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7课1.知道从魏晋到唐朝时期选官制度、中央行政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2.通过对比学习掌握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学习目标】第7课目录一、选官制度二、中枢机构三、赋税制度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重视家世,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一、选官制度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商周

战国

曹魏

隋唐

世官制(血缘)

军功授爵制(军功)

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一、选官制度门第考试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阎步克自选集》察举制九品官制科举制皇帝皇帝皇帝地方大族地方大族怀牒自举人才人才人才道德

才能家世

门第开放性公平性平等性集权性——走向公平能力

成绩选官制度——走向公平创新之处:探究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1)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2)20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摘编自李伯重《八股之外》提炼材料信息,谈谈你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观点:我赞同科举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体现了公平与公正这一观点。阐述: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贵族阶层对官位的垄断,社会中下层通过读书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阶层流动;自由报考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被西方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综上所述,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观点:我赞同科举制阻碍社会发展这一观点。阐述: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士人醉心功名利禄,成了专制政治的奴仆;禁锢了人们思想,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扼杀了创造性,摧残了人才,造成了中国的落后。综上所述,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其弊端非常明显。朝代改朝权臣官职,爵位东汉曹丕丞相,魏王曹魏司马炎丞相,晋王东晋刘裕相国,宋王南朝宋萧道成相国,齐王南梁陈霸先相国,陈王东魏高洋丞相,齐王北周杨坚大司马,隋国公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秦朝西汉皇帝尚书台三公东汉皇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魏晋南北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二、中枢机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吏工刑兵礼户提交上奏同意后交予审议封驳审议通过执行草诏审议政事堂(中书门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相权三分

职责分明

减少失误

提高效率

加强皇权

节制君权中枢机构——走向规范创新之处:政府男丁(成年男子)户(一夫一妇)永业田口分田租庸调(田租)(代役税)(土产品)三、赋税制度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i)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26土地买卖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少逃户、避税政府财政收入下降阅读课本及【史料阅读】,思考唐德宗赋税改革的原因?租庸调制两税法征税标准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征税次数征收方式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租庸调、杂役户税和地税受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旬输月送夏、秋两季征收实物概以钱计放松了人身控制,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简化了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扩大了收税对象,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固定了收税时间,有利于规范税收管理改变了征收方式,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完成表格,分析两税法的变化及影响?赋税制度——走向简约创新之处:悯农(其一)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618年220年581年907年安史之乱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中书、门下省形成三省六部制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初创完备人丁财产家世才学本课小结走向公平走向规范走向简约

课堂小结

盛世之景大运河李白《将进酒》唐代大明宫赵州桥敦煌壁画中描绘的唐代演乐场景《大唐西域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课堂练习:1.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3.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