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_第1页
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_第2页
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_第3页
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名人都很重视这一造福于民、惠荫子孙的事业,并躬亲实践,传为美谈。

楚霸王与桂树

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楚霸王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楚霸王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诸葛亮与桑树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期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董奉与杏林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超,乐善好施。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在他住宅前后种杏树,重病者栽五株,轻病者栽一株。几年光阴,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

每当杏熟,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

隋炀帝与杨柳

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水道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今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白居易与花木

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树如宝。他被贬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种植花木,并赋诗咏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买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诗中又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王安石与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爱好,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移柳当门何啻王,穿松作径适成三”。可见他对树木的喜爱程度。

朱元璋与柿树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常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兹在兹植树造林,

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名人都很重视这一造福于民、惠荫子孙的事业,并躬亲实践,传为美谈。

楚霸王与桂树

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楚霸王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楚霸王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诸葛亮与桑树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期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董奉与杏林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超,乐善好施。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