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1页
2015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2页
2015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3页
2015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4页
2015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安县新店中学201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汇编

★基础知识★

1.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2.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3.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4.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5.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一一烘托人物心情,

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一一交代时代背景。6.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

1.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2.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

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

证。4.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5.三种说明顺

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三.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2.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3.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5.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5.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

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四.

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

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五.

1.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2.六种逻辑顺序:①总一

一分②现象(—1■本质③原因4—*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1—*整体⑥主要*—,■次要3.记叙文六要

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5.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

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6.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

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7.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

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八.

1.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2.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七.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

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

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一起强调作用,

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现代文阅读指导★

一、应考策略

(一)在做现代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三点:1、“久”。至少要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认真读文章。

2、“细'要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要关注文章的标题等关键部分.3、“复”。不仅要反复阅读全

文,而县城要反复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语段、关键的语句等。所谓文有“文眼”,往往阅读时找到了“文

眼”,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思想感情。不要急于看题。

(-)要能够开放性思考。

着眼于精彩的语言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去反复品味,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对文章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思考不深刻,不要急于做题。

(三)要能够精彩地表达。

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能够运用准确而恰当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阅读选文的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首先要有正确而深记得的理解和感悟,其次要能够运用恰如其分、画龙点睛的语言来表达。

尤其是开放性试题的评分,不仅要考虑思想内容,还要考虑语言的表达。只有那些思想内容有新意、

有创见而语言形式又恰如其分的答案,才能得满分。

二、具体题型及解题指导

(-)词语解释。

依据平时积累,判断词语的字面义;联系上下文,找出与该词汇有关的信息,判断词性及词语的

感情色彩,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汇在文中的隐含义;具体解词法可用找近义词、分

析综合法、比喻形容法等。

(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1、分清含义的类别:是弦外之音还是言简意丰,是寄深于浅还是托物寓情。依此类别展开联想,

找出实际义。

2、分析句子构成深刻含义的原因,是语言的凝练,还是采用了象征、对比、比喻、双关等写作手

法。

3、抓住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虚词,去理解句子

的含义。

4、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意。包括分析文章背景、体裁、作者的写作意图。生活经历及文中事件发

生的时间、地点等。

5、从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

(三)文章要点题。

1、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

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

2、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3、恰当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语言标志,如“总之”“因此”“其实”“这就是说”等等,其后所跟句

子大多跟段意有关。

(四)品味语言题也是常考的点。

1、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可以从它的表达效果即所用修辞的作用来品味。

2、用词准确生动的可以用换词的比较法来考虑它的表达效果。

3、含蓄隽永的语句品味方法是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清含义类型、结合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来

考虑。

4、引起共鸣的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品味。

语言通常特点:如精炼准确、形象生动、个性化、精辟含蓄、朴实清新自然等。但应注意对语言

要进行具体分析,对那些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令人回味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

5、开放性题目,常见题型有四种:

如(1)是否同意作者观点,请简述理由;(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3)谈谈你

对人物形象的看法;(4)对辩证关系的理解等。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句式):文章通过……(事),表现(或反映、赞扬、歌颂、提示、批判等)

了……(精神、品质、社会现象等)。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满分:60分。(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所有作文中相对完美的文章。

(2)一等:56—59分,基准分57分。主旨鲜明,表达有文采。

特色评分:感情真挚,立意新颖、构思新颖、语言富有个性等方面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

等奖。

(3)二等:46—55分,基准分50分。主旨鲜明,表达较有文采。

(3)三等:36—45分,基准分40分。主旨明确,表达清楚。

(3)四等:36分以下,基准分30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评阅说明:(1)字迹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加1一2分;字迹潦草、卷

面不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2分。(2)作文中出现无标题或写错标题,写真实校名

或姓名等情况,要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2分。(3)作文中出现低俗的、不规范的语言以及使

用外语表达等情况,要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2分。(4)错别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每两个扣1分。

★扮靓你的中考作

中考作文不同于同学们平时的习作。一般来说,中考作文要想拿到高分,文章必须要有“亮点”,

而且能在半分钟内吸引判卷老师的眼球,否则难逃“一般般”的命运,得个“一般般”的分数。那么,

同学们应该如何扮靓自己的作文,从而取得高分呢?

一、干净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人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

难辨、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

目的答卷呢?建议如下:

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考卷上

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字比较鲜明;

其次,丢弃改错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胶之类的文具。考卷上不允许使用这些文具,它们有做记号

的嫌疑;而且使用过后,也影响卷面的美观。同学们写错字后,可以用一根或两根斜线划掉即可。

第三,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

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

个别字涂成一“块块”。涂抹的区域就像人脸上的斑点一样,影响卷面的美观.

二、醒目的标题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

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

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给同学们介绍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

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4,巧用

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

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只要留心,肯动脑筋、下工夫,或借鉴,或创新,给自己的文章拟出一个新颖别致、一目传神、

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是不难做到的。

三、亮丽的开头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

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拈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

开头写道: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

各领风骚。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悠然、宁静的

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

的情趣,可谓精彩!

四、清晰的结构

“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章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

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说,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

是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如果是记叙文或散文,有

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

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

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

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再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

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

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

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

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五、自然的结尾

好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还应该有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

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

写道: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

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茶之妙处,在于“可以清心也”。

当品茶之时,读诗、读史,读自然万籁,浮躁自会归于平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文章之美,更在

于此。

再如,《跟美丽捉迷藏》的结尾写道:“我要高声呼唤-----美,我找到你了。”自然、简明、

形象、有力,既呼应了开头的“寻找”,使结构完整,又让读者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兴奋之情,并且和

他一起激动,可谓精彩,值得借鉴。

六、鲜明的主题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

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介绍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如江苏去年满分作文《吃在中国?在吃中国!》,标题很有震撼力,言语中

透出智慧一一前后仅是调换一个字,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文的例子也非常典型:吃果

子狸吃出“非典”一一吃掉生命;某些地区吃得浪费惊人一一吃掉美德;放学路上看见买青蛙的一一

吃掉生态平衡。小作者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忧虑的情怀了然突出。

2、在开头点明主题。如山东2007年满分作文《美就在身边》,题目就是主旨;开头一段“一滴

露水就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粒细沙包含着一个多彩的世界;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清新、优美的语言信手拈来,不仅营造了一种诗意,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身

边的美无处不在”又一次点明主旨,加深了印象。

★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孔子(前551一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

字仲尼。鲁国限邑人。2、论语:记录孔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原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j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

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

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河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

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

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

上."

【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

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个人修养.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2、[时习]时常的复习。3、[说]“悦”的古字,愉快。4、[愠性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6、[日]每天。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6、

I信I真诚,诚实.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殆]有害。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12、[是

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

齐。14、[弘毅]刚强,勇毅。15、[凋]凋谢。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七上古诗词】

1、观沧海曹操(抒发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把江南景物写得新鲜而极致,抒发了思乡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

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

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凄苦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表达对朋友关切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夜雨寄北李商隐(表达了旅人深沉的离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泊秦淮杜牧(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谴责了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

香径独徘徊。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潺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

过他的《归园田居》。

二、文言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

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

老人。[垂髯]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

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浊)]告诉。[扶]沿,顺着。响]从前,旧的。[及]

到。[诣]至上[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三、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2.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

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3.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

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5.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

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

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1、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

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托物言志。2、本文选自《周元

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二、文言词语

【蕃(毯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

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

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蔓】生枝蔓。【枝】

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课文理解: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

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情操。

2.文中提及“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菊来正衬莲花,象征隐居避世的人;以牡丹来反衬莲花,象征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的人,

更好地表明了作者对追名逐利恶浊世风的批判和对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君子品格的赞美。

3.“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

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

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

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是用韵的。

3、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i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ni)]博学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

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

乐器。竹,管乐器。【案牍(此)】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

形体,身体。

1.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

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2、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

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3.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

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

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三峡》

一、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6)县(现在属河北)

人,北魏地理学家。

二、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②绝喊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

[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ii)弓|]连续不断。属,连续。弓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a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T)]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ang)[上。[沿]顺流

而下。[溯(su)]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

阐(yi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G)]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an)]婉

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

2、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

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3、整体把握

(1)《三峡》一文的主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感情。

(2)《三峡》一文写景有何特色?试具体分析。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

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

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

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

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4)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

充满生气。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号东坡居上,

北宋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I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

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咬横]交错。[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

罢了。

三、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主旨: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

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沉含蓄,精美传神。

2.“积水空明,藻荐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苻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

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4.“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

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

中。

5.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

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

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八上古诗词】

9、望岳(古体诗)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之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所见)荡胸生曾云,决

毗入归鸟。(细望之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望之情)

(主题: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10、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主题: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着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11、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主题:用传神的笔墨记得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

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12>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八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基本知识

(-)文学常识

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洛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文言词语

【嗜学】酷爱读书。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假借】借。假,借。【手自】

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逾(yii)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以是】

因此。以,因为。【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

学说.【患】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交往。【趋】快走。【从】

跟从。【执经】拿着经书。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望。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侍】

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弓I、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倾,

侧斜。【请】请教。【或】有时。【斥咄(du。)】训斥,呵责。【色】表情。【恭】恭顺。【至】

周到。【复】回复,回答。【俟(si)]等待。【欣悦】高兴。【卒】终于。【获】收获。【负

箧(qie)曳(y6)屣(xi)]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穷

冬】隆冬,深冬。【皱(jU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僵劲(jing)】

僵硬。【媵(yi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沃灌】浇洗。【衾】被子。【拥】围裹。【覆】盖。

【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容臭(xiu)】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烽(ye)]

光彩照耀。【媪(yu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缢,旧絮。敝,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慕,羡慕。艳,欣羡。【奉】供养。【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

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

(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

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苦。

2.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

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

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大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

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

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5.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①欧阳修画荻习字。②王冕僧寺夜读。③杨时程门立雪。④匡衡凿壁借光。⑤车胤/囊萤夜读。

6.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①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

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②从作者写本文的

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

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7.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

(自做答案)从树立远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发愤读书,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

8.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小石潭记》

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

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

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

1.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

类角色。

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

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诋,为屿,为堪,为岩。(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规词语

【篁(hu白ng)竹】竹林。【琳l(pd)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

冷。【以为】作为。【卷(quan)]弯曲。【垠(chi)】水中高地。【屿】小岛。【峨(kan)]

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c©n)差(cT)】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

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怡(yT)然】呆呆的样子。【俶(chij)

尔】忽然。【逝】去,离开。[翕(xT)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

显。【势】姿态。【差(cT)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q百。)

怆(chu^ng)】忧伤的样子。【幽邃(sui)】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

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二、阅读探究

1.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2.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动辞相应。“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

自由欢快。(2)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

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

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4.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

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

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7.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

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

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

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

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岳阳楼记》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

文正公集》。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守】古义:做州郡的长官。今义:看护,把守。【制】古义:规模。今义:

多指制度。【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古义:迫近。

今义:多指不厚的,浅显的。【去】古义:离开。今义:由某地到某地。【惊】古义:起,动。

今义:指受惊吓。【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景物、景观。【集】古义:栖止,鸟停息在

树上。今义: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国】古义:国都、国家。今义:多指国家。【空】古

义:消散。今义: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心】古义: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义:

多指心脏。【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小的。

2.一词多义【或】(1)有时。(2)或许。

3.通假字【具】通“俱”,者屋【属】通“嘱”,嘱托。

4.词类活用【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5.成语【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兴,

起。【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万千,没有穷尽。【心旷神

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6.常规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越]到,及。[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

事顺利,百姓和乐。[盛状]盛景,好景色。[浩浩汤汤(shang)]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涯]

边。[晖]日光。[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备]详尽。[然则](既然)

这样,那么……。[极]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因战国屈原

作《离骚》而得名。[览]看,欣赏。[得无]莫非,岂不是。[淫(yin)雨]连绵的雨。淫,

过多,过甚。[霏(的D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排]推开。[曜]光辉。

[形]形体。[橘(qiang)]桅杆。[倾]倒。[楫]船桨。[催]折断。[冥]昏暗。[斯]

这。[谗]说坏话。[至若]至于,又如。[万顷]极言其广。[锦鳞]美丽的鱼。[芷(zhT)]

芷草。[汀(ting)]小洲。[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长烟]大片的烟雾。[一]全.璧]圆形

的玉。[何极]哪有穷尽.极,尽。[偕(xie)]一起。[宠]荣耀。[把]执,拿。[临]对

易。[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为]这里指

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进]指在朝廷做官。退]

指不在朝廷做官。[归]归依。

二、阅读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

是什么)?说明膝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