——(选自明・黎澄《南翁梦录》,有删改)

注释:①事:侍奉。②毡粥:稠粥。③敷析:解释。④副:符合。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甲】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春和景明/和颜悦色B.心旷神怡/怡然自乐

C.不以物喜/拭目以待D.连月不开/开卷有益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

翻译:太阳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

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理解:作者用一连串的四字短语,写天气恶劣,日星无光,使山

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情境。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

候才快乐呢?

理解:“进”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前文的“处

江湖之远”,进一步丰富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内涵,写出了

古仁人的贬谪之悲。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他的“忧乐观”。请你用自

己的话说说范仲淹的“忧乐观”的内涵,并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工

简要说明范仲淹是怎样践行这种“忧乐观”的。

【链接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

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②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

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绿③。嫁女者五十千,再

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

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沛然④有余而无穷。屏⑤而家居俟代⑥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⑦者二十年。既而

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⑧,后世

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⑨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⑩,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①[负郭]靠近城郭。②[常稔(r4n)之田]良田。稔,庄稼

成熟。③[嫌]这里指一匹丝织物。④[沛然]充裕的样子。⑤[屏]退隐。

⑥[俟代]等待任用。⑦[逮]达到。⑧[殁](mð)死。⑨[位充]职位

高。⑩[敛]同"殓二

【链接材料二】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三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译注》)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屋舍俨然

B.故患有所不辟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患得患失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各得其所

D.是亦不可以已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争论不已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

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人人都能有行善之举,只

不过“贤者”能保有求生的本性。

【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理解:一碗饭食,事关生死,但也关乎尊严,有志气的人在两难

之中,选择了宁可饿死也要保持尊严,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有的人

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3)孟子善于运用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

谈谈这种写法在选文和链接材料中分别是怎样运用的。

【链接材料】

橘生①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②,叶徒相似,其实③味不

同,所以然者何④?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⑤不盗,入楚则盗,得

无⑥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节选自《晏子使楚》)

注:①[生]生长。②[枳(Zhi)]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味

道酸苦。③[其实]它们的果实。④[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

么呢?⑤[齐]指春秋时期的齐国,后边的“楚”即楚国。齐国使者

晏婴出使楚国,楚王命人捆绑一个盗贼从大家面前经过,说这盗贼是

齐国人而羞辱晏婴,晏婴以此答对。⑥[得无]莫非。

答: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三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

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B.指通豫南指日可待

C.杂然相许杂乱无章D.帝感其诚坦诚相见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

翻译: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

险峻的大山,使它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理解:因为愚公一家一直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

远,所以愚公才想到集合全家人的力量移山,解决出行难题。

【乙】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

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

放在哪里?”

理解:妻子提出的疑问确实是愚公面临的现实困难:愚公年纪较

大,单凭自已能力极其有限,曾尝试削平魁父那座小山都没能成功,

更别说移动大山了。

(3)坚定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工

简要说明坚定的信念是如何在苏武身上体现的。作为中学生,你又是

如何看待这种精神品质的。

【链接材料】

卫律知武①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

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班⑤,班乳⑥,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⑦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

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苏武](?一前60):西汉使臣。字子卿,公元前100年

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②[白]禀告,报告。③[旃]通“毡”,毛

织物。④[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⑤[瓶

(di)]公羊。⑥[靴乳]公羊生小羊。⑦[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

-O⑧[去]即“弄,,(ju),收藏。⑨[节旄(mɑo)]节杖上用耗牛

尾做的饰物。

答: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面三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甲】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舍生取义四舍五入锲而不舍

B.才通人指通豫南通情达理融会贯通

C.具答之百废具兴别具匠心交通工具

D.扶向路寻向所志所向披靡欣欣向荣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翻译:黄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

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乙】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

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

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理解:渔人希望太守能派人探个究竟,所以向太守报告了自己发

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村中的生活情状。

(3)上文描绘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阅读下面

三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不同材料中的理想社会各有怎样

的特点。

【链接材料一】

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③,无

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④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链接材料二】

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⑤,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⑥;

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⑦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同⑧与禽兽居,族⑨与万物并。

(节选自《庄子・马蹄》)

【链接材料三】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①[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十倍,百倍。②[重

死]以死为重。③[舆]车。④[陈]通“阵”,列阵。⑤[蹊隧]小径和穴

道。⑥[连属其乡]指居所相连。⑦[羁]拴住。⑧[同]混同。⑨[族]

聚集。

i链接材料一:

ii链接材料二:

iii链接材料三: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三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A】肉食

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0:“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J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之若素转危为安心安理得

B.民弗从也言听计从唯命是从力不从心

C.公将驰之背道而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

D.公问其故无缘无故故弄玄虚温故知新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

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

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

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理解:

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

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

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理解:

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

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

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①也。

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②矣。”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③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

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④。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J

(节选自《汉书・宣帝纪》)

注:①[群生]百姓。②[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③[讳]

冒犯名讳。④[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答: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

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

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先达德隆望尊/

望洋兴叹

B.计日以还/锦囊妙计益慕圣贤

之道/开卷有益

C.尝趋百里外/卧薪尝胆援疑质理/

蕙质兰心

D.未尝稍降辞色/声色俱厉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甲执兵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

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理解:宋濂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来读,却又非常喜欢读书,人们

因为同情他,大多愿意把书借给他读,宋濂就此读到了各种各样的书。

这一句主要表达了宋濂对借书给他之人的感激之情。

【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

悦,则又请焉。

翻译:有人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

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理解:这一句写出宋濂求师之难。他所求的老师面对门人弟子并

不和颜悦色,有时甚至会训斥学生,但为了能够继续请教,宋濂会表

现得更加恭敬谨慎。

【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理解:宋濂毫不羡慕同学物质生活优越,而只看中在学习中获得

的快乐。这一句强调只要精神追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是

微不足道的。

(3)古人求学,尤重勤学苦读。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链

接材料工说说勤学苦读在宋濂、祖莹、范仲淹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

的。

【链接材料一】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以文学著称,官至车骑大将军。父

季真,位中书侍郎、柜鹿太守,北朝人。莹年八岁能诵《诗》《书》,

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

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

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

远至。”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链接材料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

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

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

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梗,或陈于前,或枕藉①于床,俯仰四顾,无

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

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

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④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⑤

乎其似巢也!”

(陆游《书巢记》)

【注】①[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②[觌]di,相见。③[槁枝]

枯树枝。槁(gdo),干枯。④[就]靠近。⑤[信]确实。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众口难调B.辄自笑曰浅尝辄

C.无案牍之劳形好逸恶劳D.或陈于前推陈出

(2)【甲】文中,刘禹锡因“”(用原文回答),身居陋室

而不觉其陋;【乙】文中,陆游因(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笑称自

己的居室为“巢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都不在意居室的条件,只注

重。

(3)陶渊明自得于田园,刘禹锡安处于陋室,陆游乐居于书

巢……每当你内心躁动不安的时候,会想到谁?他的处世态度给予你

怎样的启迪?

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

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

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梭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

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

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

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说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

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

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

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

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箸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

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魏学溃)

【乙】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

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

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

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

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

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文与可①画簧筲谷偃竹②记》苏轼)

注:①[文与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擅

长画竹,有“墨竹大师”之称。②[簧笛(yιιndαng)谷偃竹]文与

可画的一幅画卷,以竹子为题材,后来送给了苏轼。笛谷,地名。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予不能然也B.能以径寸之木以追其所见

C.执笔熟视而操之不熟者D.各具情态而节叶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翻译:

ii与可之教予如此。翻译:

(3)艺术是相通的,从【乙】文看,你觉得艺术作品之所以获

得【甲】文中提到的“技亦灵怪矣哉”的成就,一方面需要;一

方面需要。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三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