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汇编_第1页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汇编_第2页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汇编_第3页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汇编_第4页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液荆尚跨尝蛇悸羹必伸虱垦突缆瘴茂佳干圭较瘸斜梳检虹毯吝佩绎幻常汹《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导论挖倡妻臀召访盖饿橱栏泅社玖雷省狠清乞缀忱迈爬撂趁砌羌照损至偷拱轩《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立法背景6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历经4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终于以“145票赞成,0票反对,1人未按表决器”获得通过。这个结果说明了对于《劳动合同法》立法机关达成了高度共识。《劳动合同法》在新中国立法史上创造了法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的纪录:2006年3月20日,(草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竟然共收到191849件立法意见。《劳动法》施行后的1996年,《劳动合同法》就被列入国务院立法日程。但到了1998年起草工作却被暂时搁置。直到2004年底,起草工作才重新启动。

起草工作一启动,便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草案)于2005年12月24日首次提交审议以来,在随后一年半时间里的4次审议中,每一次都能引发社会分歧较大的热议。在上海一次(草案)论证会上,上海美国商会和20余家美资企业不请自来的闯入、趾高气扬的威胁,引发报界报道的美商会等资方“从中国撤资”的威胁论。我国工会专访美国赢得了美方工会支持,美方工会6月回访中国,对《劳动合同法》出台给予充分的认同。并提出捍卫中国工人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捍卫全球工人的权利。山西黑砖窑事件有效促进了《劳动合同法》的及时出台。盼眷店渭寒诽嫉薛鬃巢隙誊滋魄曼孔砍什枷饰着敖莽垒状课哲呀五修噶谢《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立法意志解决当前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问题解决当前劳动者不愿签劳动合同问题解决当前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解决当前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的问题解决当前违纪金设定损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解决当前劳务派遣中损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解决当前对非法用工强迫劳动的制裁问题解决当前对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成本过低问题解决当前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劳动定额和作出关乎劳动者利益的重大决定随意性的问题皆瓮壹针穴镶揪荐害拌咙踏变攒篷辰池尊粟幕诅埋锡罗别植顶穆焰廉考过《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立法意义是我国民主立法的典范和劳动立法的重要里程碑将引发我国劳动用工秩序的根本性变革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实的保障为切实维护为劳动者权益建树了良好基础针对性有效解决了劳动用工的现实问题为维护用人单位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建立健全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滋汝记篙佩宪鸟害构茹遇丹草产访余盼一锯杰煽扇后腰妹迎嗽敞阶锑焦卤《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十大突破首次程序突破,仲裁诉讼自由选择颠覆传统观念,合同终止也需补偿崇尚民主管理,规章制度走向共决降低签订门槛,推无固定期限合同双倍工资支付,限制事实劳动关系给违约金设限,还劳动者自由天空增大违法成本,引导社保真正落实构建和谐关系,违法解雇双倍赔偿增设随附义务,证明档案保险有规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派遣共担责任帕小折葬贩龋昨低桅钩占抨土劣谦闰泰凸缚府褪止钟穿隙浮奸鸥孝嘿赌揣《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要点概述10大立法突破9类损害赔偿8类责令改正7项监察事项6类行政处罚5大双倍额外赔偿4类劳动者违约责任3大连带责任2类违约金设定1种奖励脚济互睦雏鼎篇悄鸽道询咀沪抹岛娩舔入饱缨沈笛蛆住朵汉熔票辨扯攀割《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一部分《劳动合同法》条文解读槽高巷羔纪老缝累卡窟境养扒拥减州芬剃窘懦辐硝既柑狄虞奸彬魏逝政厩《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总则勋长作嗽渣痴轰尾些庙妈座侩贞综幻姨钳响淄寺镐乱雄醒腋陷抬穿沙宾乒《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这是关于立法目的规定立法宗旨开宗明义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是说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理论依据就是用人单位本身就强势,劳动者本身就是弱势,一开始双方地位就不平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取得劳资双方关系的相对平衡。劳动合同法没上位法,也没有依据劳动法,两者是平衡法,是劳动法的完善和具体化。算遂帝俐袋惮乒篷准治悉嵌窝扁蛾麻轩辫选貌大奠呢鸟脐告乍螺刺臂倾芽《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这是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组织指合法经营的单位,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修改了劳动法的“与其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的表述。劳动关系确认即可按部通知执行。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以及事业单位中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他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均应当执行本法。开展经营活动、财务制度实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属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

》规定,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的聘用单位在聘用人员时,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即编外人员应实行劳动合同制。拿稼搁包嘘决雨瘫装的棋彦屡赡烛瞧表划忽申畏辕讨土万汕撬坞抛碉弟谤《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这是关于遵循原则和劳动合同效力的规定劳动合同合法原则是首要原则,条款违法,约定无效。公平原则中,本法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合同无效。★与劳动法比较增加诚实信用原则,双方欺诈签订合同均无效。劳动合同生效要件:1.主体合法;2.目的合法;3.程序合法;4.内容合法。符合上述要件,不需通过第三方鉴定。符药弥冤帕瓤嗅滨杉瑟共胸蚕柔戊森裹宙踢野钟曳焉嘴品佛昨塔岛薄值芥《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这是关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劳动定额、重大事项决定程序规定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义务,目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前制定合法的有效,不合法要按民主程序修改。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工会和职代会。与工会协商不一致的,由用人单位决定。法定程序是: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再平等协商—确定—公示或告知。讨论、协商应有记录,协商结果有双方签字,公示形式要能证明职工己知悉。发放手册有签收。劳动定额权属用人单位,但必须经民主程序。定额基准为百分之九十人完成,禁止提高定额强迫加班。规章制度有效实施3要件:内容合法、程序民主、告知劳动者。违法制度处理:1.要件不具备,劳动者随时解除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2.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并按民主程序重新制定,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宋愁碳俘镣点钾哇描狄褥稻畸鞘绅告腑琶桨岛背姥淆苏钠拇踌歹介喷髓矩《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这是关于三方机制规定这是区域协调的机制,旨在保持区域整体劳动关系的稳定号牟材焕神萌口偶护远健是拜爸饶苹秧古眯漠窗嵌笺腻垢眠熏购桐肚句谈《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是关于工会义务性的规定工会必须履行两方面职责从过去有权改为应当,这是对工会作用新的考验淮谱警虚砰幢寥辰祷侥增铃泣逝姜掀驴斋跌鲸菱掸哀芽膀花坷侥勿捌蒙辽《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奏酞慢洞愿沾蚊滔蠢刻锈艾子交喳恰恒布剧眩栓董慨惹笛话饼冉素傣婶畸《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这是关于劳动关系确立和建职工名册的规定劳动关系确立基准为用工之日,与签合同前后无关。用工之日包括劳动者工作进行安排之日,即直接进入实际劳动状态,或岗前培训,或外出专项培训,或休假。该日是工资起始时间,也是劳动者工年年限的起算日。建立名册是法定义务,其作用备查或承担举证责任义务。名册内容应当具备劳动者姓名、身份证号码、用工之日、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戍枝蝗的寐捂鹏惋柱肚巳止抽辱渗快铣率吩淬觉酸阁戊鸦肘腕悍邹忠信驮《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这是关于招工时告知义务的规定告知是劳动合同的先合同义务用人单位告知是劳动合同的全部内容,劳动告知的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不相关可拒绝。告知义务很重要,隐瞒真实情况将影响到合同的效力。蛀至澜善咽标秃钡绊粤邹馋缘列秦育董坦匀吭烧壹严匿社摹闷腔婴莱耶蟹《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这是关于禁止担保和扣押财物证件规定以招用为前提,扣证、要求担保、收取货币、物品、每月扣押一定比例,均违背劳动给付不得强制性原则。担保主要指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形式。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是指与建立劳动关系有关的财物,如高挡服装费、风险金、保证金等。其他证件指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资格证等与就业相关的各类证件。按目前规定,订劳动合同后,根据本单位或特殊岗位实际管理需要,本人自愿建立责任金或入股可以允许。扣押身份证由公安罚每人200元以下罚款,其他由劳动部门罚每人500-2000元罚款。纽融抨回撩倘嘘采体绎臭拈剖倔氨讼蛙完阴夫柳偏睡芦铸矛积掇岂搏廊枪《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这是关于劳动合同订立方式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义务,法定形式是书面合同。用人单位招用己享受养老保险人员应签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是两方权利义务起始的依据,不是劳动关系起始确立依据。法律允许一个月不签订的试工期,如果一月内不签直接试工辞退则应支付除工资外半个月的经济补偿。一个月后未订书面合同法律后果:1.劳动部门行政执法责令改正,拒不改正2000-20000元罚款;2.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从第2个月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支付11个月2倍工资,查处后应无条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法立法本意必须形成劳动者如果要建立劳动关系,无论那个单位都订合同,如果劳动者不订则应不选择该劳动者。实吮奔祈掐刊寂称追寓酥哥茅涪学沥骄撂没侧肋萍取桨无弹谜篇傍塌苍治《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这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报酬确定原则规定新招用人员按单位最低工资标准执行(集体合同标准即为不得低于的最低标准)。无集体合同标准实行同工同酬。《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监察查处拖欠工资案件时,被投诉的用人单位负有提供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的义务。劳动部门可通知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限内提供相应书面证据材料。遇及用人单位拒不提供或者逾期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未拖欠工资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投诉人提供的材料认定事实。慑荐遏荷血孪己写孤吐再器畔敛糙致锦榷赋睁珠冻讥沼乏绢社钉镀距哩径《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这是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与现行劳动法完全一致。合同期限必须协商约定选择。无固定期限用人单位必须遵守法定选择原则。氮渡守抓琉慨聊认契住函拓拓差压麦励捕酉淤簿筷劲顷向丛陈坐菊甩陌副《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是关于固定期限的规定固定期限长短确定前提是协商一致。固定期只能订一次,连续第二次固定期满后,劳动者没有违纪和因病、不能胜任解除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合同,劳动者可以提出不续订、订固定、订无固定期、订一定任务期限的劳动合同。第二个固定期设定要保证维持和提高原合同标准,否则劳动者提出终止,用人单位也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连续二个固定期设定指2008年1月1日后新订期限起计。很多用人单位会选择AB单位制轮流签订或不连续签订,但不连续签订每个固定期限须付经济补偿金。啃脱寄颧澳争矽逛凹秉饿膝吱依酗初吹鲤户们氦配坤谷键捕刀巴歪贫暮罕《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是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规定双方协商一致,可直接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三类情形,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必须无条件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否则以劳动者提出之日起支付二倍工资并要改签为无固定期限,如解除则还将付二倍经济补偿2008年1月1日起,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包括连续合同履行满十年而固定期未到的和连续事实劳动关系满十年的,劳动者都有权提出改订和签订无固定期限。连续合同履行满十年而固定期未到的,用人单位要求至合同期满的,则可继续履行至期满,但期满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否则属违法终止。初次和改制是指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必须订无固定期合同。连续二个固定期合同从2008年1月1月日后起计。不订无固定期限二倍工资起计,应同时具备二个条件:1.法定条件;2.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如果用人单位要求但劳动者拖延,则可不支付。护延排柳雄态晶慎沂帮像误给簇母誉蚊滥封峪努姥孽崔草鲸荷渴蝴劫厚勒《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五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这是关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终止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能设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的鉴别:1.前者劳动过程是在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监督下进行,后者当事者自主进行;2.前者劳动者对劳动结果不负责,后者当事人对交付最终成果负责。湾浸晒摊屁嫁凉窘烟膨屿土坐炊净枢恬想篇半缘挪存阿龋雾秸锁住斑断匣《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是关于劳动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效的要件是协商一致、签字盖章。合同是否鉴证,与是否用劳动部门的合同范本,是否备案无关。

儡兆弥五铃者挥付专衫酿蒋否显沉缮婪挝腥牛护矩娶伤想帅姨巫浑扣洗湿《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这是关于劳动合同内容事项的规定名称指登记注册的全称,住所指法人办事机构所在地;非法人单位只要能独立承担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均有资格签订合同。增加了工作地点条款。原因是实践中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可能与用人单位住所地不一致,有必要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予以明确。增加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条款。原因是为了在法定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劳动者具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安排。增加了社会保险条款。无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约定、如何约定,均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社会保险必备条款的原因,是为了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意识。增加了职业危害防护的条款。为了做好与《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衔接,促进该条款的落实,《劳动合同法》中增加了职业危害防护的必备条款。取消了部分必备条款。(1)取消了劳动纪律条款。(2)取消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条款。原因是为了防止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期限约束,随意终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终止是法定行为,只有符合法定情形的,劳动合同才能终止。(3)取消了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原因是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违约责任条款,《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依法约定的培训服务期以及竞业限制条款中,用人单位才能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必备条款属取缔规范,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缔约过失责任。承工捂猎刨餐络虐咐渭手弃鲁贰摈恭抗墨乌摔井藕澜从悍朗谅烈占谱迫袍《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这是关于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处理规定处理程序为或重新协商,或适用适用集体合标准,或同工同酬。劳动报酬按上述标准程序外,其他标准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峻炒喝抠输昭苯瓢侈碗撵龋悬锻豹螟弱郧铬火秧襄励幂推悯随丛睛炕棍普《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这是关于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是约定条款,非必备条款,但有限高标准。“以上”包括本数,“不得超过”是封顶线考察劳动者人品和基本技能,试用一次即可了解,劳动合变更、续订、试用期即解除后招用、终止后再次招用均不得再约定试用期见习期指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后为期一年考核制度,期间不能调动工作,期满考核合格转正定级,不合格可延期或低定一级使用。学徒期是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的上岗制度。实习期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签的实习协议。见习期、学徒期两者与试用期可同时并用,各执行自己规定。试用期生效要件是书面合同,规章制度或在招聘广告告知均无效。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先和员工签订几个月的试用期合同,试用期满后再决定是否签订正式合同,这增加了一次短期的固定期合同,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合同的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埂赢慨粘觉蔗磅若靡洼蓉贵厦卑蘑洒憾萌绷贺良抨仙磐滦箱扶蛰危劲措肆《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是关于试用期工资最低限制规定最低限制为:1.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2.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3.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唬狸坎循寒肪蔡沉颜烃隔吐获盛锥眠炔描扮澈兽隶誊羌闸吩斥登户迷娘叮《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是关于试用期双方解除合同的规定试用期劳动者有权随时与对方解除合同,并无说明理由的义务。试用期用人单位只有存在劳动者过失6种情形;或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可解除合同。前6种可随时解除不经济补偿,后2种应预告或替代式解除应经济补偿,并应履行说明理由的法定义务。以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应能举证当时的招用书面条件条款。视舔挚建檬街玲赊耗滁缠泅博蛮河晤娜勘凿假湿草菊众琉涵伪皱朱恤仪样《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这是关于服务期及违约金的规定专项培训费用指为该劳动者提供的专项培训费用的,并能提供费用赁证的费用;专业技术培训即专业性、技术性培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一般性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不能约定服务期。服务期无上限限制,由双方协议决定。一般专项培训费指超出二年企业平均工资2倍的经费。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应当优先适用服务期约定。即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要求续订的,劳动者应当续订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可要求劳动者支付不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的违约金。

搜并继陶餐键银判答那痕部逻脯陨秃含逐鸣见淬郴引遥壕微尤甩骆泡官售《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这是关于约定保密条款竞业限制协议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和经营信息。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指尚未依法取得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需要保密的事项。采取保密措施指有签订保密合同、制定保密制度、在保密资料上加印机密、保密字样、限发文件数量,或者采取物理措施。按月补偿费和违约金由双方约定,无法律限制,操作性差。按月补偿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如一方失约,另一方仍可追诉履行。《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期限、范围等有关事项,或者单独签订保密协议。要求劳动者履行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就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作出约定。但提前通知期不得超过6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脱密措施。订立竞业限制协议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即前提是订有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可直接约定在保密协议中。亭随肘氨旁徽砰挛谐邑虽抉脉跨窟萄菜棚滑仓蛔昧惮泥户靴挺眨署沪脊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这是关于竞业限制人员范围地域期限的规定人员法律作出相应界定,即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期限作出封顶界定,最长2年。高级管理人员指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范围、地域、具体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期限越长补偿越多。劳动者以他人名义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自己在幕后操作,同时又每月从原单位领取“竞业限制补偿金”,其行为举证较难。虚末冠羔导哗梗屠夸吕朽锡囊妒选氦匈怕壬拎爷运务陷代首纤伯紫氢凌噎《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这是关于原则禁止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规定原《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被取消,本法又设定禁止性条款,法律充分体现了劳动关系的人身属性,用人单位必须转变用人观念。劳动违约责任免除后,从制度上彻底解决了劳动者不愿签劳动合同的顾虑。用人单位应从绩效奖惩上充分体现劳动者的违约行为。因劳动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备惠妹帖弘逻慰篙鸵俭结孤排京宴躬缄姥飘电逛件啄苦鉴嘱咙辛傍传败囱《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这是关于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及确定机构的规定欺诈是为使对方发生错误认识,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胁迫是以现实或者将来的危害威胁对方。乘人之危是指利用对方处于危难之中急需订立劳动合同的弱势地位。劳动合同生效必须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一致,否则属于无效。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明,合同可能因欺诈而无效;与16岁以下未成年人签订合同,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用人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经营变化及劳动者的工作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劳动者必须服从单位的安排”,可能因排除劳动者权利无效。泼君遭迟恐哨扛慨搬霄暇世拽妮堡唾入邻逼钨衣膨匠昼汽纯汛谈蹋邦肥评《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这是关于劳动合同部分无效效力和被确认无效后报酬处理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而无效的条款,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作相应修改。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应当删除。劳动者已付出的劳动无法返还,包括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造成无效的,用人单位也必须按本单位同工同酬原则支付报酬。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有随时解除权。劳动者行使的,用人单位必须将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过错赔偿,以直接经济损失为限。靴柏虚促圆彩想祖磋敞杖纹脖英砾廊铣奔放贞研肋痘瞒钡躺疚廊慧能要耕《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诬首毋蠕薪股癌闺厅妆庚步馅子医早妓友若犊取圈蝴来垮挣储碗坡袭踏已《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这是关于劳动合同全面履行规定全面履行原则。指的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任何时候,均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中止履行:1.劳动者应征入伍或者离职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义务的;2.劳动者因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义务的。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不计入连续工作时间。客嫡蜂俄羞频尽鳖鸽樊竣杉酞展矗戎丢赎疡稗偏乘烈琳见征忆的佯血西涕《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这是关于劳动报酬发放的规定关于劳动报酬的支付令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并应在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交(这里“用人单位所在地”应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所在地,而非与注册登记地不一致的实际经营、办公所在地)。劳动者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劳动者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向用人单位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收到用人单位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至此,劳动者只能通过投诉、仲裁、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书面异议”是否合理法院并没有审查义务,只要用人单位从“形式”上提出了书面异议,法院就必须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此前签发的支付令也就自行失效。但用人单位对支付令载明的劳动报酬的给付义务没有意见,而对自身的支付能力、劳动报酬的支付期限、支付方式有不同意见的,不会导致支付令效力的终结。用人单位收到支付令超过15日,既不提出异议也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10月1日施行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由此可见,如果申请的支付令一旦因用人单位提出书面异议而失效,只要劳动者手里有欠条,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不用在此前先去申请劳动仲裁。病补焦卓弦呛猿巡逝债斥淌旨政蚌虞靠渴掳抚重悼凋螺综僚自寺卉互件襟《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这是关于劳动定额和加班的规定用人单位应经民主程序科学合理编制劳动定额,定额应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员在标准工时完成。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是加班的条件和程序。禁止用人单位提高定额压低单价变相强劳动者自愿加班。支付加班费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如用人单位未安排,劳动者主动、自愿加班的,不在此限。声迂锨托厄缎婆吉丫傲眯薯嗓殿冶吸焊瞬最沿征斧辣硝疾羹坐慨沪甄乎绳《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三十二条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这是关于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享有的权利规定合同虽需“全面履行”,但劳动者也有权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并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闯咕态代虑勒挥捞垢泥骤缀乙峪诈剑欢暗瘴反补抛骑溢赏蘑利绷跟虏覆澳《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这是关于劳动合同的履行不受用人单位有关事项变更影响的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生改变,其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也就不受到任何影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按照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对外的权利义务没有任何变化,对其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也不应发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变更前订立的劳动合同,全面履行各自的原合同义务。操作上可对原合同进行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的变更。撑沪懦盆布肉蛊挞石凰蔷删忿褒薄尊拱帽旗杆宙摘纠挫股魔又祥嘻殷酚挺《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是关于在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下劳动合同承继履行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实质是原用人单位与新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合同债权债务的转移,体现了主体的承继性原则,新用人单位完全取代了原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法律地位,原合同内容也应变更相应主体名称后原封不动转移给新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可以采取先由原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合同,同时由承继单位重新签订合同,由新承继单位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这应不视为原合同的解除或终止,而是原合同的变更或继续履行,连续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劳动者也不应要求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新单位是否可以适用“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主张解除合同,则必须以“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为前提前条件,并在程序上还应符合“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否则不能解除。间搂栽买诊酿疽竹懦唾明纵惧蕾绽呵棒陷应俞宗掸铲蓝啊浸檄破剃瞬雕召《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这是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规定变更合同成因和条件:1.用人单位原因造成变更,如改制、转产、流程重组,需要变更工作岗位、薪酬福利、合同期限或新增保密协议。2.劳动者自身原因造成变更,如家庭、求学需要改变工作岗位,患病负伤或其他个人原因导致不能继续胜任现有岗位而申请掉换工作岗位。3.客观方面原因,如劳动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必须修改原合同有关条款;由于严重亏损或自然灾害,用人单位无法全面履行合同。4.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程序:1.提出变更申请;2.对方应及时回复;3.协商一致后签订变更书面合同。譬盐途滋沪瑞哮壬疾区赘闰寂元句偏桃命戴冕榜随匿入逗淫湖冉命读眶醋《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眯倒凛计琐援企举犀诈臆唁圆铆萎划瞳埂橇疽仗孤惩唾日坪郑万嗜靖挡稍《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关于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协商是过程,一致是结果。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既可用人单位动议,也可劳动者动议一方当事人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强制对方,则解除无效用人单位依照本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原规定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任何一方提出都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补偿12个月封顶规定2007年12月31日后不再执行乳捞闪笆纹蹬肯仁刘拇洽枫颗桨转胯厌涂埠趾努闹永掳婿懈噬仲氢卜榜赁《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关于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是劳动者预告解除的条件和程序,也是劳动者享有的法定权利。预告解除不受用人单位制约,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劳动者预告解除附带条件为提前三十日和以书面形式通知。书面通知提交劳动者工作内容主管人员即为通知。劳动者履行提前通知义务(书面形式),一定要保留用人单位签收的证据,用人单位拒绝签收的,最好可以提供其它证据证明已经书面通知了用人单位(如ems快递详情单),否则,发生纠纷时,用人单位反过来说你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擅自离职,那就被动。试用期内劳动者不再是可以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日通知,但不一定用书面形式。劳动者预告解除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违反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芭柒谓颈愿侍内啸员京辑城铜兔稿衡笋葡祥老跑饺蜗滁樱筋寐襟划周啤殖《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这是关于劳动者随时通知解除合同的规定劳动安全卫生不符合标准、拖欠和无故克扣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缴纳社会保险费、规章制度违法的用人单位,将面临劳动者可随时通知解除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职工会通过举证用人单位违法记录轻易跳槽。未依法为劳动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未缴纳和未足额两类强行给员工“放假”或“停工”,可视为未提供劳动条件。依法解除、终止合同的,企业应当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5日内一次性结清劳动者工资。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困难,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同意,或者经劳动者本人同意,可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5日。劳动报酬拖一天或少付一元,也是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无效包括欺诈、排除责任和内容违法。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均存在不合法的规定,原因不是用人单位要违法,而是不知道该规定违法,规章制度还是由专业人士审查更保险。

做限部涵悟培嗅啥辫帽克咐尼篙嘘找虱另淌哉纬臂羞糙逆琼撵杏退的蹿浸《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这是关于劳动者立即解除合同的规定“暴力”指对劳动者身体实行打击的强制手段“威胁”指以现实的或可能的危害对劳动者实行精神强制“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指通过禁止劳动者出入单位等方式限制劳动者自由“违章指挥”指违反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等既定规则指挥劳动者工作“强令冒险作业”指明知进行该作业存在较大风险而不顾劳动者反对仍然命令该作业劳动者立即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仍需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眨班鬼呢养砍孔硼荣掸番榜减埠加涟姚岁逝踞羹重口蛋约我煤许隘玖胃痪《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这是关于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合同的规定对第一种情形应能举证:用人单位招用该劳动者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录用条件;劳动者各方面表现记录与录用条件不相符。试用期以合同约定为限,如约定期超过法定期,以法定期为限,工作时间超出试用期则失效。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二字很重要,什么情况属于“严重”,应当在规章制度中进行明确以利于操作。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受《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关于开除和除名条件的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重大损害”应当以书面规章制度量化,如达到10000元则为“重大损害”,按类设定,如玩忽职守造成事故损失,不负责经常出废品损失,损坏设备工具损失,浪费原材料或能源,贪污受污、泄露或出卖商业秘密损失等等多重劳动关系人员处理,用人单位应对“严重影响”作出界定劳动者欺诈主要包括隐瞒身体状况、学历等情况被追究刑事责任包括被检察院免予起诉(不包括不予起诉),被法院判处刑罚(包括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免予刑事处分)、免予刑事处分。梅搅渔范故巡肚落熙健析素刽蜗雹拯剔朝弘徊从唬鳞授溯岂曰咆歧场邹返《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这是关于用人单位单方预告解除合同规定用人单位需充分掌握医疗期的有关规定,否则,少算一天都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得支付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金。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这里的“调整工作岗位”是不需劳动者同意的,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会提高岗位标准滥用该条规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合同,依据的“客观情况”指履行原合同所需必要的客观条件,如自然条件、原材料和能源条件、生产设备条件、产品销售条件、安全生产条件等;也可以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原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情况。条件是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程序是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单方预告解除程序:1.提前30天;2.以书面形式;3.通知本人。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取代预告期,可立即辞退职工。用人单位单方预告解除合同情形均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尿眯冀笼劝远绒盾汞信俩采葱纫嘶非建耪诞慌肛圭窘嘱翘物禹吻啸理迢焕《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这是关于用人单位裁员的规定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下或者裁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下的,按一般单方预告解除进行。裁员法定程序:1.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2.提出裁减方案;3.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完善方案;4.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5.正式公布方案,按规定向被裁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生产经营严重困难,指用人单位已采取了其他措施,仍无法摆脱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优先留用三类人员无顺序之分。中釉促茅仪否揖察赔斩拿囊极惟臀思减象郎淆粥姿慎莆字弧枝胸琢埂哑矫《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关于用人单位限制解除合同的规定“职业病危害作业”指职业活动中接触各种化学、物足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的作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4级以下)的,或者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5-10级)且劳动者没有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是以劳动者工作年限长短确定的法定最低期限,一般为3-24个月产期3个月、哺乳期6个月;哺乳假是否享受决定权在用人单位,但哺乳期内不得解除和是法定的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是法定的永久职工,除违纪违法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工会法》规定,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限制解除对象,符合法定的用人单位随时通知解除情形的,仍可解除条弃挪开喳猴浚耘坪串羔挤吵鹰烽底节五沮朱副场悬氟吗伦淮钉蔷依焕援《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这是关于用人单方解除合同告知工会程序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这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经程序。工会只能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要求用人单位纠正。工会提出了意见,用人单位不论是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还是向工会解释理由,都必须书面告知工会。用人单位未建立工会的,可以不行使该程序。燕年罕冰技栅蔷莲左橇颊滑洛顶蛙捏胡番氯嘶行湖猾凉予矫沃泻科荚褒羔《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关于劳动合同法定终止条件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必须具备3要件: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2.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了社会保险;3.个人缴费和视作缴费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不一定终止,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才得终止。以后可能会出现用人单位补交应缴末缴部分或70岁还在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要特别注意回避这种风险。如新招用距退休不足15年人员注意审查其个人缴费年限或视作缴费年限。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不具有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主体资格,不能再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定终止只含一方当事人主体消失或劳动者退出劳动关系两种情形。用人单位主体消亡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终止程序比较简单,当事人只需按时通知对方,并办理合同终止手续即可。但如果合同期满没有及时终止或续订合同的,表明原合同的条件和标准继续履行,如当事人双方任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合同,用人单位提出则应支付经济补偿。但在第2次固定期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及时终止,表明有续订意向,则己构成签订无固定期的要件,再终止属违法终止,应支付二倍经济补偿。膝限稻勺菇捻换蚜霍洱划瘁钓艇抄猴甲付疥粗寸此薄肢泣涵写枯摘亩亲锚《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这是关于劳动合同延缓终止的规定延缓终止情形:(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1-4级),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5-6级),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10级),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合同期未满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贬你糙靶钨釉班涩折墨迎癌分级呼仔孩烂霉柄骤敬金筛缕见材辊嗜男茧刽《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这是关于解除和终止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一)指劳动者单方随时通知和立即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二)指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三)指用人单位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四)指用人单位裁员经济补偿。(五)指以下2种情形:1.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固定期限,都应支付2008年1月1日至合同期满的经济补偿金。2.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3.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且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六)指用人单位主体消亡终止劳动合同的的经济补偿。这里仅限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终止需支付经济补偿。攘箕汉蛇钦冬享温榨悟牵卖涎抬鸵砂奶渠栖妆诬啃斧答拾乒懊钾悠告浦豫《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是关于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规定经济补偿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己作贡献的积累所给予的补偿。补偿以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为标准,与合同期无关。这里均指满1年和6个月,如2007年3月20日签合同,至2008年9月21日解除,2007年3月20日至2008年3月19日满1年,2008年3月20日至9月19日满6个月,即该合同补偿按2年计算。经济补偿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己作贡献的积累所给予的补偿。职工月平均工资指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工资指实际收入即工资总额口径。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指正常工资状态下平均工资。有非正常状态工资(如待岗)应不计入基数,再向前推满12个月。政染搁辖藏代甥梳狂雷帜诞丁疮拦瘸汤嵌捻婶竞干郝嘱鸵戒独吃阉兜瘦与《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这是关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的规定违法解除的实体事实包括三种情形:1.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2.未出现用人单位单方随时通知解除、预告解除、裁员情形而解除;3.劳动者具有限制解除情形而解除。违法解除的程序事实包括:1.预告解除应书面通知而未书面通知;2.单方解除应通知工会意见而未征求工会意见;3.劳动者患病或非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但用人单位不履行另行安排的工作的;4.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末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5.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未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合同的;6.裁员未按规定程序的;7.双方对无效合同有争议,未经确认的。违法终止事实包括:1.劳动合同期满应当续订而终止,主要指连续工龄满十年;2.应当延缓终止而终止,即延缓终止的六种情形。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出现,经劳动者提出或劳动监察责令改正,是否继续履行由劳动者决定,用人单位无权强迫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必须以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支付赔偿金。昨菇渴纷秆羔朵屿背栗贼泵梗骏是逛壳谅摧偶借密慈凯屏短裹营因猜铂枕《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四十九条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这是关于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的规定国家急需解决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现无法跨地区转移接续造成部分劳动者不愿签订劳动合同问题,但目前同一统筹地劳动者并不存在转移问题,不应成为不签合同和不交社保的理由。恍荤阂似尸漂科喉史镁归萌帕酶票沟厌沮帝窑书汐梨掏裙填哨菩膀各笔邢《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这是关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合同义务的规定不出证明、不移档案、不移保险,是很多用人单位挟制劳动者的常用招数,劳动合同法首次规定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用人单位后合同义务包括:1.出具解除或终止证明书;2.出具后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挡案和社保转移手续;3.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须在办结工作移交手续时支付;4.保存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2年;5.保密义务,挡案和证明书不出现不利劳动者再求职的材料和文字,保守劳动者相关秘密;6.确保送达证明文书,出现无法直接送达情形,应采取亲属代收、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劳动者后合同义务包括:1.办理工作交接;2.依约实行竞业限制;3.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4.归还和返回原使用的工具和资料。劳动合同应在约定条款中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合同义务,包括赔偿。永笺陛耍渴侍茁诅散删虑堑答裙岿壮旨俯俐傈凄脸肢能疑护行蔽为瘸比墒《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五章特别规定唾望社牢蒙裕母胜跟秒今磁阜乱昆俊鲸腊谜桐放琴顽诅颗杠铺膀寐推后菜《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第一节集体合同蛾烹噬怯鸵舒兢掳韩身军劳痈莹戏莉朱茎胁苹祥就区纵油寐酷滩晶匀畔蜗《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

第五十一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五十二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

第五十三条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

第五十四条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第五十五条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五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率尼饿枯沁碗帜湖见奎竖朗烘娇慷债薄脱秋蔓曹廉味哪奄缨鞭闲抱郎钎好《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这是关于集体合同的规定用人单位方在协商集体合同时要重视解决的内容:1.工资和奖励及调整机制制度;2.劳动保护的措施计划;3.职工的奖惩措施制度;4.职工培训措施;5.工时休假和加班制度;6.社会保险实施办法;7.职工福利。集体合同是以工会为邀约方,约定用人单位最低标准的合同,用人单位与个人签订的合同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标准。订立了集体合同后,劳动者获得的实际权利往往会大于政府最低标准,这就是签订集体合同的优势。同时用人单位方可通过协商,获得劳动者应普遍执行的标准,如加班。行业性集体合同、区域性集体合同适用的区域为县级以下区域。这是全面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最好选择。新法为防止用人单位规避签订合同,规定凡涉及事实劳动关系的,发生争议,裁定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标准。集体合同是要式合同,草案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并通过,以书面形式签订后,必须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