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BE装置岗位操作(钦州讲课5)_第1页
MTBE装置岗位操作(钦州讲课5)_第2页
MTBE装置岗位操作(钦州讲课5)_第3页
MTBE装置岗位操作(钦州讲课5)_第4页
MTBE装置岗位操作(钦州讲课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岗位操作第一节岗位职责和责任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努力完成各项工艺指标。2、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认真填写操作记录。3、负责本岗位开停工和正常操作,在紧急情况下(如发生危及人身或安全生产险情,若拖延时间即可造成重大事故)有权通知前后工序立即停工处理,并立即报告班长。4、熟悉岗位各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物料性质,工艺参数及产品指标。5、能正确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保证岗位任务的完成。6、做好现场检查工作,按时巡检,发现问题及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7、做好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工作。8、做好岗位记录,岗位操作记录要用仿宋体,要求字迹整洁,记录准确及时。9、搞好岗位卫生工作,工器具摆放规格化。第二节反应醚化岗位操作法反应醚化岗位主要负责将罐区来的一、三、四气分和乙烯的碳四和甲醇按醇烯比1.05混合,经三段反应器反应,使异丁烯转化率大于90%。反应后物料(醚后碳四)进入催化精馏塔T-101的第22层塔盘,在反应塔的催化剂床层,与甲醇进行深度反应,使塔底得到纯度大于98.3%的MTBE产品,塔顶醚后碳四去罐区。完成醚化反应、反应精馏各系统的正常操作、开工、停工、事故处理以及负责所属设备容器的日常维护和所属区域的日常卫生工作。一、内操岗位操作要点1、醚化反应部分

1.1温度控制

1.1.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最敏感。在这里反应温度是指反应器进出口温度和催化剂床层温度,温度太低,反应速度慢,转化率就低,造成反应产物中甲醇含量高而使产品不合格;温度太高时,虽然反应速度快,但副反应也会很剧烈,造成物料中二聚物、多聚物增加。另外催化剂的活性成分氢离子也会因温度升高而丢失。因此说,在反应转化率合格的前提下,尽量将温度控制低些。(最佳55~65℃)

1.1.2在反应转化率达到指标的情况下,选用尽可能低的反应温度,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1.1.3由于催化剂活性下降而使转化率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但反应器床层中的热点最高温度决不能超过80℃。

1.1.4反应器提温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提高反应器入口温度(一段为TIC-125),其二是提高各段的循环返回温度,其三是降低各段的循环量。反应器降温则相反操作。

1.1.5反应器的进、出口温度:进口温度的控制,当超过控制值时,就需通过增加返回一定量的一段出口物料控制,同时各段反应器串联,上一段反应器的出口温度即为本段反应器的进口温度,因此应注意上一段反应器的操作对本段反应器的进口温度的影响;一段反应器的进口温度则受原料加热器E-109的控制。但控制了进口温度,并不能说控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器出口温度;出口温度受制于循环取热(循环量和循环返回温度)、入口温度、主副反应放热、催化剂的床层温度是这四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在控制数值上,一般是以进出口温差来决定出口温度,控制出口温差在101.2压力控制

1.2.1对本装置液—液相反应工艺来说,压力对反应的影响不大明显,因此反应压力是相对恒定的。将反应压力控制在1~1.4MPa之间,其主要意义是能使反应在液相状态下进行。

1.2.2各反应器的操作压力均由压力控制仪表(PIC-001)控制,它们的压差反映了系统的阻力降。

进料量中包括甲醇进料和C4进料,甲醇进料量由C4进料量,C4中异丁烯浓度,醇烯比以及甲醇本身的浓度来决定;而C4进料量由装置负荷的升降而增减,但最高负荷不能超过催化剂的空速,最低负荷不能低于催化精馏塔的最低极限。

1.3进料的醇烯比是以C4进料量及其异丁烯的浓度为第一参数,甲醇进料量是以1.02的摩尔比为控制依据,负荷变动,异丁烯浓度变化时,甲醇进料量则随从这一变化做及时调整。

1.4循环量分别根据各自的进、出料温度调节,除了在开车初期之外,一般是在其出口温度高于反应器进口温度时建立的,循环量的大小分别由(一段循环流量控FIC-001和二段循环流量控FIC-002)和一、二段循环泵出口阀控制控制。

1.5循环比是各段循环量分别与反应器进料量之比,循环比是动态的,变化的。

1.6空速是指单位体积催化剂上所流过的物料体积,用LSHV表示,是催化剂处理物料的能力,其倒数即为物料在催化剂床层中的停留时间。空速越高,催化剂的处理能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1.7原料中含轻组分如C2、C3多时,可在V-101顶排放这些不凝气体。C4原料罐V-101贮水器中的水要经常排放,防止游离水进入系统生成过量的叔丁醇。

1.8原料预热器E-109可视实际情况而停止使用。

1.9反应器出口物料的分析数据在操作中起非常的作用,它不仅能计算出转化率,而且还可以计算催化精馏塔的补充甲醇量,同时,也是验证进料醇烯比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2、催化精馏部分

=1\*GB2⑴塔顶温度主要受回流量和回流物料温度控制,塔底温度由塔釜再沸器蒸发量控制,进料温度则由醚化反应控制。决定塔顶温度的依据是塔顶馏份中重组分的含量和塔反应段所要求控制的反应温度,塔底温度的控制依据是塔釜出料中轻组合的含量(在这里将主要以甲醇含量来决定)。塔底温度的控制方法是以灵敏板的温度来控制蒸发量达到控制塔釜温度的目的。=2\*GB2⑵在本塔的操作中,催化剂床层温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主要是避免催化剂床层温度超过正常值,引起操作波动和影响催化剂寿命。控制其超温的主要手段是增加回流量,增加甲醇注入,降低塔的进料温度,降低塔底蒸发量。而引起催化剂床层温度过高的原因是进料中异丁烯含量太高(本装置设计异丁烯进料浓度不大于5%,塔的波动除外),甲醇注入太少引起自聚等副反应。=3\*GB2⑶反应塔压力是通过反应塔塔顶的压力调节阀(PIC-102)来控制。而开车初期的N2和长期运转后积累起来的不凝气(C3组合)则通过HIC-101给予排放。=4\*GB2⑷回流比是塔顶回流量与塔顶物料出料量之比。在一定范围内,回流比越高,维持塔正常运转的能量消耗就大,但分馏效果好;回流比越低,则能量消耗小,但分馏效果差,决定本塔回流比大小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需考虑反应段的温度控制的大小。=5\*GB2⑸甲醇进料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塔的进料量、反应器出口物料中的异丁烯浓度和甲醇浓度,反应段醇烯比。因此,负荷变动,反应段转化率有变化时,甲醇进料量也要随这些变化做相应调整。醇烯比是决定甲醇注入量的指标。在这里计算甲醇注入量时,必须以反应器出口物料残存的异丁烯和甲醇为基础,再以醇烯比之要求计算甲醇补充量。=6\*GB2⑹再沸器E-102的稳定运行对塔的操作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影响其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塔底液面,蒸汽的压力和流量(FT-104)等。操作波动时,先要检查和稳定上述几大要素。=7\*GB2⑺根据分析化验结果及时调整E-102蒸汽流量,保持T-101底温度在工艺指标内。=8\*GB2⑻保持塔底液面在控制指标内,使塔底外甩量保持相应的稳定,因为T-103进料量是与T-101底外甩产品MTBE换热。=9\*GB2⑼根据装置的处理量大小调整T-101负荷。=10\*GB2⑽如未反应的C4中含有MTBE,及时调整T-101顶回流温度或回流量或塔底温度,并注意塔压的突然变化,以确保塔顶产品合格。=11\*GB2⑾原料中含轻组分如C2、C3多时,可在V-101顶排放这些不凝气体。=12\*GB2⑿控制塔顶回流罐液面在工艺指标内,尽量保持T-102进料量稳定。二.正常操作与调节1、醇烯比的调节醇烯比是根据现场分析仪由调节阀FC103来控制碳四原料中异丁烯含量及调节阀FC102来控制甲醇进料量进行调节,控制醇烯比为1.05±0.05。2、塔-101入口温度的调节由预热器E-109蒸汽量来调节,温度太高时可降低蒸汽量,反之可加大蒸汽流量。3、塔-101底温度的调节该点温度与再沸器E-102蒸汽量有直接关系,该点温度高时,可通过FC104稍降再沸器蒸汽量;反之该点温度低时可稍增再沸器蒸汽量。4、塔-101顶醚后碳四异丁烯含量的调节影响该含量的因素有:塔-101补加甲醇量,塔-101催化剂床层温度,为了确保塔-101顶醚后碳四异丁烯含量小于1.0%,要求塔-101补加甲醇量按醇烯比1.05补加,控制塔-101床层温度65℃5、塔-101顶醚后碳四异丁烯含量的调节影响该含量的因素有:塔-101补加甲醇量,塔-101催化剂床层温度,为了确保塔-101顶醚后碳四异丁烯含量小于1.0%,要求塔-101补加甲醇量按醇烯比3.0计算,控制塔-101床层温度65℃6、R-001A/B、R-101A/B出口阳离子含量的调节当在用离子过滤器出口金属阳离子含量及碱性物含量超过0.1PPm时,(反应无MTBE生成或反应无温升)应切换至另一台反应器(离子过滤器)或更换催化剂,详细操作见R-001A/B、R-101A/B的切换及更换。三、不正常现象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醇烯比变化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碳四流量发生变化或碳四中异丁烯含量发生变化。(2)泵抽空。(3)甲醇的纯度发生变化。(4)甲醇泵及碳四泵出口流量调节仪表不准。2.处理方法:(1)先查找原因稳定碳四流量并相应变化甲醇量。其次联系气分调整操作。〈2)按时巡检,发现泵抽空时及时调整。(3)及时调整甲醇的流量,保持合适的醇烯比。(4)联系仪表工修理。(二)反应塔T-101塔身温度变化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反应塔压力发生变化。(2)醚后碳四回流量或回流温度发生变化。(3)新鲜物料的醇烯比发生变化。(4)塔底再沸器蒸汽量发生变化或换热效果不佳。2.处理方法:(1)调节T-101顶压力,控制PIC001在合适的压力。(2)调节E-101的冷却水或凝结水流量。(3)尽量平稳碳四及时调整甲醇的流量。(4)及时调整再沸器蒸汽量,确保塔底温度控制在指标内。(三)反应器压力变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进料量变化。(2)进料醇烯比变化。(3)进料中轻组分C2、C3含量太多。(4)T-101压力变化。(5)进料温度变化。(6)反应区温度变化。2.处理方法:(1)进料量过大或过小,必须及时调整,进料量在适当的范围内调整的情况下,反应器会随进料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操作中不必调节反应器的压力。(2)控制适当的醇烯比1.05±5。(3)联系上游装置控制好原料碳四中C2、C3的含量在合适范围内。(4)严格控制T-101顶压力。 (5)控制进料温度在不超80℃(6)注意调整反应精馏塔顶、底温度或压力。(四)T-101塔顶压力超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塔顶气相旁路流量过大。(2)塔顶温度太高。(3)塔超负荷,进料量太大,塔顶气相超负荷。(4)循环冷却水量压力低或循环冷却水水温高。(5)冷却器结垢,冷却效率降低。(6)进料轻组分含量多。(7)塔顶压力调节仪表失灵。2.处理方法:(1)调整操作。(2)降低塔底重沸器蒸汽流量或降低塔顶回流液的温度。(3)减少塔的进料,降低塔负荷。(4)联系调度提高循环水压力或加大循环水流量。(5)进行反冲洗。(6)V-106顶排放不凝气去火炬。(7)联系仪表,进行修理。(五)塔T-101顶压力偏低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塔顶压力调节仪表失灵。(2)原料组份重,含碳五过多。(3)塔底、塔顶温度太低。(4)塔顶冷凝冷却器水量太大。(5)凝结水后路不畅通。(6)塔底重沸器蒸汽流量太小或蒸汽压力太小。(7)塔底重沸器结垢严重,传热效果降低。(8)安全阀起跳不能复位。2.处理方法:(1)联系仪表,修理仪表。(2)联系气分,搞好异丁烯塔的操作。(3)提高塔身的温度。(4)调节冷凝冷却水流量。(5)畅通凝结水后路。(6)调节重沸器蒸汽流量,联系调度,提高蒸汽压力至指标范围内。(7)停工检修重沸器。(8)联系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六)T-101底温度过高原因及处理方法:塔底温度较长时间超高,会引起塔顶重组分含量超高,即塔顶未反应碳四中MTBE含量增多MTBE收率下降。1.原因:(1)塔底重沸器蒸汽流量过大。(2)塔顶回流过小或回流温度过高。(3)进料温度较高。(4)醇烯比控制不好,造成反应物中含DIB(二聚物),TBA(叔丁醇)等杂质太多。(5)塔顶压力突然变高,塔顶气相负荷大,造成雾沫夹带。2.处理方法:(1)适当减少重沸器蒸汽流量。(2)调节塔顶回流量或回流温度。(3)适当降低进料温度。(4)调整反应器进料的醇烯比为1.05±5。(5)适当降低塔顶压力。(七)T-101底温度过低原因及处理方法。塔底温度过低时,会引起轻组分降落到塔底量增多,造成MTBE产品质量不合格。1.原因:.(1)进料流量突然增大。(2)塔平衡不好,液相负荷过大。(3)塔顶回流量太大或回流温度低。(4)灵敏板温度给定值低。(5)塔顶压力突然升高。2.处理方法:塔底重沸器蒸汽流量是与灵敏板温度控制串级的,如灵敏板温度有下降的趋势,塔底温度则也有下降趋势,而灵敏板温度是由塔底蒸汽流量来自动控制,所以灵敏板及塔底温度在进料量改变,塔顶回流量改变,回流温度改变,进料汽液组成改变的情况下,能自动调节,维持塔内平衡,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不必改手动调节塔底蒸汽量,如波动过大时,则按如下操作。(1)调整再沸器的蒸汽流量。(2)及时调整塔顶回流,同时适当增大塔底外甩量,尽快使塔处于新的平衡状态。(3)降低塔顶回流或降低塔顶冷凝冷却器冷却水水流量。(4)通过调节再沸器蒸汽量,提高灵敏点的温度。(5)排放不凝气,调节塔压。(八)T-101塔顶温度偏高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压力突然变低。(2)塔底温度过高。(3)回流量小或回流温度高。(4)进塔反应甲醇中断或流量大幅变小。(5)塔压长时间超高。(6)进料温度过高。2.处理方法:(1)提高塔压。(2)降低塔底温度。(3)调整回流温度。(4)增大反应甲醇量。(5)将塔压降至工艺指标范围内。(6)调整E109,将入口温度降下来。(九)T-101塔顶温度偏低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塔顶压力突然变大。(2)塔底温度变低。(3)回流量过大或回流温度过低。2.处理方法:(1)调节塔顶压力。(2)提高塔底温。(3)调节塔顶回流量。(十)T-101塔顶回流罐液面变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进料量减少。(2)塔顶压力变高,轻组分增多。(3)回流温度降低。(4)塔底温度变低。(5)进料重组分含量增大。(6)给T-102进料增大或回流量过大。2.处理方法:(1)查询原因,并提大进料量。(2)降压,或联系气分装置改善原料。(3)减少E-101循环水量。(4)适当提高塔底温度。(5)联系气分装置改善原料。(6)平稳T-102进料量或回流量。(十一)T-101塔底液面变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进料量增大(2)进料中异丁烯含量大,生成MTBE量多。(3)进料重组分较多。(4)塔顶回流量过大。(5)塔灵敏板温度过低。(6)塔底液位调节仪表失灵。2.处理方法:(1)查找原因,并适当降低进料量。(2)尽快调整,加大MTBE外甩量。(3)联系气分装置改善原料。(4)适当减小塔顶回流量。(5)通过调整再沸器蒸汽量,提高灵敏板温度。(6)联系仪表人员处理。(十二)T-101底MTBE含碳量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T-101底温度偏低。(2)灵敏板温度偏低。(3)进料流量大或甲醇配比高。(4)塔顶回流量大。(5)塔的压力偏高。(6)催化剂漏入塔底使MTBE分解。2.处理方法:(1)提高T-101底温度。(2)提高灵敏板温度。(3)减小进料量或减小反应甲醇量的配比。(4)减小回流量。(5)适当降低塔压。(6)必要时联系车间及有关单位作停工处理。(十三)T-101顶MTBE含量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T-101顶压力偏低。(2)回流量小或回流温度高。(3)塔底及灵敏板的温度高。(4)塔气相负荷大,造成物沫夹带。2.处理方法:(1)调节T-101顶压力至合适值。(2)调节回流量及回流温度。(3)调整再沸器蒸汽量,降低塔底及灵敏板的温度。(4)平稳塔的操作,调整回流及塔底各相关参数。(十四)T-101顶异丁烯含量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反应转化率低。(2)醇烯比控制不好。(3)催化剂活性降低。2.处理方法:(1)通过调整T-101的操作,提高反应转化率。(2)依据原料碳四量,适当变化甲醇的进料量。(3)通过略提反应温度或提高压力或相应办法来使反应进行得完全。(十五)反应器R-001/AB和R-101/AB反应温度超高1.原因:⑴进口温度偏高⑵循环温度偏高⑶循环量偏低⑷甲醇进料偏低异丁烯自聚⑸异丁烯浓度高2.处理方法:⑴降低进口温度至35~55℃左右⑵降低各段循环温度至35~55℃⑶适当加大循环量⑷加大甲醇进料⑸调整异丁烯浓度(十六)反应器R-001/AB和R-101/AB反应压力高1.原因:⑴出口压控失灵后路不畅⑵进料量突然加大2.处理方法:⑴控制阀走旁路,控制阀检修⑵调整进料量第三节甲醇回收及水洗岗位操作法本岗位负责甲醇回收和未反应碳四的用水洗涤脱甲醇、胺类等杂质,脱水系统的正常操作。开工、停工、事故处理以及负责所属设备容器的日常维护和所属区域的日常卫生工作。一.岗位操作要点1.保持T-102进料流量的稳定,掌握好E-101循环水流量,以控制T-102进料温度的稳定进料温度在40℃2.保持T-102压力的稳定,并控制在工艺指标之内。3.保持T-102萃取水流量的稳定,掌握好萃取水冷却器循环冷水的流量来控制T-102萃取水温度在工艺卡片规定范围之内。4.保持T-102底流量的稳定,保持T-102顶界面的稳定并保持醚后碳四流量的稳定。5.严禁T-102顶界面超高,以防醚后碳四携带甲醇和水。6.保持T-103进料的稳定,控制V-107液位在控制指标之内。7.注意T-103底流出量的稳定,控制T-103底液面在工艺指标之内。8.保持T-103进料温度的稳定。9.保持T-103底温度在工艺指标之内。10.保持T-103顶回流量及回流温度的稳定。11.根据水质情况来平衡系统内萃取水是否需要更换,不足时及时补水。12.注意V-107按要求按时脱水。二.正常操作与调节1.V-107压差增大一般要求V-107压差不大于0.1Mpa,否则需要更换脱水元件,具体见脱水元件更换操作。2.塔-103灵敏点温度的调节影响该点温度的因素主要有:E-106蒸汽量;塔底液位;回流量。若灵敏点温度高时则稍减蒸汽量,提高塔底液至位正常值,稍提回流量;反之则稍提蒸汽量,降低塔底液至位正常值。3.水洗塔醚后碳四甲醇含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有:萃取水量;萃取水中甲醇含量;萃取水温度;萃取水质量好坏;醚后碳四进料温度及T-102的界面。若水洗后甲醇含量高,应增加萃取水量,降低萃取水中甲醇含量,降低萃取水温度,水质不好则需置换部分萃取水,降低醚后碳四进料温度及提高塔-102的界面至正常值。4.回收甲醇质量主要因素有:塔-103塔顶的温度; 塔底重沸器的蒸汽量;塔顶回流量;塔底液位,若回收甲醇质量不合格应降低塔顶温度,塔底温度。减少重沸器的蒸汽量,增加塔顶回流量及将塔底液位调节至正常值。5.萃取水中甲醇含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塔-103塔底温度;重沸器蒸汽量;塔底液位。若萃取水甲醇含量大于0.5%时,应提高塔底温度,增加重沸器蒸汽量及将塔底液位调节至正常值。三.不正常现象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碳四水洗塔塔顶压偏高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进料流量增大。(2)进料中含轻组分多或进料中含不凝气。(3)进料温度高。(4)V-107罐压力太高。(5)塔顶、塔底温度太高。(6)塔顶萃取水温度太高。(7)塔超负荷运转。(8)萃取水流量太大。(9)碳四水洗塔界位太高。(10)塔顶压控调节阀失灵。2.处理方法:(1)调节好塔顶压控。(2)联系气分控制轻组分含量,如果塔超压可走T-102塔顶混相安全阀副线放掉不凝气及轻组分。(3)调节反应塔冷却器E-101冷却水量,降低进料温度。.(4)V-107罐设法降压。(5)控制好进料及萃取水的温度。(6)调节水循环冷却器E-108冷却水量,降低萃取水温度。(7)降低塔的负荷。(8)控制好萃取水量,把料水比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之内。(9)降低T-102界位。(10)联系仪表修理塔顶压控仪表。(二)T-102界位太高原因及处理方法会引起碳四水洗塔压力超高,严重时会引起未反应碳四带水和甲醇,而系统内则萃取水损失较多需要不断的补水。1.原因:(1)进料量突然增大。(2)压力突然降低。(3)T-102筛孔堵。(4)萃取水量太大。(5)界位失控。2.处理方法(1)缓慢地提高T-102进料量。(2)提高碳四水洗塔的压力。(3)联系有关部门停工检修。(4)降低萃取水量。(5)联系仪表处理。(三)T-103进料温度发生变化原因及处理方法T-103进料温度的频繁变化,对甲醇回收塔的操作极为不利,会引起T-103塔顶、塔底介质的质量变化,严重时对T-102也产生影响,引起恶性循环。1.产生原因:(1)进料流量不稳,忽大忽小。(2)T-103底出塔流量不稳,时大时小,造成E107换热波动。(3)塔底重沸器蒸汽波动,造成塔底流出物料温度波动,继而影响E107的换热效果,导致进料温度波动。2.处理方法:(1)稳定T-103进料流量,提量或降量时应避免过猛,应缓慢调节。(2)稳定塔底液面同时稳定塔底流出量,不要时大时小。(3)控制好重沸器蒸汽流量,并保持塔底温度控制在工艺指标内。(四)T-103压力变化原因及处理方法T-103压力增高会引起塔身温度上升,塔顶甲醇纯度降低。塔底甲醇含量增加,进而会影响T-102导致操作混乱。1.原因。(1)进料量变化。(2)系统内水循环时间过长,含杂质太多,造成塔压降大。(3)塔身温度变化。(4)回流温度变化。(5)塔顶压控阀失灵。2.处理方法:(1)控稳进料。(2)置换系统内的污水。(3)控制好E106蒸汽量及灵敏点温度。(4)控好回流温度在指标内。(5)联系仪表处理。(五)T-103塔顶温度过高原因及处理方法甲醇回收塔顶温度过高,会引起塔顶馏出甲醇中含水量超标,一旦回收甲醇中含水超过0.5wt%时,就会影响反应系统的正常操作。1.产生原因:(1)进料温度高。(2)回流量小或回流温度高。(3)塔底温度高。(4)塔压力过高。2.处理方法:(1)调整进料温度,控制温度在工艺指标之内。(2)适当提高回流量,或降低回流温度。(3)减少塔底重沸器蒸汽流量或降低塔底温度。(4)降低塔压在工艺指标范围之内。(六)T-103塔底温度发生变化原因及处理方法塔底温度升高或降低,对甲醇精馏塔的产品质量影响极大,一旦甲醇回收塔底温度发生波动,如调整不及时,则会引起连续反应,其它工艺参数也要发生变化,如塔压、顶温等,如果是塔顶甲醇纯度降低,萃取水含甲醇量大,则进而影响水洗塔的操作,恶性循环。1.产生原因:(1)甲醇回收塔蒸汽流量过大或过小,蒸汽压力波动或蒸汽凝结水后路不畅通。(2)甲醇回收塔进料量不稳定,时大时小。(3)回流量时大时小。2.处理方法:(1)稳定蒸汽流量及蒸汽压力,保持蒸汽后路畅通。(2)稳定甲醇回收塔的进料量。(3)稳定回流量。(七)未反应碳四(醚后碳四)中甲醇含量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1.产生原因:(1)T-102界位波动。(2)塔压控制偏高。(3)萃取水水质超标。(4)萃取水量少。(5)萃取水温度高。(6)进料流量不稳。(7)进料温度偏高。2.处理方法:(1)稳定T-102的界位。(2)控制T-102的压力在工艺指标之内。(3)调整T-103操作,或置换部分萃取水。(4)提高萃取水的流量,如系统内循环水量不足,从P-108A、B补除盐水。(5)降低萃取水的温度。(6)稳定进料流量。(7)降低进料温度。(八)T-103顶甲醇带水超指标原因及处理方法1.产生原因:(1)塔顶温度高。(2)回流量小或回流温度高。(3)塔底温度高。(4)塔超负荷。(5)T-103进料温度高。(6)T-103底压力太高。2.处理方法:(1)降低塔顶温度。(2)增大回流量或增大塔顶冷却器E-105循环冷却水量。(3)降低塔底重沸器蒸汽流量。(4)减小T-103进料,联系反应岗位,调整甲醇量。(5)调整进料温度,不得高于控制指标。(6)调整塔压,控制在工艺指标内。(九)T-103底甲醇含量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1.原因:(1)进料温度太低。(2)塔底温度低或塔底温度波动。(3)塔顶回流量太大。(4)塔底压力偏高。2.处理方法:(1)提高进料温度。(2)适当调整再沸器蒸汽量,稳定塔底温度。(3)减少塔顶回流。(4)控制塔底压力在工艺指标之内。第四节容器或罐的操作法1.液面界面要保持控在中部。一般要求在40%~60%,防止液面过高冒罐或液面过低造成机泵抽空,避免界面过高造成油带水或界面过低造成跑油。2.经常观察容器所属仪表,DCS读数显示(包括现场标尺),指示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防止盲目相信DCS仪表显示或标尺导致冒罐或跑损。3.经常检查容器的压力,温度是否符合工艺指标或设计操作条件,不允许超温,超压,超安全高度,尤其开停工扫线和试压时要注意。4.定期检查容器的放空阀,呼吸阀,安全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5.罐底放空或放水时必须打开罐顶安全阀或罐顶人孔,防止负压抽瘪罐(带压容器除外)。6.用蒸汽蒸洗容器时,罐顶人孔和放空阀必须打开。第五节冷换设备操作法1.使用换热器、冷却器,应先开冷流,后开热流,停用时则先停热流,后停冷流。2.开停换热器要缓慢进行,注意冷热变化,不能逼压,注意安全。3.冷却器扫线时要先关死上水阀,并打开放水阀放水。4.停用冷换设备时,先开付线阀,后关进出口阀,把设备内的介质吹扫干净,以备拆修。5.一程吹扫,另一程要留有通路,防止设备内介质受热膨胀或汽化产生压力蹩坏设备。6.检修时要注意检查法兰,垫片有无泄漏,一旦发现泄漏较大时,应立即停用该换热器(开付线,关进出口)。然后查找原因,流程管线有无堵塞,还是设备本身问题引起。7.冷换设备检修验收必须管壳程均要试压,试压标准要为操作压力的1.5倍。第六节机泵操作法机泵是炼油装置的心脏,原料的进入、产品输出、物料平衡等均离不开机泵。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装置的连续生产,轻者打乱操作,影响产品质量,重者导致停汽或其它严重事故。因此,对机泵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一.正常操作与管理的重点要求1.机泵正常操作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要求滚动轴承温度不大于70℃(2)电机外壳温度≯85℃(3)转速为1500N/min的轴承,振动≯0.09mm,转速为3000N/min的轴承,振动≯0.06mm(4)机械密封漏损要求,轻质油不超过10滴/分,重质油不超过5滴/分;软填料密封漏损要求轻质油不超过20滴/分,重质油不超过10滴/分。要求:要经常对各机泵的进出口压力,电流(封油压力),轴承箱油位油质,油环带油情况,冷却水畅通情况,密封情况,轴承温度,声音等各部位的振动情况,及各紧固件螺栓松紧情况作必要的检查。2.经常保持机泵(包括泵体,对轮罩,电机外壳,泵座,阀门管线等)及其周围环境卫生。3.严格执行润滑油的“三级过滤”和“五定制度”,按规定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润滑脂,并做好记录。4.严格执行备用机泵盘车记录制度,主要备用机泵(指进料、塔底、回流备用泵)要保持电机电阻合格,达到随时可以切换,使用。5.发现离心泵抽空应及时调节出口阀(关小或关死),联系班长及有关人员查明原因,尽快消除,严禁离心泵长时间抽空。6.变频运行的机泵突然跳闸时,应先按一下“停止”钮,然后通知电工将变频器复位后在开。如果再次跳闸或不能启动时,联系电工检查修理,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修好的,通知电工,要求将变频器甩开,可在工频状态启动或作备用。7.认真,准确,及时做好各机泵的运行工况及有关参数的填写、记录和交班工作。一.电动离心泵的正常操作与维护1.开泵前的准备工作:(1)详细检查泵及出入口管线的各部件,如阀门,法兰,地角螺丝,联轴器,压力表等,看是否齐全好用,并清除周围杂物。(2)检查轴承箱内的润滑油液面和质量是否合乎要求。(3)联系有关操作人员改通流程,检查冷却水,封油系统是否畅通,给好各部位冷却水。(4)联系电工检查电机电阻是否合格(定子和转子的绝缘电阻≮1MΩ/千伏,转子最低≮0.5MΩ),并交送电牌给电工送电。(5)盘车,检查泵的转动情况,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盘车不动的严禁启动,必须查找原因并处理好后确信盘车轻重均匀方可启动。(6)打开泵进、出口压力表阀(注:出口压力表针型阀不要开太大)。(7)打开泵的入口阀及放空阀,注意观察,排除泵内存气,使泵体内充满液体。(8)检查好泵的安全设施(对轮,防护罩,接地线等)。(9)启动前必须先关出口阀(不能开得太大),防止因负荷过大烧坏电机或影响同线泵的工作。(10)凡经过大修的电机必须单机试运合格(包括旋转方向正确)方能使用,大修过的机泵启动时必须要有钳工在场,并按有关规定交接。2.工频机泵启动及正常维护(1)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起动泵。当按下“启动”电钮后,若电机不转,应立即按“停止”按钮,通知电工检查。泵启动时,应注意旋转方向,(如不对,应立即停泵改正)。同时注意电机电流变化,不允许超过规定电流。待电流,转速和压力达到正常,密封也不漏,再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要注意不要泵在出口阀关闭的状态下长时间运行,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否则泵中液体循环升温,易产生气泡,造成泵抽空。(2)泵的流量用出口阀来控制,严禁用入口阀来调节流量。(3)泵正常运行时,要经常检查泵出口压力,流量,电流等,不允许超过规定指标。(4)检查泵运转中有无杂音、震动及泄漏、轴承温度有无突然升高等,发现异常,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3.变频机泵的启动及正常维护(1)变频器投入运行时,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付线阀或调节阀应全开。(2)启动变频机泵时,将仪表转换开关或DCS指示切到调频位置,起动泵。当按下“启动”电钮后,若电机不转,应立即按“停止”按钮,通知电工检查。泵启动时,应注意旋转方向,如不对,应立即停泵改正。同时注意电机电流变化,不允许超过规定电流。待电流,转速和压力达到正常,密封也不漏,再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要注意不要泵在出口阀关闭的状态下长时间运行,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否则泵中液体循环升温,易产生气泡,造成泵抽空。(2)泵正常运行时,要经常检查泵出口压力、流量、电流等,不允许超过规定指标。(3)检查泵运转中有无杂音,震动及泄漏,轴承温度有无突然升高等,发现异常,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4.工频机泵之间的切换(1)按开泵前的准备步骤做好开备泵的一切准备工作。(2)打开备用泵的入口阀。(3)启动备用泵,待泵的转速和压力等达到正常后,逐渐打开泵的出口阀,同时慢慢关闭待停泵的出口阀,当出口系统压力正常后,再关死待停泵的出口阀。(4)切断待停泵电源,按正常停泵步骤停泵。(5)切换泵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系统因操作带来的流量、压力波动。5.变频机泵切换到工频机泵(1)按开泵前的准备步骤做好开备泵的一切准备工作。(2)打开工频泵的入口阀。(3)启动工频泵,待泵的转速和压力等达到正常后,逐渐打开泵的出口阀,同时慢慢关闭变频泵的出口阀,当出口系统压力正常后,再关死变频泵的出口阀。(4)切断待停变频泵电源,将仪表切换开关或DCS指示切到工频位置,关闭调节阀和付线阀,按正常停泵步骤停泵。(5)切换泵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系统因操作带来的流量、压力波动。6.工频机泵切换到变频机泵(1)按开泵前的准备步骤做好开变频备泵的一切准备工作。(2)打开变频泵的入口阀。(3)启动变频泵,待泵的转速和压力等达到正常后,逐渐打开泵的出口阀,同时慢慢关闭工频泵的出口阀,当出口系统压力正常后,再关死工频泵的出口阀。将仪表切换开关或DCS指示切到变频位置,并将调节阀全开。(4)切断待停泵电源,按正常停泵步骤停泵。(5)切换泵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系统因操作带来的流量、压力波动。三.屏蔽泵的特殊操作(一)屏蔽泵的特点泵的叶轮与电机的转子在同一轴上,装在同一个密封壳体内,没有联轴节及密封装置,泵、电动机、水套、热交换器成套化,各部件互换性强。屏蔽泵由叶轮、泵体、轴承、配管及配管附属设备等组成。屏蔽泵在下列条件下不可进行操作:1.轴承监视器处于红区。2.接头泄漏。3.泵和电机内无液体注入。4.出口和进口管线已堵塞。5.流量小于最小流量。6.夹套冷却水量不够。(二)屏蔽泵的起动步骤对于新安装及检修后的屏蔽泵,必须单机试运合格后方能使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搞好泵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准备好必要的工具、消防器材,记录表格。2.检查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3.检查压力表是否好用(要求有检收日期,表面完好清洁,无压力时,指针回零,指针灵活)。4.检查轴承监视器是否正常。5.联系电工检查电器。6.关闭泵出口阀。7.打开泵入口阀。8.稍开压力表阀。9.点动,每隔30秒左右点动一次,至少点动3次。10.确定无异常噪音或异常振动后连续供电(如泵内发生蒸汽堵塞,可稍微打开出口阀,然后再起动泵)11.检查泵及电机的运转情况,若有问题需联系有关岗位处理,并确认问题处理完毕后才可重新起动;如正常,则缓慢打开出口阀,将流量、压力等调至所需参数。(三)普通型屏蔽泵的切换步骤1.将备用泵按开泵步骤起动。2.待备用泵运转正常后,逐渐打开出口阀,同时,以相应速度关闭被换泵出口阀(其目的是保持流量及压力稳定),直到完全关闭被换泵出口阀。3.按停泵步骤将被换泵停下。(四)屏蔽泵的停泵步骤1.关闭出口阀。2.按停止电钮、切断电源。3.关闭入口阀。4.如需检修,则从排泄口将泵内介质排净。5.联系电工切断电源。6.联系钳工或电工检修。(五)屏蔽泵正常操作时检查内容1.检查循环冷却冲洗液是否畅通。2.检查冷却水是否畅通。3.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松动。4.检查是否振动或有杂音。5.检查流量、压力、电流是否正常。6.检查轴承监视器指示是否正常。7.检查反向环流管路是否畅通。8.作好操作及故障事故记录。9.搞好机泵及其周围环境卫生。五.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泵出口压力高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泵出口管线堵2.压力表失灵1.检查管线,排除故障2.更换压力表2.泵抽空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进口线不通、进口过滤器堵或阀门未开2.进口液面过低3.串汽4.叶轮堵塞或磨损5.进口管线有空气6.出口阀开度太小,泵内液体发热产生汽化7.冷却水套穿孔和密封不严串水,串空气8.吸入介质温度突然升高产生汽化9.由于安装不合适,叶轮与泵体或口环严重磨损10.机械密封安装不合适或机械密封损坏1.详细检查流程,吹扫管线2.提高液面至正常位置或换罐3.找出串汽点,排除泵内气体4.换泵检修5.停泵,开排污阀排净空气后再开泵6.开打出口阀7.换泵检修8.降低入口介质温度9.停泵检修10.换泵,更换密封3.轴承发热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润滑油液面过高或过低、变质或杂质多2.同心度不正3.轴承或密封磨损4.机泵振动5.冷却水不足6.油环不转动7.超负荷运转1.调整液面或换油2.换泵,联系钳工找正3.换泵,检修4.联系钳工查处5.加大水量6.联系钳工出处理7.调整排出量4.机泵振动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泵轴与电机轴同心度不正2.机泵水平度不规范或地脚螺丝松动3.轴承间隙大或松脱4.泵抽空严重5.泵轴弯曲严重,变形6.串轴严重7.进出口管线振动1.换泵,联系钳工处理2.换泵,联系钳工处理3.换泵,联系钳工处理4.设法消除抽空或换泵5.换泵,联系钳工处理6.换泵,联系钳工处理7.换泵,联系消除或减小振动5.电机超负荷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流量过大2.轴承与轴的间隙过小3.盘根上得过紧4.密封等安装质量不合格5.电流表失灵6.电机本身故障1.关小泵出口阀,联系班长处理2.换泵,联系钳工处理3.换泵,联系钳工处理换泵,联系钳工处理5.联系电工更换6.联系电工修理6.泵或电机有杂音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轴承变形或无润滑油、脂2.轴承磨损或松动3.泵体内有杂物4.安装质量差5.串轴严重1.换泵或加足油2.换泵,联系钳工处理3.换泵,联系钳工处理4.换泵,联系钳工处理5.换泵,联系钳工处理7.密封泄漏大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端面密封面磨损2.泵抽空时间长3.密封安装质量不良4.盘根压得松5.冷却水中断1.换泵,更换2.迅速消除抽空,泄漏严重时则换泵3.换泵,联系钳工处理4.换泵,联系钳工处理5.及时处理8.电机机身温度过高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绝缘不好2.电机轴不正3.超负荷,电流过高4.电压太低,电流大1.换泵,联系检修2.换泵,联系检修3.调整4.换泵,查找原因9.启动时电流超过允许值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电机和泵内有过大摩擦力2.泵出口未关3.轴的间隙过小4.盘根压得过紧5.安装质量不合格6.电流表失灵1.停电检查2.关死出口阀3.停泵,联系钳工处理4.停泵,联系钳工处理5.停泵,联系电工或钳工处理6.联系电工修理10.开泵后不上压(即抽空)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开泵前泵未注满液体2.泵轴反向转动3.泵内漏入气体4.入口管线不通或阀门未开5.液面过低,进口压力不足1.重新注满泵2.联系电工重接电机导线3.停泵检查,打开放空阀排净气体4.详细检查流程,吹扫管线,开打入口阀5.及时控制正常液面或换灌,增加进口压力11.屏蔽泵无法起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无法起动的原因:处理方法:(1)电源未接通。联系电工检查。(2)绝缘性能降低。联系电工检查。(3)恒温箱不良。联系电工检查。(4)转子振动。换泵检修。12.屏蔽泵流量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处理方法:(1)叶轮腐蚀。检修或更换叶轮。(2)入口管堵塞。检查并疏通入口管。(3)反转。调正转向。(4)叶轮堵塞。检修。(5)排出阻力大。检查排出侧管路。(6)吸入压力小。提高吸入压力。(7)吸入管窜气。检查漏点堵绝窜气。13.屏蔽泵压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压力不足的原因:处理方法:(1)叶轮腐蚀。检修或更换叶轮。(2)入口管堵塞。检查疏通入口管。(3)反转。调正转向。(4)叶轮堵塞。检修。(5)排出量大。减小排出量。(6)吸入管窜气。检查漏点堵绝窜气。(7)吸入压力小或其它提高吸入压力或消除抽空原因。原因引起的抽空。14.屏蔽泵电机电流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电机电流大的原因:处理方法:(1)绝缘性能低。联系电工检查处理。(2)泵转子与壳体接触。停泵检修。(3)推力平衡不良。停泵检修。(4)进出口压力波动大。稳定压力。(5)泵内有杂物。清除异物。(6)流量过大。调小流量。15.屏蔽泵过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过热的原因:处理方法:(1)绝缘性能低。联系电工检查处理。(2)转子振动。停泵检修。(3)泵转子与壳体接触。停泵检修。(4)推力平衡不良。停泵检修。(5)反转。调正转向。(6)流量过大或过小。调节好流量。(7)循环系统堵塞。停泵检修。(8)抽空。对应地查找原因处理。(9)冷却水量不足或冷却水套结垢。加大冷却水量或清扫冷却水套。16.屏蔽泵振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振动的原因:处理方法:(1)轴套及轴承磨损。停泵检修。(2)转子与壳体接触。停泵检修。(3)推力平衡不良。停泵检修。(4)转子不平衡。停泵检修。(5)附属管线振动。查找原因,消除振动。(6)泵内有异物。停泵检修。(7)抽空。对应地查找原因处理。17.屏蔽泵噪音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噪音大的原因:处理方法:(1)轴承磨损。停泵检修。(2)转子与壳体接触。停泵检修。(3)转子不平衡。停泵检修。(4)附属管线振动。消除振动。(5)泵内有异物。停泵检修。(6)抽空。相应地查找原因处理。18.屏蔽泵轴承烧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轴承烧结的原因:处理方法:(1)转子振动。停泵检修。(2)轴套及轴承磨损。停泵检修。(3)泵内有异物。停泵检修。(4)循环系统堵塞。停泵检修。(5)流量小。调大流量。19.屏蔽泵恒温动作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屏蔽泵恒温动作原因:处理方法:(1)恒温箱不良。联系电工检修。(2)绝缘性能低。联系电工检修。(3)转子振动。停泵检修。(4)流量过大或过小。调节好流量。(5)循环系统堵塞。停泵检修。20.屏蔽泵轴承监视器动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轴承监视器动作的原因:处理方法:(1)轴腐蚀。停泵检修。(2)轴套腐蚀磨损。停泵检修。(3)轴承磨损。停泵检修。六.设备润滑管理设备是生产的物质基础,润滑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为减少设备磨损,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必须加强设备润滑管理。1.润滑器具的管理和使用(1)润滑用具要按统一的规格、标准进行购置或制作基本用具有:领油大桶、固定式油桶、抽油器、提油桶、油壶、接油盘、过滤漏斗、油桶、油铲、油枪等。(2)各润滑油用具应标记清晰,专油专用,定期清洗。领油大桶每三个月清洗一次,其余用具每周清洗一次,用具各部分过滤网要班前检查,及时清洗,发现损坏的要及时更换,各用具使用或清洗后均按指定的地点放置整齐,保证清洁。(3)三级过滤如图所示。(4)三级过滤所用滤网要符合下列规定:气缸油或其它相近的油品所用滤网用40~80目。透平油、全损耗系统用油或其它相近的油品用60~80目。2.设备润滑加油标准设备润滑加油标准应符合如下规定:(1)循环润滑,油箱油位应保持在2/3以上。三级过滤示意图(2)油环带油润滑:a.当油环内径D=25~40mm时,油位高度应保持在D/4。b.当油环内径D=45~60mm时,油位高度应保持在D/5。c.当油环内径D=70~130mm时,油位高度应保持在D/6。(3)浸油润滑

a.当n>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珠中心以下,但不低于滚珠边缘。b.当n=1500~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珠中心以下,但不浸没滚珠上缘。c.当n<15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珠地的上缘或浸没滚珠。(4)脂润滑a.当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1/3。b.当n>1500~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达1/2。c.当n>15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容积达1/2。(5)计量传动机构的润滑:若蜗杆子蜗轮上方时,则油面应浸油蜗轮齿高的2~3倍,若蜗杆在蜗轮下方或侧面时,油位应浸没蜗杆螺纹高度。(6)高压电机轴承的润滑应严格按铭牌规定的时间更换或补充润滑脂。3.小油库的管理除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所制定的《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有关条款外,并作以下规定:(1)油料到库时必须有合格证,属于合格产品才能入库。入库后要妥善保管,正确贮存,做到专罐专用,标志明显,分类存放,严禁混杂。装桶时必须过滤。(2)贮油容器必须一律加盖,不许露天存放,防止水分杂质混入。并经常保持贮油容器及各种用具的清洁,应做到定期清洗。(3)库存油料要做到先进先发、后进后发。库存一年以上的油料要取样化验,如发现可疑,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分析处理,以保证质量。(4)小油库由外操岗位负责管理,包括以上各项规定的监督执行。设备用油统一规定设备名称操作条件润滑部位规定用油代用油加油量离心泵n>1500r/min轴承N46液压油N68液压油保持油位N<1500r/min轴承N46液压油_____保持油位润滑脂润滴轴承2#钠基脂2#锂基脂保持油位蒸汽往复泵饱和蒸汽汽缸及盘根箱24#汽缸油38#汽缸油保持油位拉杆及其它磨擦部位N46液压油N68液压油随时上油计量泵柱塞式泵缸头传动机构N46液压油N68液压油保持油位隔膜式泵缸头传动机构N46液压油N68液压油保持油位隔膜式泵缸头隔膜腔N46液压油N68液压油保持油位鼓风机N<1500r/min轴承N46液压油N68液压油保持油位脂润滑轴承2#钙钠基脂3#钙钠基脂保持油量电机N>1500r/min脂润滑轴承2#钙钠基脂3#钙钠基脂保持油量N<1500r/min脂润滑轴承2#钙钠基脂3#钙钠基脂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