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十(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十(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十(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十(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十(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汇总十

一、看拼音写词语。(填同音字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linglizhongzhangjimojianweizhTzhu

qlnxibonongjlnghuang^sikongjianguan

xiaoxiaoxiaoxiao

推云遥笔

二、按要求写成语。

2.按要求写成语。

三顾茅庐(出自历史)粉骨碎身(出自诗句)

见多识广(含近义词)以毒攻毒(ABCB)

雪中送炭(对对子)笔墨纸砚(并列)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16分)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迫不急待书声朗朗天崖海角决口不提

B.精兵减政兴高采烈负荆请罪振天动地

C.大名鼎鼎风调雨顺居高临下守株待兔

D.刻舟求箭风尘仆仆如肌似渴理智气壮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杂拌儿(zAb&nr)风筝(zheng)咔嚓(cha)原谅(liang)

B.鸿鹄(gao)百啜(zhuan)哪吒(ne)妨碍(fang'ai)

C.泪潸潸(shan)搅和(he)资源(zT)演绎(yi)

D.倒霉(mei)彩绘(fei)钥匙(chi)蔷薇(qi^ngwEi)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天的考试中都要发扬出自己的学习水平。

B.中国古文字对世界各国都有重要影响.

C.看了电影(周永开》后,使我们深受感动。

D.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6.下面古诗中都有“春”字,其中不是描写春天的一句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B.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C.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日月当空。

D.“你们俩歇会吧!”毛泽东主席说:“我来试试。”

8.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春光明如,人间娴静。

A.相当于“只”B.完了,一点不剩C.景物D.光彩

9.依次填在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o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一;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一;生活是一首

歌,吟唱着

①几个苦涩的瓜②麻绳拧成的花③人生悲喜交加④人生酸甜苦辣

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10.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上联:一潭流水一谭月

A.一味清凉上月时B.二分明月望梅花

C.三月细雨春妩媚D.半人江风半入云

四'判断题。(共6分)

判断题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即兴发言应该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万不得已”一词按音序排列的正确顺序是“不得已万”。()

(4)《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篇散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

(5)“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6)“叨、故、休、向"都是形声字。()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6分)

12.按要求完成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改为转述句)

(2)“六一”儿童节那天,观众们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孩子们的精彩表演。(缩句)

(3)我们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改为肯定句,意思不变)

(4)巴山大峡谷风景秀丽,大家都想去欣赏。(改为反向句)

(5)他的脸皮比城墙还厚。(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形容小学生活过得快)

(6)老师犹如灯塔,指引我们前行的路;老师犹如。

六、积累与运用。(每空0.5分,共8分)

13.积累与运用。

(1)我阅读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金沙水拍云崖

暖,___________________

(2)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我们品味到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对的向往和对的讽

刺;了解到了《骑鹅旅行记)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填国歌名)中徐徐上升。

(4)《匆匆》一文作者是。读了本文让我想到了《长歌行》中的诗句“,

(5)“,子欲养而亲不待。”劝诚人们及时孝敬父母。与“青,取之于蓝,而胜于

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歇后语是。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联想到的俗语是,。

(7)《采薇》中以哀景写乐的诗句是“,

(8)请填写与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

五一期间,四川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宽窄巷子摩肩接踵,峨眉山,乐山大

佛。

七、能说会道。

14.电脑时代需不需要练字,谈谈你的看法。(先说观点,再说理由)

八、课内外阅读。(18分)

课内阅读。

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鹏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5.本文选自《》,孟子被尊为“工

16.“通国之善弈者也”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的意思分别是,。

17.①文中的“”说明了两个人的学习结果。②文中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不同是

因为前一个人,而后一个人(填成语)。③选文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18.“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的语气。()

A.语调上扬,读出反向B.语调舒缓,读出疑向

课外阅读。

米粽之忆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心里就不免发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浸回忆里,想

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

红布上绣一些蛤坝、娱蚣、蜘蛛,以及蛇蝎竭之类的小动物,那时,我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

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母亲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

旁,不眨跟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称子。平一个月,母亲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

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子时,便一张张将平苇叶。

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掴那米

标,那时,母亲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节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称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甜香,以及苇叶、马兰

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棕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母亲说:“睡觉去

吧,称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嘛。”

⑤咕咕哪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地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

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

子里钻,我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北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母亲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健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理鞋,要

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

有没有人走过,总是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巴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继收割了。在阡陌

上行走,不一会儿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

草香,我便想起母亲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杨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

闻着苦艾燃烧的气味,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⑼一想到既往的端午节,想起那香喷喷的红卓米粽,我就止不住地回忆起母亲和许多往事来……

19.文中②——⑤自然段中按顺序,回忆了母亲

,,三件事。(4分)

20.“咕咕哪嘟,粽子在锅里快乐的唱歌。”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锅里煮着米粽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这让我想起了课文《腊八粥》中的另一

个孩子:»

21.文章介绍了作者家乡过端午的习俗,除了文中出现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过端午节的习俗?请写出一

个。

22.读完全文,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3.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采用了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4.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赞美母亲的诗句“。”

九、妙笔生花。(30分)

25.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完成一篇习作。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能以细节打动读者,以真情实感赢得读

者的共鸣。(不允许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伶俐;肿胀;寂寞;见微知著;侵袭;拨弄;惊慌;司空见惯;销;霄;逍;削

【解析】【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

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要注意“肿胀”的“胀”不要写成形近字“账”,“寂寞”的“寞”不要写

成同音字“莫”,“见微知著,,的“微”不要写成同音形近字“徽”,“侵袭”的“侵,,不要写成形近字“浸工书写时要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伶俐、肿胀、寂寞、见微知著、侵袭、拨弄、惊慌、司空见惯、销、霄、逍、削

【点评】此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

难写字要着重练习。

2.【答案】完璧归赵;不拘一格;手疾眼快;应有尽有;锦上添花;琴棋书画

【解析】【分析】从给出的词语“三顾茅庐”来看,是出自历史,如:完璧归赵、程门立雪。

从给出的词语“粉骨碎身”来看,是出自诗句,如:不拘一格。

从给出的词语“见多识广”来看,是含近义词,如:手疾眼快。

从给出的词语“以毒攻毒”来看,是ABC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雪中送炭”来看,是对对子,如:锦上添花。

从给出的词语“笔墨纸砚”来看,是并列结构,如:琴棋书画。

故答案为:完璧归赵、不拘一格、手疾眼快、应有尽有、锦上添花、琴棋书画

【点评】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这些成语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

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故“迫不急待”的"急”错误。天涯海

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故“天崖海角”的“崖''错误。绝口不提: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故“决

口不提”的“决”错误。

B.有误,精兵简政:精减人员,宿减机构。故“精兵减政”的“减”错误。震天动地:指震动了天地。形容声

音或声势极大。故“振天动地”的“振”错误。

C.正确。

D.有误,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故“刻舟求箭''的"箭"错误。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故

“如肌似渴'’的“肌”错误。理直气壮:指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就壮,说话就有气势。故“理直气状”的"状”错

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

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4.【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鸿鹄”的“鹄”应读“ET,指天鹅。读“gU”时,指射箭的目标;箭靶子。

C有误,“搅和”的“和”应读“huo”,指搅拌。读“h夕时,指平和;和缓。

D.有误,“彩绘”的“绘”应读“hui”,指画。“钥匙”的“匙”应读“shi”,指开锁的器物。读“chF时,指匙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

义来辨析。

5.【答案】B

【解析】【分析】A.有误,“发扬”错误,应为“发挥”。

B.正确。

c.有误,成分残缺,去掉“使”。

D.有误,搭配不当,应去掉“和疾病”。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

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6.【答案】D

【解析】【分析】A、B、C中的“春”字都是描写春天的。

D.“春”字不是描写春天的。句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把“雪花”比作“梨

花”,描写的是冬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

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7.【答案】C

【解析】【分析】A.“风筝”“空竹”“口琴”是并列词语,应该将逗号改为顿号。

B.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

C:正确

D.说话人在中间,“说”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

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

8.【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了词语解释。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前半句话的意思是春天

的景物美好。故“光”的意思是景物。

故答案为:C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9.【答案】B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

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生活是一团麻”搭配“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杯酒''搭配"人生

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条藤”搭配“几个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搭配"人生悲喜交加”。

故答案为: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

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联的积累,回答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和背诵来完成。“一

潭流水”对“半入江风”,“一潭月''半入云";“一潭流水一潭月”对“半入江风半入云”最合适。

故答案为:D

【点评】对联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对联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只要

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11.【答案】(1)正确

(2)正确

(3)借误

(4)正确

(5)错误

(6)错误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有误,“万不得已”的音序是:W、B、D、Y,按音序排列的正确顺序是“不得万己”。

(4)正确

(5)有误,“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6)有误,"休”是会意字,不是形声字。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6)错误

【点评】考查了形声字、文学常识、字母表、课文理解、实践作业、说明方法。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

方式。形声字分形旁和声旁,表示意义范畴的是形旁,表示声音类别的是声旁。在区分时要加以分析和理

解,以防弄错。

12.【答案】(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哪能离开呢?

(2)观众们看着表演。

(3)我们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巴山大峡谷风景秀丽,大家怎么会不想去欣赏呢?

(5)小学生的生活就像流水一样,转眼间就过去了。

(6)阳光,驱散我们心中的不快,让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家园

【解析】【分析】(1)把“我''改为“他",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2)去掉修饰语“六一,儿童节那天用羡慕的目光”“孩子们的精彩”。

(3)把“不违法”改为“必须遵守

(4)把“都想去”改为“怎么会不想去…..…呢”,结尾用问号。

(5)例句把“脸皮”比作“城墙”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6)例句把“老师”比作“灯塔”指引我们前行的路,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哪能离开呢?(2)观众们看着表演。(3)我们必须遵守学校的规

章制度。(4)巴山大峡谷风景秀丽,大家怎么会不想去欣赏呢?(5)小学生的生活就像流水一样,转眼

间就过去了。(6)阳光,驱散我们心中的不快,让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家园

【点评】(1)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

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你”改成“我们”。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去掉否定词。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意

(4)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

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5)、(6)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

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

13.【答案】(1)大渡桥横铁索寒

(2)自由;现实社会;鹤之舞表演大会

(3)义勇军进行曲

(4)朱自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树欲静而风不止;长江的浪头——后浪推前浪

(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7)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8)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解析】【分析】(1)出自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结合题干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可知填写的

诗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

(2)《汤姆・索亚历险记》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

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

往和对现实社会的讽刺。《骑鹅旅行记》一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

等。

(3)《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我国的国歌。

(4)《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

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时期的《长

歌行》。

(5)结合题干中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

而亲不待''摘自《孔子家语・致思》,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

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意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

更深。常用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于前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歇后语是“长江的浪头——后浪

推前浪”。

(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是: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有

钱有势的人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7)出自先秦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采薇》。《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

是一首成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近义词有: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结合语境可知:节

假日期间,四川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宽窄巷子里摩肩接踵,峨眉山人头攒动,乐山大佛人山人

海。

故答案为:(1)大渡桥横铁索寒(2)自由;现实社会;鹤之舞表演大会(3)义勇军进行曲(4)朱自

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树欲静而风不止;长江的浪头——后浪推前浪(6)只许州官放火;不

许百姓点灯(7)今我来思;雨雪菲菲。(8)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歇后语、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解答

本题,需要回顾诗歌内容,在理解名言警句含义的基础上,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

14•【答案】电脑时代也需要练字,首先,写字是人特有的功能,是大脑思维的延伸和表述,练字能锻炼大

脑。第二,写一手好字是一种艺术,字的艺术也是人类特有的,尤其是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电脑的出现,

为写字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打字和写字是截然不同的表现,打字不能有自己字体的个性表现。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完成作答。电脑时代需要练字。首先,练字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写

字是人特有的功能,大脑思维的延伸和表述,练字能锻炼大脑。其次,写手好字是一种艺术,字的艺术也

是人类特有的,尤其是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再次,练字还可以延续中国的文化。我国的书法有一一个长期

的发展过程。现在它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小篆、金文等多种字体。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继

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让它流失。

故答案为:电脑时代也需要练字,首先,写字是人特有的功能,是大脑思维的延伸和表述,练字能锻炼大

脑。第二,写一手好字是一种艺术,字的艺术也是人类特有的,尤其是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电脑的出现,

为写字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打字和写字是截然不同的表现,打字不能有自己字体的个性表现。

【点评】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不仅指一般说话的技巧,还包括说话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

力、应变能力、知识结构及其他有关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

说话交际能力。

【答案】15.孟子•告子上;亚圣

16.的;鸿鹄

17.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18.A

【解析】【点评】(1)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

作答。

(2)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

做好整理。

(3)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4)掌握语气词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阅读时注意体会,写作时会运用。

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

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

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15.考查文学常识。该文章是《学弈》,选自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故答案为:孟子•告子上;亚圣

16.考查字词解释。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助词,的。思援弓缴而射之:想

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代词,指鸿鹄。

故答案为:的;鸿鹄

17.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①文中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臭"说明了两个人的学习结果。②文中两个

人的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而后一个人三心二意。③选文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

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故答案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18.考查了朗读语气。结合内容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他的智商比不上另一个人吗?是反

问,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故选A。

故答案为:Ao

【答案】19.时间;做肚兜;包粽子;煮粽子

20.拟人;;;喜爱;八儿

21.赛龙舟

22.作者说一想到端午节,就想到红枣米粽和关于母亲的许多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端午节习俗的难忘

和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23.首尾呼应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解析】【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要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语来解答。

(2)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及生活实践完成。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前后照应的作用:前后照应的作用是贯通全文、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而在文中反复照应,则对刻画

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渲染气氛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作用。

(6)考查了知识积累。写出赞美母亲的诗句即可。

19.本题考查概括主要事件。阅读全文,逐段概括段意,并进行归纳总结。从“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便

赶夜给我做红肚兜”接着是包粽子"“端午节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可知,文中②••⑤自然段中按时间顺

序写的。第二段主要写了母亲给“我”做红布肚兜,第三段主要写了母亲包粽子,第四、五段写煮粽子。据

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时间;做肚兜;包粽子;煮粽子

2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对比阅读。阅读重要语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地

唱歌“,写粽子唱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这和《腊八粥》中的八儿形象十分

相似。

故答案为:拟人;喜爱;八儿

21.本题考查节日风俗。结合生活经验及传统文化来回答。端午节的习俗除包粽子、插艾草外,还有赛龙

舟、饮雄黄酒、佩香囊、挂五色丝线等。

故答案为:赛龙舟

2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阅读重要语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想到既往的端午节,想起那香喷喷的

红枣米粽,我就止不住地回忆起母亲和许多往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