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自然之景到人生之境——《赤壁赋》与《登泰山记》联读【教材解析】《赤壁赋》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课古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散文,融情于景,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志趣融入写景之中。《赤壁赋》是一篇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文章,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一曲极其哀怨的萧声,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二人讨论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登泰山记》同样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课古文,这一山水游记通过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获得精神的超脱。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并将深沉情感寄寓其后。两篇文章都是典型的写景散文,并且在景物的选取背后又各自蕴含着文人的重塑,最终又殊途同归于精神的超脱。【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2.结合意象体会景物背后的作者情感。3.对比品鉴,欣赏文人对自然之景的重塑,获得以自然为心灵寄托的审美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意象体会景物背后的作者情感。教学难点:获得以自然为心灵寄托的审美体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梳理了两篇文章的内容,两位文人一个游赤壁,一个登泰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当自然山水遇见中国文人,山水也就拥有了生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写自然之景,在自然之景背后又蕴藏了些什么。1.请大家先来找一找《赤壁赋》中有哪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呢?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景物归纳起来也就两种,一个是水,一个是月。(板书“水月”)这里的水月都是为了描写眼前的水月吗?不是。那么大家能否归归类,哪些是眼前的水月?前三句。那么后面几句又是何种水月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这是苏轼联想到了“赤壁之战”,这是历史的水月;“逝者如斯”,这是苏轼从水月之中获得了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那么苏轼为什么要集中描写赤壁之水月呢?小组讨论,可以从苏轼对于水月的情感变化角度来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描写的眼前的水月是美好的,可见他的心情也是愉悦的;联想到“赤壁之战”时,苏轼又是怎样的情感呢?用文中的一个字那就是“哀”,是对于什么的哀?自身渺小而宇宙无穷。那么最后在哲理之水月部分,苏轼又是怎样的心境呢?超然物外。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我们都知道,此时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仕途坎坷,正值人生低谷,所以他才夜游赤壁,把悲喜之情与超然物外的人生之理融入赤壁“水月”中,这才获得了乐观豁达的境界。2.那么姚鼐呢?描写登山的时候,他用了大量的动词历经艰难险阻终见日出3.他登泰山又看到了什么呢?雪与日。(板书“雪日”)请大家在老师的朗读中思考,作者描绘了怎样的雪与日场景呢?不难看出,姚鼐笔下的雪落在山上,“稍见云中白若樗蒱”这个“稍”字是什么意思啊,渐渐地,雪慢慢落了下来,在日出的映照下,又“明烛天南”,非常明亮。那么姚鼐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雪与日呢?联系我们刚刚学过的苏轼“夜游赤壁赏水月”,姚鼐“登山临雪看日出”又获得了什么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此时的姚鼐刚刚辞去了《四库全书》纂修官的职务。他辞官的理由是“以病归”“养双亲”。但是,姚鼐选择登泰山的日子是什么时候?文章交代登泰山的时间为“乾隆三十九年”也就是1774年,“是月丁未”,就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登山,二十九看日出。那一年,农历十二月没有三十,就是我们说的除夕夜。除夕是中国人古往今来都非常看重的节日,如果真像姚鼐所说的侍亲紧急,怎么会没有回家,却特意跑来找朋友登泰山看日出呢?怎么会在辞职后大冬天奔行千里登泰山来养病呢?由此可见,姚鼐辞官的借口是假的。那么姚鼐真正辞官登泰山的原因是什么呢?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或许)免耻辱之在咎已尔”。他原本希望自己的“志可行于时,道可济于众”,但是最终他却选择了“从容进退”,就在这样的仕途尽头和人生路口,他登山看雪,把赞美之情与攀登以历绝美的人生之理融入苍山“雪日”之中,实现了超然洒脱的精神突围。【结语】赤壁水月的变与不变、逝与不逝让苏轼顿悟人生的两重性,最终悟透取与不取的哲理,物我两忘;泰山绝顶的日出在经历风雪之后壮丽呈现,含有姚鼐对人生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初中我们还学过《岳阳楼记》,范仲淹被贬后登岳阳楼看洞庭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样是写泰山,杜甫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纵观这些自然景观,他们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