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战争与革命的阶段,该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也是从战后动荡走向暂时稳定,并从大危机大动荡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也是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存时期。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被推向战争的边缘。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3.科技文化上: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20世纪前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20世纪前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政治1.十月革命的过程2.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两个政权并存→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经济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②国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2)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了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1)内容: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将工业大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上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2)特点: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3)评价①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3.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3)评价①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爆发: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开始,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表现为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猛增。(3)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4)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2.挽救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改革——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①措施: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②结果: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2)措施:整顿金融、调整工业、调节农业、加强社会保障。(3)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4)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③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此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苏联文学(1)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2)代表作: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相对论和量子论(1)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成就①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代表作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②现代主义美术: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作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③现代主义音乐: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④电影: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拍摄成功。⑤电视: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伦敦诞生。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考向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论点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两次性质不同的革命(1)二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都参与了领导;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准备阶段。(2)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在经济基础方面,颁布《土地法令》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上层建筑方面,建立工兵苏维埃政府,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苏俄是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论点2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主要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5)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论点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内容: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2)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十分短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苏联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将全部生产资料收归整个社会所有,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排斥在社会主义之外。(3)过程①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②1929年,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③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3%。(4)成就: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和劳动力,有力地配合了工业化。(5)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弊端①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国家无法为集体农庄提供必需的农业机械和财政支持。②当时,多数农民不愿加入集体农庄,农业全盘集体化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③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命题点1:苏联的工业化成就1.(2016·全国Ⅱ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关联主干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寻找题眼解题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迁移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理解工业化的成就错点诊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基本未产生冲击和破坏;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的,推动了工业发展;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不可能关注“公有制的优越性”B命题点2: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2.(2015·全国Ⅱ卷,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关联主干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寻找题眼1930—1931年,苏联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扩大出口,其目的是换取外汇支持工业化建设,说明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错点诊断材料未反映农业投入问题;事实上1930年苏联工业发展速度很快;材料未涉及农民生产积极性A1.(视角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解析据材料中时间“1919年”可知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由材料中内容“准备消灭货币”、“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此时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A项。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不是理论创新,排除B项;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排除C项;材料中的认识是后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依据,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项。答案A2.(视角2: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据历史记载,1921—1923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10家增加到50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析据题干材料“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反映出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故选B项。苏俄(联)实行计划经济是在1924年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C项是1937年苏联二五计划完成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出现在二战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答案B3.(视角3:农业集体化的影响)1933年,苏联政府规定农民按照谷物播种面积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1940年起,进一步规定粮食交售按照集体农庄的耕地面积计算数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付款。这一制度()A.保证了国家掌握粮源和积累资金B.延缓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C.有效缓解了粮食市场的产需矛盾D.推动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解析1940年以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定额是按谷物播种面积计征的,这种方法不利于刺激农庄扩大播种面积,所以有了1940年规定的变化,扩大了种植面积,交售粮食,保证粮源,积累了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故选A项。这一制度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排除B项;随着义务交售和实物报酬制所占农产品比重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所剩无几,排除C项;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不会推动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排除D项。答案A4.(视角4:苏联工业化的特点)1933年联共(布)十七大,对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作出了重大修正,规定生产资料(A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5%,日用必需品(B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5%。在二五计划执行的过程中,A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1%,B工业为14.8%。这表明苏联二五计划()A.将轻工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B.未能完成工业部门的计划指标C.实际调整了农轻重之间的比例D.仍以重工业为核心和主要方向答案D考向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论点1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和结果(1)措施①对内经济政策扶助大企业。从1929年11月起,胡佛政府通过扩大信贷和减低公司所得税的方法,给资本家以财政援助。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把35亿美元借贷给银行、工业和铁路企业,帮助资本家渡过难关。通过新关税法。1930年6月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关税。新关税法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它保护了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利益,使他们免受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在农业方面,胡佛政府还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减少“过剩”农产品,缓和农业危机。再有一项就是通过复兴金融公司向农场主贷款。②对外经济政策:胡佛政府采取措施保证美国投资安全,并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使美国的商品和投资获得出路。③社会维稳政策:一方面胡佛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通过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安定。另一方面,由于胡佛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美国法西斯势力从胡佛到罗斯福执政期间都始终未能得逞,这为美国经济的复兴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2)结果:胡佛以上反危机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有效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但是,胡佛由于未能采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等政策,使反危机措施不能明显奏效,但这恰恰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论点2罗斯福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1)政治体制新政①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②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2)外交新政①措施: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作用: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美国对拉美地区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势力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地区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论点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论点4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法西斯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3)国际关系: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时空观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都对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构成了这一历史时期基本的时空内容。命题点1: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2018·全国Ⅲ卷,34)据下表可知,当时美国()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关联主干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寻找题眼表格信息体现出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大幅下降,这反映出美国经济危机不断加深错点诊断美国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在表中无法体现;当时美国工人工资的支付方以私人资本家为主,与政府的财政支出情况关联不大C命题点2:经济危机的影响2.(2014·全国Ⅱ卷,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关联主干经济危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寻找题眼紧扣题干材料,从美国人爱去影院,喜欢幻想型影片等理解经济危机的影响错点诊断“繁荣”与史实不符;“淡定应对”与材料中“幻想型影片”矛盾;“幻想型影片”不属于“现代主义艺术”C命题点3:罗斯福新政的措施3.(2015·全国Ⅰ卷,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关联主干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寻找题眼结合题干情境,理解社会失业保险反映的新政具体措施错点诊断《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B1.(视角1:经济危机的背景)1923年底,美国一项调查发现,某城镇123个工人家庭中60个家庭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里面有26家住房相当简陋,其中21个家庭甚至连洗澡盆也没有。据此推断,当时美国()A.经济通货膨胀相当严重B.经济运行过程隐含危机C.一战对美国的打击沉重D.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题干材料“123个工人家庭中60个家庭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里面有26家住房相当简陋,其中21个家庭甚至连洗澡盆也没有”,反映了美国的经济繁荣之下,暗藏隐忧,故选B项。通货膨胀的显著特点是物价飞涨,排除A项;一战,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排除C项;部分居民家庭消费状况,不能反映美国的工业结构状况,排除D项。答案B2.(视角2:经济危机的影响)表: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单位:万)年份1929193019311932失业人数130300435600纳粹党人数1530100140根据上列表格,可知纳粹党()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 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解析根据材料“1929—1932年”,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结合图表信息,失业人数与纳粹党人数呈正相关,所以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数上升,推动了纳粹党的发展,故选C项;纳粹属于法西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因经济危机失业人数与纳粹党人数变化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纳粹党的欺骗与煽动性宣传,排除D项。答案C3.(视角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美国百科全书》认为:罗斯福是讲究随机应变和实用主义的,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而不是与之对抗的。罗斯福这样做主要是解决大危机中的()A.金融行业风险 B.生产相对过剩C.百姓流离失所 D.严重滞胀问题解析据题干可知,罗斯福与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给大商业农场主补贴,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实际上主要是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决他们的生产相对过剩问题,故选B项。罗斯福与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领域进行调控,而不是金融行业,排除A项;百姓流离失所问题题干并未涉及,排除C项;“滞胀问题”出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排除D项。答案B4.(视角4:罗斯福新政的运作)1933年,罗斯福利用广播向美国人民宣称:“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仅3天后便有574家银行恢复营业。美国银行家称之为“收音机拯救美国金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新媒体运用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B.信息化时代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C.“新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觉悟提高D.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解析据材料“美国银行家称之为‘收音机拯救美国金融’”得出新媒体运用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故选A项。信息化时代是在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才到来,B项错误;“新经济”时代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不合题意,D项错误。答案A一、从核心素养角度理解世界经济体制创新与调整【多元解读】核心素养解读素养时空观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都对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构成了这一历史时期基本的时空内容。历史解释(1)苏联经济模式中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家国情怀苏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及罗斯福新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教训。要坚持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考题预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8分)解题点拨:紧扣“20世纪上半期”,注意回答方式“指出”经济政策的“转变”,不需要展开;原因回答需要从苏俄、美国分别作答。(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8分)解题点拨:“经济方式”是指经济运作模式,注意从材料关键信息和所学思考;“影响”实际是回答苏美调整经济政策的作用。答案(1)苏俄: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体制。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8分)(2)美国: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工业发展的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8分)二、从核心素养角度认识世界现代化经济模式对近代现代中国经济的影响【多元解读】核心素养解读素养时空观念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政策和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及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新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角度理解,分析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中国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影响,新经济政策与现代中国的经济探索,斯大林模式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的特点、影响及相互借鉴的关系。家国情怀从20世纪30年代国际背景角度理解美苏经济建设利弊对近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更好地理解认识当今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考题预测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苏联中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使美元贬值40%。1934年5月22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1935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1928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年5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1937,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1935—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上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解题点拨:1.审题:据题目信息,提取信息,拟定论题,运用表中反映的美、苏、中三国相关知识阐释,实际就是论证论题。2.解题:从表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的历史事件,迁移三国发生的重大历史现象,如“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斯大林模式”;“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任选其中一个恰当的角度,拟定论题,根据论题迁移历史现象的原因、表现、结果或影响进行阐释。答案示例一各国经济体制相互影响或借鉴。(3分)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国纷纷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摆脱经济危机。中国出现了“苏联热”,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9分)示例二世界经济联系加强。(3分)20世纪20年代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冲击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苏联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人才、资金,促进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经济统制政策。(9分)示例三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3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美国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借机引进人才、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9分)课时强化练(十)(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江西赣州十四县模拟)长期以来,俄国二月革命被严重低估了。尤其是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更是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A.不符合俄国历史发展规律B.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C.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解析题干材料“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表明了联共(布)认为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相提并论,从而加以否定,故选C项。答案C2.(2019·广东深圳调研)如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A.苏维埃政权巩固B.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C.农业集体化完成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答案A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 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 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解析1921年2月苏俄依然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政策的一部分,故选A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自由贸易而非货币的短缺,排除B项;材料现象引发了国内经济危机,排除C项;此时尚未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答案A4.(2019·百师联盟大联考)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这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答案B5.(2019·河北保定调研)有学者说,列宁以外的苏联重要领导人长期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异己的存在物,一厢情愿地期待“资本主义一天天烂下去,社会主义一天天好起来”,好像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圣物”。该学者认为苏联领导人()A.缺乏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动力B.看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C.注意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D.过于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根据题干的叙述可知苏联领导人将社会主义奉为“圣物”,极力贬低资本主义的存在,认为社会主义天生优于资本主义,故选D项;题干未涉及社会主义探索问题,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苏联领导人对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的认识,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排除C项。答案D6.(2019·山东临沂模拟)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B.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C.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D.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解析根据材料“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可见斯大林重视苏联农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执行上农业依然成为工业的“殖民地”,这反映了苏联急需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故选D项。答案D7.(2019·湖北省七市联考)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答案B8.(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下表反映出()表1929—1933年世界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3金额686556397269242A.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B.各国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C.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落D.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观察表格,可知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金额逐渐下降,据所学可知,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扩大出口,纷纷设置贸易壁垒,导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世界贸易金额逐年下降,故选B项。答案B9.(2019·清华大学学术能力诊断)1929—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1929年总和的近3倍;1930年胡佛政府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大幅提高890种关税,许多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贸易保护。这说明胡佛政府()A.采取自由政策加剧了危机B.大幅度财政支出导致经济危机C.一定程度上干预经济发展D.实行贸易保护恶化了国际关系解析根据材料“1929—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大幅提高890种关税”,表明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时,开展公共工程、提高关税,对经济进行了一定的干预,故选C项。答案C10.(2019·山东济南模拟)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些举措()A.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B.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C.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 D.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结合题干所述内容可知,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供需矛盾,防止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故选C项。题干中没有述及工人的政治地位问题,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产生于经济大危机之后,排除B项;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会循环出现,排除D项。答案C11.(2019·湖南郴州模拟)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在当时()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答案A12.(2019·广东汕头模拟)1905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该法破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A.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B.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C.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D.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解析据题干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1905年美国盛行自由主义而30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实行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的最高工时,这说明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13.(2019·全国卷百校联盟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从征税与货物价值之间的比率来看,1929年之前大约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