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_第1页
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_第2页
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_第3页
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_第4页
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一、概述非法集资活动,作为一种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的非法金融行为,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它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产生的根源、特点、危害及防治对策,对于维护金融安全、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这些特点使得非法集资活动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容易使投资者陷入陷阱。非法集资活动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它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生态环境。它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导致大量资金流失,甚至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它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规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从根本上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境非法集资行为,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1.非法集资活动的定义与特点非法集资活动,通常指的是未经许可向公众集资,承诺给予一定的回报,且往往涉及欺诈、违反金融法规等行为。其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但核心要素通常包括未经许可、向公众集资、承诺回报以及涉及欺诈等。非法集资活动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法性,即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公开性,即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再次,利诱性,即以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社会性,即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这些特点使得非法集资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和风险性,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制和打击,是维护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等手段,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稳定、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2.非法集资活动的危害与影响非法集资活动不仅违反了金融法规,更对社会、经济以及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其首要危害在于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非法集资往往伴随着虚假宣传、高息诱惑等手段,使投资者陷入误区,盲目跟风,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非法集资活动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由于非法集资往往涉及高额回报的承诺,很多投资者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投资,最终却面临资金损失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这些投资者往往是普通民众,他们的资金损失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家庭破裂、生活陷入困境。非法集资活动还助长了犯罪活动的滋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集资的手段进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法治秩序。这些犯罪活动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经济损失,更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威胁。非法集资活动还对社会信用体系造成了严重破坏。非法集资往往伴随着欺诈行为,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受到打击。这种信任危机不仅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非法集资活动的危害和影响不容忽视。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打击犯罪活动以及重建社会信用体系,我们必须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和打击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3.研究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的必要性与意义在《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文章中,“研究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的必要性与意义”段落内容可以这样撰写:非法集资活动作为一种非法金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研究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非法集资活动规制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非法集资活动的存在,暴露出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和不足。通过深入研究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金融市场的风险点,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供有力支持。研究非法集资活动规制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但最终往往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研究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可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减少投资损失。研究非法集资活动规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具有积极意义。非法集资活动的爆发往往伴随着群体事件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规制非法集资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研究非法集资活动规制不仅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的研究和实践,为构建更加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二、非法集资活动的现状与成因分析1.非法集资活动的现状分析非法集资,通常指的是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通过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等手段,非法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以下特征:非法性,即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利诱性,通过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再次,社会性,涉及广大社会公众公开性,通常以公开方式宣传和募集资金。非法集资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P2P网络借贷、虚拟货币、非法股权众筹等。这些集资模式往往利用新兴科技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扩散性。例如,一些非法集资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募集资金,使得监管难度加大。非法集资活动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更为突出。这些活动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对投资者的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同时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涉案金额巨大,受害者众多。非法集资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包括: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容易被高额回报诱惑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漏洞再次,金融知识普及不足,使公众难以识别非法集资部分集资者法律意识淡薄,追求短期利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法集资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非法集资条例》等,以加强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和防范。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开展风险排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由于非法集资手段多样,隐蔽性强,规制效果仍有待提高。2.非法集资活动的成因分析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集资活动往往承诺给予投资者以高额回报,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那些寻求快速获利的人群。在投资渠道有限、投资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一些投资者容易被非法集资的虚假宣传所迷惑,从而陷入其中。监管漏洞: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监管漏洞。部分非法集资活动能够规避监管,利用法律空白进行非法活动,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信息不对称:非法集资活动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对投资者进行欺诈。他们通过夸大宣传、隐瞒真相等手段,使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非法集资,最终遭受损失。社会信任缺失:在一些地区,由于社会信任体系不健全,人们对正规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较低。这导致一些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非法集资活动,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活动更能够带来快速获利的机会。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部分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对投资市场了解不足,容易被非法集资活动所迷惑。他们往往忽视投资的风险性,盲目追求高收益,最终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非法集资活动的成因涉及多个方面,既有投资者自身的问题,也有监管和法律制度的不足。为了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构建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三、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规制非法集资活动由于其隐蔽性、复杂性和跨区域性等特点,对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建立和完善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规制体系至关重要。在立法层面,应制定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定义、性质、行为特征、法律责任等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应加大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刑事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在监管层面,应建立健全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集资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同时,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其利用职务之便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在宣传教育层面,应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避免盲目跟风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在制度建设层面,应完善非法集资活动的举报奖励制度、信息共享机制等,鼓励公众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督和举报。同时,应建立健全非法集资活动的资金追缴和处置机制,确保非法集资活动所得能够及时追回并妥善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规制需要从立法、监管、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制体系。只有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势头,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1.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性质与认定标准非法集资活动作为一种金融违法行为,其法律性质主要体现在其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四个方面。非法性指的是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公开性则是指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利诱性,是指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而社会性则是指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这四个特性共同构成了非法集资活动的核心法律特征。在认定非法集资活动的标准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对于非法性的认定,主要依据是未经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公开性的认定则主要依赖于是否通过公开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集资信息。利诱性的认定则关注于是否承诺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这种回报可以是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社会性的认定则主要看集资行为是否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而非特定的小范围人群。值得注意的是,非法集资活动的认定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例如,在判断一个集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集资时,需要综合考虑集资行为的实际运作情况、集资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集资参与人的数量和分布等因素。同时,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和防范,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非法集资活动因其对金融市场的扰乱和对投资者权益的侵害,一直受到各国法律的严格规制。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各国法律均有明确规定,以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法律责任方面,非法集资活动的主体,包括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等,均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指向受害者赔偿损失行政责任可能涉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刑事责任则可能涉及对主要责任人员的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罚金等。在处罚措施方面,各国法律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日益加强。除了传统的罚款、监禁等处罚方式外,现代法律还引入了市场禁入、信用惩戒等新型处罚措施。市场禁入意味着违法行为者在一定期限内或永久不得再从事相关金融活动信用惩戒则通过公开违法行为者的信息,使其在市场中失去信任,从而达到惩戒和预防的目的。同时,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非法集资活动。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境执法合作等方式,各国可以更有效地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责任、强化处罚、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3.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预防与监管机制非法集资活动的频繁发生,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健康秩序。建立健全的法律预防与监管机制对于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预防层面,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首要任务。应制定更为严格的非法集资法律法规,明确非法集资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为执法机关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同时,加大对非法集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认识和警惕性,引导公众理性投资。在监管层面,应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非法集资活动。同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承担起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辖区内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和预警。还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管,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激发公众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监管的积极性。在监管手段上,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和可疑资金流动。同时,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强大阵容。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预防与监管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势头,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四、非法集资活动的行政规制非法集资活动因其对金融市场的严重扰乱和对投资者权益的侵害,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行政规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于遏制非法集资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行政规制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和控制的活动。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行政规制主要依赖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通过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手段,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预防、打击和处罚。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利益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这些理论为行政规制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和正当性依据。针对非法集资活动,行政规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集资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为打击非法集资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发现的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及时制止和处罚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政监督,对金融市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非法集资行为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行政规制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非法集资活动往往具有隐蔽性和跨区域性,给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带来困难同时,行政规制也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如过度干预市场、滋生腐败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打击非法集资二是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规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技术的不断进步,行政规制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行政规制应更加注重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同时,行政规制也应更加注重与市场机制、社会监督等多元治理手段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秩序。行政规制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行政执法力度、行政监督以及宣传教育等措施,政府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政府也需要不断应对挑战、完善对策,以适应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趋势。1.政府部门在非法集资活动规制中的作用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过程中,政府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首要职责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集资的定义、性质、法律责任等,为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提供法律保障。政府部门还需要建立高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非法集资行为。在预防非法集资活动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非法集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的企业和个人,政府部门应依法予以严惩,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政府部门还应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多元化、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降低非法集资活动的吸引力。政府部门在非法集资活动规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以及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措施,政府部门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2.非法集资活动的行政监管与执法措施非法集资活动因其涉及公众利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行政监管和执法措施上,政府通常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手段,力求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行政监管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规范。这包括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如金融监管局或证监会,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的运作,包括监测非法集资活动的迹象,对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进行初步调查和取证。政府还会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和持续教育,确保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在执法措施上,政府对于查实的非法集资活动采取严厉打击态度。一方面,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的个人或组织,政府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同时,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政府会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政府会积极追缴非法所得,并尽可能将其返还给受害者,以减少他们的经济损失。除了直接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外,政府还会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以减少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例如,政府会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认识和警惕性。同时,政府还会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举报非法集资活动,以便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行为。非法集资活动的行政监管与执法措施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3.非法集资活动的行政预防与宣传教育非法集资活动的危害不仅在于其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更在于其对社会金融秩序的严重破坏。行政预防与宣传教育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行政预防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而宣传教育则着重于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帮助他们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在行政预防方面,政府应不断完善非法集资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非法集资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为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集资风险。政府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在宣传教育方面,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和识别方法,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行政预防与宣传教育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维护社会金融秩序的稳定。五、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规制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规制,是指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公众、媒体、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监管和制约。社会规制在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还能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是防范非法集资的关键。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公众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和识别方法。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对于发现的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氛围。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规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应积极报道非法集资案例,揭示其危害性和违法性,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同时,对于涉及非法集资的广告和宣传,媒体应严格把关,防止其误导公众。金融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自律机制,行业协会可以规范会员单位的行为,防止其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非法集资风险。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在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规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它们还可以与政府、企业等合作,共同推动非法集资的治理工作。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规制需要政府、公众、媒体、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强化行业协会自律机制以及鼓励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我们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1.社会组织在非法集资活动规制中的作用在《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中,“社会组织在非法集资活动规制中的作用”这一段落内容可以这样写:社会组织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风险的认知和识别能力,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警惕心理。社会组织可以建立监测机制,及时掌握非法集资的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社会组织还可以加强与执法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社会组织可以加强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加强对自身经营合规性的监督和管理。通过这些方式,社会组织可以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保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2.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为了有效规制非法集资活动,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制宣传,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公安、工商、银行、社区等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如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通报非法集资的新形式和新特点,提示风险,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引导其远离非法集资。要加大对典型案件的公开报道力度,以专栏文章、专题节目等方式揭露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形成对非法集资的强大舆论攻势。在公共场所如农村、城市街道、社区、车站等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扩大宣传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相关部门应组织协调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警惕性。例如,开展处非入户宣传工作,提高宣传覆盖面深入开展网络媒体宣传活动,通过政府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相关知识。要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广告的监管。对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集资的活动,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要密切关注非法集资方面的社会舆论动向,及时查删处理行动性、煽动性有害信息,并研究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做好舆情引导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规制非法集资活动,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3.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预防与教育普及这个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涵盖了非法集资活动的社会预防与教育普及的多个方面。您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和资料情况,对这个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六、非法集资活动规制案例分析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此部分,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非法集资活动案例来具体分析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危害及规制策略。案例一:某网络金融平台非法集资案。该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虚构项目、夸大收益等手段吸引公众投资。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资金,但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导致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一案例暴露出非法集资活动的隐蔽性、诱惑性和危害性。案例二:某地区房地产开发商非法集资案。该开发商以低价购房为诱饵,通过虚假宣传、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吸引公众投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该项目陷入困境,开发商携款潜逃,投资者血本无归。这一案例揭示了非法集资活动与房地产市场波动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法集资活动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隐蔽性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查处二是诱惑性大,通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公众投资三是危害性大,一旦资金链断裂或项目失败,投资者将面临巨大损失。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以下规制策略:一是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二是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宣传和教育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需要政府、社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和发展。1.典型非法集资活动案例介绍梁某某,广东南雄县人,系贵州省广东商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广公司”)法定代表人。贵广公司无任何资金,未开展任何经营活动,梁某某以建立大方雨冲陶瓷工业基地项目为由,组织以王某某、吴某等人进行非法集资活动。“e租宝”平台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稀有金属买卖融资融货为名,通过设计不合理的交易规则,以每日分红、持续盈利等为诱饵,诱使社会公众投资,变相吸收巨额公众存款。上海阜兴集团实际控制人朱某某利用阜兴集团下属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发布虚假私募基金产品、承诺高收益、设立资金池等手段,非法集资共计人民币700余亿元。沈阳“老妈乐”商贸有限公司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承诺高额回报,诱骗老年人投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江西老庆祥实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通过门店宣传、散发传单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杨某、冯某等人在未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向社会公众宣传、销售玉石、字画等投资理财产品,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崔某、张某等人在未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以开发、投资绿色食品项目、生态园建设工程项目等为由,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非法募集资金人民币91亿元。李某组建“龙行天下”微信群,利用微信群宣传、发布所谓的“押款单”任务,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活动。潘xx等人注册成立xx茶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聘任业务员向不特定的中老年被害人发散传单,邀请其到公司免费品味茶,并使用宣传册、影像资料等对普洱茶的功能及收藏价值等作夸张宣传,承诺以高额年利息返还投资款,诱使被害人签署购销合作协议书,进行集资诈骗活动。2.案例分析与启示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研究中,案例分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非法集资活动的运作机制、特点以及危害,进而为制定更加有效的规制措施提供启示。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案件频发,涉及领域广泛,金额巨大,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一些典型的案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例如,某省一起以“高息理财”为名的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元,涉及投资者众多。该案件通过高额回报的承诺吸引投资者,实则进行资金池操作,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非法集资活动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保持警惕,审慎判断。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同时,还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还需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防止其利用监管漏洞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为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提供法律保障。案例分析对于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和危害,进而为制定更加有效的规制措施提供启示。同时,也需要我们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3.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的经验与教训非法集资活动的频发,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我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经验方面:加强监管是防止非法集资活动的关键。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集资行为,可以有效减少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规制效果的基础。我国针对非法集资活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强化公众教育和风险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可以减少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教训方面:监管不力是导致非法集资活动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某些地区或领域,监管机构可能存在监管盲区,导致非法集资活动得以滋生。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为非法集资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教育和风险意识不足也是导致非法集资活动频发的原因之一。一些投资者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容易被非法集资活动所迷惑,造成损失。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我们需要在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公众教育和风险意识等方面不断努力,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需要从过去的教训中汲取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规制措施,以更好地应对非法集资活动带来的挑战。七、完善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的建议与对策应针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集资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为打击非法集资提供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日常监管,建立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集资行为。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防止其利用职务之便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非法集资活动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打击非法集资。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机制,确保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全面打击。公众是非法集资活动的主要受害者,因此需要加强公众的风险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政府和各类媒体应加大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宣传力度,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公众理性投资。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不仅需要短期内的打击行动,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形成对非法集资活动的长期有效规制。完善非法集资活动规制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公众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加强跨部门协作、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并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保护公众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认定标准与法律责任非法集资活动作为金融市场的一大隐患,其危害性不仅体现在对投资者权益的损害,更在于对金融秩序稳定性的破坏。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是规制非法集资活动的首要任务。法律应当明确界定何为非法集资。这包括对集资目的、集资方式、集资对象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例如,可以明确指出,任何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通过承诺高额回报吸引公众投资的行为,均属于非法集资。认定标准的完善对于打击非法集资至关重要。这包括确立一系列量化的指标,如集资规模、集资周期、回报率等,作为判断非法集资的依据。同时,应设立专门的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估。为了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必须加重其法律责任。这包括对非法集资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刑事处罚,如罚金、监禁,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可判处更重的刑罚。还应建立受害者赔偿机制,确保受害者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还需辅以广泛的法律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非法集资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针对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易受非法集资侵害的群体,应加强专门的教育和引导。鉴于非法集资活动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建立一个跨部门协作机制十分必要。这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公安、司法、宣传等多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形成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全方位打击和防范。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构建一个更为严密和有效的法律体系,以应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挑战。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2.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梳理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非法集资的内容,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法集资进行专门立法,明确防范和处置的主体、范围、流程、法律责任等,加大对非法集资的惩戒力度。同时,针对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方式开展非法集资的现象,应尽快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业务的相关规则。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打击非法集资的合力。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识别能力和执法水平。同时,加大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力度,及时发现和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投资者金融知识、投资风险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同时,推进社会信用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减少非法集资活动的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机构的非法集资行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力度,提高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效率,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非法集资活动的有效规制,除了政府的强力监管和法律的严格制裁外,还离不开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行业协会、社区组织等,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内企业的行为,防止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标准,明确会员单位的经营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惩戒,从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社区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防止他们被非法集资活动所迷惑。社会组织可以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和揭露非法集资活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可以积极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的企业进行调查和曝光。同时,媒体也可以通过报道非法集资活动的典型案例,揭示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引导公众提高警惕。舆论引导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传播正确的投资理念,引导公众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报道,应当保持客观公正,避免引发社会恐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是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的重要手段。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保护广大公众的合法权益。4.提高公众风险意识与防范能力,普及金融知识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与公众对金融风险认知的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普及金融知识,是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重要手段。公众应当增强对金融市场的了解,明确投资有风险,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基本原则。投资者应当认识到,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应被非法集资者所承诺的高额回报所迷惑。同时,公众应当了解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如未经许可向公众集资、承诺给予高额回报、隐瞒资金真实用途等,以便及时发现和防范非法集资行为。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应当承担起普及金融知识的责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发布金融风险提示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引导公众理性投资。社会团体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媒体也应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曝光和批评。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增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警惕性。提高公众风险意识与防范能力,普及金融知识,是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重要举措。只有公众具备了足够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才能有效识别非法集资行为,避免财产损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防范教育,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八、结论与展望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现有法律制度在界定非法集资活动、区分一般商业交易行为与集资行为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不够。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来定性和处理非法集资行为,不符合法律解释的逻辑,无法实现保护投资者的公共目标,也限制了民间融资的合法化空间。扩大《证券法》的适用范围,重新定义证券,以应对现实中不断变化的各类集资活动,将更多的非法集资活动纳入直接融资监管领域。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高地方行政管理效能,加大对非法集资机构的整治力度。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鼓励合规融资行为的公开市场化,推动民间借贷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建立多元化的防范机制,包括技术手段的创新,如互联网金融、智能支付等,以及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加强社会协同治理,提升社会各方面对非法集资的认知和防范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非法融资的风险。为了有效规制非法集资活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市场环境的优化以及社会协同治理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治理,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1.研究总结与成果概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非法集资活动逐渐浮出水面,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成因、危害,并提出有效的规制策略。通过广泛收集案例、深入实地调研、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全貌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非法集资活动往往披着“高收益、低风险”的外衣,利用投资者追求短期利益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隐瞒真相等手段实施欺诈。这些活动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规制策略方面,本研究提出了多项建议。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为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打击非法集资的态势。还应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本研究还深入探讨了非法集资活动的成因,包括金融市场监管不足、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社会投资渠道有限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成因,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加强金融监管、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等。本研究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规制策略和政策建议。这些成果对于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非法集资活动的动态变化,不断完善规制策略,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2.研究不足与展望尽管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现有研究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认定标准上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和界定标准,不同学者和监管机构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认定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非法集资活动的认定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监管实践。现有研究在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方面还有待加强。目前,非法集资活动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对于及时发现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来完善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现有研究在非法集资活动的跨部门协作和综合治理方面仍需深入。非法集资活动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关于非法集资活动的跨部门协作和综合治理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未来研究可以加强跨部门协作和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探索建立更加高效和完善的非法集资活动规制体系。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认定标准的统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完善以及跨部门协作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期推动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3.对未来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的展望与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非法集资活动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这给我们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提高法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我们应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构建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我们还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通过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对非法集资活动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及时补偿和救助。我们还应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更安全的投资渠道。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引导,促使其合规经营、稳健发展。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等多方面的措施共同发力,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势头,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参考资料: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逐渐增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规制,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明确非法集资的定义和范围。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批准或者欺骗公众等行为,其本质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需要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和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非法集资活动往往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群众参与而很多群众缺乏风险意识和判断力,容易被虚假宣传所迷惑。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非法集资的特点、危害以及防范措施等等。我们还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处理。非法集资活动规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还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危害。必须加强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以保护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非法集资的刑法规制是打击非法集资的重要手段。刑法规定了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罪名,对非法集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刑法还规定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金融对策是打击非法集资的重要措施。金融对策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管理、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等措施。金融监管是防止非法集资行为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非法集资行为的发生。同时,金融机构还必须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评估,确保投资者具备足够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加强宣传教育也是打击非法集资的重要措施。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让投资者了解非法集资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从而自觉抵制非法集资行为。打击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集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非法集资是指实施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从而构成的犯罪。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在实践中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人一般根据具体情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论处。2022年5月12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国新办举行。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立案查处了非法集资案件5万起。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第二条,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第三条,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第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第五条,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第六条,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第七条,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第八条,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为非法集资活动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股票、债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诈骗或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集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二)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三)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四)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投资人(受害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五)责任形式为故意,其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众存款的,以集资诈骗罪或其他相应犯罪论处。根据《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银发289号)的相关规定,“非法集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通过发行有价证券、会员卡或债务凭证等形式吸收资金。比较常见的是: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委托投资、委托理财进行非法集资。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二)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高息集资。最新的变化是:通过出售其份额并承诺售后返租、售后回购、定期返利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三)利用民间会社形式进行非法集资。最近的变化:利用地下钱庄进行集资活动。(四)以签订商品经销等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常见的是: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加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七)利用果园或庄园开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例如,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八)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暴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不法分子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不法分子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为给犯罪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掩盖其非法目的,而无实际经营或投资项目。这些公司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作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群众信任。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或设在异地,发展人头一般用代号或网名。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诱骗群众上当。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在潜逃前还发布所谓通告,要下线人员记住自己的业绩,承诺日后重新返利,借此来稳住受骗群众。许多非法集资参与者都是在亲戚、朋友的低风险、高回报劝说下参与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以高额利息诱惑,非法获取资金。有些已经加入的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有的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放过,造成亲情反目,导致人间悲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认定非法集资的“非法性”,应当以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对于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仅作原则性规定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并参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的部门规章或者国家有关金融管理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予以认定。单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全部或者大部分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个人为进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单位设立后,以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对单位中组织、策划、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人员应当以自然人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断单位是否以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为主要活动,应当根据单位实施非法集资的次数、频度、持续时间、资金规模、资金流向、投入人力物力情况、单位进行正当经营的状况以及犯罪活动的影响、后果等因素综合考虑认定。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全面查清涉案单位,包括上级单位(总公司、母公司)和下属单位(分公司、子公司)的主体资格、层级、关系、地位、作用、资金流向等,区分情况依法作出处理。上级单位已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下属单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且全部或者大部分违法所得归下属单位所有的,对该下属单位也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上级单位和下属单位构成共同犯罪的,应当根据犯罪单位的地位、作用,确定犯罪单位的刑事责任。上级单位已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下属单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但全部或者大部分违法所得归上级单位所有的,对下属单位不单独认定为单位犯罪。下属单位中涉嫌犯罪的人员,可以作为上级单位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上级单位未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下属单位被认定为单位犯罪的,对上级单位中组织、策划、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人员,一般可以与下属单位按照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处理。上级单位与下属单位均未被认定为单位犯罪的,一般以上级单位与下属单位中承担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职责的主管人员和发挥主要作用的人员作为主犯,以其他积极参加非法集资犯罪的人员作为从犯,按照自然人共同犯罪处理。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故意,应当依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任职情况、职业经历、专业背景、培训经历、本人因同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情况以及吸收资金方式、宣传推广、合同资料、业务流程等证据,结合其供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的,可以认定为集资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办案机关在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注意收集运用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以下证据:是否使用虚假身份信息对外开展业务;是否虚假订立合同、协议;是否虚假宣传,明显超出经营范围或者夸大经营、投资、服务项目及盈利能力;是否吸收资金后隐匿、销毁合同、协议、账目;是否传授或者接受规避法律、逃避监管的方法,等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构成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的资金应当与向不特定对象吸收的资金一并计入犯罪数额: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同时向不特定对象、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集资参与人收回本金或者获得回报后又重复投资的数额不予扣除,但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2003年8月18日,被告人程某通过抽逃出资的方式成立了空壳公司——桐公司(以下简称宏公司)。在经营宏公司期间,被告人程某拖欠了巨额债务。被告人程某采用高价购进、低价销售的方法经营汽车,陆续套取现金用于归还欠款,以应对债权人的催讨。随着“高进低出”销售方式的累积,被告人程某的到期债务不断增多。被告人程某单独或伙同被告人俞某虚构经营汽车需要周转资金的理由,采用支付高额利息等方式,先后向29人骗取人民币共计46万元。被告人程某指使被告人俞某骗取人民币共计46万元。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程某单独或指使被告人俞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资金用途,采取用后笔集资款兑付前笔集资款部分本金和利息的方法,向不特定的人员骗取巨额集资款,其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而且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被告人程某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依法应予严惩。鉴于被告人程某认罪态度较好,尚不属于立即执行死刑的犯罪分子,对被告人程某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被告人俞某无期徒刑,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程某、俞某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并核准原判。作为诈骗犯罪的一种,集资诈骗犯罪有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在司法实践中,由于集资诈骗犯罪不具有类似贷款诈骗犯罪那样的多发性,许多问题还没有达成相当程度的共识。随着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以及金融机构防范能力的提高,针对强势群体的金融犯罪势必减少,而针对防范意识能力相对薄弱的公民个人的犯罪在逐渐增多,这种此消彼长的严峻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审判实践中准确认定集资诈骗犯罪。现今,学界一般认为集资诈骗犯罪不同于普通诈骗犯罪之处,并不在于受骗者的多众性或不特定性,而在于前者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资本的运作过程,即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社会公众的资金集中起来,使被害人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所以,集资诈骗罪的形式表现为股权式集资与债权式集资。本文拟就债权式集资诈骗犯罪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结合以上案例作一探讨,以期使集资诈骗犯罪的相关问题在认识上得到统一。这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数额:一是总数额,即行为人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的数额;二是实际损失数额,即总数额减去案发前行为人以本金或利息名义返还给被害人的数额;三是实际获利数额,即行为人使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后,除去返还本息、回报以及投资损失后,行为人实际非法获取的数额。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者认为实际损失数额应是指:“行为人使用欺骗手段非法集资案发后,经司法机关追偿赃款最终实际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数额。”以上对于实际损失数额概念的两种界定的分水岭在于案发前后的时间性,前者将实际损失数额限制在案发前的损失,后者对于实际损失数额的认定则相对宽泛,但是在实践中不具有操作性。在通常情况下,案发后实际追赃的司法行为一般处于公安侦查阶段,但是既然将实际损失数额界定为最终损失,则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的执行阶段也不应被忽略,这样一来,就导致被害人最终的损失数额始终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无法准确认定。在另一个方面,我们在判决中认定的犯罪数额,反映了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通常是犯罪既遂的数额,而司法机关的追赃行为则是国家机关依职权进行的主动行为,相对来说,被告人的被追赃后交出赃款则是被动的,以被告人的被动性上交赃款为由扣除其犯罪数额,于情于法均不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座谈会纪要)指出:“在具体认定金融诈骗犯罪的数额时,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对于行为人为实施金融诈骗活动而支付的中介费、手续费、回扣等,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均应计入金融诈骗的犯罪数额。但应当将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扣除。”上述准司法解释表明司法实践采取了实际损失数额的观点。行为人在实施金融诈骗活动中支付的中介费、手续费、回扣等,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均应被认定为行为人的投资损失或者作案成本,不能从行为人的犯罪数额中扣除,否则与通行的司法操作相违背。至于行为人在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虽然有的是以借款利息的形式出现,但是从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出发以及在现行司法体制下,对被害人的间接损失不予保护的刑事政策下,对被告人在案发前归还的数额应从中扣除。在金融诈骗犯罪中,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一直是个难题。主观心理内容是不得而知的,只有通过外在行为才可以逆推出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但也不是绝对的。实践中一般认为,通过诈骗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如下情形之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