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o"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1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环节1、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意义有:

(1)特别强调了“过程”的经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移;

(2)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3)重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2、\o"猜想与事实验证"猜想与事实验证: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或者假设,并作出预测性或者假设的结论(即猜想),后者是按照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根据制定计划或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收集证据;然后由证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3、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4、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各环节具体如下:

(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2)猜想与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

(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5)收集证据: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6)解释与结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

(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典例1】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选项方法实例A类比法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B观察法物质的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类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可将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D归纳法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二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A、烧杯不可以直接加热,故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错误;C、根据物体的状态,可将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故正确;D、有的化学反应不需催化剂,如可燃物的燃烧,故错误。故选:C。【典例2】新材料的研制和使用极大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某学校食堂所用餐具外观很像陶瓷制作的,小明问食堂师傅“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就小明的疑问“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 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 D.获得结论【答案】B。【解析】“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而不是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获得结论。故选:B。【变式训练1】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实验 C.控制变量 D.归纳【答案】D。【解析】A、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属于猜想环节,故不符合题意;B、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属于实验环节,故不符合题意;C、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属于控制变量环节,故不符合题意;D、没有归纳环节,故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训练2】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鼻孔凑近药品闻气味【答案】C。【解析】A.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确定是什么物质,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选项说法正确。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3】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①“呼出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②“呼出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③“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③。(填序号)【答案】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①②③。【解析】①“呼出气体是什么?”,是提出问题,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②呼出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是猜想与假设,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③“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设计实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③。故答案为: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①②③。考点2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探究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物理性质):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再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此实验的现象、结论或推论是: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体,质地软,密度小于水,微臭,不溶于水。(2)点燃和熄灭蜡烛:燃烧现象:先受热熔化成液态,而后汽化成石蜡蒸气燃烧,火焰分3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操作: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现象和结论: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分析原因:外焰部位的石蜡蒸气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石蜡蒸气燃烧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其他现象: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为石蜡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操作:点燃蜡烛后,用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和结论: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操作: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烧杯罩住火焰后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和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熄灭蜡烛时现象:产生白烟操作:点燃白烟现象和结论:白烟燃烧,引燃蜡烛;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小颗粒(冷却凝固的石蜡蒸气)方法总结:(1)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干而冷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2)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是否变浑浊。【典例3】小刚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温度最高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某种生成物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答案】B。【解析】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生成的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故D正确。

故选:B。【典例4】小红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为了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提示填空。实验方法现象得到结论(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产生小液滴蜡烛燃烧生成水(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填“能”或“不能”)被点燃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答案】(1)烧杯内壁产生小液滴;(2)二氧化碳;(3)能。【解析】(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产生小液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3)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蜡烛能被点燃。故答案为:(1)烧杯内壁产生小液滴;(2)二氧化碳;(3)能。【典例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请回答以下问题:(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④①②⑥⑤③。(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在水面且不溶于水燃着时蜡烛火焰分三层。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最高。②干冷的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立即点燃白烟时可看到熄灭的蜡烛被引燃。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答案】(1)④①②⑥⑤③;(2)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在水面且不溶于水燃着时蜡烛火焰分三层。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最高。②干冷的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立即点燃白烟时可看到熄灭的蜡烛被引燃。【解析】(1)首先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再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根据火柴各部分的燃烧情况,了解火焰各部分的温度;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看有无水雾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最后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白烟,看白烟是否可燃.故答案为:④①②⑥⑤③;(2)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在水面且不溶于水燃着时蜡烛火焰分三层。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最高。②干冷的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立即点燃白烟时可看到熄灭的蜡烛被引燃。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水和二氧化碳。【变式训练1】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实验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答案】A。【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C、图2实验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变式训练2】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炭粒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解析】由于该物质是白烟,因此它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所以ABC均不正确,况且AB是不能燃烧的物质,C是黑色颗粒,只有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白色且可燃。

故选:D。【变式训练3】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a外焰,b内焰,c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g(填“g”、“e”或“f”)处最先炭化。(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据此,可推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答案】(1)外焰;内焰;焰心;g;(2)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解析】(1)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可以看到火柴梗的g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推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外焰;内焰;焰心;g;(2)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变式训练4】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温度最低。(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气体、有可燃性。(3)猜想和验证猜想操作现象结论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未变浑浊假设①不成立假设②:焰心气体只含CO用表面烧黑的灼热铜丝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烧黑的铜丝变成红色假设②成立假设③: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不能点燃假设③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试管中都有白色固体【答案】温度最低;气体;具有可燃性;罩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未变浑浊;假设②成立;不能点燃;试管中都有白色固体。【解析】(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两边变黑,中间不变色,说明焰心温度最低,故答案为:温度最低;(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气体,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气体;具有可燃性;(3)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因此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猜想①不成立,则现象是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表面烧黑的灼烧铜丝表面有黑色的氧化铜,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烧黑的铜丝变为红色,则假设②成立;假设③成立,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则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由于温度低,不能点燃石蜡蒸汽,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试管中都有白色固体,故答案为:罩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未变浑浊;假设②成立;不能点燃;试管中都有白色固体;考点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做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呼出气体较吸入的空气而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含量比较二氧化碳含量比较水蒸气含量比较操作在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在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现象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空气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结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更少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更多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更多应用: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是空气中无二氧化碳,而是量太少,反应了无明显现象;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水出现浑浊或白膜,即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效果。【典例6】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说明是否全部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的高低,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不能证明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实验2可以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典例7】欲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的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另一片玻璃片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答案】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氧气;水蒸气。【解析】氧气具有助燃性,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低,木条会熄灭,因此向收集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另一片玻璃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实验比较的是两种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故答案为: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氧气;水蒸气。【典例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1)A、B两个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X是澄清石灰水。(2)已知吸气和呼气都是通过呼吸口进行的,当关闭b,打开a时,进行的是吸气(选填“呼气”或“吸气”)操作;接着再关闭a,打开b,进行相反操作,连续重复三次,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是锥形瓶B(选填“A”或“B”)中的溶液。(3)由此得出吸入的气体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选填“高”或“低”)。【答案】澄清石灰水;吸气;B;低。【解析】(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小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知吸气和呼气都是通过呼吸口进行的,当关闭b,打开a时,进行的是吸气操作;接着再关闭a,打开b,进行相反操作,连续重复三次,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是锥形瓶B中的溶液;故答案为:吸气;B;(3)根据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低;故答案为:低。【变式训练1】你曾参与的“对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