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1页
2023年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2页
2023年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3页
2023年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4页
2023年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Regional

PlanningofSeaAreaUsedforConstruction

(征求意见稿)

国家海洋局

2016年10月

目次

1适用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5

4总则.................................................................................6

5规划分析............................................................................11

6现状调查与评价......................................................................14

7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17

8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环保方案分析评价................................................19

9影响预测与评价.....................................................................23

10规划方案综合评价...................................................................27

11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29

12环境跟踪监测与环境影响跟踪评价....................................................30

13公众参与...........................................................................31

14评价结论...........................................................................31

附录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32

附录B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和修复方案编制..............................................36

附录C规划实施的生态(生物资源)承载力专题研究报告编制.............................38

附录D规划实施的海洋环境容量专题研究报告编制.......................................41

附录E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指标与评价因子.....................................44

,/—>—

刖R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

例》,规范和指导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其他用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和指导规划实施的海

洋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从决策源头预防资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障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

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和保障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解释。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47页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篇章)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

法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临海工业、港口开发、滨海旅游和滨海建设等用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其他类型用海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3552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4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07泡业水质标准

GB/T12763(所有部分)海洋调查规范

GB17378(所有部分)海洋监测规范

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30736围填海工程充填物质分析限值

HJ/T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T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Y/T087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SC/T9U0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第4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47页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规划要素plancomponent

指临海工业、港口开发、滨海旅游、滨海建设、等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选址、性质、功能定位、

目标、规模、产业结构与布局、围填海主体结构、建设分期与时序、建设工艺、填海物料来源、环保

设施与布局、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等。

3.2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

指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与环境而设定的、在相应规划期限内应达到的海水环境质量、沉积物质

量、海洋生物质量、海域生态功能和资源开发的保护目标和要求,是规划实施应满足的生态与环境保

护要求,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3.3环境与生态敏感区environmentalsensitivearea

海洋生态功能价值较高,且遭受损害后较难恢复其功能,对某类污染因子或生态影响特别敏感的

海域,主要包括:

a)自然保护区、海湾海域、河口海域,领海基点及其周边海域,海岛及其周围海域,重要的海

洋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生

态和环境重点治理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等。

b)重要滩涂湿地、天然渔场、重要渔业水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生物的

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涧游通道,封闭及半封闭海域等。

3.4生态系统完整性ecosystemintegrity

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应从生态系统组成、结

构(如连通性、替代性等)与功能(如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产品、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5规划不确定性uncertaintyoftheplan

指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影响分析、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规划方案本身在规划要素和内容上不全面、不具体或不明确的因素;规划编制时设定的某些资源、生

态和与环境基础条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能够预期的变化。

3.6累积环境影响Accumulativeenvironmentalimpact

指在规划评价范围内,对资源、生态与环境造成的长周期叠加和协同影响。

3.7跟踪监测与跟踪评价Followingupmonitoringandassessment

指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规划己经和正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以检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以及生态与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的有效性;依据监测和评价结果,

改进减缓生态和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对正在实施的规划方案进行修订甚至终止。

3.8特征污染物Specificpollutant

指超过环境质量目标限值的污染因子(超标因子),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污染因子、难降解有机污

染因子、低放射性流出物和温升(温降)水等。

第5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47页

3.9控制性站位Controlstation

指可以控制调查数据全覆盖评价范围的调查范围最外缘的顶点、交点、中间点等站位,控制性站

位的调查内容应包括海水水质因子、海洋沉积物因子和海洋生物生态因子。

4总则

4.1评价目的

通过规划要素分析、现状调查、影响预测和综合分析评价,为规划提供决策所需的资源、生态与

环境可行性评价结果;为规划实施明确保护目标、指标,阐明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的合理性、可行性,

明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监督管理要求,明确规划后续建设项目的生态与环境目标、指标和环评简化

要求等。

4.2主要内容

规划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识别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如岸线资源、海域空间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交通资源、

海洋水产资源、海洋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等)制约因素和条件;识别海洋生态与环境要素(如水文动

力环境、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质量环境、生物质量环境、生态环境、环境风险等)的主要制

约因素和条件;分析构建资源、生态和环境评价指标,分析阐明生态与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2)分析阐明规划方案的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

控制和生态与环境敏感区等的符合性;阐明规划要素与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保护

与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适宜性、符合性;分析阐明规划实施的不确定性因素;明确规划及其后续建设项

目的法规制约因素、准入条件和控制要求。

(3)分析、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对评价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产生的整体影响、

累积影响,分析阐明影响类型、影响方式、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依据生态与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分析阐明环境影响可行性评价结论。

(4)分析评价规划方案的资源、生态与环境合理性,阐明规划实施的生态承载力评价结论和环

境容量评价结论;分析规划污染防治布局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

案;分析评价规划实施后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5)分析评价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分析评价污染防治设

施规模和布局的合理性,分析污水排海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并开展多方案比选;分析评价规划要素

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的合理性,提出规划方案优化、调整的建议和对策。

(6)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和限制性要求;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对策

措施和限制性要求;分析提出规划后续建设项目的生态建设与修复的指标和要求;分析阐明规划实施

后受损资源和生物生态的补偿要求,明确规划后续建设项目的补偿指标和要求。

(7)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和跟踪评价方案,明确规划实施分阶段(分期)跟踪监测的

具体要求,阐明跟踪评价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分析阐明后续建设项目简化环评的前提条件和简化

方法;分析阐明规划实施过程中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和风险防控的内容和要求;明

确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监督管理内容。

4.3评价原则

4.3.1生态优先原则

第6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页共47页

规划评价应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修复,以最大限度减缓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

尽最大可能保护与修复受损生态生境为目标,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与修复方案,按照尽可能避让

生态敏感区,尽可能减缓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受损生态生境,合理

补偿受损渔业、生物资源和生态功能的程序和目标,实现规划的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和海洋生态文明建

设。

4.3.2全程参与原则

规划评价应与用海规划编制全程互动,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

方案的研究和编制、修改、完善的全过程互动;应充分考虑相关部门、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在

规划编制之初提供规划方案的主要资源、生态和环境制约因素及规划选址、规模与布局的原则框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从资源、生态与环境角度参与不同规划方案的优化比选,及时反馈各项优化建议

和调整建议。

4.3.3整体性原则

规划评价应统筹考虑规划要素与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资源、

生态和环境产生的整体影响、叠加影响、累积影响以及长远影响,分析阐明影响性质、影响方式、影

响范围、影响程度。

4.3.4一致性原则

规划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实施对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

致,应与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市和地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定位、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

与环境监管要求相适应,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4.3.5科学性原则

规划评价采用的生态和环境现状和历史数据资料应具备公正性、可靠性、有效性,采用的分析、

预测和评价方法应成熟、适用,分析、预测和评价结论应客观、可信。

4.4评价等级

规划评价等级原则上应不低于GB/T19485中的特大型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

4.5评价范围

按照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和可能影响的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生

物生态、渔业资源等的空间尺度确定规划评价范围。

4.5.1时间跨度

规划评价在时间跨度上应包括整个规划周期,根据规划实施的分期、分区和建设时序选择评价的

时段;对于中、长期规划,可以规划的近期为评价的时段。

4.5.2空间范围

规划评价范围在空间尺度上,应包括规划海域和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海域,并宜将规划实施可能

影响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敏感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整体纳入评价范围。

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评价空间范围应满足GB/T19485中特大型工程评价范围

的要求。海水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按照距离规划平面布局各外缘线的

第7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页共47页

垂线长度不小于30km的要求确定,其平面形状可采用矩形或弧形。渔业资源的评价范围应覆盖(大

于)海水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

4.6规划环评文件编制

4.6.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要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图文并茂、数据翔实、图表清晰、论据充分、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结

论和建议明确。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与章节等,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6.2图件要求

规划的图件应遵循有效、实用、规范、清晰的原则,根据分析评价所表达的主题内容选择适宜的

成图比例、精度和图件构成,应充分反映出评价内容对规划要素、影响要素、时空分布、叠置关系、

空间关系、要素作用与关联等特点。重点内容包括:

1)资源开发利用、海域使用现状及规划图件:应包括海域使用现状图、海岸线现状图、岸线利

用规划图、规划总体布局图、规划各功能布局图、规划分区布置图、主要结构图等;污染控制图件应

清晰标识规划区内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的分布,达标尾水管道排海和排放n的位置;如规划区内

的污水依托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应给出污水接收管网连接图和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图。规

划所属建设项目布局图应反映拟建项目名称、位置、功能、布置、面积及建设时序等要素。

2)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图件:应按照影响要素分析与影响预测分析内容,绘制资源、

生态和环境代表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图,与资源、生态和环境敏感区的叠置分析图,与规划的叠置分

析图等图件;应明确生态与环境敏感区与规划及其建设项目的位置、距离等;应绘制清晰的主要污染

物扩散和风险影响范围图件。

3)规划协调性评价图件应至少包括规划与海洋生态红线、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海域、区域开发规划等图件,包括规划布置与上述的叠置分析图件。

4)生态建设与修复方案图件应包括:规划的生态建设总体布置图、功能布局图、分区布置图、

主体工程和主要结构图等,应能反映出生态建设方案的生态环境要素分布、景观单元、景观格局、绿

地、水系和人工湿地方案图并体现其空间关系和关联;生态修复图件应明确生态修复方案的选址、位

置、地点、规模、布局和修复工程的类型、结构等,并应显示修复方案与周边各类生态敏感区、资源

敏感区的空间关系。

5)岸线规划布局图件:应清晰显示规划占用的现状岸线的类型、位置、长度等,应能反映出规

划新形成岸线的类型、功能、位置、长度、主体结构等设计内容,并给出典型断面结构图及效果图。

4.7规划评价技术流程

按照全程参与原则,规划评价应与用海规划编制全过程互动。在规划编制之初硬提供规划实施的

主要资源、生态和环境制约因素及规划选址、规模与布局的原则框架建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从资

源、生态与环境角度参与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优化,及时反馈各项优化建议和调整建议。规划评价技

术流程和各阶段主要内容与要求见图1。

4.7.1规划纲要编制阶段

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生态与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开展规划区域的现场踏勘,收集有

关基础数据资料,初步调查资源、生态与环境敏感区的现状;通过对规划可能涉及内容的分析,识别

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制约因素,并反馈

至规划编制单位。同时编制、审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案。

第8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页共47页

4.7.2规划研究阶段

规划评价应及时对不同规划方案的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综合分析评价

不同规划方案规划要素的合理性,分析并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反馈至规划编制单位,为不同规划方案

的比选提供技术依据。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组织开展规划评价海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现状调查。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I。页共47页

图1评价技术流程和各阶段主要内容

4.7.3规划编制阶段

在规划上报审批前,应完成规划环境影响文件的编制与审查,并提交至规划编制单位。

针对资源、生态和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应从战略和政策层面提出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减缓措

施,主要包括:以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为目标,制定规划和后续建设项

目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准入清单,制定空间开发、布局和结构的利用与限制清单,制定开发区域的用

途管制清单,实现规划环评的全覆盖和清单式管理。应编制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和跟踪监测

方案,提出资源、生态和环境管理要求,反馈至规划编制单位。如果规划采纳了规划环评推荐的方案,

还应对规划方案提出必要的优化调整建议。

如果规划未采纳规划环评推荐的方案,或者规划选择的方案经规划评价认为资源、生态和环境无

法承载,或可能造成资源、生态和环境的重大不良影响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减轻对策、措施

和方案,以及对可能产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和影响、危害目前尚无法做出科学判

断时,应提出放弃规划方案的建议,反馈至规划编制单位。

4.8规划的生态和环境承载力

规划的生态和环境容量可行性,应采用生态(生物资源)承载力专题研究和环境容量专题研究的

方法,分析、阐明其可行性。生态(生物资源)承载力专题研究报告和环境容量专题研究报告是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规划实施对重要渔场、水产种质资源和''三场--通道”有较大影

响时,应提供渔业资源承载力研究报告阐明其可行性。

规划实施的生态(生物资源)承载力专题研究报告的内容、章节构成等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规划实施的环境容量专题研究报告的内容、章节构成等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采用数值模拟预

测分析的精度及检验应符合GB/T19485的要求。

4.9围填海物料

用于规划及其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围填海物料理化性质和指标,应符合GB30736的要求。危险

固体废弃物禁止用做围填海物料。

4.10达标尾水排海

规划区和后续建设项目的达标尾水确需排海的应提高处理标准并实行管道离岸深水排放入海方

式,以充分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为目标,以排海混合区面积最小为优化指标,开展管道排海地点的多方

案比选和优化并明确推荐的排海地点,分析阐明其生态和环境可行性。

第10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1页共47页

4.11其他要点

规划评价中的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和生物生态等评价

要素、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和历史数据资料的使用要求,污染防治和排

放,环境保护设施设备等的分析评价内容等,应符合GB/T19485的要求。

5规划分析

5.1基本要求

规划分析应包括规划概述、规划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通过对各规划方案的解析和初步

分析评估,从规划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等各项要求相协调的角度,

分析、比较和筛选出备选规划方案,并对其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分析阐明可能导致资源、生态和环境

影响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发生变化的因素和情景,开展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要素和影响

因子的分析筛选,为影响预测与评价提供依据。

5.2规划概述

简要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阐明规划的地理位置、用海范围、规划年限、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

功能分区,明确规划占用岸线和海域面积等;详细阐明规划方案的平面布置(应包括外缘岸线走向、

内部分区、内水系布局等);涉及岸线利用的规划,应阐明岸线起止位置、长度、现状、规划用途等;

梳理并说明规划的选址、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阐明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发展规模、主体结

构(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结构等)、建设时序;明确配套设施的布局;注重可能对资源、

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内容,重点阐明规划的污染防治和环保设施规划布局,重点阐明规划的生

态建设和修复方案内容。阐明规划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布局、内容、时序、结构、工程量、建

设工艺等)。分期实施的规划,应阐明规划的分阶段(分期)建设计划,明确规划实施的分阶段(分

期)的布局、内容、规模、时序、工程量等。

重点阐明规划区的用海现状,明确规划区的给排水规划(重点介绍拟布置的污水处理厂位置、规

模、管网接收范围、分期建设时序、执行的排放标准等);阐明用海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已建、拟建

和在建的用海项目情况。

上述内容均应给出清晰的图、表。

5.3规划影响分析

5.3.1一般要求

规划分析应以规划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技术文件和资料为分析依据。

应按照规划实施的最大规模(含分阶段建设)开展规划分析。规划分析应关注各规划方案在建设

和运营过程中,在评价范围内海域和周围海域产生的污染和生态影响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水文动力、

地形地貌与冲淤、生物生态、水质、沉积物质量、环境风险等),分析阐明污染和生态影响环节、污

染和生态影响要素和源强,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阐明分析评价内容和重点等。

规划分析应重点阐明、筛选各规划方案在建设和运营期的资源影响要素和因子,生态承载力影响

要素和因子,环境容量影响要素和因子并列表;应阐明分析评价内容和重点,为专题研究提供基础依

据。

5.3.2规划分析内容与要求

第11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2页共47页

规划各方案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工艺和过程分析,污染环节与影响分析,生态影响环节与分析,

环境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分析与识别,环境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分析一览表等应符合GB/T19485中

第4章、第5章的要求。

5.4规划实施分析

依据最大规模和最不利条件,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分阶段(含分阶段)、建设方案、建设工艺与物

料来源等的影响环节、影响要素和源强等,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

应详细阐明规划实施的尺度、高程、结构、主要工程量等,明确规划(围填海)主体结构和规模,

如围堰(或护岸)、水闸等的种类、等级、设计高程、结构、建设工艺与方案等内容,阐明主要构筑

物的典型结构断面图;围填海形成陆域的设计高程、形成陆域面积和形状等内容。

应详细阐明规划实施(含各阶段)的填海(或海中取沙土、吹填)、地基处理和控制性工程、河

道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的种类、等级、设计高程、结构、建设工艺与方案等内容,分析阐明资源、

生态和环境影响环节、影响要素和源强等,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

规划实施分析还应应关注下述内容:

一开展规划建设的土石方平衡分析,应明确填海物料来源及其填筑工艺;围填海物料的理化性

质和指标,应符合GB30736的要求。

一采用吹填方式围填海的规划及后续建设项目,应分析、阐明填海物料的来源、取砂土区的平

面位置和范围、施工工艺和主要机具设备、取土深度、溢流口位置及临时工程结构型式等内容,并附

平面布置图,标明溢流口的位置;分析明确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环节、影响要素和源强等,识别和

筛选评价因子。

一规划及后续建设项目采用炸礁、爆破挤淤和爆夯时,应分阐明爆破施工工艺、施工范围、炸

礁与爆破挤淤和爆夯工程量、礁渣和挤出淤泥的处置量和处置工艺等内容;分析明确资源、生态和环

境影响环节、影响要素和源强等,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应包括水下冲击波对生物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等)。

一规划及后续建设项目中设置临时工程(含临时围堰、栈桥、码头、航道等),应分析、阐明

临时工程的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及尺度、施工工艺和主要工程量、施工结束后拆除物料的处置方式等

内容,并附临时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和结构断面图;分析明确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环节、影响要素和

源强等,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

——分阶段建设和规划填海区内设置分隔围堵时,应阐明分阶段和分隔围塔的平面布置、结构型

式及尺度、施工工艺、工程量等内容,并附分阶段、分隔围塔的平面布置图和结构断面图;应分析阐

明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环节、影响要素和源强等,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

——分析、阐明与规划实施有关依托工程、配套工程(如取土弃土工程、临时码头和航道、区域

污水处置工程等)的布置、结构型式及尺度、建设工艺、工程量等内容,并附平面布置图和结构断面

图;分析阐明达标尾水管道排海和依托工程、配套工程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环节、影响要素和源

强等,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

5.5规划协调性分析

5.5.1规划政策符合性分析

分析阐明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流域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体系等)中的位

置,阐明规划的层级(如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县级)和功能属性(如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专项

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明确规划的时间属性(如首轮规划、调整规划;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

规划)。

第12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3页共47页

分析阐明本规划与生态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资源利用和产业政策,海洋用海政策等政策、法规

要求的符合性;分析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政策、法规的效力和时效性。

分析阐明规划与全国海洋功能区规划、省市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红线管

控等在功能定位、开发原则和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通过叠图等方法详细分析、对比

规划选址、布局与上述功能区和敏感区之间的关系,分析阐明其在选址、功能和空间开发利用方面的

政策符合性。

5.5.2规划要素与上层位规划协调性分析

分析规划选址、目标、规模、布局、功能定位等各规划要素与上层位规划的符合性,重点分析阐

明规划各方案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要求等方面的适宜性和符合

性。分析阐明规划各方案的选址、发展目标、功能定位、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等与上层位规

划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规模、布局等的符合性。

5.5.3规划要素与同层位规划协调性分析

在筛选出同层位规划的基础上,逐项分析本规划要素与同层位规划在生态与环境质量目标、资源

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要求等方面一致性和协调性,重点分析阐明本规划要素

与同层位规划在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要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5.5.4协调性分析结论

通过上述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从各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适宜和协调的规划方案作

为推荐(备选)方案;或综合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分析结果,提出与生态与环保法规等各项要求相

符合的规划调整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5.6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及规

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三个方面。

5.6.1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

分析规划区及其周边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如规划布局

与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和环境敏感区可能发生的变化,

通过分析规划各项内容顺利实施的需要的条件和可能性,阐明规划实施在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的不确定

性具体内容,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调整情况。

重点分析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条件、生态条件和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如分期建设方案、

围填海物料来源方案、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达标污水排海方案等可能发生的变化,并通过理想

状态下的需要条件分析,阐明规划实施在依托条件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具体内容,分析规划方案可能

发生的变化或调整情况。

5.6.2规划实施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从准确、全面、有效地预测、分析和评价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规划各

方案中需要具备但没有具备、应该明确但没有明确的内容(例如建设时序、分阶段围填海工程、物料

来源方案、达标尾水排海方案等),阐明规划实施在具体方案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内容,分析规划的

产业结构、规模、布局及建设时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内容。

5.6.3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第13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4页共47页

依据规划基础条件、实施方案两方面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分析筛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

规划实施的资源影响、生物生态影响、环境影响的最不利条件和状态,分析预测其影响范围、程度和

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的可达性,为推荐资源、生态和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5.7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规划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专家咨询、数值预测分析、核查表、叠图分析、类比

分析、系统分析、矩阵分析等。采用数值预测分析方法时应符合GB/T19485的要求。

6现状调查与评价

6.1基本要求

通过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评价范围内主要海洋资源的赋存和利用现状,掌握和分析评价生物生

态现状、环境质量现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辨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

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般包括社会经济概况、自然环境状况、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环境质量和生态

状况等内容。

现状调查与评价以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历史数据资料为主,以开展现场调查为辅。数据资料应

能够反映整个评价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生态与环境的特征,能够说明各项调查内容的现状和发展

趋势;收集和采用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历史数据,应明确调查站位分布图、调查时段及调查频次等,

阐明采用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当评价范围内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生态和环境敏感区时,需提供专项

调查数据资料。

用于规划评价的历史数据资料、现状数据资料的公正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应符合GB/T19485D的

要求。

6.2社会经济与资源、生态和环境概况

6.2.1社会经济概况调查与分析

社会经济概况调查宜采用数据资料收集方法。社会经济概况调查和分析内容一般包括规划所在区

域范围内的人口规模、分布、结构(包括性别、年龄等)和增长状况,人群健康(包括地方病等)状

况,经济规模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交通运输结构、空间布局及运量情况等;重点关注规划所在

海域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及其布局、现有开发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文物古迹情况

等,并附相应图件。

6.2.2生态与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分析

生态与环境保护现状调查宜采用数据资料收集方法。生态与环境保护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

情况)调查与分析内容一般包括:规划所在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分布、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

以及服务范围和服务年限;清洁能源利用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情况: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式及危险

废物安全处置情况(包括规模、分布、处理能力、处理工艺、服务范围和服务年限等);现有生态保

护工程建设及实施效果;已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情况等。

6.2.3海洋资源与海域开发现状调查

海洋资源与海域开发现状调查宜采用数据资料收集方法。调查与规划密切相关的海洋自然资源

(如渔业、矿产、景观、岛礁、湿地、滩涂和野生生物资源等)现状和开发利用现状,阐明规划海域

第14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5页共47页

开发利用的内容、类型、规模和程度,现有海洋工程和设施的分布状况,岸线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等,

并附相关图件。

6.2.4资源、生态与环境目标分析

水质环境:阐明海洋功能区划、海水环境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水质达标现状情况,阐明评价范围

的主要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控制目标,主要水污染源分布和污染

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等的现状情况,并附海洋功能区划图、主要水污染源排放口

分布图和现状调查监测站位图等。

生物生态环境:阐明评价海域的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阐明生态功能区划与保护目标与

要求,生态管控红线等;阐明生态敏感区和典型生态类型的结构、特点、分布、类型、范围、敏感性

(或保护级别)、主要保护对象及相关保护要求及其生境现状,阐明重要渔业资源和“三场一通道”

的分布和生境现状,阐明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并附生态功能区划图、重点生

态功能区划图、生态敏感区分布图和重要经济生物“三场一通道”分布图等。

阐明大气环境、声环境等的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质量达标情况、主要污染因子和特征

污染因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控制目标、主要污染源分布等现状,并附相关功能区划图、重点

污染源分布图等。

6.3环境现状调查

6.3.1基本要求

环境现状调查站位布设、调查内容(海洋水文动力、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水水质、海洋沉积

物、海洋生物生态、渔业资源等)、调查项目(要素和因子)、调查时段(季节)、调查频次,应满足

环境现状评价的代表性、完整性要求,应满足判定规划所在海域资源、生态和环境特征和重点生态和

环境问题的要求。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和应关注的问题,应符合GB/T19485的要求。

6.3.2水文动力和地形地貌与冲淤现状调查

水文动力环境要素、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要素的调查站位布设、调查要素、调查因子、调查时段

(季节)、调查与分析方法等应符合GB/T19485的要求。水文动力环境要素应获取调查范围内夏季、

冬季和春季或秋季的调查数据资料。

6.3.3资源现状调查

渔业资源的调查范围应覆盖规划评价范围,调查站位布设、调查要素、调查因子、调查方法等应

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应至少获得调查海域的春季、秋季和冬季的现状调查数据资料。

渔业资源调查范围应覆盖(大于)规划评价评价范围(拖网调查范围距离规划平面布局各外缘线

的垂线长度不少于30km-50km),调查站位布设、调查要素、调查因子、调查方法等应符合GB/T19485

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应至少获得调查海域的春季、秋季和冬季的现状调查数据资料。

规划占用和使用的海岸线资源应以沿海省市明确的现状海岸线为基准界定。占用和使用的滩涂、

湿地等空间资源应依据有效的水深图、地形图等界定。

海底矿产等资源的调查范围和方法可参照本规范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6.3.4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生态现状调查

海水水质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宜采用同船作业方法,调查范围

应覆盖评价范围;其中水质调查站位数量宜不少于48个,生物生态调查站位不应少于水质站位的60%,

第15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6页共47页

沉积物调查站位不应少于水质站位的50%同时应按照全面覆盖(范围),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

则布设调查站位:调查范围最外缘的顶点、交点、中间点等应设计为控制性站位,控制性站位的调查

要素应包括海水水质因子、海洋沉积物因子和海洋生物生态因子,调查站位应列明坐标并图示。

调查因子的选择应符合GB/T19485的要求,其中水质和沉积物的调查因子应包括常规因子和特

征污染物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应按照规划方案的污染物特点和排放特点分析和筛选。

海水水质环境、海洋生物生态环境应获取调查范围内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调查数据资料,

每个季节都应选择大潮期或小潮期中的任一个相同的潮期开展调查。海洋沉积物环境应获取任意季节

的一次调查数据资料。

6.4环境现状评价

6.4.1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和环境质量评价

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质量环境、生物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

境的现状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和应关注的问题等,应符合GB/T19485的要求。

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生物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评价结果,应反映和阐明调查因子在评价海

域的平面分布特点、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图示。

环境质量现状应分析评价范围的水环境质量、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影

响其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及其来源;分析水环境质量、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方面存

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阐明目前需解决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

水质环境要素的评价应采用水质因子平面分布特征的图示评价方法,即以某个各调查站位水质因

子的测值(宜为表层),按照其分类指标刻画平面分区等值线,以色斑(或其他方式)标识符合各等

级水质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各季节的水质因子平面分布特征图阐释其季节变化特征;综合各年度、

各季节的水质因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阐释其年际变化特点和趋势。

海洋生物质量分析的样品应从渔业资源调查、潮间带生物调查中选取,应说明其来源和典型代表

性。生物样品宜包括评价海域及其附近海域的典型贝类、鱼类和甲壳类。

6.4.2生态现状评价

生物生态环境应按照HY/T087(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的方法和要求,分析、评价和阐

明调查评价海域的生态健康现状并图示并作为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指标。

依据收集的历史数据资料和调查获取的现状数据资料,分析和评价叶绿素、初级生产力、浮游动

植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游泳生物等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等要素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阐

释其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并图示;分析评价生境现状、珍稀濒危动植物现状等。

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状况,注重区

域生态生境的功能与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阐释变化的主要原因

和变化趋势;分析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敏感性;分析评价保护和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

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分析评价该敏感和保护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生态敏

感区时,应分析其生境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为生态承载力可行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分

析、评估评价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含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等功能)现状;阐明目

前生物生态保护、建设和修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述内容应附相应的图表。

6.4.3海洋生物(渔业)资源现状评价

依据收集的历史数据资料和调查获取的现状数据资料,分析阐明规划所在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特

别是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密度、资源量、分布特征、成幼体比例、物种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丰富度、单纯度等;分析阐明规划所在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等内

第16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7页共47页

容;分析阐明规划所在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含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资源密度(重

量和尾数)、物种多样性、幼体比例等及其分布特征,主耍经济物种生物学特征(体长、体重等),物

种和群落相似性、生物群落演替等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并图示;分析珍惜濒危动植物现状、海洋经济

生物现状;评价规划海域和周边海域近年来的生物(渔业)资源的变化趋势。

分析、评价规划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是否存在生境破坏、珍稀濒危动植物损害、海洋重要经济

生物“三场一通道”破坏或损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生物危害等生态问题;分析评价生物(渔业)

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

6.4.4环境与生态敏感区调查与评价

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规划规划及其周边海域的环境与生态敏

感区的现状,阐明敏感区类型、级别、位置、范围、主要保护对象、保护要求等,绘制环境与生态敏

感区与规划的叠置分析图件,明确环境与生态敏感区与规划用海区的距离、方位、功能关系等要素;

分析评价敏感区与规划区在空间位置、环境目标、生态目标、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当

环境与生态敏感区涉及到特殊保护对象(例如海洋重要经济生物“三场一通道”分布区和鸟类等)和

保护要求时,应通过专项调查获取现状数据资料.

6.5制约因素分析

基于上述规划分析和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依据规划的性质、目标、规模、布局、功能定位、

分段分区方式和建设时序等,结合资源、生态和环境现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评价结论,

重点分析评价规划区域的环境质量、生态功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差

距,梳理、阐明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与环境制约因素并列表;分析提出本规划应关注的资源、生态、

环境问题,初步分析阐明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本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7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

7.1基本要求

按照一致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分析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生态与环境要素并列表,

分析、阐明和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生态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并列表;初步分析判

断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筛选和确定主要评价要素、评价因子和评价重点;根

据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和规划要素,结合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以及确定的评价重点,考虑资

源、生态和环境现状调查因子,筛选资源、生态和环境评价指标。

7.2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识别

7.2.1一般原则

依据规划要素及后续建设项目的特征,结合规划分析、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结果,全面识别规划

要素对资源、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的途径、方式、性质、范围和程度并列表。分期实施的规划,应识

别不同实施阶段(时段)的影响。

7.2.2识别重点

应重点分析、识别可能造成累积性影响和重大不良影响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要素和因子,分

析阐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等影响性质,识别和阐明

各种影响可能发生的区域、累积性质和可能的影响后果等特征。有环境和生态风险的规划,应将规划

实施的环境和生态风险要素和因子识别作为重点之一。

第17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8页共47页

当规划实施可能产生具有难降解、易生物蓄积、对生物和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重金属污染物、持

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时,还应识别上述特征污染物的影响途径、方式、性质以及生物毒理

特征。

7.2.3识别主要内容与要求

应从规划实施是否导致规划海域资源开发利用严重冲突、资源功能和承载力发生显著变化,生态

生境功能冲突、生态承载力发生显著变化和环境质量降低、环境容量和功能显著变化的角度,分析与

判断规划实施对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问题,重点关注下列内容(但不限于):

一导致规划所在海域资源、生态和环境敏感区等结构、组成、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导致其

功能丧失和受损,或使评价范围内的生态和环境质量显著下降(质量降级)或导致功能区主要功能丧

失的影响内容和影响要素。

一导致规划所在海域资源、生态和环境开发利用产生严重冲突的重大不良影响,主要包括规划

实施导致与相邻海域的其他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等产生的显著冲突的,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跨行政区海

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显著不良影响的内容和要素。

——导致规划所在海域海水质量、生物质量和沉积物质量发生显著变化的重大不良影响,主要包

括规划实施导致的具有难降解、易生物蓄积和产生生物危害作用的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等的影响内容和影响要素;对海洋生物产品的污染风险显著增加和导致生态生境发生显

著不良变化的内容和要素。

7.2.4识别方法

依据规划要素和规划特征,结合规划分析、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的结果,通过资源、生态和环境

影响识别的分析,以图、表等形式,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和响应关

系,阐明各规划要素对资源、生态和环境因子的影响途径、方式、性质,从中筛选出受规划实施影响

大、范围广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因子,作为分析、预测与评价的重点内容。识别方法和结果应符合

GB/T19485中5.3节的要求。

7.3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7.3.1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

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之一。应采用图、表方式阐明具体目标和

内容。

依据规划(含不同规划时段)应符合和满足的国家和区域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态保护

与建设政策法规,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区域用海政策法规、海域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生态

红线管控、国家产业政策和上位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具体管控要求,分析和明确规划实施海域和周

边海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分析和明确资源、生态和环境主管部门以及区域、行业的其他管理

要求所确定的相关目标。

7.3.2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指量化了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目标。

应依据分析、明确的资源利用、生态建设与保护和环境质量目标等,按照构成资源、生态和环境

目标的各项要素和因子,筛选出表征评价主题和重点内容的具体评价指标,其中现状调查与规划分析

中确定的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与环境制约因素应作为评价指标筛选的重点。

第18页共47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9页共47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能体现国家发展战略,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战略及政策法规的要求;体现规

划的行业特点及其主要资源、生态和环境影响特征,符合评价海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现状特征,体

现社会发展对资源利用、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同时易于统计、比较和量化。

评价指标值的筛选、确定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中规定的限值要求(例如水质标准、沉积物质量标

准、生态健康指标等);如国内技术标准中没有的指标值也可参考国际标准经充分论证后采用,并说

明采用的原因、依据和实用的范围与限制等;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经过专家咨询、论证后,给出半

定量的指标值或定性说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可参照附录F选取。

7.4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的方式和方法

针对尚无明确的资源占用(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指标的影响要素,可参照的方式和方法

主要有:核查表、叠图分析、压力-状态-响应分析、类比分析、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矩阵分析、网

络分析、灰色系统分析、情景分析等。

8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环保方案分析评价

8.1生态建设环保方案

依据规划所在海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目标,分析阐述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方案和生态修

复方案的定位(避让、保护、修复、补偿等)合理性,着重分析阐明生态建设与修复内容、技术方法

的适宜性与合理性。

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环保方案主要内容与章节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8.2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环保方案分析评价

8.2.1生态建设环保方案定位分析

从区域现状和发展目标角度,介绍规划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发展

目标和规模.其中,以城镇建设为主要开发利用方向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应明确城市的性质和未来

的人口规模。

从用海规划定位角度,分析用海规划与相应的区域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

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等的协调性。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要素禀赋、地理区位、资

源和环境禀赋,以发展主导产业和建设产业链体系为目标,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中区域。

从生态规划布局方面,分析规划与上层次相关规划、相关生态专项规划等规划在区域生态功能定

位方面的符合性,分析规划区生态本底条件,阐述规划区生态规划的原则和目标、生态设计理念,生

态景观要素的格局和功能联系。明确规划范围内生态建设内容和相关控制指标要求,如生态廊道名称、

生态廊道两侧绿化带的控制宽度,生态斑块、基底位置及控制面积。

8.2.2生态建设环保方案布局分析评价

依据上层次相关规划、海洋生态专项规划等对规划所在海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分析规划区生态建

设方案的原则、目标、生态设计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