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卷六年级语文学科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古诗文(27分)(一)默写与运用(10分)1.,冷露无声湿桂花。2.千锤万凿出深山,。3.,札札弄机杼。4.大漠沙如雪,。5.面对失败,小明用《竹石》中的诗句“,。激励自己坚持努力,不畏风浪。(二)诗歌鉴赏(4分)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6.本首诗歌的体裁是,“春城”指。(2分)7.下面对韩翃的《寒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的第一句,“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烘托出春意浓浓、满城沉醉其间的富丽盛况。B.诗的第二句,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一个“斜”字,明写柳而暗写花。C.诗的第三句,一个“传”字,既是形象的动态描绘,又意味着依照等级次序,逐一分赐,封建制度下的等级森严昭然在目。D.诗的第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袅袅的轻烟在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飘散开,表现出一派太平气象。(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2题。(13分)【甲】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乙】任末①好学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⑤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⑤题:写8甲文选自《孟子》一书,是学派经典著作。一般认为是(姓名)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2分)9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①负笈从师②或依林木之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11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甲】文强调学习要;【乙】文指出任末年少求学时有“”的态度。(2分)12下列对学习的论述中,与甲乙两文的启示均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B.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C.业精于勤,荒于嬉。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二.现代文(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4分)腊八粥沈从文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③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⑩“是呀!孥孥说得对。”⑪“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⑫“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⑬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罢,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15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⑰“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18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⑲晚饭桌边,靠到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13.仿照示例,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分)14.第6段画线句中“那”字删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分)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13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罢,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16.本文多次出现粥在“叹气”,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17.下列对本文内容及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B.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写八儿盼望吃粥的整个活动,一条线索写腊八粥的熬制过程。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对腊八粥进行描摹。C.文章开头作者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各种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种种状态,是为了反衬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D.作者详写了等粥部分,略写了喝粥部分,这样安排详略的好处是突出中心,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达了浓浓的亲情。(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4分)没有对不起12岁的自己①从没想过,25岁这一年我又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先是一笔一画地将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文本抄在纸上,再跟着录音一遍遍练习发音,圈出重点难点,翌日向本地同事请教。②学习的初衷,是因工作需要。我当然可以以外地人的理由,将这份工作交给本地同事做,这样看似轻松,却也带走了些机会。于是不服输的我,开始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跟读练习。③成长于中部地区的我,对上海话里众多既不是一声也不是轻声的发音困huò不已。某天学习了“我心口头有点儿痛,饭也吃勿落”后,便迫不及待地向同事展示,对方笑得直不起腰来,说其中夹杂着一股浓浓的苏北味,上海人听了的确要心痛的。④后来这成了我们之间的笑谈,她时常会问:“惟念,今天心口头还痛吗?”⑤转折发生在1月,某天她挂掉家里打来的电话,我随口问道:“你妈妈在跟你讨论晚饭吃什么吗?”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几秒后,突然兴奋地反问:“你全听懂了,是吗?”⑥那天距我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学习上海话,已过去了小半年。⑦12岁那年,我家从农村搬到合肥,因为之前没学过英语,我无法直升初中,必须要重读六年级,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后,才有被录取的资格。⑧暑期进补习班的第一天,我就成了全班同学的嘲笑对象,老师询问谁可以背出26个字母时,我勇敢地举起了手。不会说普通话的我,带着浓重的乡音,那是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不曾听过的方言,看着同学们捧腹大笑的样子,站在讲台上的我满面通红。⑨年轻而善良的老师,制止了不断发酵的嘲笑,用肯定的目光看着我说:“背得很好,别的还会吗?”⑩我摇摇头,那已是我全部的知识积累,紧张不安的我,就这样开始了人生中第一节英语课。那年的夏天很热,住处没有空调,一台小小的风扇吃力地转着,作业本上落满了汗渍。⑪一周后的第一次测试,我考了35分,第二周我及格了,第三次考了92分,拿了班级第一名。放学前老师把我留下来,在卷子上写了一段话,让我带回家给爸爸看。

⑫“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让她继续学英语,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也肯下功夫,我非常喜欢她。”爸爸看后沉默很久,什么也没说,但从此之后只要我说需要任何资料,即使手头再紧张,他也不曾皱过眉。⑬开学的日子如约而至,过时的打扮、傻气的短发、蹩脚的普通话、怯懦的眼神,又一次让我成了新班级的焦点,淘气的男孩们总拿我开玩笑。我没有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声音,只能埋头学习。⑭从不得不学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有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才用了大半个学期。⑮当时本以为只要多跟他们聊天、学会普通话就万事大吉,后来发现会说当地方言能够更快地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于是我又狠下心来跟着邻居学、看电视剧学、找同学操练……⑯我对人生中第一位英语老师始终心存感激,所以几年前我也教起英语;在外说普通话时,没有人会通过发音辨认出我的故乡,回合肥后也能用方言跟老朋友畅快地聊天;持续学上海话后,我不再为工作担忧,也主动学做本帮菜,利用空闲时间探索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⑰我没有对不起12岁那年的自己。18.看拼音写汉字:困huò(1分)19.第⑤段中“□□”与“自然”两词都表明我在不知不觉中已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2分)20.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⑥、⑭段的画线句子中的加点字表情达意的效果。(4分)21.下列对于文章第⑯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突出我学习语言能力之强B.表现我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C.表达我对过往生活的怀念D.与前文学上海话内容相呼应22.简析文章结尾句的作用。(4分)三、综合运用(5分)23.《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故事。(2分)A.驯养培育B.建房定居C.回到英国D.救“星期五”24.星期天,小明在家里看《鲁滨逊漂流记》,爸爸看见了,责备小明说:“你学习不用功,看这些闲书倒起劲,做作业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向爸爸解释读文学名著的益处?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理由,注意礼貌用语,做到有理有据,字数50字左右。(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