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绿色低碳的街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_第1页
面向绿色低碳的街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_第2页
面向绿色低碳的街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_第3页
面向绿色低碳的街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_第4页
面向绿色低碳的街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绿色低碳的街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导读

在4月26日召开的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进展高层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作题为《面对绿色低碳的街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

杨保军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乐观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方案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化推动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乐观参加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推动城市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依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城市地区的地表面积虽然不到2%,但却消耗了近80%的能源,同时产生了超过60%的碳排放。因此,城市的低碳进展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城市减碳涉及到建筑用地、能源产业、交通等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街区是关键的减碳单元。不同的空间尺度,减碳重点也不同,从几百公顷到几公顷的街区尺度下,可实现能源可调整、资源可循环、交通可步行,因此街区层面是可以更好发挥规划的系统性减碳作用的一个空间单元。进入城镇化的后期,城市建设多在中微观尺度绽开,因此低碳街区的探究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国际上,低碳建设的样板也多在街区尺度,基本上掌握在1-3平方公里左右。从2023年起,住建部与上海市合作五大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在五大新城各选择两个1-3平方公里的街区打造低碳示范样板。下面,结合上海实践探究,从三个方面共享低碳街区规划建设体会。

一、街区碳排计量及现状特征

1.基于碳排放维度,构建街区碳排放计量方法

认知碳排特征需要进行科学的计量,从城市消防端角度构建了碳排放清单,划分为建筑、交通、工业、能源、碳汇、废弃物六个维度。基于碳排放维度构建了计算方式,把建筑用能、交通碳排、工业碳排和资源消耗四项碳排相加,再减去绿色碳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减排量,得到整体的碳排量。我们在上海选取了5个有能耗监测系统的街区进行碳排放的计算,并分析碳排放特征,涵盖了不同的面积、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不同建筑高度、布局模式。

2.街区碳排放特征:建筑能耗、交通、废弃物是主要排放来源

计算结果显示,在街区层面建筑用能维度碳排放占主导,占比在60%以上,其次是交通和废弃物维度,占比在10%左右。

各个维度绽开来看,建筑用能方面,绿色建筑、三联供能节能技术比较明显;交通方面,汽车是最大排放,增加街区和轨道交通慢行连接可以削减50%碳排放;资源消耗方面,垃圾处理占到80%,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减排的关键;可再生能源供应方面,只实现了3%的减排,仍旧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低碳街区的规划技术体系

基于街区碳排放的特征,聚焦在能源利用、建筑建筑、低碳出行、布局形态、空间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和才智平台等七大关键减碳技术。

1.高效牢靠的能源利用

首先是合理布局分布式能源中心。能源中心服务的对象有一个经济规模,大约是一平方公里用地面积、150万方左右的建筑面积。能源中心选址也很重要,比如虹桥商务区在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之后,布局了两个能源中心,这样就让波峰和波谷更加均衡,可以节省能源约30%。

其次需要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同地区、不同建筑形态的街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找到适用的技术,比如光照条件充分地区可以乐观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在蒸汽余热资源地区可以试点实行余热废热的利用技术等等。以奉贤数字江海低碳试点区为例,经过资源比较分析,发觉分布式光伏仍旧是最适合这个场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以测算安装光伏发电的面积在屋面墙面的比例,确定新建建筑采纳光伏一体化的比例,来管控安装光伏承载空间。

还要合理规划街区级新型储能设施。水蓄热、冷蓄冷的蓄电设施可以与街区能源站共同布局。液流储能设施更加小型化,平安性更高,可以结合邻居地块分散设施。

最终,构建街区内多个微网系统组成的智能微网群。建立一个多能优化、才智调整、闭环管理的系统,应对各种气候条件,可以形成不同能源调用模式。

2.绿色低碳的建筑建筑

一方面合理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技术应用,尤其是要加大力度提升超低能耗建筑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创新探究更前沿的低碳建筑技术。

3.低碳化的布局形态

构建“中层中强度”的总体形态。单位建筑能耗随建筑高度的能耗变化呈现U型分布,表明7000到12000平方米中等体量单位建筑能耗比较低,因此我们认为中强度是比较好的低能耗的建筑形态布局。

4.公交和慢行导向的低碳出行

一是需要提上升效连接便捷可达的公交系统,公交站点500米掩盖率不宜低于90%。二是需要构建更加连续舒适的绿道系统,行人的通道密度达到12km/km2比较合适。

5.高碳汇的公共空间环境

在合理布局完整的蓝绿空间基础上,考虑引入“绿化容积率”、“100%绿化返还率”的方法理念,新加坡就已经实行了这种理念。

6.绿色韧性的市政基础设施

一是布局高效合理的水循环设施。提升街区内水体循环利用率,建立非传统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加强街区调蓄力量。二是提高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通过分期迭代、循环利用的方式,有效推动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7.高效互联的才智管理系统

低碳街区的管理需要碳数据可计量、可监测、可调整,这就需要街区整体碳排放监测计量。建立碳排放统计机制,确定碳排放的统计范围、对象、方式、周期和数据来源,对建筑、充电桩、各类能源中心设施能耗状况进行数据采集,在能源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能源才智管理系统,从能源监测走向反馈与才智调整。

三、低碳街区的规建管运机制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测度,运营管理碳排放占比达到43%。因此,减碳目标的真正实现离不开专业化的持续运营,要实现规建管运关键环节打通。

1.规划阶段:平衡减碳效能与成本,遴选适用技术

首先,搭建减碳技术成本效能综合测算平台,供应不同组合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遴选出低成本、高减碳的技术进行推广。在遴选出相宜的技术后,要完善低碳专项总控,形成“一图一表一导则”,重点把全部专项规划进行整合,将能源管网、绿色建筑、市政系统的各类要素形成总控图,并形成一套指标表乃至说明性的低碳建设导则。

2.建设阶段:开展多部门联合的低碳专项审查

通过每周的例会,协作开发建筑主体对施工图进行审查,确保屋顶光伏、地下能源站和雨水收集系统得到切实落实。

3.管理阶段:搭建街区碳排放综合计量管理平台

对六大维度的碳排放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建立碳排放综合核算标准,实现低碳街区的才智化管理。同时建立低碳设备供应商准入名录,链接核心技术资源,推动技术落地。

综上,规划阶段,形成低碳总控“一图一表一导则”,建设阶段开展专项审查,管理阶段搭建碳排放计量平台和供应商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