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考点_第1页
小说知识点考点_第2页
小说知识点考点_第3页
小说知识点考点_第4页
小说知识点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括梳理故事情节一、考纲解读“概括梳理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高考小说情节梳理题的提问形式大致有四种类型:①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④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二、知识梳理“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对于这一考点,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故事情节的梳理。【知识储备】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及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高潮及展的必然结果。【常见设问】1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如【2013·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2.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解题方略】概括梳理情节三字诀及答题技巧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小说中的常见线索有:(1)事物线索。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事物线索就是项链,可概括为: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2)地点线索。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2(3)矛盾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4)人物心理、情感行为变化线索。理就是理清小说的叙述顺序和结构层次,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抓就是抓住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场所。理清场面,全文的基本情节也就清楚了。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组织答案。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某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分析情节作用知识梳理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作用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个要素的紧密联系,情节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一)明确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或阅读兴趣。托人物心情。般开头写景开头开头的类型及作用(2)中间情节的作用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中间情节的作用(3)结尾的类型及作用出人意料的结尾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令人伤感的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3悲剧结尾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二)怎样答情节作用题小说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交代或突出环境,给读者以某种感受;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情节作用题思考2方面、5角度内容方面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结构方面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特别提示:“四循环+一读者”模式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方面考虑,另外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即:这三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这5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逐条作答。赏析情节手法4知识梳理“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一)小说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叙述时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类别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2)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1)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2)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1)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2)拓展作品容量。(二)小说情节结构手法及作用5手法定义、作用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线索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的作用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绘的人物心理活动或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知识梳理6“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是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或意义作用)进行概括与分析,有时也考查小说中的物象。高考命题侧重于从整体上考查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有时也考查对局部语段中人物性格与心理的理解分析。本考点是小说阅读能力考查的重头戏。从近几年本考点的命题角度来看,主要特点为:首先要求考生概括小说主要人物有的考题只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者概括人物形象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加以分析。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要关注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另外,还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结合故事情节的展开、跟文中其他人物的对比、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题“4角度”从情节角度概括从情节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展现史。因此,抓住情节,就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过对小说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他人评论角度概括(侧面描写):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谈一论常常带有对他人的评价,有时作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判。因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的评价入手,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一定的历因素去分析,也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县理校叶朴充完等形发人物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区别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形象特点不仅包括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还包括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1.形象(或性格)特点概括不全。不能从“情节”“描写”“评论”“背景”四个角度全面检索相关信息,遗漏一些典型信息,出现要点概括不全的失误。如本题,检索相关信息时,容易漏掉对赵一曼喜欢丁香花的描写文字,也就概括不出赵一曼“情趣不俗”的文人气2.概括加工能力不强,答案要点重复或混乱。检索信息后,只作分条罗列,要点过多,7并造成角度重复;或者同类合并不当,出现要点混乱。如本题,容易出现单纯罗列赵一曼表现,不做性格特点归纳的失误。知识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又对其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作用阐释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方法技巧】一般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8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易错提醒】1.手法找不全或找不准。对典型的描写文字检索不全,或对检索到的文字加工提炼不准确,就会出现手法找不全或找不准的失误。如本题,容易遗漏对孙少安的动作描写;也可能会答上不典型的神态描写。2.只答手法,缺少分析,或分柳罗嗦。再如本题,分析时,很可能出现简单罗列原文描写文字的情况,不是自己的加工成果。知识梳理(一)主要人物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1)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3.答题角度①情节情节随人物性格发生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主题典型形象反应社会现实,寄托作者情感。③社会典型形象给人以思想指导和人生启示。《祝福》中的“祥林嫂”具有什么意义?(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人物形象)(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主题)(二)次要人物1.其他设问方式(1)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为什么?9(3)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2.答题角度从四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从四个方面分析概括次要人物的作用:自身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情节作用+主题作用。(1)“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2)“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以及是怎样衬托的。(3)“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图示:①衬托主要人物①衬托主要人物③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题④贯穿全文充当线索次要人物线索人物“我”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我”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从人物塑造看“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从主题表达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4.答题示例:《祝福》中的“我”有什么作用?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在内容上,“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这更反衬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专题07分析物象的作用知识梳理(一)【常见题目设定方式】(1)小说写到了××(物象),请分析其作用。(2)文中××(物象)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作用?(3)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二)“5‘从’思考”准确把握物象的作用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3.从环境方面思考一是指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刻画作用。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5.从读者方面考虑引起读者兴趣,激发读者想象等。(三)回答物象作用题要注意三点一注意,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作用,先要注意物象的类别与特征。像“太阳”“雪”“阴雨”“黑夜”等物象属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本身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中三注意,不是所有小说中的物象都具有以上的所有作用,也不是只要考物象题就考它的全部作用,有时只考一个或两个方面,答题时应注意命题特点和要求来作答。专题08赏析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知识梳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展开的描写。描写技巧①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③烘托、映衬、象征等④借助修辞手法来描写。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绘形绘声绘色)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2.分析景物的特点首先要看描写了哪些景物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若无此类词,考生应选用恰当的词语概括。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主题方面①象征(或暗示)主题;②深化主旨。4.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其特点。因为自然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往往是一致的。第二步:找准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专题09赏析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知识梳理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展开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活动的生存环境、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概括环境特点的“五角度”“四步骤”五角度1.从“时”的角度思考:“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2.从“地”的角度思考:“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从“人”的角度思考:“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4.从“事”的角度思考:“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5.从“景”的角度思考:“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四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即分清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第二步,定区间,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自然环境语句很好找,在找社会环境语句时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第三步,多角度,综合考虑细分析。根据句段,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感知景物特点;同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在感知时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第四步,用术语,恰当概括理答案。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概括环境的特点。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人物方面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方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知识梳理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所以,鉴赏小说的语言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鉴赏语言(语句)“四角度”角度一: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艺术魅力。角度二: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品味。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角度三:从语言的表达形式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词语的选用特点(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等),句式特点(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角度四:从语言风格角度品味。答题要点: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答题规范:明确技巧(特色)+例证分析+作用效果。【知识链接】1.语言的表达形式角度——用语特点角度用词特点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感情色彩是否鲜明是褒还是贬语体色彩文言口头语书面语方言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运用叠词精练的动词、形容词准确的副词、关联词造句特点句式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长短句的使用修辞手法九种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2.语言风格角度激越与柔婉激越景象→境界开阔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大多激越昂扬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柔婉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含蓄表达情意→不直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华丽(典雅)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庄重与诙谐庄重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诙谐语气→轻松幽默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简洁与细腻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专题11探究小说的主旨意蕴知识梳理主题意蕴的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要求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上的,探究时特别要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情感意蕴即可。【方法指津】如何把握小说主旨?1.抓标题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2.抓情节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3.抓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4.抓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故事发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从而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5.抓作者的思想倾向具体就是: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注意事项】解答探究主题意蕴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认真审题,明确“范围”“对象”“内容”,找到提示性词语,揣摩命题意图;②熟记关于主题的相关知识,能通过情节、环境、人物、题目和考题迅速判断出小说主③结合题干的提示性词语和答题角度,得出观点,并且用文本内容分析论证;④组织答案要规范,分条作答,有针对性,语言简练,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易错提醒】把握不准主旨,理解不透意蕴。读不透文本,检索加工重要信息不到位,就把握不准小知识梳理专题12探究标题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常见三是拟人标题的意图。(一)标题意蕴理解性探究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象征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二)标题作用分析性探究题的六个思考角度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艺术效果: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形象生动、专题13探究小说的情节构思知识梳理情节构思类探究题主要是基于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往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看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②看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发展变化轨迹;③看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④看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对情节构思的意蕴的考查,探究的主要方向是:情节是否合理,更认可哪种情节,结尾该如何处理更好,等等。作答时,可思考以下问题:①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②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③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④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在作答时,我们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围绕观点组织恰当的材料进行阐释。分析角度分析方向1.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事件等进行分析。2.从文本叙事形式分析从故事结构的主体入手,才能不脱离故事的主干;从线索的安排入手,才能明确情节安排的奇妙之处;从叙事的顺序入手,才能明确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3.从人物与主题的角度分析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是否切合时代特征和环境,是否有利于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