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法案例计算公式表-文档_第1页
地基处理方法案例计算公式表-文档_第2页
地基处理方法案例计算公式表-文档_第3页
地基处理方法案例计算公式表-文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桩型序号名称适用范围处理面积承载力估算通用公式其他公式备注柔性桩或散体材料桩7.2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松散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饱和粘土地基,如对变形控制不严格可采用砂石桩置换。扩大1~3排桩;对可液化地基,扩大宽度不小于液化土层厚度的0.5倍,且不应小于5m。: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前):桩土应力比;:面积置换率(为桩身直径,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等效直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矩形:6、7、桩土应力比:(正三角形)(正方形)=1.0,振动下沉时取1.1~1.2;粘性土:砂土、粉土:,7.5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处理厚度3~15m,消除湿陷性宜选用土挤密桩,提高承载力或增强水稳定性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整片处理:每边扩处理厚度的0.5倍,并不小于2m。局部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每边扩不小于0.75b,且不小于1m;其他不应小于0.25b,且不小于0.5m。正三角形正方形(平均挤密系数)1、当土的含水量小于12%,增湿加水量:(P60)K=1.05~1.10(正方形布桩)(正三角形),s:桩间距桩孔数量:(P58)7.8柱锤冲扩桩地下水位以上的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下水位下饱和土层应现场确定适用性,处理深度不宜超过10m。对一般地基,扩大1~3排桩,且不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0.5倍,对可液化地基,不小于液化土层厚度的0.5倍,且不应小于5m。粉土:粉质粘土:①②当可取进行估算。其余情况按规范7.8.4条文说明规定。刚性桩或有粘结强度的桩7.3水泥土搅拌桩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粘性土(软、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25%)时不宜采用粉体搅拌法(干法)。可仅在基础范围布置水泥土搅拌桩:旋喷、CFG桩、夯实水泥土桩: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以下取有效重度;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养28d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水泥搅拌桩(70.7mm边长)90d。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桩端阻力特征值。桩端阻力发挥系数。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身强度折减系数1、等边三角形:2、正方形:3、矩形:4、处理后压缩模量5、置换率:(为桩身直径,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等效直径)6、桩土应力比:2、(未修正)3、对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土取0.1~0.4,其他土层取0.4~0.84、干法取0.20~0.25,湿法取0.25。7.4旋喷桩法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流塑、软塑、可塑)、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和变化幅度大,通过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只能作为估算。7.6夯实水泥土桩地下水为以上的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处理深度不宜大于15m。7.7CFG桩法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完成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对淤泥质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1、2、3、非挤土桩:4、挤土桩:粘性土:松散砂土、粉土:多桩型7.9刚性桩+刚性桩不同深度存在相对硬层的正常固结土、或存在欠固结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一级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较高的地基。应采用正方形或三角形间隔布置,刚性桩宜桩基础范围内布桩;其他增强体布桩满足液化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同性质土质处理范围的要求。处理特殊土,原则上应扩大处理面积。处理后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天然承载力。1、矩形布桩2、三角形布桩3、长短桩复合加固段提高系数:仅长桩复合加固段提高系数:刚性桩+柔性桩仅由散体材料桩加固处理形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桩土应力比、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或其中:仅由散体材料桩加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散体材料桩面积置换率处理后桩间土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其他4换填垫层法浅层软弱或不均匀地基每边扩不小于300mm垫层承载力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垫层宽度(规4.2.3,P13)垫层厚度根据需置换软弱涂层的深度或下卧层承载力确定(规范4.2.2,P12)5预压固结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基底每边扩大不小于3.0m瞬时加载条件下平均固结度计算《工程地质手册》P913《一本通》(P322)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荷条件下平均固结度计算《一本通》P329、封底考虑涂抹与井阻影响时《一本通》P35《规范》P21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推算最终竖向变形《一本通》P3376强夯置换强夯法: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强夯置换法:软土应采用强夯置换法。每边超出基础设计处理深度的0.5~2/3,并不小于3m;可液化地基不小于5m。强夯置换:(不考了桩墩间的土)有效加固深度:K=0.34~0.80工程地质手册P921规范6.3.5条文说明,不考虑桩墩间的土的承载力8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超底边宽度每边不小于1m加固湿陷性黄土碱液用量P77=0.6~0.8稀释用水量P77加固拟建建筑物地基应按三角形满堂布置,超出基底外缘宽度不得小于1m,既有基础加固每侧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