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异丁腈混合比检测仪技术规范》_第1页
《全氟异丁腈混合比检测仪技术规范》_第2页
《全氟异丁腈混合比检测仪技术规范》_第3页
《全氟异丁腈混合比检测仪技术规范》_第4页
《全氟异丁腈混合比检测仪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9.080

CCSF24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2022

全氟异丁腈混合比检测仪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perfluoroisobutyronitrilemixingratiodetector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XXXXX—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11)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泰普联合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河南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优尼莘辉科技有限公司和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I

T/CECXXXXX—2022

全氟异丁腈混合比检测仪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氟异丁腈(C4F7N)混合比检测仪的工作条件、技术要求、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防护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C4F7N混合气体混合比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的设计、生产、

采购和检验,其他原理的检测仪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T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6587—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23938高纯二氧化碳

DL/T2277—2021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C4F7N混合气体C4F7Ngasmixture

C4F7N气体与CO2或O2、CO2气体按一定体积占比混合的气体混合物。

3.2

混合比mixingratio

C4F7N混合气体中C4F7N、O2和CO2气体的体积占比,用C4F7N体积分数/O2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表

示。

4工作条件

1

T/CECXXXXX—2022

4.1环境条件

检测仪使用的环境条件满足以下要求:

a)环境温度:−10℃~40℃;

b)相对湿度:5%~90%;

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4.2特殊工作条件

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

5通用技术要求

5.1结构和外观

结构和外观要求如下:

a)检测仪结构坚固耐用,振动、冲击和包装运输满足GB/T6587的要求;

b)检测仪主机和传感器等主要零部件的外壳应无明显缺陷,且无锐口、尖角等,电镀、氧化层、

漆层等表面处理工艺良好,不应有起层、剥落现象;

c)检测仪主机和传感器等主要零部件应有型号、编号、制造商、出厂日期等标识;

d)面板上的标识应符合GB3100及GB/T3101的要求,印刷或刻字应清晰,且能够长期保持;

e)按钮操作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触不良现象。

5.2电源

检测仪使用的工作电源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a)交流电源:(220±22)V,频率(50±2.5)Hz;

b)内置充电电池:5V~36V,电池应能保证检测仪连续工作不低于8h。

5.3基本功能

检测仪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a)应能同时检测混合气体中C4F7N、O2、CO2的体积分数或C4F7N、CO2的体积分数;

b)应具有流量调节、零点与量程校正和温度动态补偿的功能;

c)应能显示检测数据,具有数据存储、查询和输出功能;

d)应具有流量、电量显示和异常报警功能。

5.4使用寿命

检测仪主机使用寿命不低于8年,其中电化学传感器使用寿命不低于2年。

6性能指标

6.1量程

检测仪的量程要求如下:

a)C4F7N(体积分数):0~30%;

b)O2(体积分数):0~25%;

2

T/CECXXXXX—2022

c)CO2(体积分数):0~100%。

6.2检测流量

检测流量不大于300ml/min。

6.3示值误差

检测仪的示值误差表示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检测仪的示值误差要求

检测组分检测范围(体积分数,%)示值误差(体积分数,%)

C4F7N0~30±0.5%

O20~25±0.5%

CO20~100±1%

6.4重复性

检测仪的重复性用单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其重复性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检测仪的重复性要求

检测组分检测范围(体积分数,%)重复性误差(%)

C4F7N0~302.5

O20~252

CO20~1001.5

6.5不同温度下的性能

对检测仪在−10℃、40℃温度条件下进行性能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a)试验期间,检测仪应能正常工作,示值误差、重复性分别满足6.3和6.4的要求;

b)试验后,检测仪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示应清晰,各调节件应灵活,

各紧固件应无松动。

6.6安全性

检测仪的安全性应满足如下要求:

a)检测仪安全性应符合GB4793.1的要求;

b)检测仪供电电压值超过交流30V(有效值)或直流60V,其外壳与地之间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

3.5mA有效值(正弦波);

c)检测仪应能够承受历时1min的介电强度试验,试验电压满足表3中的要求。试验中不应出现

击穿或重复飞弧,但允许出现电晕效应和类似现象;

d)检测仪在工作时不应改变主设备的连接方式、密封性能以及绝缘性能,不应影响现场设备的安

全运行。

3

T/CECXXXXX—2022

表3检测仪的介电强度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RMS

序号受试绝缘

V

1电源回路和机壳间的绝缘500

2电源回路和保护接地端子间的绝缘1500

仪器的电路和机壳间的绝缘(电压试验时,电

3500

路应互相连接)

6.7电磁兼容性

6.7.1电磁兼容性要求

检测仪的抗扰度应能满足表4的要求。

表4检测仪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部件试验项目应符合的基础标准试验等级性能判据

静电放电(ESD)GB/T17626.2—20184级B

外壳

工频磁场GB/T17626.8—20065级A

电压暂降GB/T17626.11—20083级B

短时中断GB/T17626.11—20083级C

交流电源

脉冲群GB/T17626.4—20184级B

浪涌GB/T17626.5—20194级B

I/O信号/控制(包括功

脉冲群GB/T17626.4—20184级B

能接地端口的连接线)

直接与电源相连的I/O

脉冲群GB/T17626.4—20184级B

信号/控制

6.7.2性能判据

检测仪的电磁兼容性能判据要求如下:

a)判据A:试验时,检测仪在规范限制内性能正常;

b)判据B:试验时,检测仪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

c)判据C:试验时,检测仪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要操作者干预或系统复位。

6.8环境适应性

6.8.1温度

6.8.1.1性能要求

检测仪应能够承受GB/T6587—2012中5.9.1条款所规定的组别为Ⅲ的温度试验。

4

T/CECXXXXX—2022

6.8.1.2性能判据

检测仪的温度性能判据如下:

a)试验后应对检测仪进行目测检查,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示应清

晰;控制机构应灵活;紧固部位应无松动;塑料件应无气泡、裂开、变形以及灌注物应无

溢出现象;

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

c)试验后受试仪器的性能特性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6.8.2湿度

6.8.2.1性能要求

检测仪应能够承受GB/T6587—2012中5.9.2条款所规定的组别为Ⅲ的湿度试验。

6.8.2.2性能判据

检测仪的湿度性能判据如下:

a)试验后应对检测仪进行目测检查,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示应清

晰;控制机构应灵活;紧固部位应无松动;塑料件应无气泡、裂开、变形以及灌注物应无

溢出现象;

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

c)试验后受试仪器的性能特性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6.8.3振动

6.8.3.1性能要求

检测仪应能够承受GB/T6587—2012中5.9.3条款所规定的组别为Ⅲ的振动试验。

6.8.3.2性能判据

检测仪的振动性能判据如下:

a)试验后应对检测仪进行目测检查,机械构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紧固件松动等现象;

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

c)试验后受试仪器的性能特性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6.8.4冲击

6.8.4.1性能要求

检测仪应能够承受GB/T6587—2012中5.9.4条款所规定的组别为Ⅲ的冲击试验。

6.8.4.2性能判据

检测仪的冲击性能判据如下:

a)试验后应对检测仪进行目测检查,机械构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电器部件应无明显位

移或脱落等现象;

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

c)试验后受试仪器的性能特性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

5

T/CECXXXXX—2022

6.9外壳防护性

6.9.1防尘

检测仪应符合GB/T4208—2017中13条款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3X的要求。

6.9.2防水

检测仪应符合GB/T4208—2017中13条款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X1的要求。

6.10包装运输

6.10.1性能要求

检测仪应能承受GB/T6587—2012中5.10条款所规定的流通条件等级为2级的包装运输试验。

6.10.2性能判据

检测仪的包装运输性能判据如下:

a)试验后应对包装箱、仪器及附件进行外观检查,包装箱应不出现较大的变形和损伤。仪器及其

附件应不发生变形松脱、涂覆层剥落等机械损伤;

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

7试验

7.1试验环境条件

除环境影响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75%;

c)大气压:80kPa~110kPa;

d)检测场所应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场及干扰气体,并保持通风和采取安全措施。

7.2结构和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和手触法,按5.1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7.3功能检验

按照5.3进行逐项检查,所有功能应满足要求。

7.4性能特性测试

7.4.1试验准备

试验准备要求如下:

a)测试用材料和装置

1)C4F7N气体:纯度(体积分数)大于99.9%;

2)CO2气体:质量指标应符合GB/T23938的要求;

3)标准物质:具有特定混合比的C4F7N、O2、CO2组分或C4F7N、CO2组分的混合气体,须

具有相关具备计量资质单位出具的校准证书;

6

T/CECXXXXX—2022

4)气体管路:聚四氟乙烯材料,或其它不吸附C4F7N、O2和CO2的材料,管路内壁应光滑清

洁;

5)管路连接接头:内垫宜用聚四氟乙烯垫片,接头应清洁,无焊剂或油脂等污染物;

6)高低温试验箱:温度范围为−40oC~150oC,温度波动度±0.5oC,温度偏差≤±2oC;

7)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具有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b)启动检测仪进行自检,观察并记录仪器的工作状态及功能情况。

7.4.2示值误差试验

示值误差试验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a)检测仪通电预热稳定后,按检测仪使用说明书要求,用CO2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15min。

b)按表5的气体浓度参考值选择标准物质,通入检测仪。待示值稳定后,读取检测仪示值。通常

示值稳定时间不超过5min。

c)每组混合气体检测完成后,用CO2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至检测仪示值为零,冲洗时间

不超过10min。

表5示值误差试验的气体浓度参考值

各组分浓度参考值*(%)

序号

C4F7NCO2O2

107525

238413

36895

49865

5207010

6305020

701000

86940

99910

1030700

*

注:针对检测C4F7N、O2、CO2组分的检测仪,选用序号1~6的气体浓度参考值;针

对检测C4F7N、CO2组分的检测仪,选用序号7~10的气体浓度参考值。

d)按式(1)计算仪器的示值误差

()

CCCs1

式中:△C——示值误差;

C——每种浓度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Cs——标准气体浓度值,%。

e)检测结果保留2位小数,判定检测结果是否满足6.3的要求。

7.4.3重复性试验

重复性试验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7

T/CECXXXXX—2022

a)检测仪通电预热稳定后,按检测仪使用说明书要求,用CO2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15min。

b)按表6的气体浓度参考值选择标准物质,通入检测仪。待读数稳定后,读取检测仪示值。通常

示值稳定时间不超过5min。用CO2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至检测仪示值为零,冲洗时间不

超过10min。重复测量6次。

表6重复性试验的气体浓度参考值

各组分浓度参考值*(%)

序号

C4F7NCO2O2

138413

26895

39865

46940

59910

*

注:针对检测C4F7N、O2、CO2组分的检测仪,选用序号1~3的气体浓度参考值;针

对检测C4F7N、CO2组分的检测仪,选用序号4~5的气体浓度参考值。

b)重复性以单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按式(2)计算仪器的重复性sr。

6

2

CiC

1

si1100%(2)

rC61

式中:Ci——仪器第i次测量的示值,%;

C——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c)判定检测结果是否满足6.4的要求。

7.4.4−10oC的性能试验

−10oC的性能试验要求如下:

a)在室温条件下,将检测仪按正常放置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不包装,接通检测仪电源;

b)启动试验箱,以不大于1oC/min的降温速率,使试验箱内温度降至−10oC±3oC后保持2h,使检

测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超过10min;

c)针对检测C4F7N、O2、CO2组分的检测仪,按照7.4.2和7.4.3的步骤,分别从表5的序号1~6中选取

2组混合气体、从表6的序号1~3中选取1组混合气体进行试验,示值观察时间不超过7min;

d)针对检测C4F7N、CO2组分的检测仪,按照7.4.2和7.4.3的步骤,分别从表5的序号7~10中选取2

组混合气体、从表6的序号4~5中选取1组混合气体进行试验,示值观察时间不超过7min;

e)试验结束后,关掉检测仪电源;将试验箱温度以不大于1oC/min的温度变化率降至室温;

f)检测结果应满足6.5的要求。

7.4.540oC的性能试验

40oC的性能试验要求如下:

a)在室温条件下,将检测仪按正常放置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不包装,接通检测仪电源;

b)启动试验箱,以不大于1oC/min的升温速率,使试验箱内温度升至40oC±3oC后保持2h,使检

测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超过20min;

8

T/CECXXXXX—2022

c)针对检测C4F7N、O2、CO2组分的检测仪,按照7.4.2和7.4.3的步骤,分别从表5的序号1~6

中选取2组混合气体、从表6的序号1~3中选取1组混合气体进行试验,示值观察时间不超过

7min;

d)针对检测C4F7N、CO2组分的检测仪,按照7.4.2和7.4.3的步骤,分别从表5的序号7~10中选

取2组混合气体、从表6的序号4~5中选取1组混合气体进行试验,示值观察时间不超过7min;

e)试验结束后,关掉检测仪电源;将试验箱温度以不大于1oC/min的温度变化率降至室温;

f)检测结果应满足6.5的要求。

7.5安全试验

7.5.1接触电流

按照GB4793.1—2007中附录A的规定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6.6b)的要求。

7.5.2介电强度试验

介电强度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时检测仪处于非工作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按表3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对受试仪器进

行试验;

b)进行介电强度试验时,为避免瞬态跳变,试验电压应在10s或10s以内逐渐升到规定值,保持1min,

然后平稳下降到零;

c)试验结果应满足6.6c)的要求。

7.6电磁兼容性试验

7.6.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2—2018中8.3条款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a)接触放电或空气放电;

b)在外壳和工作人员经常可能触及的部位;

c)试验电压: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

d)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1s;

e)试验结果应满足6.7.2中的性能判据要求。

7.6.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4—2018中8.2条款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电压:电源端口4kV,数据端口2kV;

b)试验结果应满足6.7.2中的性能判据要求。

7.6.3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5—2019中8.2条款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电压:4kV;

b)试验结果应满足6.7.2中的性能判据要求。

7.6.4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8—2006中8.2条款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9

T/CECXXXXX—2022

a)磁场强度:100A/m;

b)试验结果应满足6.7.2中的性能判据要求。

7.6.5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

按照GB/T17626.11—2008中8.2条款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要求如下:

a)电压暂降试验按照下列试验等级依次进行:0%持续时间0.5周期、0%持续时间1周期、40%持续

时间10周期、70%持续时间25周期、80%持续时间250周期;

b)短时中断试验的试验等级和持续时间:0%持续时间250周期;

c)试验结果应满足6.7.2中的性能判据要求。

7.7环境适应性试验

7.7.1温度试验

按照GB/T6587—2012中5.9.1.3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组别为Ⅲ组的温度试验。试验结果

满足6.8.1.2的要求。

7.7.2湿度试验

按照GB/T6587—2012中5.9.2.3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组别为Ⅲ组的湿度试验。试验结果

满足6.8.2.2的要求。

7.7.3振动试验

按照GB/T6587—2012中5.9.3.3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组别为Ⅲ组的振动试验。试验结果

满足6.8.3.2的要求。

7.7.4冲击试验

按照GB/T6587—2012中5.9.4.3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组别为Ⅲ组的冲击试验。试验结果

满足6.8.4.2的要求。

7.8外壳防护性试验

7.8.1防尘试验

按照GB/T4208—2017中13.2条款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满足6.9.1的要求。

7.8.2防水试验

按照GB/T4208—2017中14.2条款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满足6.9.2的要求。

7.9包装运输试验

a)按照GB/T6587—2012中5.10.2条款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流通条件等级为2级的包装

运输试验;

b)试验结果满足6.10.2的要求。

8检验规则

10

T/CECXXXXX—2022

8.1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家将装置送交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由检测单位依据试验条目完成检验,检

验项目见表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

b)定型产品每四年一次;

c)产品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e)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时。

8.2出厂试验

每台装置出厂前,应由制造厂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全部检验合格后,附有合格证,方可

允许出厂。检验项目见表7。

8.3到货抽检

对待验收使用的检测仪进行的抽样检测,应按照每个供应商、每种型号不少于10%的比例(至

少1台)抽检,若抽检发现任意一台不合格,该供货商同型号产品需全部接受检测,其检验项目按

表7中规定执行,仪器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8.4定期试验

定期试验包括检测仪的首次检验和每1年一次定期检验,以保证检测仪器的准确可靠。检验项

目见表7。

表7检测仪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到货抽检定期试验

1结构和外观检查5.17.2●●●●

2功能检验5.37.3●●●○

3示值误差试验6.37.4.2●●●●

4性能特性重复性试验6.47.4.3●●●●

试验

5−10℃的性能试验6.57.4.4●○○○

640oC的性能试验6.57.4.5●○○○

7接触电流6.67.5.1●●●○

安全试验

8介电强度试验6.67.5.2●●●○

9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6.7.17.6.1●○○○

电磁兼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

106.7.17.6.2●○○○

性试验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

116.7.17.6.3●○○○

试验

11

T/CECXXXXX—2022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到货抽检定期试验

12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6.7.17.6.4●○○○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

136.7.17.6.5●○○○

抗扰度试验

14温度试验6.8.17.7.1●○○○

15环境适应湿度试验6.8.27.7.2●○○○

性试验

16振动试验6.8.37.7.3●○○○

17冲击试验6.8.47.7.4●○○○

18外壳防护防尘试验6.9.17.8.1●○○○

性试验

19防水试验6.9.27.8.2●○○○

20包装运输振动试验6.10.17.9●○○○

试验

21自由跌落试验6.10.17.9●○○○

注:●表示规定必须进行的检验项目;○表示可不进行的检验项目。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防护

9.1标志

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台仪器应有明晰的铭牌,内容如下:

a)仪器型号;

b)仪器名称;

c)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d)仪器参数;

e)出厂日期及编号。

2)在包装箱的适当位置,应标有显著、牢固的包装标志,内容包括:

a)发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

b)包装箱外形及毛重;

c)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小心轻放”、“不可倒置”等字样;

d)包装箱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要求。

9.2包装

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测报告、装箱清单、附件、备品备件齐全;

b)产品外观无损伤;

c)产品表面无灰尘;

d)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等措施。

12

T/CECXXXXX—2022

9.3运输

产品应适用于陆运、空运、水(海)运,运输装卸包装箱上的标准进行操作。

9.4贮存

产品贮存应符合以下要求:

a)包装好的仪器应存贮在环境温度为−40℃~+50℃、湿度不大于85%的库房中,室内无酸、碱、盐

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b)每次检测工作结束后,应用空气吹扫电化学传感器后贮存;

c)若长期贮存,每隔3~6个月开机检查。

9.5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操作C4F7N气体时应佩戴安全护目镜、面罩。个人防护用具应采用带有自给式、正压式或压力

呼吸器的气密式化学防护服。

b)人体吸入C4F7N气体时,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处。眼睛若溅入C4F7N,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

盐水冲洗。食入C4F7N时,应立即漱口。如果感觉不适,应及时就医。

c)检测C4F7N产生的尾气,应采用适于运输的密闭容器集中收集,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13

T/CECXXXXX—2022

目    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条件...........................................................................................................................................................1

4.1环境条件...................................................................................................................................................2

4.2特殊工作条件...........................................................................................................................................2

5通用技术要求..................................................................................................................................................2

5.1结构和外观...............................................................................................................................................2

5.2电源............................................................................................................................................................2

5.3基本功能...................................................................................................................................................2

5.4使用寿命...................................................................................................................................................2

6性能指标...........................................................................................................................................................2

6.1量程............................................................................................................................................................2

6.2检测流量...................................................................................................................................................3

6.3示值误差...................................................................................................................................................3

6.4重复性.......................................................................................................................................................3

6.5不同温度下的性能...................................................................................................................................3

6.6安全性.......................................................................................................................................................3

6.7电磁兼容性...............................................................................................................................................4

6.8环境适应性...............................................................................................................................................4

6.9外壳防护性...............................................................................................................................................6

6.10包装运输.................................................................................................................................................6

7试验...................................................................................................................................................................6

7.1试验环境条件...........................................................................................................................................6

7.2结构和外观检查.......................................................................................................................................6

7.3功能检验...................................................................................................................................................6

7.4性能特性测试...........................................................................................................................................6

7.5安全试验...................................................................................................................................................9

7.6电磁兼容性试验.......................................................................................................................................9

7.7环境适应性试验.....................................................................................................................................10

7.8外壳防护性试验.....................................................................................................................................10

7.9包装运输试验.........................................................................................................................................10

8检验规则........................................................................................................................................................10

8.1型式试验..................................................................................................................................................11

8.2出厂试验..................................................................................................................................................11

8.3到货抽检..................................................................................................................................................11

I

T/CECXXXXX—2022

8.4定期试验..................................................................................................................................................11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防护........................................................................................................12

9.1标志..........................................................................................................................................................12

9.2包装..........................................................................................................................................................12

9.3运输..........................................................................................................................................................13

9.4贮存..........................................................................................................................................................13

9.5安全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