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03物态变化复习学案_第1页
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03物态变化复习学案_第2页
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03物态变化复习学案_第3页
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03物态变化复习学案_第4页
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03物态变化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考点知识梳理

(-)温度

L温度:物体的遂热程度。生活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二,读作摄氏度。

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判断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

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一温度计。

练习:学校操场上的地砖,在太阳下晒比在树荫下的温度更高。

2.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是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C,把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项℃,在。。C和国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C。

(3)温度计的使用

①使用前,要认清分度值和量程,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出其量程;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④一定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的量程是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反映了温

度计的准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的温度计,所测得的数据越精确。观察温度计时,必须看清0℃

刻度的位置,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时,显示的温度为负值,即低于0℃的为“零下

温度”。

(4)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里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细小35-42℃0.1℃离开人体读

的缩口数;用前需甩

实验室用温度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无细小缩口-20-110℃1℃不能离开被测

计物体读数;不

寒暑表-30-50℃rc能甩

注意:在对体温计进行消毒时,要用酒精轻轻擦拭,包括用热水煮沸。

I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

态。

练习:通常水有几种状态存在?影响它的不同状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水通常以液态形式存在,当温度降低时,水能结冰,变成固态,当温度升高时,水又

可以变成水蒸气,以气态形式存在。可见水能以三种状态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能影响

水不同存在状态的因素是温度的高低。

2、熔化

(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特点: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断上升。

(5)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注意:晶体吸热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是它的熔点,晶体的温度要升高到熔点时才

开始熔化。非晶体的熔化温度是变化的,非晶体没有熔点。

3、凝固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固时需要放出热量。

(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继续放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5)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练习:我们常见卖鱼的人在鱼周围放上一些冰,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吸热,带走鱼身上的热,使鱼和鱼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防止鱼

因高温而变质,起到保鲜的作用。

练习: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

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答案:利用水结冰来防止橘子被冻伤,是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这样橘子的温度不至于降到太低,把橘子冻伤。

注意:判断晶体、非晶体的方法是:(D从有无熔点(或凝固点)来判断,晶体有熔点(或凝固

2

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或凝固点)。(2)从熔化过程中的现象来判断,晶体熔化过程:固态一

固液混合态f液态;非晶体熔化过程:固态一软一稀一液态。(3)从熔化(或凝固)图象来判

断,关键是观察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傕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

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发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2)

沸腾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才发生,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

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注意: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

“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

水珠•

练习: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挂有露珠,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阳

光照射下它们又会慢慢消失,这是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练习:端午节,小明和小丽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

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丽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

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无论是用小火还是大火,锅内的水

的温度是一样的,将粽子煮熟的时间也差不多,但小火可以节省燃料,且不会使水剧烈汽化

而干锅。

答案:小丽的想法更合理只要能维持水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不会改

3

变;火太大,既浪费能源,又会使水因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典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3、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

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

4、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淞”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

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练习: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山固态变成气态:鸨蒸气遇

冷,又在灯泡内壁上凝生使灯泡变黑。

二、重点难点解读

例1.小雯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

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3)小雯在水温升高到88℃时开始计时,每隔I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

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889092949698989898

分析上一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4)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2kg,则从计时开始到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选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水所吸收的热量为J.[已知c水=4.2x103〃(kg・℃)].

4

答案:(1)铁圈;(2)遍:•实验时同;(3)98;(4)噌大;3.九1:巴

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落请灯的外焰飞•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辽洋可以缩矩《小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3)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加热到第5nzn、6n2n、?①-n、3mm时,水的温度为9SC保持不变,

所以水的沸点应为g$c;

(4)在体温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温度计广水银的温度;q.内能噌大;

水吸收的热量,Q=ctnAt=4.2xi:Pj(kg-'C)y(9SC-8O=S」x收J.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例2: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

B.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熔化现象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品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卬应的,此,项正确,符合题意.

3>干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涔,空"小的水蒸、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

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工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

意.

。、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的现象.此2面错误,▼而合题意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例3:(2014•河南)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

5

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

答案: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解析:(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

紫色气体,是因为固态碘宜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二)停止加热,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岛现腆固心,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

华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舞

例4:如图所示为某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固体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其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为℃.

(2)处在图中CD阶段时,该物体为.(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3)处在图中BC和DE阶段时,物体需.(选填"吸热"或"放热")

(4)吸收相同的热量,在AB阶段比在CD阶段温度上升快,这是因为该物质在AB阶段

时的比热容比在CD阶段时的.

6

\答案、(1)晶体:0>(2)液态:(3)吸热•(4)小

:解析:(1)从图荻现索.沙物历在焰化时,有一段时间内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

:熔点,属于晶体,该物所的燃点是:jP..

|《二)处在图中CD阶段时,已经熔化完毕.Uti支材3处于液心.

.(?)处在图中3c段是晶体焙化过程.D三阶".是液体的浑二.7,此时邰要吸执,国度不变.

:(4)•/Q-cmAt.

mAt

「「A3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劣二,升高的二度相同,”是JC,加热时间之比为1:2.所以

i吸收的热量之比为,从而计茸得比热容之比为,所以声物旗在A3段的比网容小于CD般的比热容.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三、巩固练习热身:

1.(2014•厦门)(多选题)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淞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

雾淞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

A,都由水直接变成B,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

C.都要放出热量D.内能都保持不变

答案:3C

解析:雾淞和雪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笆宠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

雾淞和雪都要放出热量,其内能减少.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

2.(2014•遵义)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一.RJ二他.皿加一项10U一匕邓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7

答案:3

解析:A、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以底泡要维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

C、现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9是-NC〜:」;此选项错误.

1、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if-大格分成【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C,即温度

计的分度值是1C,温度计的水银柱在MC以匕示数为32C.此港项正确.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3.(2013・平凉)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该物

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冰的熔化过程B.蜡的熔化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海波的凝固

过程

答案:D

解析:由图象知,该物质的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团.、,A3错误;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

变,所以是晶体的翻固图冢,玻璃是非晶本,所以,:七海波是晶体,所以。正确.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凝固与二山放热特点

4.(2014•南京)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8

答案:c

解析: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用手沾些冷水去靠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化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制局点低的物号上为品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

固点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啰,便水蒸7次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着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5.(2014・玉林)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fi«rc道澳々-c

A.°3.°;、EC.C。时而*u

答案:C

解析:R、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有一个特殊的柳纪,温度爵/的变廿±1聿是随着时间的噌长逐渐升高的,但中

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吗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

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3、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有一个特殊的规律,;'三度整体匕变化规律罡随着时间的噌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

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入固的规律,,不击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

象是某晶体的瀚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噌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

完全吻合,符合题意;

:)、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时间的好区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

象,不符合题意.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6.(2014•牡丹江)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熔化有关的是()

A.饮料中的冰块变小B.人从水中出来感到冷

C.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D.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结霜

9

答案:A

解析: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E凉,利%了冰块匕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3、人从水中出来后感到有点冷,是水的汽化明火,不符合题意.

C、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利用了干冰F,坡她,不符合题意.

。、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结霜,禾用J水蒸气的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1单现象;上活中的凝华现象.

7.(2013•茂名)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密闭的卫生间内

B.将弄湿的作业本子打开放在向阳的窗台上

C.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

D.用保鲜袋将水果包好放在冰箱内

答案:3

解析:品将湿衣服晾在密闭的卫生间内,减慢了空气流动,同时降低了温度,减慢了蒸发.不符合题意.

3、将弄近的作业本子打开放在向阳的窗台_u,加快。作业本表面的空气流动,同时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蒸

发;符合题意;

C、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减慢了空气流动,'/;一:点发.不符心遗意;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内,减慢了巴气流动,同时降低了温度,诚慢了蒸发.不符合题意.

着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8.(2014・广西)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冰棍上冒"白气"

C.深秋,草叶上有露珠D.严冬,树枝上挂雾淞

答案:D

解析: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四体的诃4.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八不符合题意;

3、冰棍上冒出的,白气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一二1遇冷液化形成的;故3不符合题意;

C、嚏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但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雾淞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烝气遇冷产处的,是荏卡;故。符合题意.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0

9.(2014•常德)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

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

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A.密度B.硬度C.凝固点D.沸点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地沟油在7c时,由液态变为固态,而根据二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凝固

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所以选项C符宣题意.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10.(2014•海南)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

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39357

酒精-11778

答案:水银

解析:(1)由图冢数据知,水从某一时刻二始,水丁好吸收热重,温度保持9SC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

是gsc.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水,R度高达gic-gsc之间,这个温度都高于

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但是高酒精的沸点酷声温度计测量此温度时,酒精已经汽化成蒸气,

不能完成测量.这个温度低于水银的沸点,可一、司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温度计的测温物

质选择水银.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嗡

11.(2014•衡阳)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判断出

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

为min,该过程中晶体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1

答案:50;3;吸收

解析:由图象可知,该物质从第3分钟开始•魂质虽叫坡热,仔工温度不再升高,由此可知,此物质为晶

体,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由于此时对应的本:二为50C,所以可以确定其熔点为50C,到

第6分钟后物体的温度又开始上升,此用物体已熔",:一•,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共用时3分钟.该过

程晶体■吸收热量.

考点:熔化和觥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12.(2014•牡丹江)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

的水加热.

(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

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

(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min时,水开始沸腾,如

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现象.(填

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内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沸腾前,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时开

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2

答案:(1)液化成水回到水中;(二)汽化;(3)升高;99;不变:吸热

解析:(1)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送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

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这些水,气液化成穴.小中;

(二)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出行的剧烈的晨尢现象.

(3)由图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水的温度达到g9c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

变但仍需要继续吸热.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3.(2014・宜昌)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小红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此时水的温度

是℃,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2)小红同学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

现时;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在壶

嘴位置却几乎看不见"白气"(如图乙).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

13

答案:(1)98;给烧杯加盖子;(2)在离壶嘴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不断有“白气”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到

比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但在水壶嘴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水壶嘴口位置温度比较高,喷出

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所致.

解析:(1)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液柱指在90r上面第8小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0C+1C

X8=98C,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说明徙已经沸腾,要使此温度计的示

数继续继续上升,可以给烧杯加盖子,增大水面上亢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2)在离壶嘴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不断有“El”出工,这是水点气遇到比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但在

水壶嘴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々壶嘴口位芦口百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所致.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4.(2013.WH)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防身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

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

或.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r.

(3)卜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14

答案:(1)均匀;(;)试管壁;46,G)$晶体•(4)a.

解析:(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空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二)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力才的玻口也要全部值人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所以其示款为46c.

(?)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匕灵,所以该%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SC.

(4)比较图象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I百板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

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

考点:熔化和撕固的探究实验

15.(2014•淮安)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Aaiifrn-

甲J内

(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判定

水开始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0123456789

温度/℃909294969799999999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减低");

停止加热,谁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15

答案:⑴水的内部产生的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2)98;

(4)保持不变,吸热.

解析:(1)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在上升过N中体积逐川二:到达水面处破裂,所以由气泡的情况可判

断水是否已经沸腾;

(2)温度计上10C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彳个格学科又代表的潦工是1C,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

此时的温度为98C;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续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4)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四、中考预测展望: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是为了减弱噪声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答案:B

解析: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亡空中不%直接时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噪声监测设备是用来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错误,符合题意;

C、设立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抽弱噪声,#:.I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与“武”是通过音色控制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晌度’7音色的防治甲】的途径

2.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

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

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

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答案:A

解析:(1)将装有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B是水浴达,采用#匕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

慢,便于记录实嗡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口:①大,、正确.

(2)读图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百.F,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

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5tn:n内X物质始终是;"+、,不能由此前定X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30错误.

考点:熔化和瀚固的温度一时间图冢

3.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

蒸气因为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

名称)

答案:液化、汽化

解析: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口磔了海泮,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

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变成了小水滴,成雨降落到二地面上的水又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升到空

中,使河床干涸.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液化和汽化

4.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内的冰淇淋化了,杯的外壁出

现了一层水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一现象的发

生需要热.

答案:熔化;液化:放

解析:(1)杯内的冰淇淋化了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17

(2)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沾在杯外壁上,液

化放出热量.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5.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物质在降温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判断此物质

是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t=0起经过—min后该物质完全变为固体,

在这个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晶体;减少

解析:如图,物质在凝固过程二•保持温状不变,是晶体.

物质在时到达凝固点,物汽是液态,至下时,物质全部凝固成固态.

物质的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K.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瀚固图像;晶麻和非晶体的区别

6.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状态,物质由甲图直

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固体,凝华

解析:(1)分析这三个图可见:甲图分子如;,j分子和度散乱,口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

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学科眼排广声型;丙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

的排列模型.

(2)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也就是但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考点: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升华和遍中的定义帝伸点

7.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

锅中加热,待白糖(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

18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冰糖葫芦看上

去红彤彤的,是因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只反射.

答案:熔化;放出;红光

解析:(1)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由固态芟”液态,叫做熔化;山楂上的糖瓶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

象,凝固放热.

(2)冰糖葫芦看上去红彤彤的,是因为在太配'"七\羽T只反射噎光.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我’:寺点;物体的颜色

8.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