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7课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核心概念1.了解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2.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1.唯物史观:了解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并理解其特点。2.时空观念:了解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及表现。3.家国情怀:理解华工为美洲及大洋洲开发作出的贡献,感悟华人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保留地制度华工与苦力贸易下南洋时空坐标知识点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原因①在殖民扩张和掠夺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以及

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②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③很多欧洲人远涉重洋,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表现新族群的形成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②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

,发展了

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传染病文化认同欧洲文化表现美洲各国人口结构的不同①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②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③

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④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混血人种思维点拨新航路开辟初期人口迁徙的特点(1)从人口迁徙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人口迁徙,对非洲黑人采取强制性国际集体移民。(2)从人口迁徙的规模来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问题思考大量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的原因是什么?对美洲的人口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原因:印第安人因殖民入侵数量锐减;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满足殖民需要。影响:使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混血人种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黑人在西印度群岛国家成为多数人口。主题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合作探究重点突破【名家论史】

近代欧洲移民的历史背景材料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摘编自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解读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殖民扩张,欧洲移民不断增多,对世界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史料探究】

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活动与人口迁徙材料一对印第安人来说,美洲不是新大陆,4万年前就有了他们生活的足迹。在被欧洲“发现”前,占美洲原住民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大约有4000万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约2500万人。欧洲人和非洲人陆续来到美洲,到17世纪中叶拉美的印第安人为950万人……南北美洲的移民分布(单位:百万)人种白人黑人时间1835年1935年1835年1935年北美洲13.8124.32.612.4中美洲1.96.92.78.4南美洲2.940.94.518.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原住民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时候,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以来,美洲人口变化有何特点?并概括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的影响。提示特点:印第安人数量大幅减少,移民总数增长迅速;美洲人种走向多样化。影响:①促进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传播;②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文化得以保存;③美洲出现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④多元文化并存。深化拓展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1)表现①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印第安人数量急剧减少。②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③大洋洲、非洲、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现象。深化拓展(2)特点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人口。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③人口迁移数量大。④自愿移民与强迫移民并存。深化拓展(3)影响①积极影响: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推进了世界各地的物种和人文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②消极影响: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印第安人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罪恶深重;各种疾病传播蔓延。1.(2023·金乡一中高二期中)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迁移运用√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打破原来生物学科的人类种族分类原则,强调按照文明发达程度和价值观念进行分类,是为了突出资本主义制度和白种人的优势地位,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生物进化论及其错误,排除B项;社会学家提出人种分类的新原则,不代表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排除D项。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A.美洲的人口结构被改变,出现了新的族群B.原产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C.大量非洲精壮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D.美洲原有的各种疾病传播到欧洲和大洋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并且出现新的族群,A项正确;玉米原产地是美洲,B项错误;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将其贩卖到美洲作奴隶,C项错误;欧洲人将天花等传染病带到美洲和大洋洲,D项错误。知识点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英国的殖民活动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19世纪时,随着

的开展,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

,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大量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移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

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工业革命金矿白人问题思考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使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洋洲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合作探究重点突破主题二殖民活动与世界人口结构的改变【名家论史】

近代人口迁移的影响材料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轫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解读殖民侵略与扩张推动了欧洲白种人移民世界各大洲,造成了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史料探究】

英国殖民澳大利亚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原住民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原住民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提示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不断扩大;种族灭绝;经济掠夺;移植本国生产方式;文化殖民。深化拓展历史解释——认识大洋洲的人口状况及形成原因(1)人口结构大洋洲的人口主要是白种人、黄种人,也有比较特殊的棕色种人。原住居民为黄种人(波利尼西亚人等)和棕色种人(澳大利亚原住民)。(2)形成原因①欧美列强的殖民统治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和种族构成,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白人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②大洋洲的原住民,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1.(2023·泉州高二期中)19世纪初,澳大利亚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大多出自一些罪犯(来自英国)之手,其中有个设计师曾犯伪造罪,但由于他的贡献,其头像还印在澳大利亚5元钞票的票面上。这说明A.英国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发展B.贩卖黑奴是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C.殖民扩张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社会动荡D.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得益于工业革命迁移运用√澳大利亚曾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而罪犯们建造了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这说明英国的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发展,A项正确;贩卖黑奴、流放者导致澳大利亚社会动荡,以及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D三项。2.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斯地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议会。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在澳大利亚进行改革,革新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B.削弱了当地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材料反映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由移民数量超过犯人的数量,进而出现了阶级差别,所以英国政府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方式,A项正确;材料表明当地资产阶级控制议会的力量日益增强,排除B项;英国对澳大利亚统治政策的调整是被动的,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知识点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原因①19世纪初,

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③殖民者通过运输华工来获取巨额利润;④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黑奴贸易概况开发美洲①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

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开发大洋洲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影响①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

;②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央太平洋铁路唐人街概念阐释苦力贸易苦力贸易是指西方商人以欺骗和暴力手段贩卖中国人口出洋,使其被迫从事强制性劳动的活动。它与鸦片贸易一样都是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罪恶的贸易活动,是对中国暴力掠夺的手段之一。思维点拨华侨“下南洋”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带入欧美及东南亚诸国。另一方面华侨也将所在国的先进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带回中国,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起到传播者甚至领导者的作用。主题三苦力贸易与华工的贡献合作探究重点突破【名家论史】

中国华工在美洲开发中的作用材料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作为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生键红《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解读华工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美洲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史料探究】

近代华工的产生材料一从雍正二年到光绪十三年(1724—1887)的163年间,广东人口从400多万猛增到2970多万,增幅达近6倍之剧。庞大的人口压力在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之下,不断地游离出过剩的贫困人口,西方工业品的涌入又打击了珠江三角洲的手工业……——姚远《清末民初广东、江苏海外移民比较研究》材料二“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华工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美洲、大洋洲种植园需要大量新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穷苦百姓被迫成为苦力。清政府被迫改变政策,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拓展深化历史解释——近代华工对世界的影响(1)促进了南洋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2)赴美华工促进美国西部开发和交通发展。(3)促进了大洋洲的开发。(4)华工为东南亚经济作物的开发、种植作出很大贡献。(5)近代华人在开发南非金矿,甚至一些国家的独立战争中作出较大贡献。(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为英法两国在西线战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1.(2023·临沂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