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8(试卷含解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_第1页
黄金卷08(试卷含解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_第2页
黄金卷08(试卷含解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_第3页
黄金卷08(试卷含解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_第4页
黄金卷08(试卷含解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Ⅱ卷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2024学年辽宁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科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摘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材料二: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等等,而在这里,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里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选自朱良志《真水无香,生命的态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同一棵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分别采用的是实用、科学和审美的态度,三种态度其实都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B.实用的态度往往和生活经验有关;科学的态度更看重对事物的抽象思考,但很少融入科学家的情感和意志。C.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不关注对象的实用性。D.“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审美三种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对一棵松树的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但二者论述的目的不同。B.“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C.在“生命态度”观照下,古松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和“我”构成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D.在实用、科学、审美的态度中,人对对象都是有一定态度,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B.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4.《人民日报》撰文,提倡“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重视审美教育。(6分)5.王维的一些小诗,如《竹里馆》《鸟鸣涧》极其简单却千古传诵。请用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它们广为流传的原因。(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4届高三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她在一张从学校帶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廠。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嘩嘩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可以在小报上登载。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責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李佩钟笑着说。“我是来问问你,有这么一件东西没有”秃头老崔用手比划着,“我们那机器上有一块呢子,老朽的不能用了,没有它机器就不能转动,报就出不来,宣传工作就完不成任务,这是抗战工作的重大损失!找这么一小块呢子,要在北京天津,像烂纸一样,到处可以捡到,可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其比讨换金刚钻还费劲,有钱哪里去买我想了半天,滿城里就许你有这个东西,因为你上过洋学!”“什么呢子”他说了那么多,李佩钟并没有听明白。“就是做衣服用的那个毛呢!”秃头老崔说。“毛呢衣服可以不可以”李佩钟说着站起来,从床底下扯出一个包袱打开,抖出一件大红的毛呢外氅“真算我走运!”秃头老崔拍着巴掌说,“画眉张变戏法,假神仙倒搬运,也来不了这么快!太好了。只是这不可惜了兒的吗这是十成新的衣裳呀!就算是你大方,我也下不得手把它割成碎块,去裏那油黑的滚子呀!你再找块别的吧,最好是布头布尾!”“别的没有,就只这件。”李佩钟笑着说,“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再说,放着我也不穿,还不是叫虫兒咬了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秃头老崔趕紧接住,还翻过来翻过去用手摸着,赞叹地说:“真是抗日高于一切,这身衣裳,拿到北京,也能换五袋洋面!”李佩钟说:“这个时候,你还是面兒面兒的,别叫面兒糊涂了你的心。这是我结婚那年做的,结过婚不顺当,也就没穿过,抗战了,大家全是粗布棉衣,谁还穿这个!我是拿来夜晚压风的。”“那我回头给你送一条棉被来。”秃头老崔说,“用不了这么多,有一个袖子也就够了,太可惜!”“你扯去一个袖子,我留着它还做什么用全拿去吧,你放着使个长远!”李佩钟说着,就又去画她的图样。“你这样热心,我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秃头老崔怀抱着大衣恭敬地说,“我要代表我们工廠,代表抗日小报广大的读者群众,向你致谢: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秃头老崔走了以后,李佩钟的图样画成了,她计划:在全县纵横的车行大道两旁,每隔五尺,创一个壕坑,五尺宽,三尺深。她想,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汽车寸步难行。她放下铅笔,细心地看着自己的工作成绩,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注】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痛苦,于是就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佩钟送走出征的战士后,想象出征士兵夜晚行军的情形,想到将军高庆山,想到别人家的温馨,内心感到苦恼。B.现在是冰雪封冻的严冬腊月,她们这一代青年今后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这暗示了抗日斗争工作的艰巨。C.想到自己是破路拆城这一历史工程的设计人,李佩钟“忘记自己的痛苦”,这说明她已经完全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D.秃头老崔向李佩钟讨要一小块毛呢,却拿到了整件大衣,老崔对毛呢大衣的喜爱和赞叹,以侧面体现了李佩钟的大局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破路”为题,并以此为线索,围绕这一中心事件讲述故事,情节紧凑,形象鲜明。B.“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运用子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李佩钟克服苦恼的决心。C.“贡献毛呢大衣”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完成;对话语言充满了个性色彩,富于乡土气息。D.文中没有描写前线的硝烟战场,而是通过后方抗战的生活片段来体现当时的社会现实。8.孙犁的《风云初记》富有鲜明的“诗化小说”特色,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简要赏析其诗意美。(4分)9.有人评价说:“女性形象一直是孙犁小说的描写重点,作者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中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请结合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河南省2024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材料二: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疑问代词“怎么”,与“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用法相同。B.适,到……去,与《谏逐客书》“适观而已矣”中的“适”词义不同。C.刍荛,“刍”指割草,“荛”指采薪,它们相连,在文中指割草采薪之人。D.责,责备,与现代汉语中“引咎自责”中的“责”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军越来越近,宋人越来越怕,但如实报告情况的人都被宋王杀掉了,最后一个被派去探听情况的人害怕也被杀掉,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国人并不怕。B.齐宣王喜好射箭,所用的弓根本不超过三石之力,但因为他受骗于左右侍从,又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用的弓有九石之力。C.真正的明君,其命令能够向下贯彻,其恩泽能够普遍施予,其臣子能够勤奋工作,而且能如实反映情况,这是因为明君善于用人,不单单凭借个人之智。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对于人们提出的策略,不必管提出者地位是高是低、身份是贵是贱,只要策略优秀就可以实行,不然,即使卿相提出的策略也不必采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2)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14.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4届高三湖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冯取洽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取用自然无尽藏,高寒如在太虚空。落成恰值三秋半,为我吹开白兔宫。【注】这是一首题赞诗,题于新楼落成之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拢山、水、风、月于笔底,溢豪情逸兴于纸外,缘胜景而生奇思,境界高远,天然有妙趣。B.领联以数字入诗,构成巧对,看似口出常语,细品工巧混成,交代了楼名来由,意境空灵淡远。C.颈联化用苏轼成句,既托出新楼构筑之妙,又以实写虚,照应了楼高风寒,升华了诗人的感情。D.尾联既点明新楼落成之日,又语涉双关,将新成之楼比作月宫仙阙,使得诗歌充满了奇情异彩。16.有人评价此诗首联“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与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劝学》中,荀子以螃蟹与蚯蚓相比,在“,”中写出其外形与习性,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的道理。。“”,。(3)小刚一家暑假计划开启杭州文化之旅,约定打卡杭州盛景时一家人各就盛景援引两句古诗,面对钱塘江潮,小刚吟诵的“,”十分应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__①__。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这一想法很片面。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__②__,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__③__。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为了彻底排盐,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于800字。19.请依据上文科学减盐的措施,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一条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船开始动了。它慢慢地从岸边退去。它在转弯。岸上的人影渐渐地变小,忽然一转眼就完全不见了。觉慧立在船头,眼睛里还留着他们的影子,仿佛他们还在向他招手。他觉得眼光有点模糊,便伸手揩了一下眼睛。然而等他取下手来,他们的影子已经找不到了。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一场梦。他再也看不见他们。①他的眼睛所触到的,只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三个舟子在那里一面摇橹,一面唱山歌。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②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有几个未见面的年轻朋友。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带到有着新鲜空气的城市和充满热血的人群中间去。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3分)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中的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22.文中①②处两个句子,都有“只是”,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4分)①他的眼睛所触到的,只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②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四、写作(60分)232024届湖南高三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常用来形容“想好了再干”,这种行事方式被认为更有计划性。而“边干边想”则有实践的意义,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行为,往往也能获得成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12367CBDCADAC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4.(6分)①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直觉;②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每点2分)5.(4分)①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诗人的审美对象,②而是一个与诗人生命相关的宇宙;③诗人与景物是平等的,物我一体产生隽永的意味,反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每点2分)8.(4分)①蜡烛跳动的火苗,渲染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画面美。②“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心理细节描写,展现出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意。③“像泻下了一摊水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暗夜中明亮的流星斜划过天空的景象,以景作结,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9.(6分)①李佩钟是小说塑造的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她是一个竭力摆脱旧意识羁绊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女干部,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②小说对她的描写细致入微,既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又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③李佩钟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同时也是风云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书写出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战争年代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DFH113分)D123分)A138分)(1)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把“直言”所包含的“劝谏”的意思补充出来1分,“过”(过错,过失)1分,“无道”(没有途径,无从)1分,句意1分。](2)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那些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即使是为他用尽气力、竭尽忠诚,他也不知道。[关键词语“暗”(昏庸,糊涂)、“卑贱”(地位低贱)各1分,补出“不能知”的主语1分,句意143分)①观点上的相同之处:君主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②主要论证方法的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材料二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亡国的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贤人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齐国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派去的人回来说:“齐寇已经临近了,国人已经恐慌了。”左右近臣都对宋王说:“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兵的虚弱,怎么可能这样?"于是宋王大怒,把派去的人屈杀了。接着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报仍与前一个人相同,宋王又大怒,把他屈杀了。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三次,之后又派人去察看。被派的人路上遇见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要到哪儿去?"弟弟说:“去替君主察看齐寇。没想到齐寇已经离得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现在我担心的是,先前察看齐军动静的人,都是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死掉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恐怕也是一死。这该怎么办呢?"他的哥哥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将比国破后被杀的人先被杀,比国破后送亡的人先逃亡。”于是被派的人回报宋王说:“根本没看到齐寇在哪里,国人也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兴,就赏赐这个人钱财。齐军一到,宋王自己奔到车上,赶着车急急忙忙逃跑。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用硬弓。他平时所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拿给左右侍从看,侍从们试着拉这张弓,都只拉到一半就停了下来,说:“这张弓的弓力不低于九石,除了您,谁还能用这样的弓!"宣王的实际情况是所用的弓不超过三石,但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弓是九石,这岂不可悲吗?给国家造成祸乱的君主,他们的弊病就在于用的弓实有三石而自以为用九石啊!材料二:做君主的,借助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借助天下人的耳力聆听声音,凭借天下人的智慧考虑问题,依仗天下人的力量争取胜利。因此,君主发布的号今能够向下贯彻,群臣的情况能够上达。因此,贤能的人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智慧,能力差的也竭尽全力;君主的思德施予普遍而不偏私,群臣勤奋工作而不懈怠。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何在?在于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方法,而不专靠君主一个人的才能。所以惜助于车马的人,脚腿不辛苦而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舟船的人,不会游泳而能横渡江河大海。君主在主观思想上,没有一个不想集天下人智慧、用众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然而那些对渠雅韵效忠之心的人,却很少有不使自身遭困的。(因此对于君主来说》假使那些言论是正确的,即使是役民樵夫,也不能弃之不用;假使那些言论是错误的,即使是卿相在朝延上拿出的策略,也不一定非用不可。英明的君主听取群臣的意见,那策略如果可以使用,就不以拿出策略的人地位低微为羞耻;如果他的意见可行,就不要求他的言辞漂亮。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那些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即使是为他用尽气力、竭尽忠诚,他也不知道。166分)二者都采用了衬托的手法。(2分)冯诗首联上句以双峰和彩虹映衬楼的居高,下句以枝干耸云的乔木大有与楼比高称雄之势,映衬新楼的巍峨挺拔,远近俯仰结合,写出了风月楼的雄伟气势。(2分)李白诗句则先以夸张笔法写天台山的高峻,然后以抑扬笔法衬托天姥山,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176分)(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6分)①减盐的重要性②盐摄入包含显性盐和隐性盐③体内多余的盐分也要想办法排出(每空2分)19.(3分)过量食盐莫摄入(蔬菜水果宜多吃/运动喝水要牢记)20.(3分)①三个句子构成排比,描述了在大城市里将拥有新的一切,②表达了他对大城市的期待和向往;③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富有节奏。(1点1分,共3分)21.(4分)①句号表示较长的停顿;②突出表现了船“动、退去、转弯”的三个渐进过程;③写出了他对于自己缓缓离开的真切感受:④表达了对岸上送行人的不舍。(每点1分,共4分。)22.(4分)①第①处中的“只是”意为“仅仅是”“不过是”“只有”。②第②处中的“只是”意为“一直”四、写作(60分)23.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审题:材料提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事应“想好了再干”,据此看出,生活需要加强计划,这样才能掌握确定性,行稳致远,实现目标;也有人说,“边干边想”则有实践的意义,据此看出,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随机应变,能迎来更多机遇。综合看来,“想好了再干”与“边干边想”二者并不矛盾,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想好再干”是一种计划意识,“边想边干”是指在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具体情况的变化做好细节。因此,做好一件事,既要统筹计划又要应对随时的变化。计划是整体的准备,应对具体情况的变化是局部的调整,做事应该在计划的基础上灵活地应对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行文思路上,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做事既要有计划意识又要有变通意识。可采用并列式结构,重点论述“想好了再干”与“边干边想”的辩证关系。从制定计划和随机应变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方面,如果没有计划,事情只会是一盘散沙,而良好的计划能使事情的发展行稳致远;另一方面在过程中随机应变,具体的问题用具体的方法去解决,避免固化思想,才能收获成功。最后强调计划意识和变通意识是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参考立意】①既要有计划意识又要有变通意识。②以万全之计划,应不测之变化。③全盘规划掌大局,随机应变找机遇。在我们做事时常有两种方式:一为“想好了再干”,二为“边干边想”。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劣,而我言,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符实际。“想好了再干”意为在做事前提前进行规划,以制定出每一步的方法与走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诚然能使我们目标明确,但实际往往是变化的,一味遵循,会陷入刻板模式,偏离实际。“边干边想”意味在做事时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摸石头过河,固然能应时而变,但在做事开始时没有明确方向,从而会不自信,走许多弯路。由此看来,两者均优劣明显,何不如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如此,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符实际,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辅实际,推动我们成长成才,收获人生的花团锦簇。在成长学习的道路中,找到自己人生大目标很重要,在前行中具体分析道路方法亦很重要。杨振宁作为我国物理学界著名学者,其人生并是两者结合的生动范例,天才物理少年自小便热爱数学和物理,以高分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因为热爱,他坚定了一生与物理为伴的理想,努力冲击世界物理学的高峰。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因“国家缺少实践物理,我便进行实践物理研究”而在实践物理领域深造。然而,他很快便因为动手能力差而屡受挫折。最终,他根据自身情况投身于理论物理研究。在这里,他提出“杨—米尔斯理论”及“宇称不守恒”,而成为泰斗级人物,比肩爱因斯坦。若无其自小规划的人生目标,他不会将物理作为生命的全部,若无做中思考的转向,他便不会取得如此重要的成就。前瞻思考与做中思考,帮助他在物理领域收获颇丰。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符实际,促进社会进步,国富民强。君可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按俄国理论制定道路,却使秋收起义失败,于是,他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坚定共产主义大方向,走出了工农武装格局的正确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君可见,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中央提出基本要求,地方采取不同方式,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使国家经济稳步提升;君可见秦玥飞,黄文秀等扶贫干部坚持在脱贫攻坚大政策下,用基本原理配以地方特色,在前进中调整,最终夺取了胜利,推进共同富裕。正是两者在国家政策及落实中的结合,助推中国在正确道路上高质量发展。揆诸当下,人们只知躺平,内卷,胸无大志,一味随波逐流,既不知前瞻计划,亦不知随时灵活调整,最后只能落入碌碌无为,浑噩终生。吾辈青年应将前瞻计划与做中思考结合起来,把小我入大我,推动民族振兴。前瞻计划定方向,做中思考符实际,手握此二者,用行动将理想变为实际,成就美好未来。(柳嘉(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2024学年辽宁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科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摘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材料二: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等等,而在这里,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里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选自朱良志《真水无香,生命的态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同一棵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分别采用的是实用、科学和审美的态度,三种态度其实都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B.实用的态度往往和生活经验有关;科学的态度更看重对事物的抽象思考,但很少融入科学家的情感和意志。C.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不关注对象的实用性。D.“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审美三种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答案】C【解析】C中“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以偏概全,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不受屈挠的气概”可知、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是对古松的审美。故选C。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对一棵松树的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但二者论述的目的不同。B.“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C.在“生命态度”观照下,古松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和“我”构成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D.在实用、科学、审美的态度中,人对对象都是有一定态度,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答案】B【解析】B中“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其实,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可知,而是认为这三种态度之外还有第四种态度。故选B。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B.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答案】D【解析】材料二阐述的是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即忽略审美主体和客体,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A中诗句意思体现的是把植物作为衣物的实用态度。B中语句体现的是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思考,体现的是科学的态度。C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的是审美的态度。D.反映出人与对象的平等统一。故选D。4.《人民日报》撰文,提倡“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重视审美教育。(6分)【答案】①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直觉;②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每点2分)【解析】根据原文“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重视审美教育,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根据原文“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审美情趣。根据原文“‘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在实用态度中,心理活动偏重意志,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实用态度或科学态度存在过于功利或抽象的问题,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因此可知,可以让我们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5.王维的一些小诗,如《竹里馆》《鸟鸣涧》极其简单却千古传诵。请用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它们广为流传的原因。(4分)【答案】①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诗人的审美对象,②而是一个与诗人生命相关的宇宙;③诗人与景物是平等的,物我一体产生隽永的意味,反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每点2分)【解析】在王维的作品里,有“深林人不知,有“月出惊山鸟,这里的“明月”和“山鸟”,而是具有思想意志。再结合原文“而在这里,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因此,而是一个与诗人生命相关的宇宙。王维诗中的竹林中的“明月”,春涧中的“山鸟”都不仅仅是“我”眼中的对象,具备生命本然意义、月下春涧即使没有“我”的存在。而结合原文“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可知,诗人与景物是平等的,物我一体产生隽永的意味。在王维的这两首诗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明月照“我”,而没有明确表现出对景物的情感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没有情感的倾向性,爱有差等,都没有摆脱控物的方式”,诗人没有对景物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4届高三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她在一张从学校帶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廠。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嘩嘩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可以在小报上登载。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責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李佩钟笑着说。“我是来问问你,有这么一件东西没有”秃头老崔用手比划着,“我们那机器上有一块呢子,老朽的不能用了,没有它机器就不能转动,报就出不来,宣传工作就完不成任务,这是抗战工作的重大损失!找这么一小块呢子,要在北京天津,像烂纸一样,到处可以捡到,可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其比讨换金刚钻还费劲,有钱哪里去买我想了半天,滿城里就许你有这个东西,因为你上过洋学!”“什么呢子”他说了那么多,李佩钟并没有听明白。“就是做衣服用的那个毛呢!”秃头老崔说。“毛呢衣服可以不可以”李佩钟说着站起来,从床底下扯出一个包袱打开,抖出一件大红的毛呢外氅“真算我走运!”秃头老崔拍着巴掌说,“画眉张变戏法,假神仙倒搬运,也来不了这么快!太好了。只是这不可惜了兒的吗这是十成新的衣裳呀!就算是你大方,我也下不得手把它割成碎块,去裏那油黑的滚子呀!你再找块别的吧,最好是布头布尾!”“别的没有,就只这件。”李佩钟笑着说,“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再说,放着我也不穿,还不是叫虫兒咬了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秃头老崔趕紧接住,还翻过来翻过去用手摸着,赞叹地说:“真是抗日高于一切,这身衣裳,拿到北京,也能换五袋洋面!”李佩钟说:“这个时候,你还是面兒面兒的,别叫面兒糊涂了你的心。这是我结婚那年做的,结过婚不顺当,也就没穿过,抗战了,大家全是粗布棉衣,谁还穿这个!我是拿来夜晚压风的。”“那我回头给你送一条棉被来。”秃头老崔说,“用不了这么多,有一个袖子也就够了,太可惜!”“你扯去一个袖子,我留着它还做什么用全拿去吧,你放着使个长远!”李佩钟说着,就又去画她的图样。“你这样热心,我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秃头老崔怀抱着大衣恭敬地说,“我要代表我们工廠,代表抗日小报广大的读者群众,向你致谢: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秃头老崔走了以后,李佩钟的图样画成了,她计划:在全县纵横的车行大道两旁,每隔五尺,创一个壕坑,五尺宽,三尺深。她想,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汽车寸步难行。她放下铅笔,细心地看着自己的工作成绩,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注】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痛苦,于是就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佩钟送走出征的战士后,想象出征士兵夜晚行军的情形,想到将军高庆山,想到别人家的温馨,内心感到苦恼。B.现在是冰雪封冻的严冬腊月,她们这一代青年今后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这暗示了抗日斗争工作的艰巨。C.想到自己是破路拆城这一历史工程的设计人,李佩钟“忘记自己的痛苦”,这说明她已经完全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D.秃头老崔向李佩钟讨要一小块毛呢,却拿到了整件大衣,老崔对毛呢大衣的喜爱和赞叹,以侧面体现了李佩钟的大局观。【答案】C【解析】“说明她已经完全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错误,言过其实,她只是暂时摆脱了情感上的烦恼。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破路”为题,并以此为线索,围绕这一中心事件讲述故事,情节紧凑,形象鲜明。B.“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运用子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李佩钟克服苦恼的决心。C.“贡献毛呢大衣”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完成;对话语言充满了个性色彩,富于乡土气息。D.文中没有描写前线的硝烟战场,而是通过后方抗战的生活片段来体现当时的社会现实。【答案】A【解析】“围绕这一中心事件讲述故事”错误,李佩钟设计“破路计划”只是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但并不是小说的中心事件。8.孙犁的《风云初记》富有鲜明的“诗化小说”特色,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简要赏析其诗意美。(4分)【答案】①蜡烛跳动的火苗,渲染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画面美。②“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心理细节描写,展现出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意。③“像泻下了一摊水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暗夜中明亮的流星斜划过天空的景象,以景作结,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解析】诗意美主要包括语言诗意、画面诗意、人性诗意等。结合最后一段文字,可以从以上方面进行分析。9.有人评价说:“女性形象一直是孙犁小说的描写重点,作者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中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请结合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①李佩钟是小说塑造的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她是一个竭力摆脱旧意识羁绊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女干部,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②小说对她的描写细致入微,既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又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③李佩钟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同时也是风云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书写出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战争年代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解析】从评价的语言看,应先分析出李佩钟的内心世界,然后再分析出李佩钟的时代代表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河南省2024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材料二: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答案】DFH【解析】“三石"是"不过”的宾语,故在其后断开;前一个“左右”是“示”的宾语,故在其后断开;“之”只能做“引”的宾语,不能做“中关”的主语,故在"之"后要断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疑问代词“怎么”,与“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用法相同。B.适,到……去,与《谏逐客书》“适观而已矣”中的“适”词义不同。C.刍荛,“刍”指割草,“荛”指采薪,它们相连,在文中指割草采薪之人。D.责,责备,与现代汉语中“引咎自责”中的“责”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文中的“责”意为要求,并非责备。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军越来越近,宋人越来越怕,但如实报告情况的人都被宋王杀掉了,最后一个被派去探听情况的人害怕也被杀掉,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国人并不怕。B.齐宣王喜好射箭,所用的弓根本不超过三石之力,但因为他受骗于左右侍从,又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用的弓有九石之力。C.真正的明君,其命令能够向下贯彻,其恩泽能够普遍施予,其臣子能够勤奋工作,而且能如实反映情况,这是因为明君善于用人,不单单凭借个人之智。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对于人们提出的策略,不必管提出者地位是高是低、身份是贵是贱,只要策略优秀就可以实行,不然,即使卿相提出的策略也不必采用。【答案】A【解析】错在“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原文说的是“殊不知齐军之所在”,即不知道齐军在哪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2)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答案】(1)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2)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那些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即使是为他用尽气力、竭尽忠诚,他也不知道。【解析】(1)[把“直言”所包含的“劝谏”的意思补充出来1分,“过”(过错,过失)1分,“无道”(没有途径,无从)1分,句意1分。注意:如果考生把“善无自至”译作“善言就无从听到”,也可以算是正确的译法。](2)[关键词语“暗”(昏庸,糊涂)、“卑贱”(地位低贱)各1分,补出“不能知”的主语1分,句14.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3分)【答案】①观点上的相同之处:君主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②主要论证方法的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材料二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本论点与论证方法。观点可以从材料看出。至于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结合文本,可以看出材料是举事例进行论证,而材料则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参考译文】材料一:亡国的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贤人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齐国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派去的人回来说:“齐寇已经临近了,国人已经恐慌了。”左右近臣都对宋王说:“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兵的虚弱,怎么可能这样?"于是宋王大怒,把派去的人屈杀了。接着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报仍与前一个人相同,宋王又大怒,把他屈杀了。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三次,之后又派人去察看。被派的人路上遇见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要到哪儿去?"弟弟说:“去替君主察看齐寇。没想到齐寇已经离得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现在我担心的是,先前察看齐军动静的人,都是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死掉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恐怕也是一死。这该怎么办呢?"他的哥哥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将比国破后被杀的人先被杀,比国破后送亡的人先逃亡。”于是被派的人回报宋王说:“根本没看到齐寇在哪里,国人也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兴,就赏赐这个人钱财。齐军一到,宋王自己奔到车上,赶着车急急忙忙逃跑。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用硬弓。他平时所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拿给左右侍从看,侍从们试着拉这张弓,都只拉到一半就停了下来,说:“这张弓的弓力不低于九石,除了您,谁还能用这样的弓!"宣王的实际情况是所用的弓不超过三石,但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弓是九石,这岂不可悲吗?给国家造成祸乱的君主,他们的弊病就在于用的弓实有三石而自以为用九石啊!材料二:做君主的,借助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借助天下人的耳力聆听声音,凭借天下人的智慧考虑问题,依仗天下人的力量争取胜利。因此,君主发布的号今能够向下贯彻,群臣的情况能够上达。因此,贤能的人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智慧,能力差的也竭尽全力;君主的思德施予普遍而不偏私,群臣勤奋工作而不懈怠。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何在?在于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方法,而不专靠君主一个人的才能。所以惜助于车马的人,脚腿不辛苦而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舟船的人,不会游泳而能横渡江河大海。君主在主观思想上,没有一个不想集天下人智慧、用众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然而那些对渠雅韵效忠之心的人,却很少有不使自身遭困的。(因此对于君主来说》假使那些言论是正确的,即使是役民樵夫,也不能弃之不用;假使那些言论是错误的,即使是卿相在朝延上拿出的策略,也不一定非用不可。英明的君主听取群臣的意见,那策略如果可以使用,就不以拿出策略的人地位低微为羞耻;如果他的意见可行,就不要求他的言辞漂亮。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那些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即使是为他用尽气力、竭尽忠诚,他也不知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4届高三湖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冯取洽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取用自然无尽藏,高寒如在太虚空。落成恰值三秋半,为我吹开白兔宫。【注】这是一首题赞诗,题于新楼落成之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拢山、水、风、月于笔底,溢豪情逸兴于纸外,缘胜景而生奇思,境界高远,天然有妙趣。B.领联以数字入诗,构成巧对,看似口出常语,细品工巧混成,交代了楼名来由,意境空灵淡远。C.颈联化用苏轼成句,既托出新楼构筑之妙,又以实写虚,照应了楼高风寒,升华了诗人的感情。D.尾联既点明新楼落成之日,又语涉双关,将新成之楼比作月宫仙阙,使得诗歌充满了奇情异彩。【答案】C【解析】应为“以虚写实”。16.有人评价此诗首联“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与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二者都采用了衬托的手法。(2分)冯诗首联上句以双峰和彩虹映衬楼的居高,下句以枝干耸云的乔木大有与楼比高称雄之势,映衬新楼的巍峨挺拔,远近俯仰结合,写出了风月楼的雄伟气势。(2分)李白诗句则先以夸张笔法写天台山的高峻,然后以抑扬笔法衬托天姥山,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2分)【解析】冯诗中“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两句以双峰山、乔木与风月楼相对比,衬托出风月楼之高大;李诗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通过天台山对比衬托天姥山之高大雄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劝学》中,荀子以螃蟹与蚯蚓相比,在“,”中写出其外形与习性,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的道理。。(3)小刚一家暑假计划开启杭州文化之旅,约定打卡杭州盛景时一家人各就盛景援引两句古诗,面对钱塘江潮,小刚吟诵的“,”十分应景。【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__①__。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这一想法很片面。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__②__,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__③__。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为了彻底排盐,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答案】①减盐的重要性②盐摄入包含显性盐和隐性盐③体内多余的盐分也要想办法排出【解析】①空是总领性文句,从下文的“减盐很简单”可以看出,空格处应填“减盐”的话题;②空是总领性文句,从下文的“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可以看出,这空要总领显性盐与隐性盐;③空既是前文的补充说明,也引领出下文。19.请依据上文科学减盐的措施,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一条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3分)【答案】过量食盐莫摄入(蔬菜水果宜多吃/运动喝水要牢记)【解析】此为宣传语,属应用文。语言具有宣动性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船开始动了。它慢慢地从岸边退去。它在转弯。岸上的人影渐渐地变小,忽然一转眼就完全不见了。觉慧立在船头,眼睛里还留着他们的影子,仿佛他们还在向他招手。他觉得眼光有点模糊,便伸手揩了一下眼睛。然而等他取下手来,他们的影子已经找不到了。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一场梦。他再也看不见他们。①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