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六中药外用法_第1页
实训六中药外用法_第2页
实训六中药外用法_第3页
实训六中药外用法_第4页
实训六中药外用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实训六中药外用法一、湿敷法二、穴位敷帖三、熏蒸疗法四、熨敷疗法第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湿敷法第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热敷热敷的主要作用是“透热”,根据不同的病情,配合多种性能的药物,以加强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等作用。热敷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在推拿临床中以湿热敷为常用湿敷

第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热敷方法用一些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草药,置于布袋内,将袋口扎紧,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数分钟,趁热将毛巾浸透后绞干,并折成方形或长条形(根据治疗部位需要而定)敷于患部,待毛巾不太热时,即用另一块热毛巾换上第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热敷方法一般换2~3块毛巾即可。为加强治疗效果,可在患部先用擦法,使毛孔开放,再将热毛巾敷上,并施以轻拍法,这样热量就更易透入肌肤第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学习目标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目的第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器材用具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容器、纱布等第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第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习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导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第1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习步骤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第1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注意事项第1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5.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注意事项第1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冬治(三九贴)

技术操作第1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冬病夏治

理论源流“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孙思邈第1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冬病: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

2、病邪伏留

第1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夏治:①时间:夏至后三伏天期间②方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饮服汤剂,穴位贴敷,针刺拔罐)③治则:振奋阳气,驱除邪气④目的: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第1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三伏贴是中医的一种贴敷疗法,运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利用每年农历夏季三伏对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使药物持续性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三伏贴

第1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九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第1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九”既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三九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已达到祛除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第2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九三伏阴阳并调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而夏天的三伏灸则是根据“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两者治疗机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药物的配置和时间的差异。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阴阳并调,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通过这种穴位贴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第2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作用机理(中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经络—穴位治疗作用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第2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作用机理(西医)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的血液供应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吸收到达病灶。(轻粉蒜泥灸阳溪穴治疗牙痛;茵陈蒿汤中12味中药制成乳膏贴在胆囊区治疗胆绞痛)通过对细胞因子、白细胞、T淋巴细胞、阿片类的调节而作用于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第2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适应范围“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使用人群。

第2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适应病种肺系疾病: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心脑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寒者)第2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妇科疾病:月经病(如月经不调、痛经证属寒凝胞宫者)肾系疾病:慢性肾病(属肾阳虚、阴寒过盛者)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证属寒邪闭阻、肝肾亏虚者)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证属阴寒内盛、经脉瘀阻者)第2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注:三伏贴针对的是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是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患者要至少坚持贴3年。如果不愿意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风。第2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贴穴注意事项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第2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穴位选择原则多选用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穴位。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每次穴位总数以6~8个为宜,不得超过8个;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使用的方法,每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穴位不宜连续贴敷或贴敷时间过久,以免过度药物刺激,造成皮肤损伤。第2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药物保存药物宜现配现用,剩余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应密闭、低温保存。第3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伏贴渊源:白芥子涂法(冷哮证)

明末清初•张璐

《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最早将古代天灸疗法与三伏天治疗相结合第3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天灸方法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第3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第3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第3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三伏天灸:根据“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第3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第3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白芥子涂法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张璐•《张氏医通》第3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白芥子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第3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辛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寒、开窍之功用。第3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甘遂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第4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延胡延胡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之功用。第4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姜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之功用。

第4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麝香香辛温,归心、脾经。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之功效。第4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物制备以《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并制成1×1×1立方厘米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并准备5cm2大小胶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第4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验药物准备炒白芥子、甘遂、细辛、麻黄、公丁香、元胡索、肉桂、白术、吴茱萸第4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哮喘、慢支一、初伏肺俞(双):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双):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中伏(7月24日,星期五)风门(双):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双):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双):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4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哮喘、慢支三、中伏加强定喘(双):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膏肓(双):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0寸。志室(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0寸。四、末伏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膈俞(双):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俞(双):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4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哮喘、慢支五、末伏加强肺俞(双):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双):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5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一、初伏风门(双):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双):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双):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二、中伏肺俞(双):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双):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5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三、中伏加强大杼(双):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双):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双):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四、末伏厥阴俞(双):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脾俞(双):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双):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5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五、末伏加强肺俞(双):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双):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5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胃脘痛、肠炎一、初伏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天枢(双):平脐,神阙旁开2寸。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足三里(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二、中伏上脘:前正中线,脐上5寸。下脘:前正中线,脐上2寸。胃俞(双):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巨虚(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第5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胃脘痛、肠炎三、中伏加强建里:前正中线,脐上3寸。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脾俞(双):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双):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四、末伏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天枢(双):平脐,神阙旁开2寸。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足三里(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第5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胃脘痛、肠炎五、末伏加强上脘:前正中线,脐上5寸。下脘:前正中线,脐上2寸。胃俞(双):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巨虚(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第5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剂型的选择目前临床常见的三伏贴剂型有:散剂、糊剂、饼剂、软膏剂、涂膜剂、贴膏剂、药袋。第5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散剂散剂是将药物研为极细粉末,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水调和成团,根据具体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胶布面上,直接贴敷于穴位上。第5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糊剂糊剂是将粉碎过筛的药末,加入酒、醋、姜汁、水等赋形剂调为糊状,敷贴于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缓和药物毒性。第6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饼剂(推荐)饼剂是将药物粉碎研细过筛后,加入适量粘合剂搅拌均匀,压制成小饼状,贴敷于穴位上。有些药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捣成饼状贴敷。使用量应根据疾病轻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第6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软膏剂软膏剂是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第6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涂膜剂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的含药涂膜剂,使用时涂于皮肤特定穴位上。贴膏剂贴膏剂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物等特点。第6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袋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第6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贴敷方法及步骤

①选择体位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第6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②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贴敷穴位要按照常规消毒。贴药前,定准穴位后,通常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然后敷药。第6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正常反应

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第6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不良反应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发热第6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处理方法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若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治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敏迪、扑尔敏等,全身过敏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到医院诊治。第6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水泡表面涂以地榆油或任其自然吸收,注意避免局部刺激第7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水泡较大者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地榆油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红霉素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第7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第7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注意事项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贴药时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min,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但不少于20min。以贴药处皮肤潮红或自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随即移去膏药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2小时第7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熏蒸疗法

熏蒸法是利用水煎中草药剂时,加热蒸发的蒸汽熏蒸患部或局部,使蒸汽渗透人体的皮肤,到达深层组织内,达到疏经通络、燥湿散寒、活血止痛、消肿祛瘀功效的一种外治法第7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历代名医非常重视熏蒸法与烟熏法,并在民间广为流传。通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充实,利用中医蒸气防治疾病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熏蒸法也是保健、养生、美容的一种常用方法第7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适应证常用于风寒痹症、中风偏瘫、感冒风寒、跌仆损伤、痛风、重症肌无力、妇科痛经或外阴瘙痒、各种皮肤病、各种水肿、眼红肿痒痛等第7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发热、急性炎症、昏迷、精神病、恶性肿瘤、黄疸、有出血倾向、气血两亏、严重心脏病等患者禁止使用全身蒸法。哮喘发作时及妇女月经或妊娠期间亦禁止使用全身蒸法禁忌证

第7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实施程序

1.健康估计(1)了解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2)妇科患者,估计胎、产、经、带情况(3)估计患者的体质及局部的皮肤情况。(4)估计患者的年龄及当前的心里情况第7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容器(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选择盆、治疗碗、有孔坐骑等)、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或按条件和需要备中草药熏蒸治疗机实施程序

第7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常用体位根据治疗部位选用合理体位,使患者舒适且能持久实施程序

第8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全身熏蒸法(2)局部熏蒸法操作步骤

第8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在密闭小室内,将所用药物加热煮沸,蒸发气体,让患者裸露(只穿短裤)坐或卧于室中,治疗室内温度从30~35℃开始,渐增至40-45摄氏度,一般蒸15~30分钟全身熏蒸法第8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采用中草药熏蒸治疗机,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或选用较大的容器将加热煮沸的煎剂倾入容器中,容器上放木板,患者裸坐其上蒸,用被单罩住全身,仅露头面。治疗后,患者要安定休息,不要冲洗全身熏蒸法第83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局部熏蒸法

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大小适中的容器内,药液占容器的1/2~2/3。让患者将患部置于容器中,与药液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用毛巾覆于患部与容器上,以免热气外逸第84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若因病情需要采用吸法时,即将药物煎汤,趁热让病人吸入蒸气。蒸法常与洗配合,即先蒸,后将局部浸泡于药液中泡洗,称熏洗法局部熏蒸法

第85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熏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其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第86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蒸气浴室应设观察窗口,以便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全身熏蒸者不宜出汗过多,注意观察汗出的多少,在熏蒸前适量饮水可防过多出汗而虚脱。如患者出现心悸、气促、面色赤红或苍白、出大汗等情况,应停止操作,并作相应的处理注意事项第87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局部熏蒸时,熏蒸部位应与药液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温热舒适、不烫伤皮肤为度。颜面部熏蒸后,过半个小时才能外出,以防感冒。局部有伤口者,按无菌操作进行注意事项第88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若用中草药熏蒸机,应先检查及其的性能、有无漏电现象,以防发生意外。(4)注意物品的消毒隔离,以防交叉感染注意事项第89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熨敷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淤消肿的一种外治法第90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熨法在临床中最常用。药物可以是治疗该病的内服药,也可以是服剩的药渣。多选用气体辛香雄烈之品,加热后较易透入皮肤而发挥温热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第91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有单味药物法如吴茱萸熨、生姜熨、葱白熨、菊花熨等,复方药熨法如平胃散熨等。药熨法多用于因风、寒、湿、痰浊、淤血、腹胀气血亏虚、经络痹阻不通导致的各种病症第92页,共103页,2024年2月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