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1/2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教后记:

课题二: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

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测实验结果

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可能要多长时间,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即时发现变化

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后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教学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准备: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二、探究内容:1.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1)汇集各组数据。(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3.扩展与思考。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三、全课总结。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四、课后拓展。继续观察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教学反思:

4、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2、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教学材料用具:蚯蚓、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纸板或书、湿布、棉签。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到蚯蚓的?采集来的蚯蚓主要分布在容器中的什么地方?这与光线有关系吗?根据你的经验和初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二、作出假设针对你的问题,作出假设。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三、制定计划(一)实验装置的设计: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思考:为什么要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二)将蚯蚓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提示:想想看:下列放置蚯蚓的方法中,哪种最科学?(三)2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统计3次。环境明亮阴暗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共计(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条,黑暗处条。得出结论: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根据实验现象,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这与你们的假设一致吗?。讨论与思考1.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四、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教学反思:

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教学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参与我们课堂活动的嘉宾是蚜虫、瓢虫、麻雀、蜜蜂、花、树叶(出示这些动植物的图片,并依次显示图片)这些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食物关系?二、探究过程:1、讨论:他们谁被谁吃?1)平时有许多习惯性说法,我们在科学课上统一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板书:谁被谁吃)据生回答贴卡片。然后明确我们用箭头把他们连接起来。请生观察,箭头朝向谁?(获取营养的动物)预设:花——蜜蜂——麻雀树叶——蚜虫——瓢虫——麻雀2)分析这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问: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象一个个什么连在一起?(链环)你能给他们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能说说什么叫食物链吗?明确: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3)观察这三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暗示:起点、结束)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预设1:这几条食物链中,树叶和花能自己制造食物。其他的吃别人制造的食物。对策:我们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食物的叫做消费者。板书:生产者、消费者。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生产者,哪些消费者?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预设2:这几条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到动物结束。(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对策:他们的食物来自何处?(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动物吃别人制造的食物。)我们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食物的叫做消费者。这几条食物链中,谁为生产者、谁为消费者?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发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出例子吗?3、水田里的食物网清楚了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竞之前,先来热热身:写食物链时需要注意什么?三、拓展与思考:课件演示1:例如,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后,师:你的发现和科学家一样。2、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提问: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狼或者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什么?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对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四、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请你观察身边的环境,画出一个包括植物、动物、人在内的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一个生态瓶的活动,共同协作制作一个生态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一个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课后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科学知识:知道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教学准备:1.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投影片或视频资料。2.学生分组:大饮料瓶、剪刀、泥沙、自然水域的水、水生生物等,活动手册。3.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大的饮料瓶。教学过程: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一、观察池塘生态系统。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1.出示池塘生态群落的挂图,学生根据图片简要记录池塘里的生物与非生物。2.讨论池塘群落中各部分的作用。·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池塘里的动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二、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1.我们可以在教室或家里模拟建造一个生态瓶来研究池塘群落。2.先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建造方案。设计方案之前,教师播放水族箱视频资料或出示一个小的水族箱,让学生看看水族箱里放养了哪些生物。3.讨论:在我们的生态瓶里可以放养哪些生物?·四人小组讨论,并填写在活动记录上。·交流各组的想法。明确以下几点用什么材料来建造生态瓶?瓶子里放什么水?要放泥沙吗?如果放,需要放多少?动物什么时候放进去合适?放多少动物?动物的食物怎么办?5.填写做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交流。三、做一个生态瓶。1.分发相应的材料。2.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四、课后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用什么材料来建造生态瓶?瓶子里放什么水?要放泥沙吗?如果放,需要放多少?动物什么时候放进去合适?放多少动物?动物的食物怎么办?5.填写做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交流。三、做一个生态瓶。1.分发相应的材料。2.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四、课后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教学反思:

7、改变生态瓶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6页。教学目标: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6页。1.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察记录。2.经历添加动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原因分析活动。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生态瓶,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好,然后选择下面两个实验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活动。二、向生态瓶里添加动物的实验。1.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5条小鱼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先取生态瓶里的一些水滴到杯子里,加少量的水到杯子的一半处,再把5条小鱼放到杯子中进行观察,然后把小鱼连同杯子里的水倒入生态瓶里。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一是杯子空间小,可以清楚地观察小鱼的情况;二是可以让小鱼先适应水体后再放入生态瓶。2.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小鱼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3.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鱼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三、向生态瓶里添加植物。1.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5棵水草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2.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水草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3.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水草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生态瓶中又将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四、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请大家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教学反思:

8、维护生态平衡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3.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4.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图片(播放动物图片)。师:如果我把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交换一下,老虎到北极去,斑马到大海中去,海豚到草原上去生活,行吗?为什么?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7页,当前为第7页。生1:不行,老虎到北极去会冻死的,海豚没有脚在草原上无法走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7页,当前为第7页。生2:斑马不会游泳,会淹死的,而且海水里没有青草,会饿死的。生:这些动物世世代代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换一个地方会不适应。师:同学们说得精彩极了,确实动物们适应一个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世世代代啊!通过长时间适应,形成了当地独有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扮演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二、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师:草原上生活着鹰、兔、草,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生自己到黑板上绘食物链)四、分析自然现象师:请你分析一下,下面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引起的?(课件)五、课外作业师: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一些资料。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光

1、光和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二、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8页。3、关于“光源”的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8页。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

2、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9页。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9页。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3、光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10页。1、引入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10页。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1)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2)2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提示注意用眼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3光是怎样传播的我的推测:直线传播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八、教学反思:

4、光的反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1页,当前为第11页。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1页,当前为第11页。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3、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1)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4、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八、教学反思:

5光与热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2页,当前为第12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2页,当前为第12页。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5光与热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3页。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3页。验证: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记录我们的数据:八、教学反思: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过程与方法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1)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4页,当前为第14页。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4页,当前为第14页。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1)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2)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1、总结归纳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六、作业设计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七、板书设计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对比实验二: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八、教学反思: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5页。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5页。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工作过程设计的细节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选用什么材料做?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六、作业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七、板书设计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箱、保温箱、控制系统八、教学反思: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过程与方法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