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上)第二单元ABCD卷_第1页
七级语文(上)第二单元ABCD卷_第2页
七级语文(上)第二单元ABCD卷_第3页
七级语文(上)第二单元ABCD卷_第4页
七级语文(上)第二单元ABC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检测时间:100分钟检测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倔()强诅咒()玷()污皎洁()丰硕()xī()疏ào()恼chú()形贪lán()抢jié()2.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6分)(1)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2)一生平庸,没有成就。()(3)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4)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5)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6)得到很多的益处。()3.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4分)弥漫()固执()沉醉()猝然()竭力()闲适()点缀()洗濯()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课文简析其作用。(3分)(1)他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答:(2)我们苦熬着,牙龈要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答:(3)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学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答:5.仿造下列的句子写几句话。(两句以上)(2分)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16分)《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1)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是知也7.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4分)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8.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而时习之(按时)人不知而不愠(怨恨)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危险)C.不亦说乎(也,也是)死而后已(已经)D.其恕乎(大概,也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9.按要求用原文填空。(6分)(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答:(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答:(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答:【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5题。(18分)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实结果的往事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晨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介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就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女儿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读信的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毕业前,我写信告诉母亲我有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再给你买一打。”我当然没有要一打,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能珍惜。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刀子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不过这是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倾诉感动》)10.用三句10字以内的话概括文中的“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实结果的往事”。(3分)①②③11.这三件事都寄予了母亲不同的厚望,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是:第三件事是希望我幸福。(4分)12.文中一段交待“背景”的文字是:。(2分)13.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分)①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②读信的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14.文中的“我”决定将这三件事的真相永远不告诉母亲的内在原因是:(2分)15.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3分)【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20题(16分)蚂蚁(1)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A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象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B我们叫道:“一群蚂蚁C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____________,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2)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3)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16.请在第一段ABC三个地方分别填上一个最恰当的虚词。(3分)答:应依次填上、、。17.第一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写出各句的序码,不必抄录原句)(3分)①可万万没有想到,②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③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④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⑤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答: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

、、⑤

。18.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4分)答:19.请简明连贯的概述这件故事。(不超过25个字)(3分)答:20.第(2)段“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蚂蚁为什么感人。(3分)答:三、作文(30分)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是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你的理想是什么?请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顺畅,有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以上。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卷B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请你用最漂亮的字体抄写下列名言: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倔(juè)强禀(bǐng)告洗濯(zhuó)玲珑剔(tì)透B.奢(shē)望给(gěi)予论(lùn)语任重(chóng)道远C.金窖(jiào)丰硕(shuò)蹂躏(lìn)繁弦(xián)急管D.厄(è)运寂寥(liáo)猝(zú)然心旷神怡(y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玷污诅咒懊脑获益匪浅B.蜕化稀疏琐事险象迭生C.污浊缀落执著具体而微D.撤消报酬固执问心无愧3、对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回味无穷(从回忆中体会)B.举世无双(抬举、推举)突如其来(突然像……)C.险象迭生(屡次)心旷神怡(愉快)D.获益匪浅(非、不)猝然长逝(死亡)4.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5分)①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生平庸,没有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这消息真好,把学习中的苦恼、疲劳都被赶跑了。B.对许多具体问题,大家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C.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引力的作用。D.广告应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德。6.①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语言描写。(2分)下面这段话出自___之口。“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②肖像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传》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人名)。7.对联连接。(2分)下面是上下联混合的两幅对联,请分别把上下联找出来。①文章不写一句空②且喜六时长见书③未须百事必如意④板凳要坐十年冷第一幅对联为___________(只填序号)第二幅对联为____________(只填序号)8.古诗文名句默写。(5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③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选文《<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NKWord.Document.8E:\\蔺怀宇\\新建文件夹\\七上\\学科教育网\\第二单元\\2张第二单元.docOLE_LINK1\a\r错误!链接无效。客人到学校参观,你作为接待员,引用<论语>中的句子来表达欢迎.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理解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请以“爱心”为话题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话。(2分)假如你获得了作文比赛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请根据不同的对象,作出表示谦虚、上进的回答。①老师向你祝贺,你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朋友向你祝贺,你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据新华社纽约9月21日电(记者卢怀谦)受交易者趁低价大量买入的影响,21日纽约市场油价温和反弹。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85美分,收于61.59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87美分,收于61.34美元。——2006年9月22日《人民日报》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2分)一篇《历史题该怎么考》的文章中举到这样一组对比材料:日本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次日清战争(注:我们叫作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注: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同样的内容,我们的教科书上是这样出题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了多少土地?赔偿了多少银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30分)(一)地平线(12分)小的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形成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啊,天到尽头了!”我拼命儿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一个老头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老爷子,你是天边来的吗?”我问。“天边?”“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还远吗?”“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地平线是什么?”“是个谜吧。”我有些不大懂了,以为他是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头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从那以后,我一天天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辛、苦楚、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13.认真阅读选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2分)地平线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地平线具有什么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这句话是把____________类比为_________________.“平行”就像人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叉”就像人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永远追求地平线”的含义应该是什么?请联系全文作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主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⑤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⑧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横线上把课文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3分)A.人不知而不愠B.学而时习之C.择其善者而从之D.死而后已20.(4分)①正确对待知与不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3分)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4分)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40分)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你的理想是什么?请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顺畅,有真情实感,字数在600字以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C卷)(检测时间:100分钟检测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5分)1.用横线画出每组字中字形和注音有错的一项,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4分)A.濯洗(zhuó)厄运(è)嬉戏(xī)蜕变(tuō)()B.风韵(yùn)扒窃(pā)庸人(yōng)姊妹(jiě)()C.蹂躏(lìn)奢望(shē)金窖(jiào)湛蓝(lán)()D.寂寥(liǎo)猝然(cù)点缀(zhuì)堕落(duò)()2.完成下列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含义。(4分)(1)可望不可()(2)()世无双(3)温()知新(4)见贤思()(5)慧心未()(6)获()匪浅(7)问心无()(8)心()神怡3.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请写出来。(6分)(1)他正色道:“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2)他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他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3)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叹息:“天啊,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4.根据《〈论语〉十则》中句子的含义,把它们概括成成语。(6分)(1)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2)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3)学习知识不感到满足。()(4)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5)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那里。()(6)肩负着中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5.填空、默写。(5分)(1)《理想》是诗人写的一首抒情诗,全市采用生动形象地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要实现理想,必须。(2)《我的信念》作者玛丽•居里是著名的科学家,曾分别获得奖和奖,他告诉我们从事科学最重要的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必胜的信念。(3)《论语》是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想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8题。(10分)司马光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专》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手不释()书,有儿足跌(失足)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儿得活。6.解释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5分)7.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2分)8.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3分)答:【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5题。(19分)①地锦,俗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②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葱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便民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③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抓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快走)行的呼唤。④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晞(xi干)清晨,归鸟咽啾(zhōujiū鸟叫声)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位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⑤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爬山虎的枝蔓从壁上执下来。当我发现悲剧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往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⑥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仗,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9.根据第(1)段所说的“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的概括补充完整。(4分)第③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第④段亲近爬山虎,成为第⑤段赞扬爬山虎,伤后仍向前伸展。第⑥段爬山虎,难忘其顽强的精神。10.第(3)段中作者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主要原因是()(3分)A.爬山虎虎有生气,样子可爱。B.爬山虎枝蔓绿盈盈的,颜色鲜艳。C.爬山虎张有卷须、吸盘,形状奇特。D.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11.第(4)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2分)12.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赞爬山虎是“好样的”?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分)13.对下面句中力点动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我从抓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爬山虎无言,“情感”是作者体会揣摩出来的)B.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描写爬山虎吸附砖墙很紧,赞扬它顽强的生命力)C.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描写小心翼翼的动作,表达作者对爬山虎的怜爱的感情)D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感慨岁月易逝,表达对夏天的留恋之情)14.作者为什么视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2分)15.请写出本文的主旨〉(2分)答:【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20题。(16分)老师的忏悔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写了满满七大张纸,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非常详尽,并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示意图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此外还绘制了房屋建筑和室内设置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递到老师手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然而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却见第一页的右上角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F”(差)。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老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毛头小伙,郑重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得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此后的岁月中,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不断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天,克利亚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这个占地20多英亩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克利亚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年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拥抱克利亚老师,并深情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绩,激励着我为实现梦想永不停息地奋斗。”

克利亚老师缓缓地抬起头,面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目光中充满着希望。

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激情,才会努力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6.一篇文章的题目,应该简要鲜明的点出文章主要内容。请你为这篇选文加一个标题。(3分)17.克利亚老师为什么给蒙迪的作业打“F等级?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这个评价?请说明理由。(4分)18.蒙迪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仔细阅读父亲说的全部话,反复品味其中的含义,你就会理解父亲的用心了。(3分)19.许多年以后,蒙迪是否完全实现了他在作业中的构想?你对这一事实有什么看法?(3分)20.读过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么?(3分)三、作文(30分)人生是多姿多彩的。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等候小鸟孵出来,第一次上网,第一次挨批……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给你留下的印象一定是终生难忘的。请你将题目“第一次……”补充完整,写下你第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注意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以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卷)第一部分:(3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报酬()蹂躏()()猝然()嬉戏()沉甸甸()2.“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一诗句的意思是什么?(2分)3.《理想》一诗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2分)4.“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请结合课文开头举的两个例子加以分析。(2分)5.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请结合你的“第一次”加以说明。(2分)6、原文填写:(6分)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⑶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论语是。⑷子曰:“岁寒,”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⑴人不知而不愠(愠:)⑵学而不思则罔(罔:)⑶见贤思齐焉(齐:)⑷诲女知之乎(知:)8、译句:(2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你最喜欢《〈论语〉十则》中的哪两则?请将它们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2分)10、给下文括号选择最恰当的句子()(2分)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就在此时,在那水天溶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片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A.像一块红头巾,鲜红一片。B.像殷红的鲜血,溶为一体。C.像一块黄金,金光灿烂。D.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11、下列各句语序合理的一句是()(2分)A.大量事实证明,气功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B.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C.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D.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很不合理的。第二部分:(一)面对秋阳(15分)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从大山的脚下流尚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儿玩世不恭。②大山说:“你就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③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的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④“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⑤“她的日子过得比你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的倩影折照。”溪水在乱石中蹦跳着,对着大山咯咯地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⑥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大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已,最克已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格守山规。”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知道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知道你头上有‘太空行人’经过吗?”⑦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您确实是太老了。”小溪的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在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⑧大山火了,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日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旧社会中阻挡她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⑨大山愤怒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12、依次写出文中表现大山对小溪不满情绪的词语。(2分)13、分别概括大山与小溪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4分)大山:外在特征:内在性格:小溪:外在特征:内在性格:14、说说你对“您确实是太老了。”这句话的理解。(不要超过30个字)(3分)15、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大山与小溪一问一答的描写,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B、文中侧面写“湖姐姐”“庄淑贤雅”,意在说明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C、第⑧段与小溪的来历是为了说明小溪向往山外并不间味着背叛自己的祖先。D、“再见吧——我的远祖——”是在告别守旧,体现了小溪冲破保守势力的勇气。16、作者在文中说“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请就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3分)(二)“送你一座昆仑山”(叶文玲)(15分)西行归来上车前,我给家里发电报,末尾特地注上:请来两人接。儿子和女儿都手舞足蹈:妈妈是从敦煌回来的,一定带回来好多好多哈密瓜。接站的同志刚提下纸箱子就满头大汗:亏你这劲头,你想回来当水果店老板还是怎么的?我只能陪笑。到家后一解绳子,“秘密”全揭了:纸箱中装着的,是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在大家失望而又惊异的啧啧声中,我却忍不住得意:我带回的这些石头,可比哈密瓜贵重得多了,要知道,它是整整一座昆仑山啊!这次西行青藏线,我有许许多多收获,这座“山”,便是高原给我的馈赠之一。我是个“石头迷”。我对石头的喜好,是自小就有的,是故乡的山水牵动起来的爱癖。这些年,天南地北地走了许多地方,我总要带回几颗该地的石子儿。于是,我案头,书架前的小盘子里,有了各种各样的小石头。工作之余赏看时,总觉得它们在以多姿多彩的姿态,在低咏浅唱,吟诵着一首首令我情思飞动的诗篇。此去青藏线,我原以为只会见到荒凉的沙漠,单调而冷峻的雪山。谁知道,就是这雪山沙漠卸埋藏着许许多多的“奇迹”。一到格尔木,我便被兵站中的一座“假山”惊呆了,这山好奇崛!说它是假的,它分明是一座真山,峭拔、巍峨,完全是昆仑山的“雏型”;说它“真”,这实在又是一块块怪石堆砌而成的。哦,怪就怪在这些石头一块块都是天生“丽”质,奇妙无比,且能独立成“形”,很像各种各样的动物:

……总而言之,你看着是什么就像什么,真是千姿百态,极呈天趣。战士们看我痴痴的样子,都笑了:好石头有的是,回头带你去转转,我们送你一座昆仑山。好大的口气!但不久,我就服了:绵延几千里的青藏线上,在各个兵站的大院,都耸立着一座座这样的昆仑山。西行千里青藏线,我听到了许许多多令我敬叹不已的故事。我听说青藏线最早的开拓者——慕生忠将军带领的一支骆驼队,怎样走了七个月又四天,才勘踏出这条世界上最高的穿越高原的路线;我还听说了,在1956年,我们总后部队的汽车兵,怎样被特大暴风雪围困在唐古拉整整二十五个昼夜,要知道那是零下47度断粮断炊的二十五个昼夜,大家靠喝雪水充饥,人人口鼻下挂着几寸长的冰凌柱……我还听说了:高原风雪暴虐,车流被堵是家常便饭,那儿的风速,通常都是四十秒米,围墙、树,一夜就被摧毁不见。就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我们的高原汽车兵,年年复年年,以绕地球十多圈的路程,把几十万吨物资,源源运送到西藏……行行复行行,来从千山万山里,归向千山万山去。一路上,我听到的、看到的,还有许多许多……战士们是说话算话的,临别前,他们果然给我装上了这一箱由各处捡拾的大石头,真沉啊!我汗涔涔,也喜盈盈,我知道:这是非同寻常的礼物,这里头不单单有山的分量!我的书架上,果真又立起了一座“昆仑山”,它是这样壮美,不能不教我原先捡拾的那些小石子儿黯然失色。这“山”的姿颜是这样冷峻,风骨是这样峻,威势是这样峭拔,啊,它给了我这样多难以言喻的力的启示和美的享受……17.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到“秘密”揭开后,在大家“失望而惊异”时,“我却忍不住得意”。(3分)⑴大家为什么“失望”?⑵大家为什么“惊异’?⑶联系全文看,我为什么“忍不住得意”?18.这篇散文中,不少词语都具有双重意义。如第五自然段中,“这雪山沙漠却埋藏着许许多多的奇迹”中“奇迹”一词就是如此,请综观文意,概括出“奇迹”的双重含义。(2分)“奇迹”一是指,二是指。19.在第四自然段,作者写对家乡和天南地北石头的喜爱,综观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20.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原文对“怪石”有一段描写文字。请你展开想象,以“有的像”开头,写四句与上文衔接得当的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描写出你心目中“怪石”的形象。(3分)21.全文的脉络非常清晰,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后,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脉络来组织全文的?(2分)“爱石”→()→(

)22.这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咏志的散文。综观全文,作者所“咏”之“志”是什么?(2分)第三部分:(40分)读了《第一次真好》一文后,难免不引起人对自己第一次的回忆。请以“第一次”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写自己的某次“第一次”,题目自拟。字数500字以上。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A参考答案:1.Jué

zhòu

diàn

jiǎo

shuò

稀懊雏婪劫2.可望而不可及碌碌无为浪子回头红灯绿酒举世无双受益匪浅3.(略)4.(1)比喻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白兔对月亮的喜爱。(2)拟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行道树经受的痛苦,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3)排比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第一次的经历很丰富。5.(略)6.(1)说同“悦”,高兴(2)女同“汝”,你(3)知同“智”,聪明7.表目的,来表顺接,并且表顺接,然后表转折,但是8.A9.(1)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吾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10.根据实况评改,如:①卖手镯买营养液;②夏天给我邮寄熟鸡蛋;③给我的女朋友送红围巾11.合乎题意即可,如:健康;上进12.第一段13.言之有理即可,如:①“最贵重”的东西拿来换了“营养液”,可见母亲爱子之深,望子成龙之切;②“暖融融”写出了“我”理解母亲后的感动和幸福14.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15.母亲是一个愚昧而没有文化,但爱子心切的人(应抓住“爱子”“愚昧”这两点来谈)16.由于向被17.③①④18.因为死了的蚂蚁仍然抱住蚁团,所以从远处看,蚁团不见缩小。19.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抱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20.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蚂蚁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