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三)_第1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三)_第2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三)_第3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三)_第4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三)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在某一社会群体中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即构成这一时代的精神偶像。当下,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种时代召唤下,无数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倾情奉献,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作为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科学家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理应被褒奖。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以科学工作者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学人物传记片,数量并不多,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更是屈指可数。探究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门槛较高,要求主创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充沛的学习热情、较高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当的艺术造诣。主创需花大力气将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观众真正理解这些科研项目的艰辛和科学事业的意义。另一方面,创作者对此类电影的认知定位有些模糊。比如究竟是历时性地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是围绕他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世界的互动关系,展现人物的人性弧光;是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还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必要的艺术想象,将现实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使人物塑造扁平化,以及剧情团于“成绩罗列”“忘我工作”“与病魔抗争”等程式化模块,缺乏创新之类的问题。比如《人到中年》把更多力气花在反映科学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坚毅品质的渲染上,作品虽然感人,却没有充分反映出科学工作的特殊性。《超导》则过于专业,无法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因此,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让更多闪耀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科学之星成为时代偶像,是新时代对电影创作者提出的新创作命题。要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首先是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表达理性的科学精神,并在表达过程中涉及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以及理性思考时,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无论是科学家抽象的理性思维,还是相关科学概念和事实,都应该服务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作为情节发展的一种变量,构成叙事表达的结构性要素。让创作始终围绕人物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既表现科学人物理性的存在状态,更要表现他非理性的情绪与情感的冲动。既要表现超然物外的执着一面,更要有平凡世俗,甚至是迟钝的一面。通过反差、吸引、冲突与转化等一系列艺术手段,所塑造的科学人物才能具备丰富个性和温暖情感,才能更接地气,更有生气。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更能艺术化地表现其作为科学工作者异于常人的观看世界、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此外,电影叙事在根本上是有关“关系”的叙事。其中,既包括人与自我的关系,更包括人与他人,与社会群体、与社会机制间的关系。因此,仅仅是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的自我成长经历,以及他的科学成就,对于科学人物传记片而言,还远远不够。没有天生有趣的人物,人物的人性弧光需要在互动关系中得以呈现。对于那些有着明确科学目标追求的科学家而言,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借用一句京剧的行话,即“不疯魔,不成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疯魔”状态,影片中科学探索的荆棘之路才会彰显出人物真正的精神。除了解决创作层面的问题,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要批量涌现,也与整体社会氛围密切相关。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发挥好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的主导作用,吸纳更多具有制作实力的组织机构参与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推出重量级、标杆性的作品,在电影行业掀起创作热潮。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有了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更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创作者和受众才能在更高维度上形成共鸣并且互相激发。总之,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更有希望。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涌现出来,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摘编自孙承健《让科学家成为时代偶像》)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批量涌现,离不开有关部门发挥在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B.时代的精神偶像是时代精神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它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时代精神。C.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中,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问题。D.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不仅要表达科学精神,还应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够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B.无数科学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作出了非凡贡献,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C.新时代的电影创作者应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D.科学家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这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内容。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A.影片《居里夫人》讲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前后经历,致敬了她的独立探索、不唯名不唯利的精神,给予后世的科研工作者以无尽的启示。B.电影《奥本海默》是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传记电影,如果不熟悉背景知识和这些举足轻重的物理学家,可能会觉得很难跟上剧情。C.纪录片《超凡未来》尽显中国科学家的浪漫和仁心,这种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描述,给予观众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世界更美好。D.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电影《钱学森》,主要讲述的是钱学森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的曲折人生。4.下列对原文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指出了当下以科学工作者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学人物传记片数量较少的现象,引发读者思考。B.文章以《人到中年》为例,阐述了一些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者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如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C.文章第二至第五段采用层进式结构,由分析科学人物传记片式微的原因,再到分析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做法。D.文章引用“不疯魔,不成活”,论述了在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中,展现科学家与他人、与社会群体关系的重要性。5.班级计划为袁隆平院士拍摄一部传记片,你认为应做好哪些准备?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火锅子铁凝他和她站在窗前看雪,手拉着手。雪已经下了一个早晨,院子里那棵小石榴树好像穿起了白毛衣,看上去挺暖和的。他八十七岁,她八十六岁。他是她的老夫,她是他的老妻。这么好的雪天,我们应该吃火锅。她离开窗户提议。那就吃。他拉着她的手响应。他们就并排坐在窗前的一只双人沙发上等田嫂。田嫂是家里的小时工,一星期来两次,打扫卫生,采购食品。今天恰好是田嫂上门的日子。雪还在下,他们却不担心田嫂让雪拦住不来。他们认识田嫂二十多年了,一个实在而又利索的寡妇。田嫂来了,果然是风雪无阻。他们两人抢着对田嫂说今天要涮锅子。田嫂说,老爷子老太太好兴致。他催着田嫂去买羊肉,她嘱咐田嫂把配料写在纸上省得落下哪样。田嫂就忙着出去采购。出门前不忘从厨房端出那只沉甸甸的紫铜火锅,安置在客厅兼餐厅的正方形饭桌上,旁边放好一管牙膏和一小块软抹布。这是老太太的习惯,截长补短的,她得擦擦这只火锅。隔些时候没擦,就觉得对不起它。上一回吃了涮锅子她还没擦过它呢,有小半年了。他见她真要擦锅,劝阻说今天可以不擦,就两个人,非在乎不可啊?她说,唔,非在乎不可,两个人吃也得有个亮亮堂堂的锅。说着从沙发上起身坐到饭桌旁边,摸过桌上的抹布,往抹布上挤点牙膏,用力擦起锅来。他就也凑过来坐在她对面看她擦锅。锅可真是显得挺乌涂,也许是他的眼睛乌涂。他的眼睛看着火锅,只见它不仅没有光泽,连轮廓也是模糊一团。他和她都患了白内障。医生说他们都属于皮质性白内障,成熟期一到就可以手术。他和她约好了,到时候一块儿住院。她擦着锅盖对他说,你看,擦过的这块儿就和没擦过不一样。他感受着她的情绪附和着说,就是不一样啊,这才叫火锅!他俩都喜欢吃火锅,因为火锅,两个人才认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们正年轻,周末和各自的同事到东来顺涮一锅。那时有一种“共和火锅”,所谓“共和”,就是几个不相识的顾客共用一只火锅,汤底也是共用的。锅内栏出若干小格,吃时每人各占一格,各自涮各自点的羊肉和配料。锅和汤底的钱按人头分摊,经济且节能。那时候的人和空气相对都更单纯,陌生人同桌同锅也互不嫌弃,共和着一只大锅,颇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气象。那天他挨着她坐,吃完自己点的那份肉,就伸着筷子去夹她的盘中肉,她的盘子挨着他的盘子。他不像是故意,她也就不好意思提醒。可是他一连夹了好几筷子,她的一位男同事就看不公了,用筷子敲着火锅对他说,哎哎,同志,这火锅是共和的,这肉可是人家自己的!同桌的人笑起来,他方才醒悟。她反倒因此对他有了好感,就像他对她同样有好感。后来他告诉她,那天他在她旁边一坐,心就慌了。田嫂回来了,羊肉、调料样样齐备。她一头钻进厨房,该洗的洗,该切的切,眨眼间就大盘小碟地摆出一片。她把那些盘盏依次从厨房端出来,端上老爷子老太太守着的餐桌,绕着桌子中央的大火锅码了一圈,众星捧月一般。接着,田嫂还得先把火锅子端走——老太太擦得满锅牙膏印,得冲洗干净。田嫂在厨房的水龙头下冲洗着火锅,发现这锅并没有像从前那样被老太太擦得锃亮,锅身明一块暗一块的,锅脚干脆就没有擦到,边边沿沿,滋着灰绿色的铜锈。想到老人的眼疾,田嫂心话,真难为您了。那边老太太又问锅擦得亮不亮,如同孩子正等待大人的褒奖。田嫂打算撒个小谎,高声应答说,亮得把我都照见啦!把我脸上的黄褐斑都照见啦!他和她听见田嫂的话,呵呵笑起来。续满清水,加了葱、姜、大料和几粒海米的火锅重又让田嫂端上饭桌,只等清水咕嘟咕嘟滚沸,涮锅子就正式开始了。他们共同向锅中投入着眼花缭乱的肉和菜。她捞起几片羊肉放进他的碗,他就捞起一块冻豆腐隔着火锅递给她。她又给他捞起一条海带,他也就比赛似的从锅里找海带。一会儿,他感觉潜入锅中的筷子被一块有分量的东西绊住了,就势将它夹起。是条海带啊,足有小丝瓜那么长,他高高举着筷子说:你吃。她推让说:你吃。他把筷子伸向她的碗说:你吃。她伸手挡住他的筷子说:你吃,你爱吃。他得意地把紧紧夹在筷子上的海带放进她的碗说,今天我就是要捞给你吃。她感觉被热气笼罩的他,微红的眼角漾出喜气。她笑着低头咬了一小口碗里的海带,没能咬动。接着又咬一口,还是没能咬动。她夹起这条海带凑在眼前细细端详,这才看清了,她咬的是块抹布,他们把她擦火锅的那块抹布涮进锅里去了。他问她:还好吃吧?她从盘子里拣一片大白菜盖住“海带”说,好吃!好吃!她庆幸是自己而不是他得到了这块“海带”,她还想告诉他,这是她今生吃过的最鲜美的海味。只是一股热流突然从心底涌上喉头,她的喉咙发紧,什么也说不出来,就什么也没再说。他又往锅里下了一小把荞麦面条,她没去阻拦。喝面汤时,他们谁都没有喝出汤里的牙膏味儿。她双手扶住碗只想告诉他,天睛了该到医院去一趟,她想知道眼科病房是不是可以男女混住?她最想要的,是和他住进同一间病房。雪还在下,窗外白茫茫一片。那棵小石榴树肯定不再像穿着毛衣,她恐怕是穿起了棉袄。2013年4月29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截取了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在大雪天一起吃火锅的场景,令我们体会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爱情,恰恰是温暖珍贵的感情。B.小说名为“火锅子”,令读者自然联想到火锅的热与烫,成功调动了读者的联觉反应,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读来倍感亲切。C.文中的田嫂,是老爷子和老太太的小时工,她不仅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更提供了一个第三者的视角,见证着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D.文中夫妻俩年事已高且患白内障,才出现将抹布当作海带的乌龙,搞笑中透露着心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暮年的感伤以及对老夫妻的同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补叙的形式,补充了老夫妻因火锅相识的过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坚持吃火锅,实质上是对他们长久感情的一种坚持和深化。B.“以情抓人”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铁凝用她饱蘸人间烟火的暖笔,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难得的人间温情,体现了女性作家的细腻与敏感。C.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老夫妻相亲相爱的形象,展现出两位老人在点滴生活中的甜蜜温情。D.小说两次写到大雪中的“小石榴树”,作者以拟人的手法,通过穿着白毛衣、白棉袄的石榴树展现出一幅银装素裹而又温暖的画面。8.铁凝作品中的事物往往蕴藏着深厚的内涵,比如《哦,香雪》中的“铅笔盒”,本文的“火锅子”也是一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苏东坡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这篇小说正如文中的清汤火锅,淡而有味,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本文“淡而有味”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蹊隐堂记刘辰翁①龙泉康氏为其子读书之斋种桃李焉,周遭可里所。霞蒸雪积,入境疑仙。春流浮远,想见千树青阴绕屋,时闻诵弦。芳时过客不能赋即已能赋未有不眷然问谁氏也。于是有大人先生②,取司马子长李将军赞语,命之曰“蹊隐”。或疑之曰:“蹊者,山间之迹,昔未有者也。崎岖荦确③,不用而又将塞也。何康之蹊亦若是乎?”予曰:“不然!彼披榛莽,排藜藿,入而与猿狖争,出而与鹿豕群;忽焉草合,不见前辙,由行者少也。若桃李,则无不好也。虽深山长谷,溪回路断,苟有目者,虑无不极其处,往复袂相属如通道焉,繇世之好者众也。”曰:“然则客之得其蹊者千百,而隐何居?”予笑曰:“子以为隐者之隐,必孤山之梅,小山之桂,竹林之密密,兰畹之幽幽乎?必去人愈远,于人所不好而后隐,则丹崖之浑沌,绝涧之沉沦,虽今无闻,可也。盖富春之台,草堂之墟,吾尝褰裳过之,叹曰:‘介推母子之言,谁则闻之?而又安知其绵上也?’昔者是山也,樵斧之所攀援,长镵之所失径,自诸君子择于是,息于是,而蹊生焉。[甲]故凡隐者皆蹊也,亦不能不蹊也。蹊而桃李焉,桃李而邂逅焉,未尝不与人混,未尝求与人异,未尝不与人同乐。顾物之纷华盛丽,举无足以异此,而吾老是乡矣。彼山人者,则不可知。若古有道之士,种花食菜,实未离乎人间,而亦不可荣以禄,殆真隐矣。桃李何负于隐哉?方时艳阳,华如桃李,能不顾省?而穷山枯槁者睨而远焉,彼诚有乐乎?彼而名之所归,政复不能不累乎?彼也人之情性,隐者距相远哉?”或又曰:“康之子功名方兴,而岂有意于隐耶?而独为此名也?”予曰:“然!康氏之教其子,则有意矣。今夫静对轩窗,行吟花下,生意自然,一举目而足,不待游嬉远想,而光阴华悴,感发无穷,则学之所得,或在是矣。园林如此,他时子孙仕宦倦而思归,乃与松菊留情,居然无异,则亦兹花之为助也。何伤于出,而何憾于隐?凡卉盛衰,未尝不与桃李同。近世以名品相高,谓晚岁为长年,风霜为清苦。春葩浩荡,黯然羞沮,谁与领此?而我独取之,则我希矣。[乙]彼以桃李为俗,吾亦不能不以彼为俗。”问者喜曰:“异哉!夫子之言之也。为蹊记可乎?”予曰:“虽然,蹊有几④,世方艰险,入者为捷径,出者为畏途。今之隐者,其非后之赫赫者耶?[丙]桃李不言,予不得不言。”(选自《豫章丛书·须溪集》)【注】①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辛派三刘”之一,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本文作于其中第前后,其时元兵已进逼临安,朝廷内部又有贾似道专权。②大人先生:语出阮籍《大人先生传》,指与道合一、独来独往的人,此处为作者自称。③荦确:石多貌。④几:深微的道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芳时A过客B不能赋C即已D能赋E未有F不眷然G问H谁氏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推,即介之推,曾从齐桓公出亡,后与母隐于绵山,桓公焚山求之,竟不出而死,寒食节由此而来。B.独,意为“仅仅”,亦可指“偏偏”,此处应解释为后者,《石钟山记》“而此独以钟名”的“独”即为此意。C.自然,此处指桃李自由生长的繁盛景象,与《归园田居(其五)》中“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意思不同。D.希,通假字,同“稀”,意为“稀少、罕见”,与成语“地广人稀”“大音希声”中的“希(稀)”字意思均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首先描绘蹊隐堂春时胜景,想象主人的高雅情趣,随后抓住“蹊隐”二字,以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方式演绎文章,以阐释其命名之理,类似的写法在《赤壁赋》中也有所体现。B.有人质疑康氏之隐名不副实:沿小路欣赏桃李的客人成百上千,谈何归隐?但作者不以为然:与世隔绝不是衡量隐居之地的标准,不必像林逋、严光那样与兰桂竹木相伴终老。C.与那些深居在荒山野岭、容颜憔悴、自诩为隐士的人不同,真正的隐者虽未完全与世俗断绝往来,但早已将功名利禄置之度外,《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陶渊明就是这类形象。D.在作者看来,隐居于桃李芳菲之中,观草木荣枯、四时流转,不但对出仕和隐退两无妨碍,还可以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洞明世事盛衰之理,于世路艰险之时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苟有目者,虑无不极其处,往复袂相属如通道焉。(2)顾物之纷华盛丽,举无足以异此,而吾老是乡矣。14.清人评价须溪散文“倘恍迷离亦间有意趣”,请从甲、乙、丙三处画横线句中选择一处,谈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意趣”。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唐]高适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注]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明快的笔法点明了作为远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紧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突出行人征夫奔赴西北边塞以求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B.颔联将“关山事”与“州县劳”进行对照,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从军行役路途艰苦的关心与惜别之意,同时又赞颂了行者不畏险难的豪迈情怀。C.颈联写疾进之军容,通过想象描绘出行者送兵赴边途中的情景,传出士卒昂扬奋发之神态,从而展现出一幅气势豪雄的千里行军图。D.尾联直接抒发唐军必胜的信念,朋友一问一答之间,虚处传神,显示唐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表现出一腔豪迈的爱国戍边之情。16.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本诗是如何体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对于义利关系的思考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

”。(2)“砧”是古代诗歌当中常用来表达女子思夫之情的意象,《春江花月夜》中的“

”正是对此的有力证明。(3)你的同学在考试中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为了鼓励他重新振作,你可以选用唐诗中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春发其华,秋收其实。2023年秋分,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金风玉露,瓜果飘香,稻谷满仓。丰收之美,来自于劳动者们汗水的浇灌,也来自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人们常用“五谷丰登”一词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您知道

?答案是:稻、麦、黍、菽、粟(稷)。“五谷丰登”

,还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密码。秋分,是秋收冬藏的终点,也是春耕夏种的起点。国家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

,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通过将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折射出中华民族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延续了中华民族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敬畏自然的优秀传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用来表示昼夜的长短;惊蛰、清明、小满、芒种中蕴含着物候特征,启示着气候条件在不断变化……例如芒种时节,草木葱茏,池塘莲开,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时光流转之际,已然到了仲夏,是收割和栽种搅缠在一起的时候。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中创造出的二十四节气,为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提供指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这背后包含的“敬天道而事之”的传统智慧、流传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千古箴言,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正因如此,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弘扬农耕文化,也为中华文明成果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内涵。18.下列选项中的语句与文段中“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密码”所用修辞不同的一项是(3分)A.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为“例如芒种时节,草木生长得很茂盛,池塘里的莲花开花了,北方的麦子和江南的梅子都成熟了,时光流转之际,已然到了仲夏,正是又要忙收割又要忙栽种的时候”,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2.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阅读《故都的秋》,要抓住“秋味”这一中心,仔细体会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C.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然后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D.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文言文阅读中,作者与世人对于桃李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对雅与俗的辩证关系的思考。有人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正在于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也有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俗者未必恒俗,雅者也未必恒雅;还有人说,高雅与流俗并无高下之分,二者对立统一,雅俗共赏才是正确态度。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部分参考答案1.C2.D

3.B

4.D5.①了解有关杂交水稻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中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②深入挖掘袁隆平院士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他的丰硕成绩,以及他对国家、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现他的人性弧光。③围绕袁隆平院士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将他的人生经历、研究经历等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问题”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