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第2课时书山有路勤为径,()。书读百遍,()。读万卷书,()。发奋识遍天下字,()。学海无涯苦作舟而义自见行万里路立志读尽人间书第1课时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人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学习的。25

古人谈读书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则文言文片段,从中获取读书和学习的营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zhì识一chǐ耻我会认书写指导:

“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止”右竖要长,注意中间有一短横。书写指导:

“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知知知知知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个步骤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蒙混过去。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解答这道题的全过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默。识:读“zhì”,记住。厌:满足。诲:教诲。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这一教育学说。回顾刚才所学知识,说说理解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后三句话。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示: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没有天生就知晓所有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因为他多听多记、勤奋好学。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推测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从天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再读读后三句话,说说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学们,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思考;学过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并不断进步。古人谈读书(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几句文言文。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朱熹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2课时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31岁正式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等。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二yǐ矣我会认qǐ岂书写指导:

“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笔是竖。书写指导:

“甬”横撇要小,不要漏写一点,“冂”稍宽,里边是两横和一竖。书写指导:

“山”要扁宽;“己”稍扁,起笔横折要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随意要紧,重要。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不仔细、读不准确、记不住吗?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三到:心到眼到口到①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②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的意思是什么?与我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急:要紧、重要。今义:着急。“心到”指思考,只有用心思考,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奥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同学们,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启发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读书专注、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作为自己以后读书、学习的准则。古人谈读书(二)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赠送以下课件3

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寒食节第1课时《寒食》[唐]韩翃理解诗题,走近作者了解寒食节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了解作者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朗读诗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指春天的京城。春城御柳御柳:皇城里的柳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传蜡烛五侯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解释诗意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化诗为画,体会意境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不满轻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树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诗歌小结寒食板书设计白昼——自然风光夜晚——宫廷生活春意盎然特权腐败创设情境,导入诗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汉乐府第2课时《迢迢牵牛星》初读全文,读通读顺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易读错的字:迢纤泣涕盈脉xiānmò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朗读诗歌探究内容,品味诗情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伤感相思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迢迢”这个词语在今天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

“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皎皎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弄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泣零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为了阻隔两情的象征。盈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脉脉”是指相视无言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脉脉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再读诗歌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知识积累

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迢迢牵牛星叙板书设计相隔之远相思之情议——离别之苦写神话故事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第3课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了解作者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初读古诗,读出韵味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栖:乌鸦在树上休息”。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qī栖指导朗读把握大意,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十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