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精测)-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1页
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精测)-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2页
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精测)-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3页
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精测)-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4页
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精测)-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逻辑”有多种含义。下列说法中,“逻辑”一词的含义相同的是()

①你文章中的这几句话显然不合逻辑

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

③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

④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你文章中的这几句话显然不合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则,①不符

合题意。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指的是逻辑学,②不符合题

意。③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与“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

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指的都是逻辑规律,与“逻辑”一词的含义相

同,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排中律表明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从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

有一真。对上述要求均加以否定,则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下列选项中,犯了

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的是()

A.并非有人来上课了,也并非没人来上课

B.以前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以后可能有人能爬上那座山峰

C.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也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

D.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

【答案】A

【解析】A:两不可是指对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A项对“有人来上

课”和“没人来上课”两个矛盾的命题进行了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A正

确。B:以前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以后可能有人能爬上那座山峰,这是在不同

时间对同一对象产生的认识,不违背排中律,B错误。C: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

课了,意思是有些同学没来上课了,也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意思是有些同

学来上课了,没有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C错误。D: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

的,意思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虚假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意思是所有

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违背了矛盾律,D错误。故本题选A。

3.下面是某交通警察执勤时与骑车人的一段对话。交通警察:“请自觉佩戴

好安全头盔!”骑车人:“我的头盔质量很好也很安全。’‘下列选项中和骑车人犯

了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①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

②我的排骨面好了么?你为什么不吃炸酱面,炸酱面好了

③我可以用一下您的自行车吗?我的自行车功能太复杂,不好用

④这个游戏从来就没有人敢玩过,玩过的人,再也没玩过第二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依题意知,交通警察和汽车人的对话中,交通警察要求汽车人戴好

安全帽,汽车人的回答是自己的头盔质量很好也很安全,汽车人的回答违背了思

维的确定性要求,即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①:“一个人生

活在世上,有追求不好,没有追求也不好”违背了“两不可”的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①与题意不符。②③:“我的排骨面好了么?你为什么不吃炸酱面,炸酱面好了”、

“我可以用-下您的自行车吗?我的自行车功能太复杂,不好用”,都犯了偷换论

题的逻辑错误,②③符合题意。④:“这个游戏从来就没有人敢玩过,玩过的人,

再也没玩过第二次”中,前面说“从来没有人敢玩”,后面又接着说“玩过的人”犯

了矛盾律的逻辑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4.某市在开展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全民健

身主题活动中,举办了一场精彩的三人篮球赛。赛后,记者采访了获胜的市女篮

队,记者问:“你们三位哪位是队长?''三位队员一嘀咕,齐声说:“我们三人各

提示你一句,其中只有一位说的是真的,然后你猜!''队员甲说:“不是我。”队

员乙说:“也不是我。''队员丙说:“是乙。”记者一停顿,就采访到了队长。记

者推理到的队长和依据是()

A.甲矛盾律B.甲排中律C.乙排中律D.丙矛盾律

【答案】B

【解析】ABCD:依题意知,队员乙和队员丙的话,互为矛盾,其中只有一

位说的是真的,符合排中律的逻辑要求,结合队员甲的回答,可推断出乙说的是

真话,甲、丙说的是假话,因此,甲是队长,故ACD排除,B正确。故本题选

Bo

5.交通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预防减少交通事故,在某市次交通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中,发现有人擅自破坏交通

设施。经过侦破,警方确定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审讯过程中,

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不是我破坏的”

乙:“是丁破坏的“

丙:“是乙破坏的“

丁:“不是我破坏的”

现在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嫌疑人是,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

假话,则嫌疑人是()

A.甲、丙B.乙、丁C.甲、乙D.丙、丁

【答案】C

【解析】ABCD: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

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

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则甲是罪犯。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

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丁中必有一句假话,则甲、丙为真话。甲说

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罪犯。ABD不符合

题意,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6.父亲在看完老师的评语后勃然大怒,质问儿子:“你说,你都跟谁打架了?”

儿子说:“我没有跟别人打架啊!”父亲说:“你还嘴硬!这上面不是写着‘经常和

同学们打成一片吗?”这位父亲违反了逻辑思维要求的()

A.矛盾律B.排中律C.同一律D.充足理由律

【答案】C

【解析】ABD:材料中这位父亲的话违反了同一律,而未涉及矛盾律、排

中律、充足理由律,ABD不符合题意。C:同一律强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

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题中的父亲在看儿子的操行评语时,

明显混淆了“打架”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C符合

题意。故本题选C。

7.交通协管员在路口拦下一辆闯红灯的汽车,质问司机:“你怎么不遵守交

规?闯红灯撞了行人怎么办?!”司机答道:“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

从思维逻辑基本规律看,这位司机的回答()

A.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做到了“首尾一致”

B.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避免了“两不可”的错误

C.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作出“自相矛盾''回答

D.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答案】D

【解析】AD:交通协管员质问司机怎么不遵守交规,司机却说“你又不是警

察,考我什么交规”,这位司机的回答中途改变了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违背

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D正确,A错误。B:排中律要求在

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这位司机的回答

与排中律无关;B排除。C:这位司机的回答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而不是作

出“自相矛盾”回答,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8.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下列违反同一律的是()

①买茶人问:你这儿有好茶吗?卖茶人答:“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

质的茶

②小明在黑板上默写,错字连篇,老师说:你为什么写了这么多白字?小明

回答:我用白粉笔写字当然是白字了

③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

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我不同意外星人存在的观点,也不同意外星人不存在的观点。外星人到底

存不存在,信则有,不信则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犯了“偷

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故①正确。②:小明把老师所说的错别字的意

思换成白字,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故②正确。③:该项犯了

“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故③排除。④:该项违反了排中律,故④排

除。故本题选A。

9.有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有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这一观点从逻辑思维的基本

要求看,违反了()

A.思维中有关明确性的要求B.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

C.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D.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

错误

【答案】C

【解析】AB:思维中有关明确性的要求是指排中律中在“是”与“非”之

间不要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不要持“两不可”的态度。对“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

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都予以肯定,即对“A”和“非A”这一矛盾关系都予以肯定

,非常明确,没有犯"两不可''的错误,因此AB与题意不符。C:矛盾律,即对A

和非A两个论断都断定他们成立,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立,“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也成

立,那么,到底哪个命题成立,自相矛盾,应该是其中必有-假,C符合题意。D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

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不可以任意变更概念

或判断。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是自相矛盾,不是“偷换论题”,

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0.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对以下语句的认识,

正确的是()

①金属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吗?——违反同一律,出现“两不可”的错误

②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违反矛盾律,出现“自

相矛盾”的错误

③本案所有证据都是可信的,本案有些证据不可信.——违反排中律,出现

“偷换概念”的错误

④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不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违反矛盾律,不

能同真,必有一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违反同一律,会出现“偷换概念''的错误,而不是“两不可''的错

误,①错误。②:矛盾律要求思维保持前后一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

要相信任何人的话”——出现了前后不一致情况,违反矛盾律,出现“自相矛盾”

的错误,②正确。③:本案所有证据都是可信的,本案有些证据不可信。——出

现“自相矛盾”的错误,违犯了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且违反排中律会出现“两不

可”的错误,不是出现“偷换概念”的错误,③错误。④: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汉江不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前后不一致,违反矛盾律,出现“自相矛盾”的错

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④正确。故本题选C。

11.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的思维,违反上述

要求就会犯逻辑错误。情景:一教室门前,就学生迟到问题,师生对话。下面学

生的回答,违反逻辑规则要求的是()

①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

②老师:“你今天迟到了吗?”学生:“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

③老师:“你经常迟到吗?”学生:“以往我都很守时,但今天迟到了。”

④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

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

次迟到。”老师问迟到的原因,学生回答有没有迟到,违反了同一律即思维的确

定性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①入选。②③:学生这两个回答没有逻

辑错误,不违反逻辑规则,②③排除。④:学生的回答违反了矛盾律即思维的一

致性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自相矛盾”,④入选。故本题选B。

12.以下说法违反了同一个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①甲、乙讨论一块地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

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②甲说:“你会做饭吗?”乙说:"我会呀!’'甲继续问:“那你会做什么菜啊?”

乙说:“我只会做饭!”

③甲对乙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参与,我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你们。”

④甲说:“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问:"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甲说:“去

年3月13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

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选项③中,甲既说不参与这件事,后面

又说参与,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选项④中甲说自己的记忆完全

消失了,但却记得记忆消失的时间,因此其说法也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矛盾律,

这两个选项都违反了矛盾律基本要求,故③④符合题意。①:排中律要求在同一

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

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选项①中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

儿说不种小麦,是互相矛盾的论断,但是乙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违反了

排中律。故①与题意不符。②:该选项中甲刚开始问的是“做饭”,后面又说“做

什么菜”,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故②

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3.有金、银、铜三个盒子,一枚硬币放在其中一个盒子里,三个盒子都贴

着一张纸条,提示分别是:①硬币在金盒子里②硬币不在银盒子里③硬币不在

金盒子里。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根据以上条件,硬币在那个盒子里?()

A.金盒子中B.银盒子中C.铜盒子中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ABCD:三个条件中,条件①和条件③是矛盾关系,所以必然为一

真一假,又因为“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真话必然在这两句话中,因此,

②为假话,所以推出硬币在银盒子。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14.2022年是虎年,有人说:老虎是动物,所以小老虎是小动物。下列哪

个选项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最为类似的是()

A.这件事这么做看上去既像对的,又像错的,都有点像

B.许多后来成为杰出人物的人上学时都经常早起,所以经常早起的人一定

能成为杰出人物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成本越低效益就越高,生产同类产品的A公

司成本比B公司低,所以效益比B公司高

D.故意杀人犯应判处死刑,行刑者是故事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该判处死

【答案】D

【解析】老虎是动物,所以小老虎是小动物犯了“偷换”的逻辑错误。A:A

违背了排中律和矛盾律,A错误。B:把经常早起与后来成为“相继”关系当成了

因果关系,B错误。C:该项命题、结论都是错的,C错误。D:犯了“偷换”的

逻辑错误,把“执法”曲解为“谋害”了,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5.甲:“我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乙:“我坚持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对上述观点评论正确的是()

①这两个观点是不相容的,可以支持其中一个观点,但不能都支持

②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的矛盾律

③它们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一定为假,反之亦然

④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假,则符合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的排中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个方面、对同一对象所

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因此甲乙两人的观点是不相容的互

相矛盾的关系,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一定为假,不能两者都为真,①③正确。

②④: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的是矛盾律,而确定性要求的是同一律,思维的明确性

要求的是排中律,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第n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现象所作出的两个判断不得同时加以否定,其中

必有一真。如果违反这一逻辑要求,在思维活动中对具有不可同假关系的判断同

时加以否定,就会出现思维骑墙。如:有一块耕地空置,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

是否该种玉米。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针对甲的说

法.乙说:“你的两种观点,我都不同意。”

(1)请你运用公式说明思维骑墙的错误并分别将甲与乙体现或违背的形式逻

辑的基本规律表示出来。

(2)在上述事例中,甲与乙哪一个在思维上犯了骑墙错误?请指出并简要随

明理由。

【答案】(1)“A或者非A”表明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

的诊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如果同时否定“A”和“非A”,就

会在思维上骑墙。甲违反了“A不是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的要求。乙违

反了“A或者非A”不能同假的要求。

(2)乙在思维上犯了骑墙错误。排中律要求思维具有明确性,在思维上,不

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骑墙,犯了两不可错误。针对甲的

说法中“A”与“非A”是矛盾的,其中必有一假,乙的说法既不同意种玉米,也不

同意不种玉米,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违背了对不

能同假的命题同时加以否定的要求。

【分析】背景素材:思维过程中的逻辑问题

考点考查:矛盾律、排中律

能力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矛盾律和排中律的有关知识,运用公式说明思维骑墙的错误并

分别将甲与乙体现或违背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表示出来。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一可联系教材

矛盾律知识:

关键词②:你的两种观点,我都不同意一可联系教材排中律的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

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分析甲与乙哪一个在思维上犯了骑墙错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乙的说法既不同意种玉米,也不同意不种玉米一可联系教材排中律

的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

息等相结合。

17.高二某同学甲上课迟到,被班主任罚站15分钟,后该同学不服,认为

这是“变相体罚''并欲向学校投诉班主任。对此,班上的同学讨论起来。乙认为:

“学生应该遵守校规,迟到总归是不对的,我不赘成不罚他;但是在那站了15分

钟够丢人的,我也不赞成惩罚他,最好能师生握手言和。'’同学丙立即反驳:“言

和?犯错了不用受罚,迟到等于没迟到,那要校规何用?”

注:《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

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实施包括“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

站立”等惩戒措施。

请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分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答案】①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

一性,不能混淆概念。同学甲将“罚站15分钟”等同于“变相体罚”,根据《中小

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规定,二者并非同一惩戒措施,不符合思维确定性的

要求,违背了同一律。

②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十寸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不成立,否则犯“两不可”的错误。同学乙既否定了不

罚同学甲,也否定了班主任惩罚甲,不符合思维明确性的要求,违背了排中律的

要求。

③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否则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同学丙否定了“犯

错不用受罚、迟到等于没迟到”的观点,符合思维一致性的要求,符合矛盾律的

要求。

【分析】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从逻辑与思维角度设置问题,需要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

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同学甲将“罚站15分钟”等同于“变相体罚”一可联系教材知识同

一律的要求,同学甲混淆了概念,违背了同一律;

关键词②:同学乙既否定了不罚同学甲,也否定了班主任惩罚甲一可联系教

材知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关键词③:同学丙否定了“犯错不用受罚、迟到等于没迟到”的观点T可联系

教材知识矛盾律的要求,符合思维一致性的要求,符合矛盾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

息等相结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乙、丙、丁四个古希腊少女接受训练以便当个预言家(后来,她们之中

只有一个人成了预言家。其余三人,一人当了职业舞蹈家,一人当了宫廷女侍,

一人当了演奏家)。一天,她们四个人在练习预言。甲预言:“乙无论如何也成不

了职业舞蹈家。”乙预言:“丙将成为预言家。“丙预言:“丁不会成为演奏家。''

丁预言:“我将嫁给一个叫阿特的人。''四人的预言中只有一人的预言正确,后来

她成为预言家。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简要分析哪个少女的预言

为真,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思维的一致性的知识,分析说明四个少后来从事什么样

的职业。

【答案】(1)甲的预言为真。已知四人的预言中只有一人的预言正确,后来

她成为预言家。如果乙的预言为真,则乙后来成为预言家,而乙预言丙将来成为

预言家,这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故乙的预言为假。如果丙的预言为真,则

丙后来成为预言家,这与乙的预言一致,而已知只有一个预言为真,故丙的预言

为假。如果丁的预言为真,则丁未来成为预言家,不会成为演奏家,与丙的预言

一致,出现两人的预言都为真,这与只有一个预言为真矛盾,故丁的预言为假。

根据四人的预言中只有一人的预言正确,后来她成为预言家,可推断出这人就是

甲。甲以后成为预言家,其预言为真。乙、丙、丁的预言为假。

(2)甲成为预言家,乙当了宫廷女侍,丙成为职业舞蹈家,丁成为演奏家。

甲的预言为真,则甲后来成为预言家。甲预言乙成不了职业舞蹈家为真,则职业

舞蹈家只能是丙或丁;丙的预言为假,则丁成为演奏家,丙成为职业舞蹈家;则

乙最后当了宫廷女侍。

【分析】背景材料:甲、乙、丙、丁四个古希腊少女接受训练以便当个预言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从逻辑与思维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

的把握。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已知四人的预言中只有一人的预言正确,后来她成为预言家一

可联系如果乙的预言为真,则乙后来成为预言家,而乙预言丙将来成为预言家,

这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故乙的预言为假;

有效信息②:丙一联系如果丙的预言为真,则丙后来成为预言家,这与乙的

预言一致,而已知只有一个预言为真,故丙的预言为假;

有效信息③:丁一联系如果丁的预言为真,则丁未来成为预言家,不会成为

演奏家,与丙的预言一致,出现两人的预言都为真,这与只有一个预言为真矛盾,

故丁的预言为假;

有效信息④:四人的预言中只有一人的预言正确,后来她成为预言家一联系

这人就是甲。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根据思维的一致性的要求分析甲的预言为真。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从逻辑与思维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思维的一致性的知识的把握。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甲的预言为真,则甲后来成为预言家,一可联系甲预言乙成不了

职业舞蹈家为真,则职业舞蹈家只能是丙或丁;丙的预言为假,则「成为演奏家,

内成为职业舞蹈家;则乙最后当了宫廷女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甲成为预言家,乙当了宫廷女侍,丙成为职业舞蹈家,「成为演奏

家。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民主灯塔”“民主教师爷"民主样板间”,认为自己的

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顺我者民主,逆我者专制如美国政客将发生在本国民

众冲击国会山视为暴行,却把反中乱港暴行称为“美丽风景线”,当美国、西欧等

国家或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后,美忧心忡忡,并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之情,而对

包括在中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美国往往很少谴责恐

怖分子或组织,反而会借题发挥,指责这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

结合材料,从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角度,揭示“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标。

【答案】①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美式民

主对自己一个标准,对他国一个相反的标准,偷换概念和论题,混淆视听;

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这就要遵循矛盾律;美式民主对发

生在本国和别国的类似事件持不同的态度,自相矛盾,说明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

标;

【分析】背景素材:“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标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角度,揭示“美式民主”的虚伪和

双标。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

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美国自诩为“民主灯塔”,认为自己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如

美国政客将发生在本国民众冲击国会山视为暴行,却把反中乱港暴行称为“美丽

风景线”一可从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的特点,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角

度,说明美式民主对自己一个标准,对他国一个相反的标准,是偷换概念和论题,

混淆视听;

有效信息②:当美国、西欧等国家或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后,美忧心忡忡,并

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而对包括在中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