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学期全市统考模拟卷_第1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全市统考模拟卷_第2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全市统考模拟卷_第3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全市统考模拟卷_第4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全市统考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锃亮(zhèng)根茎(jīng)连累(lěi)量体裁衣(liàng)B.箴言(zhēn)船舷(xuán)轶闻(yì)瞠目结舌(chēng)C.熨帖(tiē)揩油(kāi)热忱(chén)箪食壶浆(sì)D.铁锹(qiāo)矗立(zhù)侪辈(chái)螳臂当车(dāng)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历史学家经常津津乐道于北方少数民族在统治中原过程中的被同化,我们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儒家化。B.近来,“中国威胁论”又衍生出新的版本:“中国在非洲实施新殖民主义”、“中国导弹威胁论”、“中国军力威胁论”等甚嚣尘上。C.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D.我们的负责欧锦赛采访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奔赴欧洲,届时将向国内发回最及时、最精彩的报道。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B.《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C.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认为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对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市场,品质能否得到欧洲顾客的认可是出口事业成功的关键。D.由于韩朝关系今年一再恶化,导致韩朝政府间对话渠道中断。六方会谈为双方代表的接触提供了契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那些遭受灾难的心灵与记忆最终该怎样得以解救?②这的确形成了一种质询。③犹太人幸存者和死难者的个人记忆在这样的历史叙述中不断完整和深入。④成为全世界的苦难记忆⑤奥斯维辛之后,当欧洲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把屠杀犹太人上升到人类生存困境的高度时,⑥而南京大屠杀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以及人类生存的影响与意义又该如何追问呢?A.①⑥②⑤③④B.⑤③④⑥①②C.①⑥②④⑤③D.⑤③⑥①②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近日,来自多个国家的航空航天专家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议,强烈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制定太空交通规则。“其实这次会议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呼吁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都亨在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有专家注意到太空交通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国际上对太空问题都非常敏感,所以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专家们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太空碎片的治理。空间碎片也称为太空垃圾,是指人类航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残骸等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统称。从人类进入太空至今的50年来,遗留在太空轨道上大大小小的碎片已超过3500万个。“目前,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是13000多个,这指的是一般距离地面高度1000公里以下,尺寸在10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而对于10公分以下太空碎片的探测很不完整。”都享说。太空碎片的增多会严重影响到在轨飞行的航天器的安全,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以后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由于太空垃圾对航天器形成威胁巨大,所以,美国科学家已经把能够观测的13000多个太空垃圾逐一编号,连续追踪,不断更新轨道直到确定它们以后的位置。现在各国都在极力想办法消除太空碎片,比如设置一个地面激光器,用激光烧毁碎片,如果不能烧毁也会使碎片变小,或者改变碎片的轨道,让其进入大气层而逐渐销毁。还有就是提出太空垃圾车的构想,把它做成蜂窝状的结构来收集小碎片,当搜集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坠入大气层自动销毁。都亨认为,太空交通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因为太空垃圾沿着固有的轨道运动,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运动轨迹,就可以使发射到太空的航天器避开这些威胁。”为了维护空间环境,现在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一些规定,建议以后要限制发射一颗卫星时所产生的碎片数量。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需要主动离开,不要占据空间资源。都亨认为,太空的情况非常复杂,除了太空碎片,它还涉及到太空的自然环境,电离层,太阳风暴,地球辐射等都可能使航天器发生故障,我们要想制定科学的太空交通规则,首先需要仔细的研究空间环境,做空间预报,正如我们所听到的天气预报那样。只有对空间所发生的各种情况都熟悉以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交通规则。太空交通规则现在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它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真正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都亨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节选自《北京科技报》)5.对有关“太空交通规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制定太空交通规则,就是要对遗留在太空轨道上的大大小小的太空碎片进行治理。B.制定太空交通规则,是为了保护航天器不受太空碎片和其它航天器的撞击。C.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简单的太空交通的规则,建议限制发射卫星时产生的碎片数量。D.一旦有了太空交通规则,我们就可以进行空间预报,保护航天器的安全。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目前,人类能从地面观测到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有13000多个,这些碎片尺寸都在10公分以上。B.现在的科技水平,人类只能观测距离地面高度1000公里以下,尺寸在10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C.太空虽大,但由于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对空间资源仍要加以控制和管理。D.利用地面激光器或太空垃圾车等手段,人们正在逐步的销毁太空碎片。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都是“先污染,后治理”,但人类现在处于主动的状态。B.即使制定出太空交通规则,短时间内也无法真正被严格执行。C.即使太空交通规则制定并被执行后,航天器也无法完全避免遭受太空碎片的撞击。D.太空交通规则的执行将不可避免的造成航天器的一些资源浪费。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魏高宗还平城,起太华殿。是时,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中书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今计所当役凡二万人,老弱供饷又当倍之,期半年可毕。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纳之。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事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已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许。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信。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非所谓矫矫者乎!”(《资治通鉴·宋纪十》节选)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高宗还平城,起太华殿起:起居,居住B.时有上事为激讦者,帝省之讦:斥责,批评C.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游:交游,交往D.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文:华美,美好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具体表明高允“忠诚”为国和“风骨”高尚的一组是()A.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未尝见其喜愠之色B.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C.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D.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允反对大兴土木,认为已有的宫室已经足够用了;即使要有所修建,也应该慢慢来,不能仓促草率,因为这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较长的时间。B.高允经常进谏,有时语气痛切,魏高宗常常让身边的人避开而单独接见他。因此,高宗曾对群臣说,我知道高允的过错而天下人都不知道,但我仍然不能不说高允是忠臣。C.跟高允一起被朝廷征召的游雅等人都已经被授予大官、封了侯爵,部下也有不少人做到刺史等高官,但高允却并不看重这些,朝廷要授予他高官,他还坚决拒绝,不肯接受。D.游雅觉得史书中描述的历史人物卓子康、刘文饶的为人,心地偏狭的人或许不会相信,但若看到高允喜怒不形于色,就会相信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5分)译文:(2)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5分)译文: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并回答问题。(8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此诗为作者远贬柳州时所写。①“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②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柳州诗长于哀怨”,那么本诤“哀怨”之情又是如何表现的呢?(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邯郸为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余于仆碑,,,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丞相祠堂何处寻?。,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烧梦李锐从东京到仙台只用两个多小时,时速两百多公里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带着我们一头扎进沉沉的夜幕。现在回想起来,在黑夜进入仙台是最恰当的。当历史在岁月的磨蚀下面目全非的时候,只有黑夜是不会褪色的,只有黑夜最符合当时的历史底色,最符合鲁迅先生的心境。离开仙台二十年后,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回首往事说:“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日暮里”,一个和黑夜衔接的地名,顽固地留在他记忆深处。一百零三年前的一九零四年,二十三岁的鲁迅只身远离东京,远离身边的中国同胞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那是一次真正的天涯孤旅。或者说,那根本就是一次心定如铁的自我放逐。这一去,就到了四百公里外的“东北”,就到了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打败,被所有的发达国家看不起的时候,一定会有什么说法、有什么关于身体的符号会被人挑选出来到处流传。比如肤色,比如身高,比如口音,都是现成的佐料。这就好比是给人起绰号,一下子就能记住。“支那人”丑陋的特点太鲜明:女人腿下的小脚,男人脑后的辫子,举国皆同。鲁迅先生当年跨洋越海、天涯孤旅也还是逃脱不掉这两样东西。其实,鲁迅自己当年也是拖着一条辫子来到日本的。他一九零二年四月到日本,一九零三年三月剪去发辫后特地照了一张“断发照”。一个“断”字流露出强烈的心理动作,所谓一刀两断,所谓洗心革面。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他明白,自己就是耻辱的一部分,自己就是黑夜。沉沉的夜幕是鲁迅记忆的底色,所以他在来仙台的路上牢牢记住了“日暮里”。在我的理解中,远离人群的鲁迅,就是从“日暮里”开始独自一个走进了自己精神的黑夜,同时也走进了对这黑夜的反抗和挣扎。离开东京,离开同胞的鲁迅,到底还是躲不开历史的阴影。在仙台的学校里发生的两件事情让他最终决定辍学离开仙台。先是所谓“泄题”作弊,学生会的干事无中生有地认定鲁迅的考试及格是靠了藤野先生的泄漏考题。接着,就是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同学的欢呼声中看见自己的同胞被当作俄国间谍砍头,而身旁却站满了麻木的中国围观者。于是,被人鄙视,而又看清楚了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熬人的双重的鄙视,这是一种黑暗无边的精神笼罩。最为难言的是,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毕竟,那时的鲁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是要靠梦想来滋养的。遭遇了这样的鄙视之后,青春的梦想非但没有折断,反而把小梦换成了大梦。换梦的结果是鲁迅毅然辍学,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很快,他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独自一人走进黑夜,原本以为可以用梦想来引路。可梦想幻灭后黑暗之中又加上了寂寞和无望。就此,我们可以循着那个双重的鄙视和反省的轨迹,看到鲁迅此后一生的反抗和挣扎——那就是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在东京的失败之后,鲁迅又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夭折,军阀们的血腥屠杀,文人的投降……所谓用小说改造“国民性”的宏图大志,就如同把沙子撒进黑夜。青春不再,梦想幻灭,淹没在无边的历史黑暗中,一个既不相信光明也不相信黑暗的人怎么活下去呢?他只有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这让我想起龚自珍的诗句:“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日诗。”不由得反复思量:鲁迅在日本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一刀两断和洗心革面。当中国一片无边黑暗的时候,是什么给了他走进黑夜的勇气,又是什么支持了鲁迅终其一生独自对抗比历史还要黑暗的绝望?这深不可测的黑暗里,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鄙视,又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滋养?本来是红叶的季节,可这次在日本一路上都没有见到过像样的红叶。大阪没有,京都没有,东京没有,仙台似乎也没有。就在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意外地在鲁迅先生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外边看见了一片气势恢宏的红叶。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旧楼房。意想不到的是,整整一面旧楼的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满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整座楼都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和浩叹:“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选自2008年第2期《收获》,有删改)14.初到日本的鲁迅是“拖着一条辫子”的,一年后他剪去辫子并留“断发照”,再过一年,鲁迅到了仙台学医,作者借这个细节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4分)答:。15.如何理解“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16.本文以如“冲天大火”的红叶的火焰和仿佛从其中传出的狂歌收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17.“烧梦”出自龚自珍的诗句,原是反映龚自珍思想上的“绝望的呐喊”的,本文以此为题想要表现鲁迅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结合全文简答。(6分)答:。六、(15分)18.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中国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表示,对巴黎大审法院驳回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19日提出的要求制止佳士得拍卖行25日举行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拍卖活动的诉讼请求的结果不感到意外。答:。19.阅读下面文字,用三句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方面问题。(每一个方面概括不超过8个字)(6分)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但是,沙面要想真正成为“外滩”,却面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到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地使用权的置换,都是有效的集资方式。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20.在2008年底进行的国内主持人形象满意网络调查中,一个仅有过短暂主播经历的地方电视台播音员超过了央视《新闻联播》主播罗京,排名第一。她就是四川卫视的女主播宁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里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到了灾区,仅有两周直播工作经历的宁远承担起了卫视大部分新闻节目的直播任务。每天工作10多小时,常常顾不上化妆就走进直播间:人们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宁远面容日渐消瘦憔悴,头发时而凌乱,眼睛微微红肿。好几次当读到地震遇难者的最新数字时,她都不禁哽咽难语,眼含泪光。过后,宁远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有些自责,为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然而,她却被观众称赞为“最美的女主播”,并获得金鹰节“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奖。”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她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内容准确恰当,语言简明生动。(5分)七、作文(60分)如今,对很多孩子而言,到野外去玩耍,还不如呆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他们可以叫得出80种电器的品牌,却不认识一些自然界最常见的动植物。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容易患上“自然缺乏综合症”。该研究证明,远离自然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对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患上该病的人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或者有幽闭恐惧症,有可能阻碍其认知和行为的发展。甚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患有自然缺乏综合症的成年人也越来越多。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A项“锃”应读作“zèng”;B项“舷”应读作“xián”;D项“矗”应读作“chù”。2.D解析:“严阵以待”意思是: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A项“津津乐道”意思是:很感兴趣地讨论。C项“波澜壮阔”的意思是: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创新实践”在此处属于“群众运动”符合“波澜壮阔”的使用范围。B项“甚嚣尘上”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贬义)。3.A解析:B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重复赘余;C项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前加上“能否”。D“导致”前边缺主语。4.B通读六句大致可知本材料是为了让读者由犹太人大屠杀引出对南京大屠杀的反思。而由③可知犹太大屠杀并未被遗忘,因此首句应为⑤。由③的表述可知犹太大屠杀记忆“完整”、“深入”成为“世界的记忆”,因此下面是④,由⑥句开始转向对南京大屠杀的质询。5.答案B“太空交通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解析:A不是为了治理碎片,而是为了保护航天器。C仅是一些为维护空间环境的规定,“太空交通规则现在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D“空间预报”是制定“太空交通规则”的前提。6.答案.C原文“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需要主动离开,不要占据空问资源”。解析:A“13000多个”仅指“距离地面高度1000公里以下,尺寸在10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除此还应有1000公里以上和10公分以下的碎片未算在内。B原文有“对于10公分以下太空碎片的探测很不完整”,说明“只能”不准确。D地面激光器是正在考虑的办法,而太空垃圾车则更仅是构想。不能说“正在”。7.答案A现在主要是“规避”,人类处于被动状态。解析:B.“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原文“太空交通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还有许多10公分以下的碎片。D原文“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需要主动离开”,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8.A(起,兴建,建造)9.B(注意到题干中的“具体”一词,可以排除C项,因为此项都是他人的评价;A项前一句主要说的是高宗,后一句主要表现高允的性格、为人,而“风骨”强调的是品格、节操;D项前一句说的高允做官的情形,后一句表现高允的才华、学识)10.B(“我知道高允的过错”意思和原文不符,原文“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句中“其”应该指的是“我自己”,指的是说这话的高宗)11.(1)一个农夫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况且(或“何况”)现在动用四万人的劳力和费用,怎能尽数计算出呢?(或“是可以全都算出的吗”)。这是陛下您所应该留心的事。(“或”是“有的人”的意思、“可……乎”是“怎可(怎能)……呢)或“可以(能够)……吗”的意思,“宜”是“应该”的意思,各1分,意思对,句子通顺2分)(2)我有了过失,他没有不当面直接批评的,甚至有时有些话,朕已经不能够(或“难以”)接受,但高允并没有什么回避的。(或“但高允并不回避”)(“面”“至”“堪”各1分,意思对,句子通顺2分)译文: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十二日),北魏高宗返回平城,兴建太华殿。当时,给事中郭善明生性乖巧善变,他又游说高宗大肆兴筑宫殿。中书侍郎高允劝谏说:“太祖时开始兴建城池街市,兴建时他一定让人利用农闲的时节。何况,我们国家已经建立很久了,永安前殿足够朝会时使用,宴请、歇息,有西堂、温室也足够了。紫楼足可以用来登高远眺。况且,纵然要扩大建设工程,也应该慢慢进行,不能仓猝行事。现在核算一下,要抽调民差役二万人,而羸老、病弱供应饭食的,又得增加一倍,预期半年可以完工。一个农夫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况且(或“何况”)现在动用四万人的劳力和费用,怎能尽数计算出呢?(或“是可以全都算出的吗”)这是陛下您所应该留心的事。”高宗接受了他的劝谏。高允喜欢直言相谏,朝廷内有什么事做得不适当时,他就立刻请求觐见。高宗常常屏退左右侍从,单独一人和他商谈。有时,二人从早到晚相谈,甚至一连几天都不出来,各位大臣不知他们谈些什么。有时,高允说话言词激烈、切中要害,高宗听不下去,就命令左右侍从把高允搀扶下去,但是他始终对高允很好。当时,有人上书措辞激烈地批评朝政,高宗看完后对大臣们说:“君王和父亲是完全一样的。父亲有错,儿子为什么不把它写在纸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劝谏,而偏偏私下在隐蔽之处劝谏?这难道不是不想让他父亲的罪恶昭彰在外,让天下人都知道吗?至于说臣子侍奉君主,又何尝不是这样?君主有了什么过失,作为臣子,不能够当面直言劝谏,却要上书进行公开指责,这是想要使君生的短处昭彰于世,显示他自己的正直,这难道是一名忠君之臣所应该做的事吗?像高允那样的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忠君之臣。我有了过失,他没有不当面直接批评的,甚至有时有些话,朕已经不能够(或“难以”)接受,但高允并没有什么回避的。朕由此知道了自己的过失,但天下人却不知道,难道这不能说是忠心吗?”与高允同时被征召的游雅等人,全都做了大官,被封为侯,部下们官至刺史、有二千石俸禄的人也有几十成百名了,可是,高允还仍然为著作郎,二十七年从来没有升过官。高宗对各大臣说:“你们这些人虽然每天手持刀箭,站在朕旁边侍候,却不过是白白地站着,没有一个人劝谏过我一句话。而只是在看到我心情高兴时,要求赏赐一官半爵,现在,你们全都没有什么功劳,却做了王公。高允仅用一支笔辅佐治理国家几十年了,他的贡献不小,可他仍然不过是个郎官,你们这些人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于是,提升高允为中书令,赏赐给他家五百匹绢帛,一千斛粟米,任命他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高允竭力推辞,但高宗不同意。高宗很器重高允,平时经常称高允为令公,而不叫他的名字。游雅常说:“从前史书上曾经称赞汉代卓茂、刘宽的为人,心地狭窄的人不相信那是真的。我和高允相处为官四十年了,从未看见他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为此,我才知道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高允内心美好光明,外表温和柔顺,他说话时总是慢腾腾的,就好像不会表达一样。从前,司徒崔浩曾经对我说:‘高允博才多学,是一代俊杰,他所缺乏的,恐怕只是一点儿刚毅的风骨。’我也认为是这样,直到崔浩犯了罪,不过是因为一些细微小事,可是,皇上亲自审问时,崔浩吓得浑身发抖,声嘶力竭说不出话来。宗钦以下的官员,也都吓得爬在地上,汗流浃背,个个都面无人色。只有高允一人站在那里详细陈说事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