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武术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武术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武术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武术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武术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武术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两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的

作品是()

A.《敬告青年》B.《狂人日记》C.《文学改

良》D.《文学革命》

参考答案:

B

2.《权利法案》规定:“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

应时常集会。”其含义是()

A.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B.议员在议会活动的自由

C.议会必须定期召开D.议会有限制国王的权力

参考答案:

C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

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

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

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

防止人民反抗

参考答案:

A

4.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

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

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

D.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参考答案:

D

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表明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

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须外求,“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是错误的,故D项

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B项错误,程朱理学是封建正统地位;C项是指陆九

渊,排除。

5.关于维新变法,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曾这样说:“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

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林则徐《四洲志》

B.魏源《海国图志》

C.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D.梁启超《变法通议》

参考答案:

C

【详解】林则徐的《四洲志》是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I、

欧洲I、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

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不符合题意,排除Ao魏源《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

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

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

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不符合题意,排除B;康有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写成

《孔子改制考》,在书中将孔子描绘成一位改革家,论证变法的正当性以图击溃封建保守

派的防线,所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能够印证材料说法,C正确;梁启超的《变法通

议》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强调改革变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D„

6.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

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

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参考答案:

C

7.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

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

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

校。由此推断

A.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参考答案:

A

8.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察举制的创立B.内阁的设立

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D.军机处的设立

参考答案:

D

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在民间”为其出现创造了条件

②社会变革是其出现的重要原因

③各派都以发展学术,参与政治为宗旨

④它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⑤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

D

10.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

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因此C符合。A不

对,并非指性别歧视;B不对,并非指等级观念;D不对,材料也无从体现长幼有序。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

点评:拓展思路: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

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

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宗法制有关。

11.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

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

‘敲门砖’的差使的。”据此可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

A.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B.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

C.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

D.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

参考答案:

B

“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等字眼意在强调孔子的思想是权势者们、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

具,所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而非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以及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等三个选项,所以只有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2.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

相(宰

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

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

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

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

帝国首相任命

参考答案:

B

13.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

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

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

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

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

参考答案:

D

史观•全球化史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

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沐

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等,本题考查史观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不难得

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的史观,即是全球化史观,又称整体史观。综上,故,本

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14.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

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A

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反映的是不同地区都有

自己特色的手工业技术,所以等于是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手工业中心,即商品生产呈现区域

化分工,故选A。

15.朱熹认为:“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

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这说

明宋太祖的改革措施

A.因循守旧无法解决主要政治问题

B.总体方针明确但具体措施不成功

C.保存世家大族势力加重财政负担

D.具有理智的思考和注重实际效果

参考答案:

D

【详解】据材料“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

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等信息可知,朱熹认为,赵匡胤

能有效稳定局势的重要原因在于“多是先其大纲”,即主要政治问题,而其他节目(其他

具体的细节)可因则因(有所因循),逐渐调整,区分轻重缓急,D正确;据上分析,可知

朱熹认为宋太祖因循守旧,但主要政治问题是优先解决的,A错误;据材料“大凡做事底

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可知,朱熹并不认为宋太祖具体措施不成功,B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保存世家大族势力,C与材料无关。

16.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

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

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

C

17.欧美各国先后颁布了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

②1787年宪法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

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颁布时间为1689年,美国1787年颁布新宪法,法

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是1875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时间是1871年。根据以上

分析可知,按照时间先后正确排序的是选项A;选项B、C、D排序有误,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标志性法律文献颁布时间的准确记忆。

18.下图漫画中,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蒙着双眼,手提一个天平,天平的一侧放着“美国

宪法”,另一侧坐着杜鲁门总统,载有宪法的一端显然更有分量。该漫画反映出美国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

C.总统与最高法院相互制衡

D.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

参考答案:

D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根据

“天平的一侧放着‘美国宪法',另一侧坐着杜鲁门总统,载有宪法的一端显然更有分量”,

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法院的制约,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D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

立,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A错误;总统对宪法负责,B错误;材料

无法体现总统对法院的制约,C中“相互制衡”表述错误。

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

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

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参考答案:

c

20.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

度: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

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

参考答案:

C

21.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

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

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

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B.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C.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

D.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大发明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传播

到欧洲后,西方以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圣经》大量发行,学者们得以借助可靠和标准的

《圣经》展开对神学问题的讨论和争鸣,普通的天主教徒也能够独立地阅读《圣经》,打

破了天主教会对《圣经》及神学问题解释的垄断地位,可见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故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神职人员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

旨,故排除。

点睛:材料“15世纪后期以来”“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是解题的关键。

22.据考证,从唐代遗存下来的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

“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

A.唐代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B.唐代官方印刷手工业部门发达

C.唐代私营印刷业开始兴起

D.唐代不再抑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参考答案:

C

考查唐代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官

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这里的“家”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所以B项错误;压制工

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故D项叙述错误。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

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印刷业的兴起。故应选C。

23.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

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

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罗斯福新政期间“照顾老者和病人”和“为壮

者提供工作”起到的作用有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减少了政府开支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④刺激了社会消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24.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穷人饮食的一个大问题是食品掺假,不法奸商在面粉里掺石

灰、骨粉、明矶等牟取暴利,糖和茶叶也往往以假充真,肉、奶类则腐烂变质。出现这一

现象的背景是

A.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饮食结构

C.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D.政府放弃了对市场的监管

参考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好的地方一一不法奸商牟取暴利,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是说饮食结构的改变而是说存在严重的饮食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

排除;材料未涉及资本原始积累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不法奸商谋取暴力而非政府放弃了

对市场的监管

,选项D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5.为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

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这些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是很

有价值的共识包括()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④严厉制裁德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

D

2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

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思想吻合()

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陆王心学所倡导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

思想颇为相似。故本题应选D项。

27.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

国D.创设御史大夫

参考答案:

B

28.“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

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

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

成为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

B

29.“双百方针”的一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讨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政治问题的自由

参考答案:

D

30.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

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参考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

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

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

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

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

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

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

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

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

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

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

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一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

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下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格尔尼卡》《和平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2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

化?

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5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1分)

参考答案:

(10分)

(1)(2分)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国家:战争是

国家的正当权利。

(2)(5分)变化:格老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

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

《国际联盟盟约》: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

平。

意义:格老秀斯提出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

害。

《国际联盟盟约》由此建立的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

合作方面作有益探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3)(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

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

和平主义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主义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

(4)(1分)控诉非正义战争暴行,追求人类和平。(1分)

32.民园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死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

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围”,不是值

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

天才,为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

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

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

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

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参考答案:

略(结合中国19世纪中后期的沉沦、抗争与探索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

本题是本试卷考查知识最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