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1页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2页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3页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4页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联系的特点有(),(),(),()。2.自给自足、交换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的有组织性和()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4.必要、剩余5.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根源和()根源。6.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还有一个从()向()转变的时期。7.劳动、剩余价值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实践、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9.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和()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10.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的组织和()。二、单选题1.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完全必然的B.偶然的机遇C.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2.从前有一个人,因饥饿一连买了六个饼子吃,但是还不觉得饱,于是就买了第七个,刚吃了一半就饱了。那人很后悔,说:“前六个饼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饼子就行了”从哲学角度看,这个吃饼人错在()①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否认了事物的质变③看不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④割裂事物的联系,孤立的看问题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D.所用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4.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5.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A.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反比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6.金融资本指的是()。A.归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B.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7.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8.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C.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新经济政策9.对一个事物价值的判断因人而异,说明价值具有()。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11.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是()。A.反映一定的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B.属于该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C.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D.该社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形式12.社会资本是()。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13.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A.第一阶段B.高级阶段C.中级阶段D.并行阶段14.社会存在指()。A.全部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15.()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A.科学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6.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8.从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是()。A.原因与结果B.必然与偶然C.现实与可能D.内容与形式19.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A.革命阶级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的让步C.对社会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D.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2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治思想B.意识形态C.国家政权D.军队2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2.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的客观依据是()。A.生产工具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产品分配关系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是()。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政治与经济的差别24.“帮蝶破茧、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5.体脑对立的消失是因为()。A.旧式分工消失B.消灭私有制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2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7.“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和发展的()。A.不变性、永恒性B.确定性、无限性C.唯一性、不变性D.根本性、无限性29.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30.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等感性活动三、多选题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D.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2.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3.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A.价值评价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B.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特征C.价值评价完全因人而异,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评价,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D.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E.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4.实践主体的精神能力是指()。A.对理论知识的掌握B.对经验知识的掌握C.情感因素D.意志因素E.自然力5.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A.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B.揭示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C.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与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D.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E.揭示了封建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6.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讽刺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后来他终于试制成功了白炽灯泡。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实践是认识的本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失败中包含着成功的因素E.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E.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8.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热销,说明了()。A.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到人们认可B.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正在受到人们重视C.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依然存在并发生作用D.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今时代的真理E.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崩溃的前夜9.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的历史任务有()。A.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B.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E.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10.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主要内容是(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密切联系群众1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机械相加的过程B.永远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的过程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E.真理和谬误不断斗争的过程12.马克思讲:“任何生产,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这说明的是()。A.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B.商品、价值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C.商品、价值总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D.为社会生产的产品必然是商品E.如果产品不是商品,就不体现社会联系。13.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说法正确的是()A.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紧密结合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描述世界变化的广度与深度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种经济行为主体的竞争、冲突和合作即相互作用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D.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将不单指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而且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E.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变得和谐和团结了14.下列关于金融资本说法正确的是()A.所谓金融资本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B.金融资本既不是银行垄断资本,也不是工业垄断资本,而是在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态。C.金融资本体现在大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金融关系,银行可借此掌握了企业资金往来和经营情况,能对企业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甚至左右企业的命运。D.金融资本体现在大银行可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等方式参与和控制工业企业,把它们控制在自己手中。E.金融资本体现在大银行要派人充当企业的董事或经理,实现银行与企业人事上的结合,直接掌握和控制企业。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促使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逐渐融合起来。1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劳动B.人口因素C.自然地理环境D.社会组织E.物质生产方式16.商品经济包括()。A.商品价值B.商品生产C.商品交换D.货币流通E.商品市场17.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局限性B.国家垄断资本从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性C.国家垄断资本的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D.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计划管理,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抑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18.商品的二因素是()。A.个别价值B.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E.价值19.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E.共产主义20.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C.私人垄断资本的独立运动变为其与国有垄断资本的结合运动。国家调节经济是其主要形式。这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种形式。D.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和社会范围内的结合。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四、判断题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3.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规律性的过程,与人们的目的、意识、激情无关。()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过程上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相适合到不相适合,再到新的相适合。5.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文化、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气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6.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7.资本主义在繁荣进步背后,包含着日益加深的社会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性。()8.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10.实践是彻底驳到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11.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12.资本主义所以能在历史上起革命作用,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13.在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开始复苏。14.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15.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16.把作为精神性客体的精神产品、先进理念和思想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属于主体客体化的表现。17.经济全球化会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18.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19.生产工具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20.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3.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一、填空题1.(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2.3.个别企业生产4.5.认识、社会历史、阶级6.(资本主义)(社会主义)7.8.再实践再认识9.生产资料私有制10.(计划)(管理)二、单选题1.D2.A3.A4.C5.D6.D7.D8.C9.B10.C11.B12.A13.A14.B15.B16.B17.A18.D19.C20.C21.A22.B23.D24.C25.A26.D27.B28.B29.A30.A三、多选题1.ABC2.AC3.BD4.ABCD5.ABCD6.CDE7.ABCDE8.ABCD9.ABCDE10.ABCD11.BE12.ABC13.ABCD14.ABCDE15.BCE16.BC17.ABCDE18.CE19.ABC20.ABCDE四、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对8.对9.错10.对11.对12.对13.对14.对15.对16.错17.错18.对19.错20.错五、简答题1.(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2.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2)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7.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2)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3.(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