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选拔卷)-【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选拔卷)-【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选拔卷)-【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选拔卷)-【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选拔卷)-【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选拔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12345678910CCCDCBDBBD11121314151617181920DCCBDDCAAC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Mg-24Cl-35.5Fe-56Na-23Ca-40Cu-64K-39Mn-55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山东日照一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B.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水分解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D.ag碳在bg氧气中充分燃烧,一定能生成(a+b)g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燃烧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错误;B、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水分解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正确;D、ag碳在bg氧气中充分燃烧,碳或氧气可能有剩余,不一定能生成(a+b)g二氧化碳,错误。故选C。化学方程式aC2H2+bO2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A.15 B.14 C.13 D.10【答案】C【解析】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则a、b、c、d等数之和为13,故选C。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6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答案】C【解析】解:设第一次反应后,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z;第二次反应后,设D的质量为x,同时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y,由题意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A、因为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5g:15g=5:3,所以z=9g,则第一次反应后剩余的B的质量为15g-9g=6g,故A正确;B、列出比例式:,可求出:x=50g,则选项B正确;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5g:15g=5:3,故选项C错误;D、y=10g,则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为25g:10g=5:2,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C。4.(2022·江苏省无锡一模)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为氧化物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8:2C.甲中的氢元素质量分数小于丁中D.转化②为化合反应【答案】D【解析】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乙为氧化物,丁不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此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转化①中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8:2×2=7:1;C.,甲为甲烷,其中的氢元素质量分数为4÷16×100%;丁为甲醇,,其中的氢元素质量分数为4÷32×100%;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选D。5.(2022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化学竞赛)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得到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其他反应物是()A.CO2和CH3OH B.CO2和H2 C.H2和CO D.CH3OH【答案】C【解析】由于原子的利用率为100%,丙炔(C3H4)合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质中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的原则,C3H4转化为C5H8O2,还需要2C、4H、2O,即要求被选中的物质以适当比例混合,可达到2C、4H、2O整数倍的组成,H2和CO中含有1C、2H、1O能达到2C、4H、2O,故C符合题意。6.(2022广西桂林二模)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A.4:13 B.3:10 C.2:7 D.1:4【答案】B【解析】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则甲烷的质量为,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甲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为。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故选B。7.6.4g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恰好生成2.8g一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物质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氧元素;④一定含氧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8;⑥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①④⑥【答案】D【解析】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选项说法正确;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2.8g+4.4g+7.2g-6.4g=8g,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该物质中氧元素质量为2.8g××100%+4.4g××100%+7.2g××100%-8g=3.2g,选项说法不正确;③由②分析可知,一定含有氧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④由②分析可知,一定含氧元素,选项说法正确;⑤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4.4g××100%=1.2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2.8g××100%=1.2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7.2g××100%=0.8g,则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选项说法不正确;⑥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2022·四川德阳二模)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B.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C.浓硝酸属于纯净物D.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X的化学式为NO2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浓硝酸为硝酸的溶液属于混合物;D选项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18;故答案选择B9.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Mg+O22MgO,3Mg+N2Mg3N2。已知12g镁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20g产物,则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是()A.等于20g B.小于20g C.大于20g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设12g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x,x=16.7g,因为12g镁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20g产物,12g镁在纯氮气中燃烧可得到16.7g产物,所以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小于20g。故选B。10.南海深处有“鲸落”,在硫细菌作用下,有如图所示物质转化。在H2S充足时,发生①反应,为反应③提供能量。同时积累S;当H2S不充足时,利用积累的S进行反应②,也为反应③提供能量。下列关于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硫化氢与氧气两物质址之比为17:8B.反应②中一定有水参加C.反应③为光合作用D.①③总的反应方程式为:【答案】D【解析】A、反应①,硫化氢与氧气两物质址之比为17:8,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②中一定有水参加,正确;C、水和二氧化碳产生了葡萄糖和氧气,是光合作用,正确;D、反应①,反应③,①③总的反应方程式为:,错误。故选D。11.(2022河南平顶山化学竞赛)两份相同质量的碳,一份转化方式是C→CO→CO2→CaCO3另一份是C→CO2→CO→CO2→CaCO3两份生成碳酸钙质量的关系是()A.一样多 B.前者大于后者C.后者大于前者 D.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C→CO→CO2→CaCO3: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C→CO2→CO→CO2→CaCO3: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由以上分析可知,无法确定两份生成碳酸钙质量的关系。故选:D。12.将18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变,则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A.30% B.22.2% C.27.6% D.10.3%【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固体质量增加,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固体的质量减少了。由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混合物中碳的质量,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即为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选C。13.完全电解ag水,在正极上得到10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A.ag10mL B.ag20mL C.ag20mL D.ag10mL【答案】C【解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所以负极上得到的氢气的体积是20mL,设完全电解ag水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解得x=ag,故选C。14.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灼烧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8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A.1.1g B.2.2 C.4.4g D.5g【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则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故选B。15.碳酸氢钠(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常用于制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某同学为探究发酵粉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样品20.0g,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假设样品中除NaHCO3之外的其他成分加热不发生变化,也不与盐酸反应,直接进入固体B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热产生CO2的质量为3.1gB.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7.5gC.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含有剩余的HClD.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0%【答案】D【解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样品20.0g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3.1g,说法错误;B、样品20.0g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3.1g,根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44:18,则生成固体A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为2.2g、0.9g,设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则解得x=5.3g,说法错误;C、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不会含有剩余的HCl,说法错误;D、根据钠元素守恒,设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为y,则解得y=16.8g;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说法正确;故选D。16.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B.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H、I、OC.理论上,每分解18g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32gSO2D.理论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答案】D【解析】A、反应Ⅰ:SO2+2H2O+I2=H2SO4+2HI,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Ⅱ是HI分解为H2和I2是分解反应,反应Ⅲ是H2SO4分解为SO2、H2O、O2是分解反应,不涉及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H(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是0,碘化氢、水、硫酸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O(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是0,水、二氧化硫、硫酸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S(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是+4,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是+6)、I(单质碘中碘元素化合价是0,碘化氢中碘元素化合价是-1),不符合题意;C、理论上,每分解18gH2O,无需向体系内再补充32gSO2,是因为二氧化硫能够循环利用,不符合题意;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因此理论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符合题意。故选D。17.(2022江西九年级单元测试)将一定质量木炭跟少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A. B.C. D.【答案】C【解析】A、若氧气的量不足,所以最终氧气会为0,故A正确;B、若氧气质量不足与一定质量的木炭全部反应完,这时木炭的质量会有剩余,故B正确;C、刚开始没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最终反应完质量不再变化,故C错误;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C。18.(2022·河南省淮滨县一模)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和CO2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足量的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硫酸铜遇水变蓝)。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A.CO和CO2 B.CH4和CO2C.CH4、H2和CO2 D.CH4、CO2和CO【答案】A【解析】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定含二氧化碳气体;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没有水生成,即混合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即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一定不含有甲烷和氢气,由此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和CO,一定没有甲烷和氢气;故选:A。19.用CO还原CuO,当m克的CuO的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CO,此时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n克,实际用去w克的一氧化碳,生成了a克的二氧化碳,最终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克()A.4(m-n) B.16w/7 C.16a/22 D.4m/5【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m克的CuO的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此时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n克,减少的氧元素质量为(m-n)g,氧化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64:16=4:1,故铜质量4(m-n),故选A。20.为了测定乙烯(C2H4)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乙烯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乙烯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2.16.4000反应后质量/g002.74.4aA.a的值为1.6 B.乙烯与X的分子个数比为2:3C.X的化学式是CO D.乙烯燃烧过程吸收大量热【答案】C【解析】由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有2.1+6.4=4.4+2.7+a,则a=1.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不变,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2.1g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8g、0.3g;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3.2g;2.7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3g、2.4g;因此反应物中共有1.8g碳元素、0.3g氢元素、6.4g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3g氢元素、5.6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因此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0.6g:0.8g,X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即X是一氧化碳;乙烯燃烧中乙烯、氧气、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3:8:6:4:2,因此燃烧化学方程式是3C2H4+8O26H2O+4CO2+2CO。A.由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有2.1+6.4=4.4+2.7+a,则a=1.4,选项说法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烯与X的分子个数比为3:2,选项说法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X是一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D.燃烧都是放热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21.探究钠在氯气(化学式为Cl2)中燃烧(1)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固体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从反应类型的角度看,这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2)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变化,下图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_电子,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②钠能够燃烧,而氯化钠不易燃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3)比较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①物质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数量④元素的种类⑤各元素的总质量⑥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答案】(1);化合反应;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失去;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Na+;构成二者的微粒不同;(3)②③④⑤【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固体物质为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①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符号为Na+;②钠是由钠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因此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二者的微粒不同。(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物质的种类会发生变化,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可能会发生变化。故选②③④⑤。22.(2022·山西山西·模拟预测)某同学把4g硫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的质量(g)346生成SO2的质量(g)688回答下列问题:(1)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2)第_______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_______g;(3)第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_g;(4)这三次实验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二;(2)一

;1

;(3)三;2

;(4)三次都符合【解析】(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第二次实验,所以此次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2)由于第一次实验中氧气只有3g不足4g,所以硫会有剩余;剩余硫的质量=4g-3g=1g;(3)根据第二次完全反应,说明硫和氧气按1:1的质量比进行反应,4g硫最多可消耗4g氧气,那么氧气剩余的质量为:6g-4g=2g;(4)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3.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图Ⅰ所示。合成气中的物质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和,其微观过程如图Ⅱ所示。①气化炉中主要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②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③写出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④在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和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2)实验室向含杂质的石灰石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化学;;;3:8;(2)【解析】(1)①氧化炉中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②是一氧化碳,是氢气,是甲烷,是水,属于氧化物的是一氧化碳和水,故填:AD。③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和的质量比是,故填:3:8。(2)含杂质10%的石灰石含的质量为90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9.6g。24.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化合物A,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1)A物质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比是________。(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_______不变。(3)在催化剂Ⅰ发生反应中生成物是________。(4)在催化剂Ⅱ中,生成了化合物A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4:10##2:5;(2)化学性质;(3)CO、H2O;(4)【解析】(1)根据图示可以得出,每个A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4H10,故A物质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比是4:10或2:5;(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Ⅰ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水;(4)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出,一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Ⅱ作用下反应生成C4H10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三、简答题25.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会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_____色固体。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可知,该过程中镁条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和_____能,说明化学变化同时伴随能量的变化,且能量变化的形式是多样的。(2)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理论上m2与m1之差表示___的质量。(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改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答案】(1)白

;光

;(2)2Mg+O22MgO

;参加反应的氧气

;(3)生成的白烟带走一部分氧化镁;密闭【解析】(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会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可知,该过程中镁条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和光能,说明化学变化同时伴随能量的变化,且能量变化的形式是多样的;(2)镁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理论上m2与m1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白烟带走一部分氧化镁;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改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探究题26.甲、乙两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甲同学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天平指针均指向分度盘中央。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钠溶液。A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I.挤压左侧胶头滴管,滴入足量稀盐酸____________II.带步骤1反应停止后,挤压右侧胶头滴管,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III.待步骤2反应结束后,称量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正中央B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若反应前镁条和氧气的质量相等,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在图中补全镁的质量变化图____________。(2)乙组同学研究了某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测得W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个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