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古诗鉴赏(16区全)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古诗鉴赏(16区全)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古诗鉴赏(16区全)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古诗鉴赏(16区全)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古诗鉴赏(16区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三二模古诗鉴赏汇编【24二模徐汇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初发夷陵①〔南宋〕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诗人船上的旗帜。12.下列对本诗写景笔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以听觉写船出三峡,再侧面点染船闯险滩。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江天一色,画面壮阔立体。C.颈联从天空到水面,鹘飞鱼跃,景象生动传神。D.中间两联写景动静、点面结合,虚实互为映衬。13.尾联以问答抒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对此作赏析。(5分)12.(2分)A

13.(5分)答案示例:前三联写船行出三峡后江面豁然开朗,轻舟即将顺风顺流而下,抬头见船头旗帜飘扬,自问为何喜不自禁,自答为告别多年异乡生活而欣喜,为将要回归故乡而激动,更有对向皇上倾诉报国襟怀的期待、对实现驰骋沙场理想的憧憬,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评分要点:诗句分析2分,情感分析2分,效果1分

【24二模金山区】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2题。(8分)寄李儋元锡①(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和元锡是韦应物的诗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此诗是诗人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社会动荡,贫苦百姓逃亡。11.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选出填入上面这首律诗空白处的中间两联并说明理由。(4分)①身多疾病思田里

②春愁黯黯独成眠

③世事茫茫难自料

④邑有流亡愧俸钱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我的选择是(),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文人范仲淹读了此诗后,对其中的两句叹为“仁者之言”。你认为是哪两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评析。(4分)(三)8分11.(4分)D理由:根据第2句尾字“年”和第8句尾字“圆”可知押an韵,故颔联、颈联尾字为“眠”或“钱”;根据对仗,可判断①④、②③分别成对,所以排除A和B。尾联写听闻友人想来问询,作者登楼远眺期盼其早来,可以推知颈联内容当为探望之因,而身体生病的具体情况远比“世事茫茫”的宽泛问题,更合人情,更值得探询。评分说明:选择正确给1分,理由1点有分析给2分,2点给3分。12.(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范仲淹的评价是针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两句。(1分)他的评价是准确的。(1分)根据注释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面对世事茫茫和时局动荡,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叹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却未能尽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如果没有仁义之心,是不可能同情百姓的遭遇且自责、惭愧并决心与百姓一道战胜困难。(2分)评分说明:正确指出诗句1分,评价1分,理由2分,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背景加以评析。【24二模嘉定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歌风台(明)祝允明①掉臂②长安市,遥从日边来。因过芒砀③下,步上歌风台。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大风飞云亦壮哉。韩彭英卢④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⑤间,未央⑥志气拉飒⑦摧。相望千年余,安能为之哀。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⑧祠下亦徘徊。【注释】①祝允明:明代书法家,号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②掉臂:自在行游貌。③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④韩彭英卢: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皆造反而死。⑤寺人髀股: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髀:大腿,音bì。刘邦曾居宫中不出,樊哙闯入见刘邦以宦官腿为枕躺着。⑥未央: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高帝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⑦拉飒:如杂乱芜秽之物。⑧项王韩侯:项王:项羽;韩侯:韩信。12.出版社编辑准备为收录本诗的作品集拟制一个名称,你认为下列不妥当的是()。(1分)A.《明清古体诗选粹》B.《吴中四才子律绝》

C.《枝山歌行菁华录》D.《明人咏史诗大全》13.下面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邦能够轻松取得如大风飞云般伟大的帝业,关键在于用人与杀伐。B.随着开国将帅们一个个地死去,留下的人奴颜婢膝,当初志气不再。C.借刘邦《大风歌》和汉初人物史事,深沉感慨,尽情抒发兴亡之感。D.这首诗歌从古人写到今人,由前朝写到今世,风格沉郁,语言顿挫。14.请联系诗歌内容与注释,鉴赏诗歌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12.(1分)B13.(2分)C14.(5分)答题示例: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要乘坐小舟去凭吊一下项羽和韩信的祠堂。刘邦成功后杀掉了造反的开国元勋,躲在宫里与太监厮混,雄风志气丧失。诗人凭吊完记念刘邦事业的歌风台,再去凭吊被刘邦打败的项羽和韩信。此二句,意蕴含蓄而深远:帝业的成败在于既在于善于用人,也在于励精图治,应当认真总结那些王朝竞争失败者的教训。【24二模杨浦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3题。(8分)(甲)(乙)即目①毗陵③归舟(清)王士祯(清)王士祯苍苍远烟起,槭槭②疏林响。泊船西蠡河,解缆东城路。落日隐西山,人耕古原上。凉月淡孤舟,遥村隐红树。杳杳暮归人,悠悠渡江去。[注]①本诗为诗人经过山东临淄见到的情景。临淄曾是战国时齐国都城,极为繁华。②槭槭(sè):光秃的树枝发出的摩擦声。③毗陵:今江苏常州。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不是近体诗。B.两首诗从内容上看都不是送别诗。C.两首诗都善用叠词,从视觉听觉描写景物。D.两首诗都善写景物,以虚实结合传递情思。13.学校诗词社与视频达人社联合举办“隽永的诗意”微视频大赛,小明想选择一首诗拍成视频,在《即目》与《毗陵归舟》之间难以抉择,想听听你的看法。请具体阐述你的看法。(6分)12.(2分)B13.(6分)答案示例一:小明,两诗相比,《即目》更符合要求。首先,四句都有极强的画面感:远处青烟渐起、干枯树林瑟瑟、红日慢慢落下、古原人影依稀,古老大地,一片苍茫;其次,虽然句句是动景,但因为诗人远望,所以实动似静,更加让观者感受到自然永恒辽阔之意境;最后,作者途径之地是曾经极为繁华的临淄城,而如今满目苍凉,微视频可以将眼前景象与历史景象对比呈现,实景的苍茫与虚景的繁华形成强烈反差,传达出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悠远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意。相比之下,《毗陵归舟》的六句诗中,只有中间两句有较强的画面感:皎洁的月光下孤舟隐去,近处的红树遮住了远处的村庄,其余写的是诗人登船离岸,渐渐远去,叙事多于描写,虽然可以传达清静悠远的意境,但缺乏历史的隽永感。(不能只是画面句的翻译加上情感。)答案示例二:小明,两诗相比,《毗陵归舟》更符合要求。首先,六句具有连续的镜头感,诗人趁着月色,解缆登舟,月光下小舟似乎都要融入到皎洁的月光中,远处村庄在红树间时隐时现,最后小舟融入暮色之中渐渐远去。连续的镜头创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让观者不禁追问,乘舟之人将归向何处,从而品读出隽永的诗意。而《即目》通过远处青烟、萧瑟树林、红日落下、人影依稀,创造出苍茫宏阔的意境,也具有画面感,但仅仅从这四个画面很难让观者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产生的隽永的诗意。【再现画面2分,画面的意境特征1分,优于另一首诗之处2分(一是从“隽永的诗意”角度;二是诗歌对文图转化更有力),另一首诗的不足之处1分】

【24二模浦东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甲】_______________①(宋)秦观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②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社瓮③酿成微笑。半缺瘿瓢④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乙】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1096年,秦观被贬郴州;1098年,又被贬至离家更远的横州。据地方志记载,一位老书生邀请他来家中做客,第二天词人创作了这首词。②瘴雨:南方还有瘴气的雨。③社瓮:社日祭祀土地神用的酒瓮。④瘿瓢:以瘿木做成的酒瓢。12.请为甲词补上合适的词牌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沁园春

B.念奴娇

C.醉乡春

D.声声慢13.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上片起首两句写清晨梦醒,“窗晓”表明词人看到明媚的春光。第三句“瘴雨”双关,暗寓处境,并以“海棠”体现词人心境。下片用倒叙,写老先生用酿好的社酒邀请作者同饮,尽兴畅快。全词以梦醒的愉悦起笔,以赏花共饮后的沉醉收笔,末句点睛。甲乙两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画线句作简要分析。(5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12.(1分)C13.(2分)D14.(5分)两词都表达了因被贬而产生的孤寂、悲痛、哀伤之情(1分,相同点)。但同中有异,甲词中词人借醉酒入梦来麻痹自己,排遣内心屡被贬谪的孤寂、痛苦,同时感受到“醉乡广大”可以超越人间,对人生有所顿悟与释怀,表现出超脱之情(2分);乙词融情于景,“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意象表明词人完全陷入遭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写尽内心的孤苦凄凉(悲伤苦闷)(2分)【评分说明:相同之处必答,1分;不同之处各2分】【24二模奉贤区】(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南宋]陈克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①陈克:南宋词人,此词作于南宋绍兴四年,时年9月,金兵南下,一度逼近江城(今南京)。②齑盐:原腌菜和盐,此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12.下列词牌名适用于本词的是()(1分)A.临江仙B.念奴娇C.沁园春D.声声慢13.以下评价适用于这首词的一项是()(2分)A.沉郁顿挫B.蕴藉深沉C.慷慨激愤D.雄健苍凉14.词家认为结尾应含有“不尽之意”,结合全词,赏析结尾的画线句。(5分)(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12.(1分)A13.(2分)B14.(5分)以景作结。深夜独对夜雨,小窗残灯,映照着孤单的身影,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诗人以想象故友孤愁情状来含蓄委婉地抒发别后思念之情;同时也将上阙兴亡之叹,岁华之感,漂泊之悲等深沉复杂之情,都化在结尾迷离恍惚的氛围里。情致曲折,含有不尽之意。【24二模闵行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___日再寄[唐]晁采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12.标题空格处应填入的是()。(1分)A.秋B.冬C.人D.元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悲凉B.深沉幽怨C.清丽冲淡D.平实自然14.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请加以分析。(5分)12.A。13.B。14.标题用“再”字,首联用寒凉的席子衬托心情,并以深夜梦醒难眠表明思念萦绕不去。颔联直接写自己相思成病、不断寄书信,来表现没法见面魂牵梦绕的苦痛。颈联以窗外的寂静和雨打梧桐的声音衬托自己的心情,尾联将自己与肠断之猿对比,凸显自己的相思的苦痛。【24二模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客夜有怀(清)吴兆骞一灯愁独卧,永夜客衣单。星月临江静,楼台拂曙寒。悲笳霜外断,清漏梦中残。忽忆西园会,笙歌满玉阑。【注释】①清初诗人,曾因科场案被流放到塞外宁古塔,著有《秋笳集》。②西园会,泛指文人雅集。12.找出与这首诗题材相同的一项。()(1分)A.王维《山居秋暝》B.陶潜《归园田居》C.李清照《声声慢》D.杜甫《登高》1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点题,以“愁”字总领全篇。B.三四句写夜色静谧,春风拂去寒气。C.五六句写胡笳与刻漏声,以声衬静。D.悲、清、断、残,渲染出凄清氛围。14.结合全诗,鉴赏诗歌结尾两句的构思特点。(4分)(三)(8分)12.D(1分)13.B(3分)14.(4分)示例:以乐衬哀(反衬、衬托、虚实),前面描写诗人孤身客居的情景,表现了孤独凄冷的羁旅之愁,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回忆当年好友相聚时笙歌作乐的热闹欢快场景,以曾经的热闹欢快更增添了眼前孤独凄苦,又以曾经的笙歌满楼寄托了对未来的向往,扩展了诗歌的意境。(角度1分、内容分析2分、情感效果2分,满分为止。)【24二模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苏轼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12.下列关于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直言南溪得雪之难得,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颔联以“独自”探寻的描述,暗含无人相伴的遗憾。C.颈联化用前人诗句,丰富诗句内涵并深化作者情感。D.尾联以拟人手法写暮鸦,巧妙营造物我交融的意境。13.以下是针对本诗主题的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5分)A:我认为本诗以表现作者生活的闲适为主要基调。B:我不认同你的看法。我认为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12.B13.参考示例一:我认为应为“闲适诗”。由诗题可见作者于微雪次日往南溪观景小酌,流连至晚,可见沉醉于自然之中,有淡泊闲适之趣(1点);从诗歌内容看,前两联极言对雪景的赞叹以及观景的急切,早起观雪足见其雅兴之高(1点);尽管颔联略及穷困的百姓难堪的窘境,但是,其雅兴并未消除,在暮鸦惊飞雪花飘落中余兴悠长(1点)。由此可见,整首诗歌更多表达的是作者在大自然中的闲情雅致,归于“闲适诗”更好。参考示例二:我认为应为“讽喻诗”。诗歌颈联刻画了百姓破屋难眠、饥饿无语的困窘状态,抒发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与怜悯,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1点)。同时,诗人赏雪的雅兴与愉悦与颈联百姓之处境悲惨构成对比,更能凸显百姓之悲苦(1点),所以,我认为应为“讽喻诗”。评分说明:选择1点(仅有选择没有分析,不给分);原因分析1点2分。给满5分为止。

【24二模虹口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满江红[宋]

叶梦得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①。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息。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便向尊前拼醉倒,古今同是东篱侧。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回首去年时节。开口笑,真难得。使君②今郡更,自成行客。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忆。记多情、曾伴小阑干,亲攀摘。【注】①除代:原任官员期满或罢任,与新任官员交接。这年春天叶梦得在福州除代,回到家乡。②使君:作者曾任知州,故以此自称。12.

上阕最后一句所用典故涉及的主人公是

。(1分)13.

以下对本词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上阕写秋菊,用了拟人的手法。B.

下阕写了霜鬓戴花,意气昂扬。C.

以回忆勾连上下阕,自然流畅。D.

多处用典而不隐晦,风格典雅。14.

词中有三问,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在此三问中寄寓的思想感情。(5分)(三)

(8分)12.(1分)陶渊明13.(2分)B14.(5分)答案示例:词中有三问:①问菊花为谁修饰,相当于问菊花知己是谁,借此引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欣赏与渊明无异,同时也隐含了对菊花少人欣赏的叹惋。②问渊明何必特地为离开官场写归去来兮辞,表现了自己去留任意的态度,其随遇而安的态度较渊明更自在。③问自己与友人,往后岁月谁会记得今日之聚会,侧面写出了今年重阳赏菊之乐,更加突出了离开官场后,轻松的生活之趣。通过三次无疑而问,作者展现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追求,也体现了自己卸任之后自由、愉悦的心情。评分说明:三问之分析各1分,主旨2分。【24二模普陀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①〔南宋〕高观国楚峰翠冷,吴波烟远,吹袂万里西风。关河迥隔新愁外,遥怜倦客音尘,未见征鸿。雨帽风巾归梦杳,想吟思、吹入飞蓬。料恨满、幽苑离宫。正愁黯文通②。秋浓。新霜初试,重阳催近,醉红偷染江枫。瘦筇③相伴,旧游回首,吹帽④知与谁同。想萸囊⑤酒盏,暂时冷落菊花丛。两凝伫,壮怀立尽,微云斜照中。【注】①梅溪:词人好友史达祖的号。史达祖此时北行使金,身处被金人占领的河北。②文通:南朝文学家江淹,字文通,著有《恨赋》。③瘦筇:竹杖。④吹帽:晋代孟嘉重阳携宾客登高时帽子被风吹落,后用以咏重阳宴游,形容名士风雅。⑤萸囊:盛茱萸的佩囊。

12.下列对整首词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笔调豪放

B.气格苍凉

C.清空高远

D.峭拔隽永13.这首词融怀友之情和故国之思于一体,请对此加以赏析。(5分)12.B

13.这首词从吴楚之地的秋景入笔,清冷翠峰、浩渺烟波,本已是开阔境界,“万里”一词又一下子拓开视野,让人联想到远方沦丧的国土和远行使金的好友。关河远隔,音信难通,只能独自想象好友一路风尘仆仆,身处金人占领的北地,看到失去旧日繁华的宫苑,像江淹那样以诗赋来抒恨。上阕虚写好友为国家命运而黯然神伤,思念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故宫黍离之悲。下阕追忆往年和好友重阳宴游的场景,抒发今年重阳无人相伴的孤寂萧索,想象好友和自己一样,眼见故国如夕阳西下,忧心天下而壮志难酬,无心宴游赏菊,只能在夕阳余晖中两两凝望伫立。整首词以景入情,又以景作结,在场景的想象中融怀友之情和故国之思于一体,情思蕴藉而深沉。

【24二模长宁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长相思(二首)(宋)万俟咏雨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山驿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12.以下对两首词的比较,最不适切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词均为双调三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且用韵相类。B.两首词喜用淡语,共同呈现出“语弥淡,情弥苦”的特点。C.两首词选取相同意象,取义相近,对意象的处理各有其妙。D.两首词都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巧妙融合,写景虚实相生。13.《长相思·雨》中“愁人不喜听”与《长相思·山驿》中“行人不要听”在抒情效果上有何相似之处?结合两首词的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12.D(3分

选C得1分)13.(5分)答案示例:两首词都不直写人的听后之感,而是写“不喜听”“不要听”的主观愿望,从而使未明写的听后之感更有想象空间。就结果看,前者无奈地听雨“空阶到天明”,后者在“雨余秋更清”的环境里格外清晰地听着“几叶秋声和雁声”,都不想听而不得不听,似透出对造物无情之愁怨,避而不得之无奈,强烈表达出离人的寂寞孤独之苦,使情感的意蕴更丰富、情味更浓郁。【24二模静安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

〔清〕史承谦何处凄凉赋卖金。偶逢风月一披襟,倦游无味到而今。竹叶暖余残腊味,梅花薰透早春心。晚来生怕薄寒侵。[注]①赋卖金:用汉武帝陈皇后以千金购司马相如《长门赋》事。②披襟:豪迈状。宋玉《风赋》: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1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江城子

B.扬州慢

C.浣溪沙

D.望海潮13.

作者人生“不称意”,只有“偶逢风月”才能“一披襟”,看似豪气,实多辛酸无奈。下面的诗句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B.禅榻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场。(陈维崧《沁园春》)C.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14.有人说“竹叶暖余残腊味,梅花薰透早春心”这两句“可作春联,贴于酒家”,有人说这两句不能给人以“暖”“薰”之意。根据你对全词意境的理解,评判前人看法。(4分)四、古诗阅读(8分)

12.C13.B14.(4分)“竹叶”两句单独拿出,可贴于酒家做春联,表现酒家早春时节的环境之美和餐食之美。(1分)如放到全词中理解,两句中的“暖”“熏”敌不过晚来“薄寒”,(1分)也无法与上阕难觅卖赋金的凄凉、风月下披襟的“倦游”协调,(1分)用“暖”“薰”努力调和出温馨的氛围,愈显出其心境凄凉。(1分)【24二模黄浦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忆江上吴处士唐·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①殊②未返,消息海云端。【注】①桡,桨。②殊,犹,仍然。12.欲将此诗按题材归类并拟定栏目名称,恰当的一项是()。(1分)A.羁旅途中 B.秋夜静美 C.乡情悠悠 D.怀人之思13.“秋风生渭水”一作“秋风吹渭水”,请结合本联下句,对这两个版本做比较分析。(3分)14.全诗时间流转有序,构思巧妙,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12.(1分)D13.(3分)“生渭水”写出秋风在渭水之滨出现,为下句之景做了铺垫,满城的萧瑟景象写得新颖别致;而“吹渭水”则描绘了风吹水面,波纹渐起的景象,与下句的“满”字都具体生动地表现了秋天到来之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之久的伤感。14.(4分)首联写友人离开自己,时间已久;颔联写作者回忆当初送别友人的场景;颈联写更早的过去,两人聚会的光景;尾联回到当下,写朋友尚未返回,只能向大海祈求得到他的消息;全诗起于当下,然后回溯过去,再追溯更早的过去,最终收束于当下;这种时间布局,在今昔对照、虚实结合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也使读者增添感慨,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