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1页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2页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3页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4页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巴黎公社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规定所有公职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实行全面的()和()。2.积聚、集中3.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多重限制,人的()往往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即()和谬误。4.使用价值、价值5.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发展的()指南。6.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在()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7.资本主义、社会主义8.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也更加巧妙和残酷。在这方面,作为血汗工资制的()和()是非常典型的。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走向()的过程。10.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他们先是在巴黎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接着又在()合写了()。二、单选题1.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2.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A.发展性B.历史性C.革命性D.世界性3.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5.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每一个流行话语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同步变化的6.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的矛盾和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是()。A.主体和客体的矛盾B.主观和客观的矛盾C.物质和意识的矛盾D.认识和实践的矛盾7.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C.公有制D.发展生产力8.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10.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交换到:()。A.1件上衣B.4件上衣C.8件上衣D.16件上衣11.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1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3.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4.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A.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B.它能够指导实践并检验和发展认识C.它能够扬弃抽象的观念D.它是认识过程的结束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私人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B.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D.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6.《太阳城》的作者是()。A.康帕内拉B.莫尔C.闵采尔D.马克思17.上层建筑是指()。A.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B.国体和政体的统一C.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8.垄断利润是()。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1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基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生产资料公有制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马克思主义指导D.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21.()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同,它是以更为间接和抽象的方式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式。A.哲学B.道德C.艺术D.宗教2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A.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B.据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C.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D.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小商品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统一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不可逆性B.客观现实性C.可知性D.伸张性25.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A.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B.外部联系的片面反映C.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D.现象的直接反映26.人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精神属性D.理性27.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价值是主观的B.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28..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9.被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其作出一些让步和调整,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体现阶级斗争在社会形态()过程中的作用。A.运动B.发展C.质变D.量变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三、多选题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E.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D.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E.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对方获得发展3.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可以划分为A.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B.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C.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D.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价值E.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价值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每个人对历史有或大或小的作用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E.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5.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根源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D.社会科学的进步E.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C.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7.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法正确的是()A.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增长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资本社会化的发展,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成长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D.金融资本体现在大银行可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等方式参与和控制工业企业,把它们控制在自己手中。E.垄断资本的竞争双方都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这便使得竞争特别激烈,更具有持久性,竞争造成的破坏也更加严重。8.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B.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D.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E.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9.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意识理解为()。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B.社会存在的反映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统一D.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E.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1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E.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1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逐步消灭剥削B.经济运行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C.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D.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E.实现了绝对公平12.以下关于共产主义表述错误的是()。A.实行按劳分配B.实行按需分配C.生产力高度发达D.产品极大丰富E.人们是自利的1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揭示了()。A.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本质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关系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必然关系14.下列属于商品的是:()。A.商店里的矿泉水B.捐赠的衣物C.日本出售给阿拉伯国家的雨水D.农民的自留粮食E.路边散发的促销广告单15.辩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A.否定是自我否定B.否定与肯定是有区别的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D.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E.否定是扬弃16.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17.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A.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C.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D.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E.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18.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体现为()。A.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B.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C.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D.价值分配是价值创造是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分配也就没有价值创造E.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属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问题19.金融寡头的统治途径主要有()。A.经济上通过“参与制”B.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C.生产上通过“企业联合”D.管理上通过“经理负责制”E.经营上通过“协议制”20.国家的职能有()。A.执行政治统治B.协调各阶级的利益C.管理社会生活D.把阶级斗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E.防御外来的侵略颠覆四、判断题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3.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4.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苏东剧变,说明共产主义理想不对头。()5.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6.要从必然性或偶然性中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7.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这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9.苏联模式为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提供了保证。()10.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1.既然一国或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那么,一国或少数国家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12.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时,就不再有阶级统治的性质。13.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14.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道理。()15.列宁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16.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替代是一个短暂的过程。()1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就是我们的最终理想。()18.在社会意识形式中,有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之分。()19.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0.随着历史的发展,曾经起过十分积极意义的“空想社会主义”逐渐显得落伍了。()五、简答题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2.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3.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一、填空题1.(选举制)(撤换制)2.3.认识真理4.5.中国6.(发展)(高度发达)7.8.“泰罗制”9.必然自由10.布鲁塞尔二、单选题1.D2.A3.B4.D5.C6.B7.C8.B9.A10.C11.B12.C13.C14.B15.D16.A17.D18.B19.D20.B21.A22.D23.D24.B25.A26.A27.D28.A29.D30.D三、多选题1.ACD2.ABC3.ABC4.BCD5.AC6.ABC7.ABC8.ABCDE9.ABCE10.ABCD11.ABCD12.AE13.ABCDE14.AC15.ABCDE16.ABD17.ABCE18.ABC19.AB20.ABCDE四、判断题1.对2.对3.对4.错5.对6.错7.对8.对9.对10.错11.错12.错13.对14.错15.对16.错17.对18.错19.对20.对五、简答题1.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教材106-107页。2.(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3.(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