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

部分答案)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第二部分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

研真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法经

2.给事中

3.多伦会盟

4.整理党务案

5.海防塞防之争

6.乡村建设派

二、史料分析

1.苏轼的一篇文章《人法并任》

问题:(1)用现代汉语说明苏轼的问题。

(2)解释两句话的含义:久留不易之格;封糊誊录。

(3)说说自己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考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问题:(1)说明作者和本文的出处。

(2)说明其内容和意义。

三、分析题

1.列举南北朝走向统一的关键事件,并分析北方能够统一全国的

原因。

2.明清时期的黄河治理以及政治社会影响。

3.说明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思想。

4.说明南京政府在抗战前1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古代汉语

1.关于汉书列传记载的问题。

2.出在孟子。

3.关于皇帝出奔。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

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断

答:土断是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

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人,从晋成帝

时开始推行“土断”。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

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

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庚

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

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很有

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

2.台谏合一

答:台谏合一是宋以后实施的监察制度。台官是指御史大夫、御史

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其主要职务为纠弹官邪,是监

督官吏的官员;谏官是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和正言,其主要

职务是侍从规谏,是讽谏君主的官员。自宋代开始,开了台谏合一之

端,两者事权相混,谏官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权。宋代台谏,实即御史

台、监司、谏官连称。后世废门下省,谏官随之废除。明代给事中职兼

前代谏议之责,因此称给事中为给谏,而通称御史为台谏。

3.隆庆和议

答:隆庆和议是明朝与蒙古达成的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

协议。明朝后期,俺答汗率军扰边,一度直逼北京,制造“庚戌之变”。

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俺答汗始与明廷修

好,双方签订隆庆和议。规定:①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家族成员

和蒙古其他首领都封授大小官职。②恢复通贡关系,每年一贡,贡马不

得超过五百匹,来使不得超过一百五十人。③在大同宣府等边镇开设互

市场所,大市每年一次,小市每月一次,听边民自由贸易。和议使蒙古

各部落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明朝的北部边疆的压力缓解。

4.内务府

答: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

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

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

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

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

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直至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

为止才被废除。

5.《局外旁观论》

答:《局外旁观论》是赫德在1865年9月18日向总理衙门递呈的自

己对清政府内政外交所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文章系统地表达了赫德对中

国事务的看法。清政府对此的反应不仅是迟钝的,而且是片面的。《局

外旁观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其实质是扶持行将

朽木的清政府,使它能承受英帝国及其他列强的侵略和索要。

6.宪政编查馆

答:宪政编查馆是清政府为推行“预备立宪”而设置的机构。光绪三

十三年(1907)8月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直属军机处。下设编

制、设计、官报3局,庶务、译书、图书3处。其主要任务是办理奉旨交

议的有关宪政折件及承拟军机大臣交付调查各件;翻译各国宪法、编订

法规及考核各部院、各省政治情况等等。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

府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此馆随之撤消。

7.法币改革

答:法币政策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

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布紧急

法令,实行币制改革。规定自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

之钞票为法币(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有公私收付一律使用法

币,不得使用现金;实行白银国有,所有白银必须在规定限期内兑换法

币;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

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

二、论述(4选3)

1.试论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答:(1)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王莽新朝以托古为名所进行的改革。公元8年,王莽代

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

令,进行改制。其主要内容是: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筅、改革币

制、统一度量衡、更易名号等。但王莽改制很快就失败了。

(2)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一次政治改革。宋

自庆历新政失败,积贫积弱政局日趋严重。嘉祜三年(1058),王安石

上《言事书》,提出改革主张,但未采购。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

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设

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政法。七月相断颁布“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

苗法。次年条例司,撤消以司农寺为制定与推行新法机构。十二月王安

石任宰相,理财的免役市易,方田均税诸法,强年的置将保甲、保马诸

法先后推行。还改革学校科举制度,裁并州县,干整顿军队等。变法侵

犯了部分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韩琦、司马光反对。七年四月,王安石

罢相,次年三月夏相,得到神宗全力支持,改革派内部分裂,九年

(1076)十月,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夏相得到神宗全力支持,改革派

内问分裂,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二次辞去相位。其后神宗主持变

法,但王安石强调的“摧制兼并”推行不力。变法扭转了北宋积贫局势,

军事力量有所增强。

(3)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

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

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

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

锐,各地起义不断。

王安石变法前,存在三大尖锐的社会矛盾。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

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

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

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北宋与西

夏、辽国常年战争不断,使得民族对立十分严重;此外在统治阶级内部

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

相同背景使得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成为必然的趋势。

②都遭到大地主的反对

王安石变法中提出的方田均税法清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

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

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王莽改制中所实行的王田私属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即废除土

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实行王田的诏令一经公布

就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一部分地主、官僚甚至举兵反抗。

③都以失败而告终

无论是王莽改制还是王安石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4)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的不同点

①方式不同

王莽希望通过改制复古,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为此,他将官职

名称改为古代官职,按照王田制来解决土地问题,改革币制为复古币

制,王莽倒行逆施的改革措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变法是从实际着眼,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也较为完备,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后期的执行不力,加上王安石本人性格刚愎自用,

在辞去相位后,改革最终失败。

②产生的效果不同

王莽改制并没有取得任何有效的成果,王安石变法虽然也以失败告

终,但经过王安石变法的北宋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政府财政收入有

所增加,军队战斗力也得到提升,在对西夏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北宋的寿命。

2.评17世纪中国范围内的政局变革。

3.论中国现代国家观念的产生和演变。

4.评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状况。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70分)

1.安西四镇

2.《史通》

3.庆历新政

4.琦善

5.丁戊奇荒

6.《新潮》

7.四平战役

二、材料题

(一)(每小题15分,共30分)

材料一:《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材料二:《汉书·食货志》: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

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

讥焉。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材料三:《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

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

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犠牲不略,则牛羊遂。

问:1.解释“初税亩”“公田”和“相地而衰征”;

2.谈谈你对这三个材料的认识。

(二)给下列材料加句读:(30分)

材料是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

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

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

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

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

要皆为此设耳。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然谓之

相似则可,谓之真同则大不可也。何则?中国恕与絜矩,专以待人及物

而言。而西人自由,则于及物之中,而实寓所以存我者也。自由既异,

于是群异丛然以生。粗举一二言之:则如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

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

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

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

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

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若斯之伦,举有与中国之理

相抗,以并存于两间,而吾实未敢遽分其优绌也。”

问题:1.本段文字出自文章的题目、作者是谁;

2.解释这段文字;

3.谈谈你的看法。

三、论述题(四选三,每题40分,共120分)

1.比较汉、唐宦官专政的异同。

2.军机处是什么和作用。

3.论甲午战争的影响。

4.论近代的军阀。

四、文言文部分断句,用现代标点。(20分)

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

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

吏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

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

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

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

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

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

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

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

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凛凛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五、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0分)

1.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

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

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

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

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

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

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

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

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非汉,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

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

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

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

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刘知几的《史通·直书》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

忆版)

一、名词解释(70分)

1.河西四郡

2.交子

3.三法司

4.校邠庐抗议

5.中日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