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_第1页
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_第2页
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_第3页
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_第4页
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0页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摘要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新古典主义者。他上继巴赫和贝多芬,下承舒伯特和舒曼,用古典主义的旧瓶,装浪漫主义的新酒,写出了大量富于醇厚的、抒情气质的音乐作品。其中,二百余首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列为十九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文献。本文从勃拉姆斯的生平、艺术歌曲的创作阶段入手,分别诠释了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浓郁的民族风格、忧郁的抒情风格,以及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和钢琴伴奏的丰富表现等创作特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使大家对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关键词: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BYBOLAMUSIARTSONGCREATIONCHARACTERISTICABSTRACTBbrahmsistheromanticismtimeneoclassicperson.OnhimShaoBachandBeethoven,getdownreceiveShubertandShuman,withclassicism'soldbottle,installstheromanticismthenewliquor,wrotehasbeenrichinmellowlymassively,expressesfeelingsthemakingsmusicwork.And,twohundredfirstartsong'smusiccreationholdstheveryimportantstatus,islistedastheninteencenturyGermanyartsongtheimportantliterature.ThisarticlefromBbrahmsbiography,artsong'screationstageobtains,annotatedtheBbrahmsartsongrichnationalstyle,melancholytoexpressfeelingsseparatelythestyle,intheBbrahmsartsongdifferentmusicformutilizationaswellaspianoaccompanimentcreationcharacteristicsandsoonrichperformance,hopedthatcouldenableeverybodythroughownstudytohaveamorethoroughunderstandingandtheunderstandingtotheBbrahmsartsongcreationcharacteristic.Keywords:Bbrahms;Artsong;Creativecharacteristics

二勃拉姆斯的生平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brahms,1833—1897),欧洲浪漫主义高峰时期的一位“反潮流”作曲家,是德国古典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1833年,出生于德国汉堡,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掌握了小提琴、大提琴和圆号的演奏技术。1840年,和柯塞尔学习钢琴。1843年,跟柯塞尔的老师马克森学习专业作曲理论和钢琴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唤起了他对德国古典音乐和德国民歌的兴趣。1849年,勃拉姆斯与匈牙利小提琴家雷门尼结为好友,在不断交往中进一步了解了匈牙利民间音乐,并把一些革命思想融入其创作之中。1853年,与雷门尼旅行演出,创作了他第一部重要的作品《C大调钢琴协奏曲》。同年,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后来又通过他结识了李斯特和舒曼夫妇。其中,舒曼非常赞赏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成就,在撰写的《新的道路》中,称他是“能以理想的方式表现至高无上的时代精神的人”。1856年,舒曼去世后,勃拉姆斯陪伴克拉拉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深深的爱上了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仅仅成为终身依恋的精神伴侣。1857年,勃拉姆斯在德国莫尔宫担任合唱团指挥。1862年,定居维也纳。1868年,勃拉姆斯随着《德意志安魂曲》的创作成功,巩固了其作曲家的地位。1876年,他先后创作了四首交响乐作品。1896年,创作了著名的声乐套曲《四首严肃歌曲》,同年,勃拉姆斯随着克拉拉的去世,其健康状况急剧下降。1897年,勃拉姆斯因肝癌去世。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艺术歌曲是他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倾注了他丰富、深刻、细致、内在的个人情感,体现了他的音乐创作特点,被列为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创作的重要文献。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阶段十九世纪的西方乐坛到处弥漫着浪漫主义的乐音,而此时的勃拉姆斯却坚守着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理念,共创作独唱歌曲203首、重唱歌曲81首、合唱歌曲323首。从1853年创作的第一首艺术歌曲《爱的忠诚》到1896年最后创作《四首严肃歌曲》为止,按照其艺术歌曲创作的时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的早期阶段1853——1864年是勃拉姆斯的创作初期。在这个时期里,他深受德奥古典主义大师贝多芬和巴赫的影响,作品都是德国民歌的改编曲或具有民族气质的抒情歌曲,体现了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和日常生活感情。此时的勃拉姆斯刚刚20岁,年轻、浪漫、富于理想,内心充满了创作的冲动,作品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展示了勃拉姆斯极佳的作曲才华和出色的原创力。早期创作的艺术歌曲主要有:《爱的忠诚》、《真爱》和《打铁匠》等。(二)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的旺盛期阶段1864——1884年是勃拉姆斯的创作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里,勃拉姆斯用德国统一后的喜悦心情来讴歌青春,创作了大量的极具艺术价值的艺术歌曲,创作思想开阔、手法新颖,出现了勃拉姆斯作品中少见的活泼而诙谐的笔触。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主要有:《五月之夜》、《你的蓝色眼睛》、《徒劳小夜曲》、《摇篮曲》和《德意志安魂曲》等。其中,《德意志安魂曲》奠定了他的作曲家地位,被爱因斯坦称为:“这是生与死最伟大、最独特的对话!”(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的晚期阶段1884——1896年是勃拉姆斯的创作晚期阶段。在这一时期里,勃拉姆斯比较注重对死亡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询,把艺术歌曲的表现内容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精神领域。据说作曲风格一贯严谨的勃拉姆斯到了晚年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更是苛刻,曾亲手销毁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因此留给人们的可谓是他巅峰之作。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主要有:《萨福颂歌》、《死是冰冷的夜》、《离愁》、《在教堂墓地》和《四首严肃歌曲》等。四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一)勃拉姆斯艺术歌曲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艺术歌曲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有机结合是勃拉姆斯音乐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他在艺术歌曲的改编和创作中,汲取了德奥民间音乐的创作特点,大多采用分解三和弦的旋律结构,通过民歌般亲切自然的旋律,在内容和情绪上塑造了极其丰富多样的形象,为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如:《徒劳小夜曲》。作品创作于1882年,是勃拉姆斯为数不多的几首明快幽默的作品之一,旋律活泼动人,极富幽默感,表现了勃拉姆斯复杂性格里开朗幽默的一面。歌词大意:(男)亲爱的,我怀着满腔的爱来到这里,请你快开门。(女)我不会让你进来!(男)深夜里冷风刺骨,我的心已冻僵,我的爱将熄灭,放我进去吧!(女)让它熄灭吧,朋友!歌曲采用德国民歌的传统创作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德国青年的恋爱生活,围绕着姑娘和小伙之间的对话展开了求爱——拒绝——再次求爱——最终拒绝的过程,旋律流畅诙谐,和声朴实简洁,具有浓郁的德国乡土气息。演唱时应富于幽默感和喜剧性,旋律活泼跳跃,伴奏充满生气,声音在腔体里上下要流畅自如,不能僵硬呆板、死气沉沉。这首艺术歌曲的速度稍快,一定要注意辅音的清晰。另外,这首作品的难度主要表现在用声音对两位角色的刻画,演唱时思维要清晰,要充分利用声音的强弱和音色的变化来予以诠释。其次,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改编和创作中,还将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的民间音乐素材融合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具有清新朴实、内容丰富、形象动人等特点。如:《摇篮曲》。作品创作于1868年,勃拉姆斯为好友喜得第二个男孩而作。歌词大意:晚上好,小宝贝!盖上被子,好好睡觉,明天又能开心玩乐。晚上好,小宝贝,天使永远保佑你!睡得香、睡得甜,你会梦见开心的乐园。这首音乐取材于古老的伦德勒舞曲,速度稍慢,节奏平稳,是一首以弱起小节为特点的艺术歌曲。这首摇篮曲的旋律温柔恬静,富于动感,仿佛是万紫千红的声乐园地里的一枝清香纯洁的百合,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温情和怜爱。勃拉姆斯还在钢琴伴奏部分创造性地使用切分音,营造出了母亲推动摇篮来安抚孩子的效果,既贴切又生动,较好的烘托出了作品平稳、安详的气氛。演唱时应注意声音的柔和与气息的连贯和平稳,加强呼吸的控制,同时注意变元音ü的正确发音和疼爱的语气,就会获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勃拉姆斯还搜集了大量民间歌曲并重新编配出版了《儿童民歌集》、《德国民歌》、七册《德意志民歌》等。(二)勃拉姆斯艺术歌曲蕴涵忧郁的抒情风格勃拉姆斯以细致的情感开拓了音乐深入人心的创作道路,深刻的把音乐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艺术歌曲在的表现内容上偏重于对痛苦、孤寂和死亡的描写,着重刻画了深刻的个人内心世界,表达了作曲家内心的忧郁、矛盾和对人生的思考,形成了勃拉姆斯特有的内在的抒情风格。如创作于1866年的《五月之夜》。歌词大意:当银色的月光透过树枝,将他的光辉洒向青草;当夜莺开始展露歌喉,我却伤心地在林中游荡。树枝间有一对鸽子在咕咕低语,在我面前卿卿我我,但我却转身——去寻找更黑暗的林荫,让孤独的泪水流淌。啊!那笑容就像那朝霞照亮了我的心灵,什么时候我才能走遍天涯寻找到你?孤独的泪水,滚烫地从我的脸颊流下。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旋律优美真挚,把诗人孤独忧郁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细腻的水墨画,愈是清晰、愈是凄美。这是一首典型的勃拉姆斯式的长旋律,演唱时应注意在稳定喉头的基础上打开喉咙,多注意气息的支撑,同时上颚要注意哈欠状态的保持。再如创作于1873年的《你的蓝色眼睛》。歌词大意:你的蓝眼睛不要动,让我将它仔细看透。你问我看到什么?我看到自己已经康复。一双炽热的眼睛灼伤过我,那痛楚至今难以忘怀。你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清澈,也像湖水一样清凉。作品通过优美舒缓的音乐,表达了“我”在经历失恋的痛楚之后,心灵的伤口已经愈合,重新找到了自我时宁静而愉快的心情。演唱时要特别注意语气,想象以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去演唱,吐字要清晰。这首作品虽然很短小,但是要想唱得完美却不容易,因为在德国艺术歌曲的领域内,作品的音域并不高,但是相对于歌剧演唱来说,对声音的表现力和音色的变化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在演唱中切忌要在气息的支撑下“送”出来的,保持声音的运动轨迹,切勿改变它的方向。(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勃拉姆斯艺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结构清晰、织体丰富、技巧完善。他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爱情、大自然和死亡,风格质朴、富有深刻的哲理性,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善于描绘纤细、敏感、复杂、内在的情绪。从而,使艺术歌曲成为他所有音乐体裁中颇受瞩目、极具光彩的部分,其音乐形式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分节歌”是指数段歌词使用同一段旋律演唱的歌曲,其篇幅短小、结构精致、内容丰富、旋律流畅、音乐形象淳朴、艺术性强,充分流露出作曲家内心的真挚感情。如:1859年,勃拉姆斯改编的《摇篮曲》。歌词大意:安睡吧,小宝贝,你甜蜜地睡吧,睡在那绣着玫瑰花的被里:愿上帝保护你,一直睡到天明。安睡吧,小宝贝,天使在保佑你,在你梦中出现美丽的圣诞树:你静静地安睡吧,愿你梦见天堂。歌曲旋律来源于古老的天主教圣诞赞美诗,作品采用单二部曲式、分节歌形式创作而成。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安详恬静,3/4节拍以及钢琴伴奏中切分音的连续运用,形象地刻画出一位慈爱母亲的形象。演唱时应注意声音柔和,气息连贯、平稳,加强呼吸的控制,从容地将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心情表现出来。“变体分节歌”也是勃拉姆斯常用的一种创作体裁,采用分节歌的重复手法,在某些地方、特别是在高潮处,改用新的变化了的音符,更恰当的表现歌曲的意境。如:《徒劳小夜曲》,主旋律反复演唱,并根据词义做了细微的改变,让歌曲在请求与拒绝的矛盾中流淌、回旋。《夏日的黄昏》、《在湖滨花园中》均用A—B—A的结构写成。《故乡》第一、二段结构相同,第三段开头乐句相同,到了中间部分钢琴伴奏、和声进行及旋律线条均有变化。还有《湖上》、《回忆》等也是如此。“展开式变奏”是用某种音程作为音乐发展的标志,即从一个音程中产生最初的动机形式,并加以变化,之后产生各种不同的后续形式。如:《五月之夜》是首典型的从单一主题出发,运用展开式变奏将主题发展成一首完整歌曲的作品。歌曲分为三段,每段开始时都运用相同的音型和节奏模式。第一段描绘出“我”在朦胧的月光下,独自一人在树丛中徘徊的情景,这时旋律优美舒缓,和声多以二分音符为单位,节奏舒缓。第二段从第15小节起,钢琴伴奏变得急促,调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G大调转向主调的降VI级调性,音乐在S(下属)调性上采用和声悬置的方法,直至歌曲的最后属七和弦才得以解决,恰如其分地描写出孤独的“我”见到鸽子的亲昵,引起的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第三段始于第33小节,音乐融入了第二段的高潮,并把它进一步发展成更大的高潮。而事实上,这一高潮最初是来自第一段的第三句,这种再现与“我”的回忆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上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在创作中力求诗作与音乐密切融合的创作理念。在尾声中,还是以钢琴奏出逐渐上升的分解和弦,渐弱、渐慢地结束了全曲,仿佛使人感到“我”那孤独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浓浓的五月之夜中。(四)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丰富表现在艺术歌曲中,歌词、旋律、伴奏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统一的音乐艺术形象。伴奏对歌曲意境、气氛、情绪、情感给予了渲染烘托、补充和丰富,从而拓宽和加深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在演唱中伴奏与歌唱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共同塑造和表现着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对作品的完整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勃拉姆斯在加工改编民间歌曲时,还精心编制钢琴伴奏谱,深化了民歌的意境,丰富了其内涵和表现力,不仅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也为音乐会演唱和教学常用。他的艺术歌曲,很少有篇幅较长的前奏;歌曲主体部分的钢琴伴奏和声新颖、织体丰富,常使用大段的琶音或切分节奏,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呼应,有时钢琴以持续低音来支持人声的流动,成为演唱者有力的依托;钢琴尾奏部分为歌曲创造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像是演唱者的情绪和音乐意境的延续,直至结束,实现声乐与钢琴的完美结合。更值得注意的是,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突出歌声,不让钢琴伴奏部分超越其本质上的从属地位。如:《徒劳小夜曲》,钢琴伴奏部分几乎就可以独立地成为一首动人的圆舞曲,加上歌声部分,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在弹奏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时,需注意伴奏部分和声的内声部,勃拉姆斯常对此做出突出的处理,要深刻理解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就必须认真理解其伴奏的每一细节。五结论两百年前,勃拉姆斯将自己对音乐的积淀形成了一部完美的诗,其创作年份贯穿了他的一生,其中无论是在早期、中期、晚期无不浸入了他的心血。勃拉姆斯的音乐是一种对生命本原的深深自省,听勃拉姆斯的音乐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从心底涌出的那种对宇宙和命运的理解。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是世界音乐艺术的瑰宝,是艺术与人生的完美结合,为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了解勃拉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