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二氧化碳》优教复习课件_第1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优教复习课件_第2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优教复习课件_第3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优教复习课件_第4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优教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0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与灭火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0知识回顾知识回顾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产生途径(1)动植物的_____________;(2)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3)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_________。2.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___________。知识点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光合作用0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2)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做“______”,可用作_______,冷藏食品、血液制品等。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冰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___________的气体,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液化,得到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_________。无色、无味灭火器知识回顾0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1)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2)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受热易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水→碳酸红碳酸二氧化碳+水加热知识回顾03.重要概念(1)化合反应:①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__的反应。②特点: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①定义:由________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的反应。②特点:____________。一变多一种一种新物质多变一知识回顾0知识点3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装置: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知识回顾0【注意:药品选择】(1)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制得的气体不纯;(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3)不能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度过快,不易控制。知识回顾0【注意:实验装置】(1)长颈漏斗下端关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逸出;(2)导气管不要伸入容器太长,更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只需漏出橡皮塞少许即可,以便气体导出;(3)集气瓶中的导管要深入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排净瓶内的空气,收集的气体较纯净。知识回顾04.收集方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只能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5.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________;②装入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③由__________加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检验是否集满。大能向上排空气气密性长颈漏斗知识回顾06.检验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中,如果溶液变________则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7.验满方法:将_________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如果木条______,证明已集满。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燃着集气瓶口熄灭知识回顾02.二氧化碳与灭火二氧化碳_________燃烧,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又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因而低处燃烧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燃烧的蜡烛后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常用于_______。不支持大灭火知识回顾0知识点4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知识回顾0例题解析例题解析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了解例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CO2能溶于水B.CO2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C.CO2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类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0【解析】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从而使温度降低;B、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选:D。例题解析0【变式题】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灭火只与它的的化学性质有关B.人在二氧化碳高含量的环境中不能生存,说明二氧化碳有毒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比空气轻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水溶液呈酸性D例题解析0【解析】A、二氧化碳灭化的原因是①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②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故A错;B、人在二氧化碳高含量的环境中不能生存,是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没有毒,故B错;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D、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水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故选:D。例题解析0►类型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影响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例2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例题解析0【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用来做灭火剂;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C。例题解析0【变式题】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CO2分子间有间隔B.CO2气体较易液化C.CO2可以燃烧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C例题解析0【解析】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故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故C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C。例题解析0►类型三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收集、验满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认识例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以下仪器可供选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D____________,F________。锥形瓶长颈漏斗水槽例题解析0(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还能制取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验证该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排空气法A、C、D、E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收满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例题解析0【解析】(1)仪器名称:A锥形瓶,D长颈漏斗,F水槽;(2)二氧化碳的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3)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且不需要加热,收集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所需的仪器是ACDE,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例题解析0【解析】(4)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且不需要加热、收集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证该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收集满。例题解析0【变式题】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D例题解析0结束例题解析【解析】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