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后部中药学重点_第1页
中医学后部中药学重点_第2页
中医学后部中药学重点_第3页
中医学后部中药学重点_第4页
中医学后部中药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后部中药学重点整理

“浙八味”:杭白芍、杭菊花、延胡索、玄参、於(白)术、宽麦冬、

浙(象)贝母、温郁金。“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

四君子汤(补气):人参、白术、茯苓、甘草,1)加半夏、陈皮为六

君子汤,2)加木香砂仁为香砂六君子

四物汤(补血活血):熟地黄、白芍、当归、川号。加四君子汤为八

珍汤。

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加四物汤再加黄黄、肉桂

炮制的概念:

中药在使用前的加工和修整过程称〜

炮制的目的: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负作用。--(减毒)巴豆压油取霜

2.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一(增效)麻黄、枇杷叶蜜制增强

润肺止咳功能

3.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改性)生地黄功专清热凉血、

滋阴生津,酒制成熟

地黄后则滋阴补血、生精填髓

4.纯净药材,分检药物,区分等级。-(纯净)石膏挑出沙石、远志抽

5.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便用)

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便服)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

脂、款炒白僵蚕

7.干燥药材,利于贮藏。----------(便藏)桑蝶峭、刺猬皮炮制后

保存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引经)知母、黄柏、杜仲经盐

炒增强入肾经作用炮制方法:

1.修制:①纯净处理②粉碎处理③切制处理

2.水制:①(漂)洗②浸泡③闷润(闷/伏)④喷洒(淋)⑤水飞(在水中获

得极细粉末)

3.火制:①炒②炙(液体辅料拌炒药物)③烫④煨⑤煨

4.水火共制:①煮②蒸③炖④潭⑤淬

5.其它制法:常用的有发酵、发芽、制霜、精制、药拌等。

制霜法分为:压榨、渗析、煎煮、升华、冷冻

中药的性能:(简称药性)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

药性内容包括性(四气)、味(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五

个方面。

药性理论,内容包括:药性内容及配伍和用药禁忌。

四气[寒热温凉(平)]是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

所治疾病的性质(寒、热)相对而言的。寒凉性药:清热泻火、凉血解

毒等功用多兼抗菌、消炎、镇静而具抑制性质,具有降低人体病理机能亢

进的功能。--治阳盛热证温热性药:温里散寒、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等功用,多兼刺激、鼓动强壮而具兴奋性质。具有兴奋人体机能

活动的功能。一治阴盛寒证

五味酸(涩)、苦、甘(淡)、辛、咸

☆★苦:泄:(1)通泄一一大黄一一热结便秘(2)降泄一一杏仁一

肺气上逆喘咳

(3)清泄----桅子---热盛心烦

燥:主治湿证(1)苦温一治寒湿一苍术、厚朴

(2)苦寒一治湿热一黄连、黄苓

坚阴:(泻火存阴含义)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亏虚之相火亢盛的萎证。

黄柏平相火妄动、固肾精,便是坚阴]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呼吸系

统咳、痰、喘一桔梗毒性:一切药物的总称;药物的偏性;药物有毒成

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中药的配伍(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药物合在

一起应用。)意义:(目的)

1.提高与促进疗效--一(增效)2.减低毒性与副作用一(减毒)

3.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应变)4.改变与影响药效——(改效)

影响升降浮沉、功用、药性

☆★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

方面一一“七情二

1.单行:单味药治病,如鹤草芽驱虫。

2.相须:功效相似的药配伍可相互增强原有疗效,麻黄配桂枝。

3.相使: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

高主药的功效,黄黄配茯苓。

4.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半夏畏生姜。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绿豆杀

巴豆毒。

6.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生姜恶黄苓。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

反”,“十九畏”。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

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

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

之毒也”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

中药名言十八反,半篓贝敛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

芦。

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及、白薮;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

芫花;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

细辛、芍药

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本经》称之谓相恶、相

反。)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脂灵,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相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爆炙燃莫相依

妊娠用药禁忌: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妊娠服药禁忌歌:

元斑水蛭及忙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惫饮与娱

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

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挑仁通;硝砂干漆蟹爪甲,地胆毛葭都适

中。

☆★三姜

生姜:辛而微温,散风寒解表之力较弱,多用于感冒风寒轻证。且益

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尤以降逆止呕为长,有“呕

家圣药”之称。常用治呕逆痰多咳嗽,以及中焦水湿痞满诸症;(走而不守)

干姜:辛散之性大减而偏于治里证,以温中回阳,温肺化饮见长。(能

走能守)

炮姜:(即干姜炒至外焦黑内焦黄)已无辛散之性,辛苦大热:温中止

泻,止血,用于寒症腹泻,虚寒性出血(便血、崩漏)(守而不走)

柴胡:解表退热(正柴胡饮),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升举阳气(补

中益气汤)麻黄:发汗解表(与桂枝相须,麻黄汤),宜肺平喘(三拗汤),

利水消肿(甘草麻黄汤)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

山药、茯苓、泽泻

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

山药、茯苓、泽泻清肝明目药:夏枯草,青箱子,谷精草,夜明砂,决

明子,密蒙花,木贼,龙胆草,羚羊角

☆★三黄对比

黄苓、黄柏、黄连三药都是苦寒之品,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苓以清肺热见长又能安胎;

黄连以清心火而除烦,善止呕逆为长;

黄柏则泻相(肾)火而退虚热,且能除下焦湿热。

因此一般所谓黄苓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的说法就是根据

黄苓清肺热,黄连止呕逆,黄柏泻相火的特点而来的,但现在临床上作为

清热解毒药应用时.:苓、连、柏三药都是通用的,没有上述这样严格的区

分。

☆★大黄

【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通经,

利湿退黄,利湿通淋

【应用】:1.攻积导滞:阳明腑实证①肠道积滞:热结便秘(阳明腑

实)-大承气汤②其它便秘:(气血、阴津亏,脾阳虚等便秘)③热痢初起:

肠道湿热积滞不化者。苦寒沉降,

荡涤肠胃积滞,配:芒硝、厚朴、枳实。

2.清热泻火:实火诸证

治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神昏澹语等。

3.清热解毒:

⑴痈肿疔疮口疮。大黄枯研研末涂口疮

(2)肠痈一大黄牡丹皮汤(治急性兰尾炎)

(3)

4.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吐、蚓血及目赤、咽痛、牙痛。

5.活血祛淤:(妇产科、伤科)

用于血淤证。如妇女淤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积聚及跌打损伤等。

6.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症

甘遂:(勿水煎)【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水肿,曦胀,胸胁停饮:风痰癫痫: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l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

制,以减低毒性二活性味功能相似,均可祛风胜湿,散寒通痹,对于风

寒湿痹常相须为用。

羌活主入太阳、兼入少阴,善能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有发汗解表之

功,病种在上、在表者宜之,治风湿以上半身之脊、项、头、背的疼痛为

主;

独活主入少阴、偏于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

二者均治头痛羌活善治巅顶至枕项疼痛为主的太阳经头痛;

独活善治头痛连及齿颊之少阴头痛。

总之,一为太阳经祛风引经药,一为少阴经治风引经药,一治“游风”,

一治“伏风二所谓“游风”与“伏风”,不外病邪在表、在里、在上、在

下和新病,久病之别。

附子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1.回阳救逆:

①阳证: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外

固卫阳以祛寒。

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如四逆汤。

②阳衰气脱证:可治亡阳兼气脱者,如参附汤

2.补火助阳:--阳虚证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主要补心、脾、肾之阳气

(1)肾阳不足:桂附地黄丸

(2)脾阳虚:脾气虚证配益气温脾之理中丸一附子理中丸。

(3)脾肾阳虚:真武汤(温阳利水)

3.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证:甘草附子汤

三七活血止血特点:止血不留瘀

【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1)出血证:冠心病心脑血管保健药(扩冠/降压/降脂);补虚

(2)跌打损伤:跌扑,尤善止痛;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l~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

适量,研末

外掺或调敷【注】孕妇慎用

《散》三仙:神曲,山楂,麦芽

功能:川贝母润肺止咳;肺的引经药,桔梗;牛黄清心热,

用量:朱砂每次0.1-0.5g,麝香每次0.03-0.1g,冰片每次0.15-0.3g

固元膏:阿胶,黑豆,黑芝麻,花生米,核桃仁

二皮

青皮《本草图经》[醋炒为佳]主要用于肝郁气滞的药

1.疏肝破气:味辛散破气温通,气性峻猛,是肝胆气分的要药,能引诸药

入至肝经,长于破气疏解郁。

(1)用于肝郁气滞重证:可有横犯胃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胃脱

胀满,呃逆、暧气吞酸等

(2)肝郁气滞,乳房胀痛,配瓜篓,香附等。

(3)疝气痛,痛引脐腹,配荔枝核,橘皮,小茴香。

(4)气滞血瘀,肝脾肿大配棱、术、甲,丹参。

2.散结消滞:--食积不化证

破气消积化滞之力较强,有健胃助消化作用,但力量不及陈皮。配草果,

山楂等(如青皮丸)枳实:破气苦寒而降,偏于快利胸膈,消导肠胃积滞。

青皮:破气辛温而散,苦温而降,偏于破肝经气结。

陈皮《本经》治肺气壅滞的药

1.燥湿化痰:

为脾、肺气分二经的要药,既能理气,又能燥湿。

①湿浊中阻证: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澹薄,舌苔厚腻,配苍

术,厚朴,甘草一平胃散,

②痰湿阻肺证:(胸痹)气逆不降,咳嗽痰多,喘促胸闷,舌白腻,

脉滑或濡滑等。配半夏、茯苓、甘草、乌梅一二陈汤。

2.理气健脾:--脾胃气滞证:

气香性温,能行能降。

①皖腹胀满或疼痛,配枳壳,木香。

②胃失和降,恶心呕吐,配生姜一橘皮汤。

③呕吐有痰热之象可配竹茹、黄连。

④气乘脾所致痛泻,配术,芍,防风一痛泻要方。

⑤胃气虚消化不良配党参,白术,甘草一异功散。

陈皮主治范围,不外肺脾病症,总是取它理气,燥湿之功效,配参、

术能健脾益气;配半夏则能燥湿化痰,配苍术,厚朴则燥湿除胀;配防风、

白芍、白术则住痛止泻;配竹茹、生姜则和胃降逆。

人参

【性能】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扶正祛邪

【应用】(1)元气虚脱证:气虚欲脱,短气神疲、脉微欲绝等危重证

候--独参汤

(2)肺脾心肾气虚证:肺,补肺汤;脾,四君子汤、归脾汤、八珍

汤;

补益心气,天王补心丹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

人参汤

【用法用量】煎服,5-20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