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促织》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促织》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促织》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促织》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促织》

蒲松龄

同学们,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曾说:“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式,来创造意

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走到大街上,那我就会跳到一辆马车

上去。"(PPT展示)

这就是告诉我们,艺术故事的创作,它要出其不意,让人感受到意料之外。

但我们知道更重要的是,这些意料之外它应该要在情理之中。那么我想请同学

们分组讨论,成名之子的行为,哪里可以体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一艺术魅

力。当然,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任务一:分组讨论,成名之子的行为哪里可以提现“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这一艺术魅力?要求: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的影

响)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文本依据

误杀蟋蟀投井自杀官府的贪

成名之子

(行为)

身形短小斗力无穷等级森严

身为蟋蟀应节而舞举国献媚

刚才在我们大家的讨论当中,我们对成名之子他那些意料之外的行为似乎达

成了一些共识,比如说误杀蟋蟀,他却要投井自杀。再比如身形短小的蟋蟀,

他却斗力无穷,还有身为蟋蟀,他竟然能够应节而舞,那么这些意料之外的行

为,心理上的依据是什么呢?懈,我们先来看一下误杀蟋蟀,投井自杀,似乎

在成名之子看来,他的生命比不上一只小小的虫子,情理何在?好,我们来看

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你说,因为一只小小的蟋蟀,它确实抵得过数家百姓的资产。好,这位同

学,你来说,你说因为一只小小的蟋蟀,它确实抵得上一个人的生命。你看,

因为一只小小的蟋蟀,一家之主的成名,两次想到了死亡,第一次是忧闷欲死,

忧而无声才叫做忧闷。无声是因为没有出路,无处宣泄,那么那汹涌澎湃的呐

喊就化为了沉默的绝望。而这一刻,他不过是说欲死,而第二次是辗转反侧,

想尽了世间一切的办法,他觉得唯有一死。而这不来自于一个中年男人的软弱

呀。你们看,因为官府真的会把他打得脓血流离。

好。还有同学说,因为父母对一只蟋蟀的爱护,似乎还超越了孩子,价值

连城的宝玉都比不上这只蟋蟀。一个耗尽资产的家庭,却不惜以蟹肉和栗黄来

喂养他。“备极护爱”:备,是周到,是无微不至;极是极点,是用尽一切。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9岁的孩子看在眼里。如果让我来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

可能我会这样说,那就是这确确实实就是一个“人不如虫”的世界。可是我还

想问,就在这段文字当中,你们能不能找一找:造成这种认知的根本的原因又

在哪里?[这位同学说是因为里胥的“横征暴敛”,而这位同学你说是因为县令

的“严限追比”,而这位同学你说是因为刑杖的严苛至极。无论是什么,或许

我们都可以把它总结为这来自于官府的贪暴。

意料之外:1.误杀蟋蟀投井自杀——抵得过数家百姓的资产、抵得过一人生

命、抵得过对孩子的爱护

因为一只小小的蟋蟀,成名竟然两次想到死。

文中依据:忧闷欲死〃/辗转床头,忧思自尽

追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情理之中:官府的贪暴。

让我们来看看第二点,虫形短小的蟋蟀,他却斗力非凡,原因在哪里?好,

请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你说,因为这只小蟋蟀,它有人的智慧,它采取的是智

斗。你看“伏不动”“仍不动”“屡撩之,虫(才)暴怒,直奔”。好,这位

同学你说是因为这只小蟋蟀,它有人的爱,他拼尽全力,似乎就是为了弥补他

的过错。你看“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矜,我们都知道是夸耀的意思。这

只小蟋蟀,它鼓动翅膀,得意的在鸣叫,多像一个小孩子在对他的父亲说,你

看,我厉害。当然还有这边更多的同学所提到的,原因在于,最根本的是这只

小蟋蟀,它有非凡的勇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蒲松龄是怎样写这只小蟋蟀它的

勇敢的。好,你来说,你说。“遂相腾击,振奋作声”“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直品敌领。”句子短促有力,一气呵成。而这股气就像是小蟋蟀他一鼓作气的

勇气,他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喘息。

好,你再来说一说,你说鸡对虫,如庞然巨物,这只鸡“伸颈摆扑”之间,

掀起的风对小蟋蟀而言如同狂风巨浪。我们就可以详见这只小蟋蟀,它“力叮

不释”啊,这样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与猛,还有狠,小蟋蟀来对抗攻击,

在这种反衬的书写当中,蒲松龄他反而让这支蟋蟀的勇气凛然充斥在天地之间,

成了庞然巨物。

在这里,老师不禁想问,这只小蟋蟀这么的勇敢,他作为一只民间的小蟋

蟀,他要走入皇宫,来到那个最高统治者的面前,他容易吗?你们都说他不容

易,那么我想问他要闯过多少的层级?好,这位同学你找得很快,你来说一说。

你说“将献公堂”,他先要与村中少年的“蟹壳青”来斗,不过,为了让县官

满意,“翌日进宰”,他又要与鸡斗,与虫斗。不过,为了让上司满意,好不

容易“献诸抚军”,他才有机会进入宫中。而进入宫中之后,他还要与天下所

进贡的一切珍贵而名贵的蟋蟀来斗,不过,为了让皇帝满意。同学们,读到这

里,你们真的觉得那只小蟋蟀的敌人,它只是那只公鸡?还有天下进贡的蟋蟀

名品吗?对,不是,可见还有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僚制度。小蟋蟀之所以如此的

勇敢,是因为他的敌人是如此的强大。

层层的官场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小蟋蟀清楚地知道,他但凡有一个环节

的落败,他就将被这只无形的巨手按压在地,无法翻身。唯有一斗,他才能够

向死而生,唯有斗遍天下,它才能够逆天改逆。所以小蟋蟀虫形短小小,却斗

力非凡,我们以为是来自于他非凡的勇毅,其实说到底不过是在这个等级森严

的官场当中,他唯一的选择。

意料之外:2.身形短小斗力无穷一一有智、有爱、有勇

依据:小虫伏不动……屡撩之,虫暴怒,直奔……

一只小蟋蜂,要走进皇宫,来到那个最高权利拥有者的面前,它至少要闯过多

少层级呢?

将献公堂……

翌日进宰……

献诸抚军……

即入宫中……

这只小蟋蟀的敌人,真的只是那只公鸡和天下进贡的蟋蟀名品

吗?

情理之中:等级森严

让我们最后来看一下一只小小的蟋蟀,它竟然能够应节而舞,这又是什么原

因?好,这位同学说,他说应节而舞源自于这只小蟋蟀,他内心极度的恐惧,

因为他早已经知道,天子喜怒关乎人命,如果斗,我换不来天子的一笑,那么

我只能够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位同学,你说,你发现我们这个故事,它悲剧的

开篇就是华阴令的县内,而演变为举国的县内,而最终这个看似圆满的故事,

他也回到了县内,而小蟋蟀他应节而舞,不论是斗还是舞,他所反映出的无非

是向皇权的献媚。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人献媚,它无非源于举国的献媚。

当我们讲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们去探寻成名之子

他那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的时候,我们最终探究到根本,我们发现原因无非是官

府的贪暴,等级的森严,举国的献媚,不论是社会文化的献媚心理,亦或者是

这种社会制度,它的本质都是社会环境。

意料之外:3.身为蟋蟀应节而舞一一蟋蟀内心恐惧、一人献媚

情理之中:举国献媚

我想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所讲的内容。同学们,毕飞宇,他曾经在一个文

学评论当中,他说过这样的话,小说内部有它的逻辑,也有它的反逻辑。其实

这里所谓的反逻辑,就是我们刚才所找到的成名之子他那些意料之外的行为。

那些意料之外,并非单纯的为了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加我们阅读的快感。高明

的作家,他从来不屑于写出爽文让我们痛快一时,而是为了让我们错愕,引我

们思考,让我们为那些反逻辑的意料之外来找寻合逻辑的情理之中。于是我们

最终就会发觉,荒唐无知的不是那个九岁的孩子,是这个奴性的、暴虐的、等

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我们才找到了蒲松龄他痛心疾首的批判。

资料链接:毕飞宇:小说内部的逻辑和反逻辑

任务二:从成名之子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过程,来理解单元提示中的

这句话“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

发展。”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发展)

成名之子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九岁男孩?

窕父不在,窃发盆……儿惧,啼告母……

明确:天真好奇、胆怯无助

现在我想把这个故事再往前深一点,我想让同学们从成名之子由生到死,

由死到生的过程来理解单元提示当中的这句话“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互

动的关系当中来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我来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

你们都说9岁的成名之子必然死去,是源于他的性格无法与社会环境相融,可

是等他历经死亡归来,他的性格得到了发展,才能够与社会环境共生,是这样

吗?我们来一起看看成名之子出场的第一个镜头,那个时候成名之子是怎样的

一个形象?好,你说你读出了一个天真好奇的成名之子,你看,一“窥”一“窃”。

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双灵动的眼睛,他上下左右来回的打量,小心翼翼,蹑手

蹑脚,他要偷看这只蟋蟀。而这位同学,你说你读出的是一个胆怯无助的九岁

男孩,那一“惧”一“啼”,又使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双惊惧的双眼,他无助的

哭泣。同学们,你们的分析很好,其实这不过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最为普通的九

岁男孩,他就是我们身边小学四年级爬树抓虫的那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但是,

在一个充满压榨的社会环境里,天真有罪,好奇可耻。一个充满压榨的世界里,

社会环境里,它容不下一个孩子的天真、好奇、胆怯、无助。唯有那个天真、

好奇、胆怯无助的9岁的成名之子,他死去,那个身披铠甲向死而生的九岁的

成名之子,他才能活下来。

任务三:从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着手,你认为格里高尔和成名之子谁

更具备抗争精神?请你从两者中任选一人,为他们写一篇颁奖词,不超

过150个字。

(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发展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其实我们不仅读过一个“人变虫”的故事,我们还读过另外一个。有一位

学者,他曾经这样说,他说,在变形计的格里高尔与成名之子身上,虽然是东

西方两位不同的“人变虫”的形象,但是他们都体现了人在艰难环境当中的抗

争精神。那么我想请同学们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着手,你认为格里高尔和成名之

子谁更具备抗争精神?你任选一人为他们写一篇颁奖词,我发现更多的同学都

选择了成名之子,那我们来读一则。

成名之子:小小的年龄,却承受着一个家庭的重任。一只小虫披上铠甲,

以向死而生的决心向重重官场发起突围,从民间到皇宫,斗遍天下无敌手,用

勇气迎来了一个家庭的重生。

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他也写了格里高尔,那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这一则写格

里高尔的:面对一份囚禁灵魂的工作,面对一个屋檐下冷漠的家人,格里高尔

在床上虽然已经失去语言,但他的内心却第一次有时间反思他的生活。孤独,

没有朋友,勤勤恳恳却招致莫大的怀疑。那个可能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总有

一天要走到老板面前,把这一切的想法倾倒出来,那一句让一切都见鬼去,无

声的呐喊,都彰显着一颗真实的灵魂在觉醒。

所以我们发现很奇怪,有人认为斗遍天下的成名之子,他更有抗争精神,

而还有人认为那个悲观忧郁的格里高尔竟然也有抗争精神。那我们不妨思考一

下,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的抗争精神,他们的本质是否一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