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就未来,新教育伴你成长联系电话:400-186-9786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对应的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A符合题意;文献记载、神话传说、调查问卷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材料反映北京人特征的是()A.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C.会饲养家禽 D.会纺织、制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且会长时间保存火种,B项正确;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是根据北京人遗骨化石推测出的,题干没有提及北京人化石,排除A项;北京人属于原始人类,他们不会饲养家畜,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是野兽化石,而不是家畜的骨骼,排除C项;会纺织、制衣的是半坡人,排除D项。故选B项。3.“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材料中的“这里”是()A.北京周口店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半坡遗址,C项正确;北京周口店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期的代表,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而不是半地穴式结构的房屋,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半坡遗址,而不是元谋人遗址,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的建筑是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4.远古传说中蕴含着历史留下的一道道印迹。有关舜和禹的传说“舜孝感动天,禹无私奉献”有助于我们了解()A.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 B.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C.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形成 D.夏、商、周的建立和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两则故事中兼有的内容都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品质,舜体现的是孝的品质,禹体现的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集体主义精神,C项正确;舜和禹的传说体现的是舜的孝和禹的无私奉献,体现的是人物的品质,无法了解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且舜和禹生活在新时期时代,排除A项;舜和禹的传说体现的是舜的孝和禹的无私奉献,体现的是人物的品质,无法了解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排除B项;题干传说故事体现的是人物的品质,且舜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体现不出夏、商、周的建立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5.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题干中的“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等信息可以看出夏商周都有了族群认同的意识,说明了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无为而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同宗共祖意识,不能体现“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排除B项;题干材料是夏商周时期的,不是先秦,排除C项。故选D项。6.《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中国最早的“小康”朝代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可知,“小康”朝代的特点是“天下为家”。结合所学可知,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破坏了禅让制代之以世袭制,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由此可知,中国最早的“小康”朝代是夏朝,A项正确;商朝、西周出现在夏朝之后,排除B、C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从武王开始,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排除A项;皇帝制、郡县制开始于秦朝,排除CD项。故选B项。8.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有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A B.C. D.【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能够见证我国有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C,C项符合题意;A项是半坡居民的人面鱼纹彩陶盆,B项是河姆渡居民的猪纹陶钵,D项是青铜器,它上面的文字是金文。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有这样一段图片的解说词:“它出土于湖南,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此图片中的青铜器应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C.青铜盘 D.青铜面具【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项正确;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排除A项;青铜盘、青铜面具均不是“青铜器中的精品”,排除CD项。故选B项。10.《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出现()A.分封制瓦解 B.诸侯争霸 C.贵族等级 D.秦国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崛起,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B项正确;分封制瓦解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材料不能体现出贵族之间的等级相关信息,排除C项;秦国统一是在战国后期统一六国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答案】A【解析】根据“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没有涉及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排除BCD项。故选A项。12.史书记载:蜀郡郡守李冰“凿离碓(du),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该工程完工后,既可以行舟,又可以灌溉田地,百姓深受其益。该工程是()A.灵渠 B.长城 C.都江堰 D.阿房宫【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凿离碓(du),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的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都江堰,这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的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主要功能是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符合题意;灵渠是秦始皇开凿的水利工程,A不符合题意;长城是秦始皇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B不符合题意;阿房宫是秦始皇修建的大型宫殿,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的人物“李冰”,掌握李冰的成就,结合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13.《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题干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故D符合题意;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与老子的思想不符,排除B;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排除C。故选D。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C.主张“有教无类” D.提出“温故而知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符合均衡教育的思想,C项正确;“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属于思想主张,排除A项;“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治国主张,属于政治主张,排除B项;温故而知新属于教学和学习方式,不符合均衡教育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5.从下面三幅图的演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A.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B.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国家C.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D.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从上图中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再到秦统一中国,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项正确;文化繁荣,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局面,题干图片体现不出这一局面,排除A项;“诸侯争霸,战乱不断”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征,排除B项;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项。故选D项。16.《国史十六讲》中提到“(秦始皇)起先把全国分为36郡,以后又增至40余郡。”反映出秦朝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C项正确;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与“秦朝”时间不符,排除A项;夏朝开始实行世袭制,秦始皇的皇帝传承也实行世袭制,但材料未体现该部分内容,排除B项;分封制出现于西周,秦朝进一步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17.“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它也间接影响了自此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材料评述的是()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项羽、刘邦起义 D.黄巾起义【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杭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可知,材料评述的是公元前209年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项正确;“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排除A项;项羽刘邦起义是在大泽乡起义之后,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与题意不符合,排除C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18.2021年12月14日,汉文帝之墓“霸凌”确定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他和之后继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A项符合题意;到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排除B项;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时期相关,排除C项;开元之治,与唐玄宗时期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19.《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C.地方恶势力强大 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可知,材料反映了皇帝年幼,外戚专权的现象,B项正确;“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体现的是外戚专权,而不是皇帝专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因皇帝年幼出现的外戚专权现象,体现不出地方上的地方恶势力强大、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排除CD项。故选B项。20.西汉初,西域小国林立,受匈奴控制、奴役,如大月氏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而匈奴还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武帝便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这一决定直接促成了()A.张骞出使西域B.西域都护设置C.班超经营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故题干这一决定直接促成了张骞出使西域,A项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排除B项;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并且派甘英出使大秦,均与题意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21.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中华传统医学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东汉末年提出“治未病”思想的是()A.黄帝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东汉末年”“治未病”,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C项正确;黄帝是五六千前的部落联盟首领,排除A项;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排除B项;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医学家,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编创“五禽戏”,排除D项;故选C项。2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C项正确;因为魏国在东北,吴国在东南,蜀国在西部,可知ABD项都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3.魏晋南北朝时期,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人农耕生活。山西南部的羯人,从事农耕,善于织布。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商业繁荣 B.对外交往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匈奴人、羯人,从事农耕、洛阳贵族官僚用胡床”可知,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取长补短,不是说商业、对外交、国家统一,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4.“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司马睿【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上,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B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排除A项;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排除C项;司马睿是东晋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B项。25.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所以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石窟艺术,该宗教是佛教,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26.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生产篇】材料一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时,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简明中国古代史》【改革篇】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片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交流篇】材料三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发展篇】材料四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力大大增强?(至少写出2个)(3)材料三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带来的影响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铁农具;牛耕;(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耗耕织、垦荒;③奖励军功等(答出其中2点即可)。(3)事件:丝绸之路开辟;影响: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或答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答到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4)原因: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人民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经验等(答出其中2点即可)(5)因素:生产工具革新;制定适当的政策;经济交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安定的局面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根据材料可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是铁农具,新的耕作方式牛耕。【小问2】事件:根据材料可知,“秦孝公用商君”指的是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坏片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是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措施。措施:根据材料可知,“坏井田,开阡陌”指的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耕战之赏”指的是在经济上采取鼓励耕织的措施,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小问3】事件:根据材料“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可知,“交通网络”指的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的丝绸之路。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说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小问4】原因:根据材料四“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可得出,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北方人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小问5】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材料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说明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经济发展,材料二商鞅变法说明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材料三丝绸之路的作用说明对外经济交流推动经济发展,材料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明先进的生产经验、生产技术、安定的局面等。27.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图示中的历史】材料一【史料中的历史】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汉书·武帝纪》【货币中的历史】材料三请认真观察下面两个钱币。图(a)图(b)【评价中的历史】材料四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摘编自《史记》请回答(1)解读材料一中示意图,图片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作用?(2)材料二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的图(a)所示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图(b)是哪个朝代使用的钱币?(4)根据材料四、你怎样评价汉武帝?【答案】(1)政策:颁布推恩令;作用: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有2个以上错别字不给分)影响: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钱币:五铢钱:朝代:秦朝;(4)评价: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答到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政策:据材料图片可知,诸侯王的封地被越封越多,势力越来越小,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作用:根据所学可知,推恩令的颁布使诸侯王的封地被越封越多,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再以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并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小问2】措施:依据材料“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可知,《六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体现了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小问3】钱币:根据图(a)钱币上的“五铢”可知,汉武帝时期在钱币上的措施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朝代:根据所学可知,图(b)中的“半两”可知,半两钱是秦朝建立后统一全国货币后在全国流通的货币圆形方孔半两迁。【小问4】评价: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从功过上说,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28.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华夏之形成】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化之交流】材料二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民族之交融】材料三“魏主”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