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二氧化碳用途和一氧化碳_第1页
课时二氧化碳用途和一氧化碳_第2页
课时二氧化碳用途和一氧化碳_第3页
课时二氧化碳用途和一氧化碳_第4页
课时二氧化碳用途和一氧化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整理课件一、CO2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固体为干冰)2、能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二、CO2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不供给呼吸3、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CO2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的性质CO2+Ca(OH)2CaCO3↓+H2OCO2+H2OH2CO3H2CO3CO2

↑+H2O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烘干第四朵小花时会怎么样?2整理课件5、CO2具有氧化性,能与C在高温下反应

CO2+C2CO6、CO2能参与光合作用

CO2+H2O有机物+O2高温叶绿素光3整理课件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有如下用途:①制冷剂;②可用于人工降雨;③舞台布景4整理课件沫灭火机灭火CO2用途化工原料纯碱尿素汽水致冷剂人工降雨干冰P119光合作用气体肥料5整理课件碳氧循环二氧化碳人、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氧气光合作用阅读P1206整理课件【阅读】P1201.CO2的用途虽然不少,但是空气中的CO2是否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答: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温室效应”2.什么叫“温室效应”?什么气体可以引起“温室效应”?答: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CO2,除此之外还有O3、CH4、氟氯代烷等。7整理课件

1、某学生用上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它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复习8整理课件(2)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低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跳过9整理课件1、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

变成

。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

。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又由

变成了

,因为碳酸

下就易分解。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紫色红色能碳酸【练习回顾】红色紫色不稳定CO2+H2OH2CO3H2CO3CO2↑+H2O

常温10整理课件2.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有一层白膜,其成分是

,形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CO2+Ca(OH)2CaCO3↓+H2O11整理课件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B12整理课件5.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_________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作______实验。二氧化碳灯火13整理课件6.建筑业上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壁,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的坚硬?因为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

,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坚硬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14整理课件三、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1)无色、无气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略小(3)难溶于水。思考:实验室如何收集一氧化碳气体?答:排水集气法,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P12115整理课件目前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冬季取暖仍采用煤炉或炭火,因使用炉火不慎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常有发生,有人说,在房里放一盆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了,你认为呢?

答:不行。因为CO难溶于水,所以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中毒。思考:16整理课件思考: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17整理课件(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现象分析①产生蓝色火焰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化学性质2CO22CO+O2点燃P121作燃料CO的检验方法18整理课件煤气炉火焰呈蓝色19整理课件(2)一氧化碳具有剧毒性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CO有剧毒!是因为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通风透气我们可能经常听说“煤气中毒”的事件,你知道通常说的“煤气中毒”是指什么中毒吗?P12120整理课件解毒: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氧气)向试管中的血液通入CO气体,不久血液的颜色由深红色

变成鲜红色CO毒性试验检验CO的方法之一:将气体通入新鲜的鸡血中,若血液的颜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则该气体为CO21整理课件CO2C+O2点燃2CO2C+O2点燃2COC+CO2高温2CO22CO+O2点燃煤炉中煤燃烧的四个化学反应——做笔记★进空气口CO2与炽热的碳反应P121充足不充足22整理课件(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实验现象分析①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③2CO+O2点燃Cu+①CuO

+CO△CO2②CO2+Ca(OH)2CaCO3↓+H2O①②③P122P122:用于冶金工业的还原剂③产生蓝色火焰反应原理23整理课件①②③石灰水作用:检验并除去少量的CO2酒精灯的作用:点燃有毒的CO,防止污染空气24整理课件CO、H2: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1、开始时:先通CO后加热2、结束时:先撤走加热的酒精灯,冷却后才停止通入COCu+CO2CuO

+

CO

加热Cu+H2OCuO

+

H2加热目的:排尽空气,防止爆炸目的:防止生成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3、尾气要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25整理课件【小结】一、CO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小二、CO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2、剧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3、还原性三、CO的用途1、气体燃料2、用作冶金工业(如炼铁)的还原剂2CO22CO+O2点燃Cu+CuO

+CO

△CO226整理课件CO和CO2物理性质比较对比项目通常状态下的气.味.态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与空气相比)溶解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学会比较】27整理课件不能跟水反应不能跟石灰水反应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CO和CO2的化学性质的比较对比项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燃性与水反应跟石灰水反应还原性没有还原性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有可燃性2CO+O22CO2点燃有还原性CO+CuOCu+CO2毒性无毒有剧毒与碳反应能跟碳反应不能跟碳反应28整理课件【学会运用】CO能燃烧,CO2能灭火,造成他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A.密度不同B.用途不同C.碳燃烧条件不同D.分子构成不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决定反映课本P113:1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他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29整理课件一、CO的物理性质CO2CO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无色无色气态气态无味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CO与CO2的

物理性质比较表30整理课件CO2CO用途CO和CO2的用途比较

制汽水、化工原料、灭火、气体肥料气体燃料、作冶金工业的还原剂CO和CO2的检验方法比较

CO2CO检验方法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若变浑浊,则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在上方罩一个滴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火焰为蓝色且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31整理课件CO和CO2相同的是()

A、物理性质相同B、化学性质相同C、组成元素相同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C32整理课件你能说出几种鉴别CO和CO2气体的方法?跳过(1)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观察火焰是否熄灭(4)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是否有变为红色33整理课件如图,把绕成螺旋状的光亮红色铜丝插入胶塞,①将铜丝的a处放在酒精灯上加热;②迅速将热铜丝伸入装有一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并塞紧瓶塞,反应后振荡集气瓶。试回答:(1)若上述实验成功,观察到a处现象是

;瓶中的现象是

。烧黑了的铜丝变成红色ab红色变成黑色34整理课件(2)a处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3)b中黑色铜丝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Cu

+O22CuO△Cu+CuO

+CO△CO2ab35整理课件(4)实验结束后,很难拔下集气瓶上的胶塞,若不是塞入过紧的原因,且不考虑插入铜丝时一氧化碳逸出,用理化知识解释,不易拔下胶塞的原因是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石灰水吸收,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36整理课件(5)该实验能验证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6)实验②结束后,若锥形瓶中仍有一氧化碳剩余,应如何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