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签》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写的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戏剧表演。B.材料一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排演《奥赛罗》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西方戏剧情节是不容怀疑和增减的。C.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是存在差异的,西方戏剧更看重情节,中国戏曲更看重演员的演技和唱腔。D.多数西方观众看戏剧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B.因为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所以老练的观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C.中国戏剧舞台上一般不会借助实物来布景,目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使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D.《画签)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不同艺术之间有共同的特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时空“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B.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C.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D.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4.从整体看,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西方友人观看中国古代戏曲《窦娥冤》时,看到窦娥走向刑场的过程中,舞台上分明只是“窦娥”一个演员,却唱出“则被这枷扭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的曲词,从而迷惑不解,对此你会做怎样的解释?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答案〗1.B2.D3.B4.整体上都采用了总分式结构。①材料一先提出中西戏剧“是迥然有别的”观点,然后用对比的方式,分别从理论差异、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的情趣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②材料二先引述笪重光的话,提出的“虚实相生”观点,然后从演员表演方式和舞台空间构成方面加以论述。5.①中国的戏曲注重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通过演员“窦娥”的表演表现出拥挤的场景。②中国戏曲重在看演员的能力,舞台上没有行人,观众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演员“窦娥”身上。③中国戏曲舞台不重逼真的布景,重在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观看时要重点关注演员“窦娥”传达出的情感。〖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是为了证明西方戏剧情节是不容怀疑和增减的”错,根据原文材料一第四段“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可知,材料一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排演《奥赛罗》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A.“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错,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五段“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可见是“无中生有”地表现出的是现实情境。因此与客观现实是有关系的。B.“因为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所以老练的观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错,原文材料一第七段是“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原文中没有选项中的因果关系,可见,选项强加因果。C.“中国戏剧舞台上一般不会借助实物来布景”错误,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是“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并非不借助实物布景。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说的是表演的唱腔之美,表现音乐效果,使用比喻修辞,化虚为实,但并非舞台空间。B.前句说的是表演时间的“虚实相生”,后句是空间“虚实相生”。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时空“虚实相生”观点。C.就是说用历史来教育现在的人,就是以史为鉴,说的也是表演的认知功能或作用,不属于舞台空间。D.“三五步”“六七人”都是实,“遍行天下”和“百万雄兵”是虚。这是一个夸张的虚拟化场景,描写戏台情况,属于舞台空间,但只说明了中国戏剧舞台空间的“虚实相生”。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材料一第1段直接提出观点: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第2段具体阐释,西方强调行动的重要,中国强调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以上两段为第一部分,开篇直接提出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迥然有别的观点。然后第二层论证“表演分疆”,先总说后分说。根据第3段的先总说的“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第4段分说的“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和第5段分说的“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可知:第三至五段论述了由于理论上的差异,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根据第6段总说的“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第7、8两段分说的“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和第9总结上文两段可知:论述由于中西舞台表演的不同,造就了欣赏的异趣。可见,材料一采用了总分式结构。②材料二第1段先引述笪重光的话“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提出的“虚实相生”观点,然后第2段“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从演员表演方式加以论述,3、4段“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从舞台空间构成方面加以论述。综上分析,材料二也采用了总分式结构。【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可知,中国的戏曲注重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通过演员“窦娥”的表演表现出拥挤的场景。②根据“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可知,中国戏曲重在看演员的能力,舞台上没有行人,观众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演员“窦娥”身上。③根据“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可知,中国戏曲舞台不重逼真的布景,重在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观看时要重点关注演员“窦娥”传达出的情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儿,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儿。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儿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儿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看来,是一个听不见的人。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老乡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老乡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听不见,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听不见,还不会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撤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是野战军。伍原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老乡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老乡。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提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原没看到任何路标,想喊不能喊、不敢喊,是因为担心会暴露自己。B.“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正是这样死寂的环境让伍原几近崩溃。C.那“一小点儿黄黄的光”虽然微弱,但是让伍原不再孤独并燃起了希望。D.老乡听不见还不会说话,这让伍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陷入绝望之中。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不只一次写到伍原的“泪水”,既串联起了前后的故事情节,也让伍原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纯粹和单一。C.“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作者用“不飘忽不移动”的灯光,象征着伍原坚定不移的信念。D.文中对人物的刻画符合其身份特征,对迷路孤独的伍原多用心理描写,对“听不见不会说”的老乡多用动作描写。8.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文中波折,然后分析其效果。9.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答案〗6.D7.B8.波折:①当伍原不知该往哪里走陷入听天由命的绝望时,看到了那如豆的一小点儿光,燃起希望。②当伍原靠近灯光发现老乡认为能顺利完成任务时,却发现老乡听不见也不会说,陷入新的困境。③当伍原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让这个聋哑老乡明白自己身份,不知如何摆脱窘境,疲惫至极甚至大哭绝望时,忽然老乡用手摸他的头、帽子来确认身份,最终帮他指路。效果:①加快行文节奏,制造紧张的气氛。②扣人心弦,引发读者对伍原命运的关注,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③丰富了人物形象,伍原在一次次波折中,有过欣喜、失落,甚至绝望,但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9.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某次大的战役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的战士伍原的经历来写。②在这抗战的大背景下,伍原个人的这次经历就是“杯水微澜”,但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又是那个时代许多人和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③伍原和老乡的沟通虽然充满曲折,但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这让伍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错,伍原虽然绝望,但还是尽力想办法让老乡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纯粹和单一”错,这里应该是让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也更加立体而丰富。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重要情节和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由“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但是,往哪里走呢?”“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这一点儿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可知,当伍原不知该往哪里走陷入听天由命的绝望时,看到了那如豆的一小点儿光,燃起希望。由“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听不见,还不会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撤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是野战军”可知,当伍原靠近灯光发现老乡认为能顺利完成任务时,却发现老乡听不见也不会说,陷入新的困境。由“可是老乡并不理解”“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提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可知当伍原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让这个聋哑老乡明白自己身份,不知如何摆脱窘境,疲惫至极甚至大哭绝望时,忽然老乡用手摸他的头、帽子来确认身份,最终帮他指路。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效果可从人物、情节、读者感受等角度分析。情节方面:层层铺垫,步步设疑,制造紧张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人物方面:通过一次次波折,展现了伍原欣喜、失落,甚至绝望的心理变化,但无论心理发生怎样的变化,伍原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这样更好地展现了伍原的人物形象。读者感受方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引发读者对伍原命运的关注,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情节方面:本文主要叙述了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及时送到部队,在没有一点路标痕迹的情况下,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文中没有描写某次大的战役的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的战士的经历来写。人物方面:伍原在一次次波折中,有过欣喜、失落,甚至绝望,但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伍原这一个人的形象代表着当时许多战士的形象,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又是那个时代许多人和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主题方面:“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给伍原提供了帮助。如“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是/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臭/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C.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请至于再三”与“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B.“诚不可施于百姓”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C.“每节己以顺人”与“挟太山以超北海”(《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D.“联安得闻此言”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以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而没有人抱怨与秦始皇营建宫室却遭到人民非常反对之事对比,向大臣阐述了做事要贵顺物情之理。B.唐太宗要求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之事过于豪华就必须停止供应,从而使得贞观年间社会崇尚简朴风俗。C.贞观二年,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是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唐太宗考虑到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不允许修建。D.魏征认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国家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的欢乐就会灭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14.文中魏征认为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答案〗10.C11.B12.C13.①我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②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享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这样,是因为劳苦疲惫。14.①过于奢侈,贪得无厌。②滥用刑罚。③上行下效。〖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他(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陛下取代他。如果陛下知足,那么现在的尊贵富足就可满足;如果陛下不知足,就超过现在一万倍也不会知足。“无道”是“为”的宾语,“为”已经表示原因,不必再与“故”相连;且“故”表原因,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B;“更万倍过此”,“更万倍”作状语修饰“过”,“此”为“过”的宾语,“此”后断,开整个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坚决地;本来。句意:所以公卿再三上书。/本来就不在作战上面。B.错误。实在、确实;如果。句意: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如果能做到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C.正确,两句中的“以”均为表目的的连词,可翻译为“来”。句意: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夹着泰山来渡过北海。D.正确。都是怎么,哪里。句意:我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是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说法错误,原文是“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靡费良多……’”,可见,公卿上书请求修建一座暖阁给唐太宗居住是依照《礼》的规定,且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非常潮湿。选项为强加因果。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逮”,比得上;“过”,超过;“岂……也”,难道……吗?(2)“放逸”,放纵享乐;“劳弊”,劳苦疲累;“所”,之所以……是为了。【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由“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概括为:过于奢侈,贪得无厌。由“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概括为:滥用刑罚。由“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概括为:上行下效。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是有兴土木的大事,必须以物资人力来衡量利弊。当初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的人力极多,而没有抱怨的人,是因为顺应了力量,众人能享受建设成果。秦始皇营建宫室,但人民非常反对,因为(秦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欲,建设成果不和人民一起享受。朕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于是不再建造。古人曾说:‘不看见足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心思不被扰乱。’本来就知道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就像雕镂器物、珠玉服玩,如果只知道享受它们,那么灭亡的时候就能数着日子到来了。自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服装器物,都得符合品级,不符合他的级别而超规格使用的,应一概禁绝。”所以二十年来,风俗简朴,衣服没有锦绣,财产富饶,没有饥饿的坏情况。贞观二年,公卿上奏说:“依《礼》中所讲的,六月夏日,可以居住在凉台。但是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非常潮湿,所以请求修建一座暖阁让您居住。”太宗说:“朕有哮喘病,难道会不怕潮湿?但如果修建的话,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以前汉文帝想修建露台,却因为怜惜十户百姓家产(而放弃这个想法),朕功德比不上汉文帝,如果耗费的东西却超过了他,难道是做百姓父母一样的君主的办法吗?”所以公卿再三上书,太宗就是不允许。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臣说:“用华丽的方式装饰宫殿,游览、观赏池台,是帝王想做的事情,(也是)百姓不希望(帝王)做的事情。帝王想要做这些的原因是要享乐,百姓不希望的原因是(那样会造成他们)劳累疲弊。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累疲弊的事情,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我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决定,当然能自我约束,如果百姓不想做,就要顺应他们的情况。”魏征说:“陛下本来已经爱民,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臣听说:‘为别人着想的人能康健,为使自己快乐而自私夺利的人不能长存。’隋炀帝思想贪得无厌,只喜欢奢侈,主管官员一旦有大工程,稍不如意,就以严刑待之。上级喜欢的,下级就千方百计奉承,长此以往,直到灭亡的一天。这不只是书中记载,陛下也目睹过。因为他(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陛下取代他。如果陛下知足,那么现在的尊贵富足就可满足;如果陛下不知足,就超过现在一万倍也不会知足。”太宗说:“爱卿说得很好!不是你,我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词二首①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③人狂。〖备注〗①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②春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③嗾:使唤。这里是“使”的意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一、二句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强调秋天并不寂寞萧索,直抒胸臆,盛赞秋日远胜春天。B.《其一》第三句写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的鹤直冲云霄,画面壮美,意境开阔,呈现出非凡的气势。C.《其二》一、二句写山明水净、霜重叶红秋色,末句用反衬手法,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D.这两首诗虽然写出了秋天的生气和风骨,但诗人还是认为秋色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欣喜若狂。16.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其一,侧重写秋高气爽的天气和生机勃勃的活力,激励人们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其二,侧重咏叹秋天明净清白、青黄浅淡的色彩,使人感到思想澄净,情操清白。〖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但诗人还是认为秋色哪里像春色那样使人欣喜若狂”错误。“岂如春色嗾人狂”是赞美秋色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所以后半句描述不对。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其一》,诗人借描绘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身姿矫健凌厉,抒发了奋发有为、一展宏图的大志。“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总之,《其一》侧重写秋高气爽的天气和生机勃勃的活力,激励人们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其二》,诗人借描绘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里还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在山间错落点染。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后两句紧承前两句写道,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秋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心情肃然深沉,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诗人巧妙地暗用拟人手法,将秋天和春天比拟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轻浮反衬了秋季的端庄素雅。表现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总之,《其二》侧重咏叹秋天明净清白、青黄浅淡的色彩,使人感到思想澄净,情操清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始皇生活的奢靡,连梁柱上的钉头都比谷仓里的米粒还多。(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邓清明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首次以主份的身份亮相。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个月。1998年,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在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刚刚起步,受任务密度和条件制约,飞天的机会①。在隔几年才会到来一次的任务面前,都要对所有航天员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按照以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很小,小到一两分,甚至仅仅零点几分。而就这细微的差距,一次又一次让邓清明与飞天②。在载人航天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伟业中,最重要的是任务成不成,而不是谁上没上,个人的荣辱得失实在是③。从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时风华正茂,到56岁终于圆梦太空时两鬓斑白,饱经坎坷的邓清明已经宠辱不惊。今天,他的名字终于进入了“神舟十五号”的飞行乘组内。这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24年持之以恒的训练得来的,是24年不抛弃不放弃得来的,是24年家人战友的鼓励得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寥可数)②失之交臂(擦肩而过)③微不足道(不值一提)19.在隔几年才会到来一次的任务面前,所有航天员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按照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20.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邓清明将自己比作“基石”,将任务来临比作“催征”的“号角”,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邓清明作为航天人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坚持训练,时刻准备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精神。〖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是说受任务密度和条件制约,飞天机会很少。可填“寥寥无几”或“屈指可数”“寥寥可数”。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屈指可数:意思是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寥寥可数:意思是形容很少,数得出来。②语境是说邓清明因微小差距失去飞天的机会,可填“失之交臂”或“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擦肩而过:意思是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③语境是说在任务面前,个人荣辱很小,不重要,可填“微不足道”或“不值一提”。微不足道:意思是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值一提:意思是为不值得提起,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都要对所有航天员严格的训练和选拔”缺少谓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