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1页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2页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3页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4页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指导思想.............................................1

二、建设目标.............................................1

(一)总体目标..................................................1

(二)具体目标..................................................2

三、建设思路.............................................4

四、建设任务.............................................4

(一)健全质量评价工作体系,强化激励机制“聚合力”..............4

(二)打造产城教融合“大场域”,扩展立德树人“大课堂”..........5

(三)深化四位一体“大融入”,拓宽课程思政“主渠道”............7

(四)打造传道授业“大先生”,强化课程思政“主力军”............9

五、建设进度............................................11

(一)明确目标:建设模式升级期(2023年).....................12

(二)把握核心:示范效应初显期(2024年)......................12

(三)深化内涵:全国示范见显效(2025年)......................12

六、经费预算............................................13

七、预期成效............................................14

(一)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显著,建设效果上新台阶..............14

(二)彰显课程思政类型特点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引领..............14

(三)搭建运营课程思政共享平台,争取国内辐射影响..............14

八、保障措施............................................15

(一)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系..................................15

(三)加强指导,建立协同机制..................................15

(四)加大投入,保证资金到位..................................16

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

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广东

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意见》,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打造课程思政示范

高职院校标兵,立足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

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

题,以课程思政为主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全过

程,坚持融课程思政于产城教融合、融课程思政于校行企合

作,统筹推进课程育人、课堂育德,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深入推进新时代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改革与创新,进

一步提升“思政性”,凸显“前沿性”。打造新时代程课程

思政示范高职院校标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

1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科技、教育、人才统筹部署下,

以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健全课程思政

建设工作体系2.0版本,打造大场域的“主战场”,加强大

融入的“主渠道”,强化大先生的“主力军”,在现有课程

思政建设基础上,优化建设一系列高标准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思政名师、形成一批高质量课程思政典

型案例,建设一个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形成一

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新经验、新模式,创建具

有全国影响力的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品牌,形成能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发挥地方优势、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

“高职样本、顺职模式”。

(二)具体目标

1.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激发全员参与动力活力

在现有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修订、

升级、落实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与方案,以专业群为依

托,制定和推进《专业群课程思政五年行动计划》,制定《课

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案》,进一步补充课程思政质量评

价体系、监督检查机制、考核激励体系等,探索课程思政增

值评价机制,制定课程思政满意度评价指标等,为课程思政

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2.“主战场”进一步扩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面向经济主战场,进一步扩展课程思政主战场。服务佛

2

山市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战略,在学校产城教融合的特色发展

模式下,形成“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两主体”的产学

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即以“产城教融合发展”为中心,孵化

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1个,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

养高地”和“应用技术项目开发服务”,在教学计划制定、

师资互聘、专业教师企业挂职、学生SRP项目开展等方面,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师生搭

建更多成长成才的“大场域”平台。

3.“主渠道”进一步拓宽,提高课程思政融入水平

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引导教师进一步

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项

目研究+实践体验+环境熏陶”中,形成四位一体的多维度、

立体化“大融入”的课程思政格局,提升育人效果。

4.“主力军”进一步强大,确保课程思政见功见效

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开展覆盖全体专任教师的

课程思政培训,开展集体教研等协同工作机制,逐步推进“学

校—学院—专业群—课程组”课程思政全链条,形成“一院

一品牌,一课一特色,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浓厚氛

围;立项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高水平教学团队,打造一

批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大

先生”。

3

三、建设思路

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发展为根本,通过机制突破,推动

“立德”与“树人”从先后时空顺序,走向深度交融,实现

育人与育才的相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课

程、课程群建设为重点,以专业集群发展为整合,提升职业

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依托队伍、平台和大量企业真实

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

建设体系2.0版本升级。

图1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图

四、建设任务

(一)健全质量评价工作体系,强化激励机制“聚合力”

1.建设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完善课程思政建

4

设机制,完善组织工作架构,把德技并修落到实处,为打造

“高职样本、顺职模式”课程思政示范校品牌提供制度保障。

2.建设举措

结合教育评价改革,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

案》,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课程评价、金课建设指标体系中,

强化对课程思政的增值性评价。制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课

程思政导师评选及管理规定》,评选具有较强课程思政能力

的专兼职教师、思政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导师,为教师提供

专业化指导,切实提升广大教师思政育人水平。将教师课程

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突

出贡献等考核体系中。营造“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全

程”参与课程思政评价,提升教师的“育人活力”,凝聚教

师的“育人合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3.预期成效

形成顺职特色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广东样板、顺职范式”高职教育课

程思政机制体系。

(二)打造产城教融合“大场域”,扩展立德树人“大

课堂”

1.建设目标

在当前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基础上,以突出职业理想和职

业道德教育为核心,进一步研究整理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5

同时扩展传统课堂概念,进一步挖掘技能报国的家国情怀、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创新的工程思维等,凸显职业教

育特色。

2.建设举措

(1)深入开展“引企入教”工程。组建混编式课程思

政教学团队,持续推进“大城名匠工程”“大师进校工程”,

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流动站”,健全专业教师企业挂职机制,

以人才共同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师资队伍共同建

设、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

开发、横向课题共同研究的七个共同为基础,积极探索产学

研深度融合新模式。

(2)实施校企合作“一十百千”计划。3年建设期内,

每个专业对接1个企业,实现深度融合;每个二级学院与10

家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深层次合作;

学校与100家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

(3)扩大特色产业学院建设规模。秉承“服务区域经

济、助推产业升级”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扩大产

业学院建设规模,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职教集团,通过与企

业、地方政府联合举办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培养“有知识、懂技术、有素养、留得住、用得

上”的新型产业人才。

(4)实施“三个一百”资源建设工程。打造“课程思

6

政”百个好案例、百个好故事、百个示范课堂。编制《墨子

精神与职业教育》《可怕的顺德人——顺商精神典型案例集》

《100个案例:工匠精神在专业教学中的呈现》《顺德传统

民俗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汇编》等系列丛书

及教辅书籍。

3.预期成效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稳固校企合作关系,产业

学院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水平职教集团数量提升,产出

系列优质教学资源。

(三)深化四位一体“大融入”,拓宽课程思政“主渠

道”

1.建设目标

依托学校“课堂教学+项目研究+实践体验+环境熏陶”

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思政元素的全方位融入,

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

体系。

2.建设举措

(1)深化课堂教学全程融入。推动各专业群基于办学

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专业大类特征特点,将思政元素

充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设计、课程评

价等各个环节。

7

(2)深化学生研究项目计划SRP项目。探索形成“以

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

新机制,形成创新精神、科学思维等品格素养。建立SRP项

目库,以项目为纽带,企业人员、教师与学生SRP项目组入

驻平台,推进以项目为纽带的教学改革;落实学生SRP项目

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学分制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合

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依托项目孵化一批高级别、

高水平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一批学生SRP项目创新成

果,促进优质就业。

(3)落实学分互换制度拓展实践课程形式。进一步推

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分认定与替换管理办法(试行)》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

一。以免修免考、以考代修两种形式进行学分替换或者学分

互换,项目成果对接“1+X”证书制度,开展学分替换。积

极推动师生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大

学生科技战略创新专项资金(“攀登计划”)、国家、省各

级各类技能竞赛参赛等项目;以项目成果为桥梁,对接学分

银行、“1+X”证书制度,推动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

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4)优化学校文化育人环境。启动“主题+一站式学生

社区”建设。建设明理学园、增信学园、崇德学园、力行学

8

园。启动“主题+校园微景观”建设。推动二级文化氛围建

设工程,形成“主题+文化长廊”、“主题+文化墙”、“主

题+文化角”等环境熏陶。开展“主题+文化展览”活动。协

同原有的墨子馆、校史馆、工匠雕像长廊孟,共同构成“宏

观大环境+微观小景观”的浸润熏陶场域,开展“墨子文化”

研讨沙龙、“工匠精神”研讨沙龙、“顺商精神”研讨沙龙

等,凝练探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如何推动墨子

文化、顺商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到课堂、课程、教材中,

掀起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示范课程建设、教学方案设计、教

学案例研讨等大讨论,形成一系列示范课程、课程资源、课

程案例成果。

3.预期成效

各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特色明显,形成“群群有特

色”“课课讲思政”的良好局面;学生创新培养成果丰硕,

参与人数多,辐射面广,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等层面课程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撬

动实践课程的活力源泉,文化浸润氛围浓厚,形成“顺职课

程思政大视野”。

(四)打造传道授业“大先生”,强化课程思政“主力

军”

1.建设目标

9

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开展覆盖全体专任教师

的课程思政培训,立项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高水平教学

团队,打造一批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

为一体的“大先生”。

2.建设举措

(1)实施“千百十“师资培养工程:培养一千名课程

思政教师,创建一百个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岗、遴选十个课程

思政教学名师,建设十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学名师工

作室”。

(2)实施“尚技”工匠型教师引育计划。修订《顺德

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聘任管理办法》,

加大对工匠型教师招聘引进力度。研究制订《校企人员“互

聘互兼”实施办法》,形成“双师”素质培养和“双师结构”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

(3)实施“尚能”双师能力提升计划。健全校企专兼

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完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

管理办法》;出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创业管理暂行办

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干部、教师兼职管理办法》,鼓励

教师以自身专业知识服务企业和创新创业;研究制订《校企

人员“互聘互兼”实施办法》,形成“双师”素质培养和“双

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

(4)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每学期召开课程

10

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及专题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大讨论,

推进“学校—学院—专业群—课程组”全链条深化课程思政

建设的研讨和实践。确定一个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月、组织课

程思政专项能力提升培训、立项一批课程思政项目、建设一

套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预期成效

以系列工程和计划为牵引带动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整体

教研能力显著提升,以一系列制度完善为保障推动全员“齐

身建课程”“齐心讲思政”“齐神研思政”,促进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形成良好的建设机制。

五、建设进度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自

2023年进行方案设计,实施周期为2023年1月1日-2025

年12月31日,根据“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要求,

对建设周期的进度安排如图2:

11

图2建设周期的进度表

(一)明确目标:建设模式升级期(2023年)

完成课程思政建设体系2.0版本升级,完成示范校申报

立项与工作方案可行性论证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提升

空间,落实具化建设计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完善项目建设的

相关制度,部署落实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

校建设系列工作,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上争取示范影响效应。

(二)把握核心:示范效应初显期(2024年)

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有序推进,细化项目任务书,

建立和完善相关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机制,推动建设项目有

序实施,课程思政相关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

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新经验、新模式,在广东省内具

有示范效应。

(三)深化内涵:全国示范见显效(2025年)

深化相关改革,建设计划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成效更为

12

凸显。通过各类平台向全国高校推广辐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形成能发挥高职院校特色、彰显地方优

势的课程思政“高职样本、顺职模式“,创建具有全国影响

力的课程思政示范院校品牌。

六、经费预算

计划2023—2025年,总计投入1550万元用于课程思政

示范高职院校相关建设。主要用于开展课程思政质量工程项

目建设、课程思政示范教学中心日常运作、课程思政共享平

台建设、课程思政浸润环境建设等。支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开展课程建设、资源开发、课题研究、业务培训、教学改革

等工作。具体预算如下:

表2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资金预算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资金(元)

课程思政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课

1300万

程、教学改革项目等)

2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50万

3课程思政共享平台100万

4课程思政浸润环境建设600万

5课程思政师资培训、团队建设200万

6合计1550万

13

七、预期成效

(一)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显著,建设效果上新台阶

通过三年建设期,学校的课程思政示范建设机制进一步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指导、考

核激励、教学质量、教学督导等重点任务落实有效果有创新。

新增培养2名以上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个以上省级以

上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形成10项以上省级高质量、高

水平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案例、课程思政教材,

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学展示等成果,教师立德树人成效显

著。

(二)彰显课程思政类型特点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引领

进一步完善“大场域”“大融入”“大先生”的课程思

政建设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新突破,政校行企联动更加紧密,进一步彰显课程思政建设

的职业教育类型特点。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能有效服务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

融合,对同类高职院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三)搭建运营课程思政共享平台,争取国内辐射影响

建成并有效运营“课程思政共享平台”,学校课程思政

建设新模式、新方法、新载体得到有效推广。学校办学特色

更加鲜明,声誉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课程思政融入下的

人才培养模式、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