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_第1页
2023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_第2页
2023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_第3页
2023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_第4页
2023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呢?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巧渡金沙江知识锦囊

长征:指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行动。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千难万险的伟大壮举。

这首诗完成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创作背景教案匹配版5七律·长征六语上统编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大意。2.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0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02借助工具,理解词语,感知诗意。初读感知朗读节奏根据下面的朗读节奏,自己再读一读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崖“崖”字上部的“山”宜扁,两个“土”的第二横略长。辨字识记山崖悬崖绝壁

天涯天涯海角书写指导索“索”字中部的“冖”要写得宽一点,盖住下面,下部不要写成了“系”。辨字识记铁索思索要素因素书写指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比喻路途艰险。【等闲】平常。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诗句解读注释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令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诗句解读注释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磅礴】(气势)盛大,本课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诗句解读注释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翻译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这一段。【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诗句解读注释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意。诗句解读翻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诗句解读注释翻译自由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的基调是慷慨激昂的。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气势,读出这种激昂。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难点)新课导入听音乐听完歌曲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精读诗歌,体会感情研读诗句,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远征难

读一读诗句,说一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红军“远征难”?又从哪里看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只等闲“等闲”二字显示了红军将万水千山一瞥而过的轻松神态,表现出红军不畏困难、藐视敌人、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五岭逶迤远征难不怕远征难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几千公里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夸张

作者巧妙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绵延起伏的五岭,不过像细小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犹如脚下滚过的泥丸。从而突出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远征难不怕远征难暖大渡桥横

铁索

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这里是说云崖“暖”和铁索“寒”吗?寒

作者用“暖”“寒”两种感受进行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从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长征的“难”,也能体会到红军的英勇无畏。知识锦囊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毛主席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攻贵阳,威逼昆明,指挥红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终于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岷山千里雪远征难不怕远征难喜

岷山是长征的路程,翻过雪山,预示着长征的最后胜利。“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题思想结构图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延伸阅读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课后作业

战争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仍然光芒万丈。学完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想法?你会怎么做呢?试着动手写一写。小练笔

赠送以下课件8匆匆导入一导入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导入一返回导入二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又最短。最广又被分割,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而又最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请问,这究竟是什么……说一说返回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诗集《雪朝》(与人合著)、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散文集《欧游杂记》等。作者简介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整体感知隐藏头涔涔泪潸潸挪移

徘徊蒸融我会读字词学习隐藏头涔涔泪潸潸挪移

徘徊

蒸融藏挪徘徊蒸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藏蒸我会写裸挪徘徊裸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nuó挪结构:部首:书写指导:左右扌左窄右宽,“那”的两横宜短,“阝”竖宜长。zhēnɡ蒸结构:部首:上下布局要紧凑,“烝”捺舒展,四点底托上。上下艹书写指导:1.汗流不止的样子。()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3.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4.的确。()5.流泪不止的样子。()词语解释A.潸潸B.涔涔C.徘徊D.游丝E.确乎BCDEA藏埋藏宝藏悄悄悄悄然cánɡ()()zànɡ()()qiāo(

)qiǎo()()多音字躲藏西藏悄声禁薄jīn()()jìn()()bó()()báo()()bò()情不自禁禁受禁止严禁薄雾单薄薄片薄饼薄荷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文解读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话写了哪些事物?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燕子杨柳桃花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排比对比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绘季节更替,用自然界事物与时间作对比,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会仿写:月亮缺了,有____的时候;____黄了,有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圆叶子再绿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一连串的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表达出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分组读2—4自然段,思考: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作者是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来表现的?在文中找一找,圈起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画出比喻句,并说说这段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渺小以及日子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溜去的八千多日子本体①:针尖上的水滴喻体①:时间的流本体②:浩瀚的大海喻体②: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为什么要列举生活中这些微小的事情?以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来充分说明日子是怎样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采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细腻地写出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不可控的无奈之情。排比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时间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在作者笔下,时间似乎变成了一个性格活泼、步履轻盈的青春少年,他的来去悄然而匆忙,无法挽留。让人心底涌起对“他”的珍视和珍惜。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将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也是如此稍纵即逝,因而更显得宝贵,更值得珍惜。比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三个问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慨叹与无奈,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独白。这是一种真诚的呼唤,呼唤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让自己在世上白走一遭!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有什么作用?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提出问题具体说明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跨过飞去溜走闪过如轻烟如薄雾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珍惜时光把握人生匆匆时光飞逝一去不复返结构梳理课文紧扣“匆匆”二字,具体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同时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主旨概括拓展延伸拓展一拓展二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拓展一【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所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我的《明日歌》。返回拓展二返回珍惜时间的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光景不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