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2、下面几处情境下的用语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1)《中国为什么能》书中的一处文字:“中国人越去烧日本车、抵制日本货,日本国民对中国就越反感,安倍修改和平宪法在国会通过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国人这样做,岂不正中日本右翼势力下怀吗?”(2)《新白娘子传奇》中张员外答谢白娘子时说:“久闻白娘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您虽是一介女流,但您的作风丝毫不让须眉,真是让人佩服啊!”(3)《扬子晚报》报道:“‘八一三’卷沪抗战健在老兵重返昔日战场,重游谢晋元墓地,祭奠团长和死难战友的英灵。”(4)大洋网体育频道讯,“并非体育大省的河南只有7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却有3人染指金牌,成为全国夺金成功率最高的省份。”(5)每年高考成绩公布,许多学校都会贴出喜报,挂出横幅:“热烈祝贺我校今年高考再创佳绩!”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开通旨在支持各地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帮助学生居家学习。据介绍,平台首日运行通畅,点击量达800多万人次。B.《少年的你》像一根尖锐的针一样,刺向无数人不愿、不忍、不堪面对的窘迫现实,对公共秩序当中令人堪忧、有违人性的一面进行了冷酷的讽刺。C.那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小诗。D.长征五号肩负着开展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是承载中华民族对浩瀚宇宙向往的“梦想之箭”。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全球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会区分种族民族的差异,不会遵守国界和文明的规范,也不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结一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摒弃“”的狭隘冷漠,才能够尽快在全球更广范围内疫情给更多人民带来巨大伤害。这一次,中国又走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面。中国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防止疫情蔓延。中国不仅加强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的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而且把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正确措施,疫情可以遏制,为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疫情注入了信心。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展示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或成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顾忌各人自扫门前雪终止同病相怜B.顾虑各人自扫门前雪中止同舟共济C.顾忌哪管他人瓦上霜终止同舟共济D.顾虑哪管他人瓦上霜中止同病相怜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且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正确措施,疫情可以遏制B.而且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遏制C.而且把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正确措施,疫情可以遏制D.而且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遏制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注]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劝学》)(3)夕阳下,__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远浦帆归》)(4)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5)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高山仰止,____________。(《诗经》)(8)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9月13日,在山东济南开幕的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总结历届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多项改革创新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展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传承人提供贴心的服务;注重从参与者角度策划展览,提高展览的可参与度;引入电商平台,建立网上博览会,将零售、统售、网售有机结合,满足群众购物需求;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将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传承人受益的博览会。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传承人绝活展示、非遗爱好者现场体验等,力求让非遗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领略非遗的无穷魅力和风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大众,贴近现代生活,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工艺项目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通过互动体验、现场直播、网络视频展播等形式,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将非遗成果呈现给民众,让博览会真正成为全国人民都能看得见的博览会。(摘编自“新浪新闻”,2018年9月14日)材料二近些年来,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成为更为普遍的纪录片叙事手法,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围绕普通个体进行叙事,介绍烹饪、文物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传承者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取自于现实生活的故事鲜活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却存在部分缺失。非遗蕴含着传统社会中宁静、淡泊的精神旨趣,有助于疗治某些时代病症,使功利、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给人带来心理慰藉和观念启发。纪录片制作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使得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总的来说,工艺类“非遗”题材的纪录片在近几年引起社会关注,有的还成为“网红”和“爆款”,有力推动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过,“非遗”题材还是相对较少,影响力也不够大。纪录片制作人应当深入挖掘“非遗”这个“富矿”,追求多手段、多面向,用生动的“现场”唤起人们保护和传承的热情。(节选自苗元华、宋文康《纪录片助力非遗传播》,《人民日报》,2018年9月2日)材料三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积极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生感。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后的首个国庆小长假,山东各地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民俗文化活动进景区。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屡现爆棚,“非遗”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假期“文化游”成为文旅融合的新亮点。连南是世界上唯一的、保存完整的“排瑶”聚居地,而千年瑶寨是当地的龙头品牌景区,在保护传承“非遗”等方面成效显著。适逢建国70周年国庆,千年瑶寨举办了“欢度国庆·举国欢腾”特别主题活动,有瑶寨火把大巡游、瑶族“非遗”大巡游等精彩节目,为游客打造了一场瑶族风情艺术盛宴歌舞篝火晚会,多达16万游客争睹连南瑶族风情。(节选自“新浪网”,2019年10月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活态传承方式,坚持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社会,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风采。B.第五届非遗博览会从非遗传承人和参与者等角度设计各类活动,强化互动环节,让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传承人受益的博览会。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有关烹饪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烹饪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D.非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比如山东和连南大力宣传非遗,就能让非遗文化成为一个地方的主流文化。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注重各种宣传活动,强化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结合,突出展示非遗成果,注重博览会的鲜活生动,注重民众的感受。B.因为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所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会上刷屏,推动了非遗市场化的进程。C.非遗纪录片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不能为强化宣传而胡编乱造,更要重视从非遗与民众的关系及民众对非遗的情感上进行切入。D.受到观众欢迎的非遗纪录片记录了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者的技艺,近几年引起了社会关注,有的成为“网红”或“爆款”。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非遗传播所体现的重要意义。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银行里的小男孩[美]菲利普·罗斯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鄙夷地说。“为什么?”他说。“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你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取过。”他说。我一笑,转而愤怒地质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也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这霸道的混蛋提出抗议。”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吼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那么这个人是谁呢?”“银行。”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以误会为主要矛盾冲突,以心理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巧设悬念,情节有吸引力。B.小说通过银行职员帮助保护小男孩的故事,意在展现银行职员尽职尽责、关爱他人、敢于与恶势力作正面斗争的美好心灵。C.当“我”质疑银行职员提出的规定时,银行职员稍微提高了声音反驳“我”,这一细节意在表明银行职员很生气,认为“我”不该多管闲事。D.小说构思精巧,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银行职员,以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发读者的想象。2.小说中“我”与银行职员的矛盾冲突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请简要概括各阶段的情节内容。3.简要概述小说中“我”有何性格特点?“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何种作用?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窦建德传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乡人丧亲,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乡党异之。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为里长,犯法亡,会赦归。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珉死之。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④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滑人德之(_______________)(2)西薄汜南(______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大王奋布衣(_________)A.奋发B.奋斗C.奋起D.发扬(2)西薄汜南,属鹊山(_________)A.聚集B.连接C.归属D.嘱咐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4.用“/”为下列句子断句。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5.第①段画线句“建德杀盗”之事在《旧唐书》中未曾记载,《新唐书》详细叙述此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6.唐朝人殷侔在《窦建德碑》中写道:“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请结合全文推断百姓“为之祀”的原因。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该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选自《汉书•傅介子传》)(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B.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C.介子至龟兹/复责其主/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D.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楼兰,西域古国名,曾经为丝绸之路发源之地,现在只剩下古代遗迹。B.元凤,汉昭帝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社会皇帝在位时用以纪年的一种名号。C.中郎,是一种官名,为近侍之官。常称中郎将,亦通称中郎,属郎中令。D.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鐐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如“宫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介子主动请缨。他认为龟兹和楼兰国杀害汉朝使者,有损大汉的威严,故在元凤年间以骏马监的身份主动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B.傅介子善于辞令。到了楼兰,他根据已存在的具体事实,严厉指责楼兰教唆匈奴去拦截和杀害汉朝使者,结果楼兰王只好谢罪,表示顺服。C.傅介子忠于朝廷。路过龟兹时,他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毫无防范心理,于是请求前往刺杀,以此举展示国威,也表现他对朝廷忠心。D.傅介子有智有勇。他依次策划了秘密会谈、设计诱惑和实施刺杀三个阶段的行动,楼兰刺杀全过程表现了他的智慧与胆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②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孔博曾以全区前30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密云农村创业,曾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还是开办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密农人家”,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拥有一年3500万的销售额,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致富。(2)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当记者追问原因,回答多是“网红挣钱多”“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调查显示,的确有一部分网红凭借颜值等获得暴利,却往往是昙花一现,而真正的网红需要在网络上“深耕细作”。当代青年的择业观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青年的选择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某高校组织青年论坛,讨论青年择业观问题,邀请你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4.D5.D6.A【解析】

4.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静寒境界”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本题中,A项,“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错。第一段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所以无法“化解”龌龊与清洁的冲突。B项,“全部内容”绝对化。第二段说“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C项,“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我们”应是“画家”。“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曲解文意,第三段写“画家”通过静寒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故选D。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中,D项,“反衬”错,原文是“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故选D。6.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本题中,B项,不符文意,“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错误,目的是论证“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项,应是融合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听觉艺术”属无中生有。D项,“静之寒就是空之寒”绝对化,原文第五段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强加逻辑。原文是“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而非“隔绝俗世”。故选A。【点睛】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进行“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4.前后勾联,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从文章的主旨出发,与表达目的和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5.表里参验,即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语表含义入手进而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含义。6.以文解文,即根据构成文章诸因素之间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释的特点,进行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答题时,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2、(1)“正中下怀”改为“达到…的目的”(2)“一介女流”改为“一位女子”(3)“重游”改为“拜谒”(4)“染指”改为“夺得”(5)“祝贺”改为“庆祝”【解析】

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本题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正中下怀”指正合自己的心意,谦词;“一介女流”含轻蔑之意,可用作谦辞;“重游”带有游览、游赏的意味,有失敬重;“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参与或插手分外的某种事情。是贬义词,不合语境;无论“祝”还是“贺”,都是别人对自己,或者自己对别人,不能自己祝贺自己。3、A【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B项,重复赘余,“堪”是值得,“堪忧”指值得担忧,意即“令人担忧”,将“堪忧”改为“担忧”。C项,搭配不当,主语“这种境界”与“既愿久立四望”搭配不合逻辑,在“既愿久立四望”前加上“让人”。D项,成分残缺,“肩负”后面没有宾语中心语,在“工程”后面加“任务”。故选A。4、1.C2.D【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顾虑:恐怕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不敢照自己本意说话或行动;因担心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产生的顾忌和忧虑。句中指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会考虑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故两个词语均可,无法排出选项。各人自扫门前雪:比喻明哲保身。哪管他人瓦上霜:指不要多管闲事。句中指面对疫情,全球摒弃不顾及他人的狭隘冷漠,团结一致,命运与共。故用“哪管他人瓦上霜”更好,故排除AB。终止:意思是停止,不再继续。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句中指尽快停止疫情给更多人民带去伤害,不再继续,故用“终止”才符合语境,故排除BD。同病相怜: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同舟共济:同坐一条船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句中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心互助,故用“同舟共济”符合语境,故排除AD。故选C。2.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划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而且把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介词误用,应将“把”改为“以”,据此排除C;二是“只要正确措施,疫情可以遏制”语序不当,改为“只要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遏制”,据此排除AC;B项语句不通畅,语意混乱,故排除B。故选D。【点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做到熟能生巧,形成解答病句题的能力。5、1.D2.①前两句表现出曲调凄冷,声音多变②三、四句表现出变得高亢雄壮,洪亮激越③五、六句借渔阳掺表现了低沉压抑④七、八句写乐曲最后像折杨柳一样明快而热烈。【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错误,最后两句“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写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除夕守岁,一年将尽,诗人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故借美酒美曲排遣愁绪,体现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并非“悲从中来”,而是美酒美曲驱逐了因岁月而生的愁绪。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觱篥乐曲的旋律变化。考生要细心解读文本,捕捉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音乐旋律的形容词、比喻词、场景词等加以揣摩,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前两句“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以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和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来描摹乐曲,体现了曲调的凄冷沧桑而富于变化。三、四句“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体现了曲调似龙吟虎啸般的高亢雄壮又激越。五、六句“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音乐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写出乐曲极度低沉之感。七、八句“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写音乐变得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如同上林苑繁花似锦,体现了乐曲的明快美好。【点睛】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6、霓为衣兮风为马吾尝跂而望矣酒旆闲玉垒浮云变古今叫嚣乎东西赢得生前身后名景行行止达则兼济天下【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霓、跂、旆、嚣、赢、兼。7、1.D2.B3.①普及非遗知识,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②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③推动传统工艺的振兴。④提升城市形象。⑤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比如山东和连南大力宣传非遗,就能让非遗文化成为一个地方的主流文化”错,宣传非遗可以让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更具有文化价值,原文为“连南是世界上唯一的、保存完整的‘排瑶’聚居地,而千年瑶寨是当地的龙头品牌景区,在保护传承‘非遗’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主流”无中生有。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因为……所以……”错误。结合“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使得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分析,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力求让非遗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领略非遗的无穷魅力和风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大众,贴近现代生活,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工艺项目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振兴”“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纪录片制作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等分析概括即可。【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8、1.D2.第一阶段:“我”质疑他所说的规定,他坚决执行;第二阶段:“我”以曾经取过款再次反驳他,他仍以年龄为由拒绝了孩子。第三阶段:孩子离开后,我继续与银行职员争吵,直到他说出原因。3.“我”的性格特点:正直(有同情心,热心助人)、冲动(武断、急躁)。作用:构思技法上,“我”是小说的视角人物,以“我”的角度讲述故事,故事更显真实。情节上,“我”对银行职员的误会,使情节产生波澜,更显曲折,更有吸引力。人物塑造上,“我”武断地“横插一杠”,从侧面衬托银行职员的细心谨慎、尽职尽责。从主题上看,“我”的正直热心、仗义执言,与银行职员对男孩利益的暗中保护相映衬,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文中宣扬的社会正气。【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选项,“以心理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错误,文中主要以对话刻画人物。B选项,“敢于与恶势力作正面斗争”言过其实,他们是暗中斗争,并非正面斗争。C选项,“这一细节意在表明银行职员很生气,认为‘我’不该多管闲事”错误,结合后文银行职员解释原因可见,银行职员并非生气,而是想提示“我”另有隐情。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第一阶段,“我”发现了职员以规定为由不让小男孩自己取钱,“你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质疑该规定,但银行职员却说“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坚决执行;第二阶段“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银行职员“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仍旧不给孩子取钱;“我大声吼道,‘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可见,“我”继续与银行职员争吵,直到他说出真实的原因。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我”在注意到不公平事件后立即选择帮助孩子,据理力争,可见“我”正直、善良,愿意帮助他人。构思上:“我”是故事的经历者,讲述者,让故事更真实;情节上:“我”对银行职员的误会推动了情节发展,让故事显得波澜起伏,更具有可读性。人物形象塑造上:“我”的形象衬托了银行职员为孩子着想的形象;主题上:“我”、银行职员其实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我们共同的善良让文章弘扬了一种美好的社会道德力量。【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9、1.A2.B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B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错误,原文是“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C项,“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的奋斗力量”。D项,“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错误,于文无据。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错误,文章要论述的观点是“如何赓续英烈精神”。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C项,“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10、1.感激临近2.CB3.秦王李世民指挥军队率先出发,战马奋起,尘土高涨,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秦叔宝将旌旗卷起,疾驰冲入建德阵营后方,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非常吃惊,于是大败。4.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5.第①段详细叙述“建德杀盗”的事例,正面表现了窦建德的勇猛无畏和机智聪明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6.百姓“为之祀”的原因有四点:①窦建德行侠仗义,乡人贫穷,无钱下葬亲人,他把自己的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费用。②窦建德勇猛杀盗,盗贼去他的家中抢劫,他不仅不怕,还杀死了不少盗贼。③窦建德能够凭倚天意顺应民心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他在漳南发动起义的时候,人们都依附于他。④窦建德能够秉持正义,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害,奴仆投降窦建德,窦建德不但不收留奴仆,反而杀死了他。【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德,感激;“滑人德之”译为:滑州人感激他。(2)薄,临近;“西薄汜南”译为:西临汜水。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他的手下说他“大王奋布衣”,意思是大王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起兵。因此,奋是“奋起、起兵”的意思。故选C。(2)“汜南”“鹊山”均是地名,排除AD;因为句子的主语是窦建德的军阵,不能与“归属”搭配,排除C。“西薄汜南,属鹊山”意思是西临汜水,南连鹊山。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得分点:麾,指挥;怒,奋起,奋发;顾,回头看;溃,溃败,失败。译为:秦王李世民指挥军队率先出发,战马奋起,尘土高涨,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秦叔宝将旌旗卷起,疾驰冲入建德阵营后方,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非常吃惊,于是大败。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这段话的大意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父亲死了,乡里前来送葬的多达千余人,他们所赠予的钱物建德都推辞掉,没有接受。“久之”是一个时间词,可以单独成句;“父卒”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主语和谓语,与后面的“里中”不搭,故从“父卒”后面断开;“里中送葬”是一个名词短语,意思是乡里送葬的人,与后面的“千余人”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是乡里前来送葬的多达千余人;“所赠予”是乡里人赠予的财物,“让”是辞让,“不受”是不接受,“让”和“不受”意思接近,与前面的“所赠予”语意相关,意思是他们所赠予的钱物建德都推辞掉,没有接受。经过分析,断句如下: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5.本题考查学生段落对塑造人物的作用。作答时,首先分析所给段落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再回答作用,作用一般是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依据文中“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跃起捉刀,复杀数人”,可以表现窦建德临危不惧、勇猛无畏的性格;依据“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可见窦建德的机智聪明。《新唐书》详细叙述“建德杀盗”的事例,正面表现了窦建德的勇猛无畏和机智聪明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百姓为窦建德祭祀的原因有四点:①依据“乡人丧亲,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可知窦建德是一个行侠仗义之人,乡人贫穷,无钱下葬亲人,他把自己的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费用。②依据“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可见窦建德是一个勇猛无惧的人,盗贼去他的家中抢劫,他不仅不怕,还杀死了不少盗贼,这就会让强盗不敢贸然抢劫,使百姓心中感到安定。③依据“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可知窦建德是一个能够凭倚天意顺应民心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的人,他在漳南发动起义的时候,人们都依附于他。④依据“奴杀主,大逆。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可见窦建德是一个秉持正义的人,虽然他要攻打滑州,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害,这对窦建德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当奴仆投降窦建德时,窦建德却能秉持政教,不但没有收留奴仆,反而杀死了他,这也是让滑州百姓感激的,所以他们很快投降了窦建德。【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窦建德,贝州漳南县人。世代务农,他自称自己是汉景帝太后父亲安成侯窦充之的后代。气力超人,年幼时,常做一些重许诺的义举,喜好狭义气节。曾有一个同乡亲人去世,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埋葬,当时建德正在田中耕种,听到这件事后不禁叹息,突然停止耕地,把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费用,乡中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盗贼夜里来他的家中抢劫,建德站在门内,盗贼进入,他击打死三人,其余的人不敢再进。盗贼们请求要回同伙的尸体,建德说:“你们可以投过来一段绳子,我在里面捆好他们,然后你们取走。”强盗投进一段绳子,建德于是把自己捆绑好,让强盗拉出去,(出去后)他飞身跃起拿出大刀,又杀了几个人,从此他更加知名。做了里长,犯法逃跑,赶上大赦天下,他回到家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父亲死了,乡里前来送葬的多达千余人,他们所赠予的钱物建德都推辞掉,没有接受。武德二年(619),宇文化及到达魏县,窦建德对他的纳言宋正本、内史侍郎孔德绍说“:我,是隋朝的百姓;隋朝(隋炀帝),是我的君主。现在宇文化及杀害了炀帝,大逆不道,他就是我的仇敌,我想为天下人去讨伐他,怎么样?”宋正本说:“大王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从漳南起兵,隋朝列城的官员没有谁不抢着归附您,是因为您凭倚天意顺应民心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宇文化及跟朝廷是姻亲关系,朝廷倚重他从不怀疑他,而他却干出杀君叛国的坏事,篡夺隋朝的皇位,与天下人仇不共天。让我们击鼓行军讨伐这样的罪人。”窦建德说好。当天就带领部队讨伐宇文化及,连续几仗大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退守聊城,窦建德放抛石车投掷石块,四面攻城,攻陷聊城。没过多久,建德联合突厥攻打相州,刺史吕珉因这件事而死。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死,奴仆带着他的首级投奔窦建德,窦建德说:“奴仆杀主人是犯大逆不道的罪行。收纳他不可以不赏赐,可是赏赐一个大逆不道的人就会废掉政教,我哪能留下他呢?”下令处斩奴仆,而把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滑州的官吏百姓感激他,就投降了。齐州、济州也闻风而降。五月,建德从板渚出牛口列战阵,西临汜水,南连鹊山,连绵二十里,擂鼓前进。李世民登上虎牢城察望建德的军队,按兵不动。中午时分,建德的士兵都都坐在路旁,口干舌燥争着饮水,心思更加懈怠。秦王李世民指挥军队率先出发,战马奋发,尘土高涨,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秦叔宝将旌旗卷起,疾驰冲入建德阵营后方,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非常吃惊,于是大败。窦建德遭受重伤,逃窜到牛口谷躲避。车骑将军白土让、杨武威将其俘获,把他押送到京城,在长安市将其杀死,年仅四十九岁。11、(1)B(2)A(3)D(4)①大军就要到来,大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它各国去,为什么不说?②在这时,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句中,“龟兹”做“至”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言”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B。(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楼兰”解说错误,不是丝绸之路的“发源之地”,而是“必经之地”。故选A。(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他依次策划了秘密会谈、设计诱惑和实施刺杀三个阶段的行动”分析错误。刺杀的三个阶段,首先是“设计诱惑”,然后是“秘密会谈”,最后是“实施刺杀”。故选D。(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①方:正要,就要;苟:如果;过:经过;至:到;何为:为什么。②于是:在这时;白:禀告;赍:带上;金币:黄金、礼品;【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3.剔除无效信息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参考译文:傅介子是北方人,因参军当了官。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记录在《西域传》里。元凤年间,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大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它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受于介子中郎的官职,又改为平乐监。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人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它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喜欢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装带领士兵离去,在西面的边界停了下来,派译官回去,并对他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丝绸,前往赏赐各个国家,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