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六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六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六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六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六 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第1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1840~1894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腐朽统治潜伏民族危机1《南京条约》体现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2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观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4太平天国运动对清财政的冲击5太平天国运动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影响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广东广州二模)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解析:D从材料看,这些所谓的“规银”实际上就是贿赂官员的银子,说明鸦片走私猖獗与政治腐败有很大关系,D项正确,B项错误。A、C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错误。2.(2018·北京四中一模)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D项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A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正常的中英贸易,英国仍然是逆差,B项错误。材料没有中国海关管理的信息,C项错误。【新知生成】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西关系开始突破中国传统“华夷秩序”的格局,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开始了与西方列强新的对接:在对外认识与观念上,传统的地理中心观与传统的中国文明中心观开始发生转变,传统的华夷观念也逐渐松动;在对外体制上,改变了旧的外交文书体制,废除了公行制度,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体制;在外交方略上,逐步确立了“力持和局”的对外方针与“诚信守约”的对外原则。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清廷的特殊国情;当清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A.西方挑战清廷统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承认西方国家的平等地位解析:D材料体现了清朝传统与西方近代外交礼仪的冲突,“见皇帝需要磕头”表明,清廷仍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承认西方国家的平等地位,D项正确。4.(2018·山东德州一模)洪秀全借用夏商时期中国人曾经崇拜过“上帝”的宗教观念,来论证上帝本来就是华人的唯一真神。还将“耶和华”的“华”与中华的“华”等同视之。自己则是上帝次子下凡,现实生活中代表上帝。其目的是()A.融合东西方文化B.希冀得到西方列强支持C.为反清获取历史依据D.借以获得权威性与话语权解析:D洪秀全融合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有两层:第一、借助神权获取权威性,第二、借助传统文化获取在中国的话语权,D项正确。融合东西文化就是材料的内容,不是“目的”,A项错误。给上帝穿上中国的长衫其着眼点在于中国,不在于列强,B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5.(2018·广东珠海质检)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库银数量(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库存银数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年(1851)844.0962850.8529956.9910737.9581咸丰二年737.9581836.18371032.6172541.5246咸丰三年541.5246475.3397847.1746169.6897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解析:A材料显示1851~1853年,库存和新收银数不断减少,1853年特别突出,这是因为这一年太平军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导致清朝应收税银大量减少,A项正确。清朝大规模借款是甲午中日战争后,B项错误。政府投资开办工厂属于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C项错误。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不一定造成税银减少,D项错误。6.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解析:C鸦片战争之后国内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而不是逐渐缓和,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并没有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大力支持,故B项错误;满洲八旗军由于长期的腐化堕落而无力镇压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官僚地主组织地方团练转而成为抗击农民起义军的主力,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加强对其倚重和任用,故C项正确;湘军表现神勇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而非在反侵略的对外战争中,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倚重满族官员是清朝后期的既定方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汉族官员有四五十人被任命为团练大臣。从此,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他们自招兵将,自筹粮饷,兵归将有,层层效忠,形成独立的军事体系,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军的基本职责是防民为主,内卫为重,以维持社会治安,稳定政治秩序。鸦片战争打响后,因长期奉行“安内重于防外”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敌入侵,只能从内地零星抽调部队,拼凑成军,千里赴援。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除咸丰帝北逃热河后命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曾国藩、袁甲三、官文等酌量抽调“勤王”之师外,没有从对内战场抽调过兵。反而于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把大批军队集结在天京周围,重建江北、江南大营;1859年7月从僧格林沁所部中抽调马队2000人分赴山东、安徽,镇压捻军。用于抗击英法联军的兵力严重不足,这是许多战斗失利的重要原因。——李凌《清王朝“安内重于防外”方针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内外方针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论题,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内外方针与实践自行拟定,材料反映了近代清政府“安内重于防外”,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针归纳由于阶级私利,清政府“安内重于防外”导致对外战争失败;阐述,可以从原因、表现和影响进行分析。答案:参考示例:论题:固于狭隘的阶级私利,导致清军在对外战争中失败。阐述: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是清王朝的首要任务,因此清政府奉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